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帝时欲定都北京,思得北士用之。翱两试皆上第,大喜,特召赐食。宣德元年,以杨士奇荐,擢御史,四年,处州贼流劫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帝时欲定都北京,思得北士用之。翱两试皆上第,大喜,特召赐食。宣德元年,以杨士奇荐,擢御史,四年,处州贼流劫广信,命翱往捕,尽俘以还。是年冬,松潘都指挥赵谅诱执国师商巴,掠其财,与同官赵得诬以叛。其弟小商巴怒,聚众剽掠。命翱及都督李安军二万征之。而巡按御史白其枉,诏审机进止。翱至,出商巴于狱,遣人招其弟,抚定余党,而劾诛谅,戍得,复商巴国师。松潘遂平。七年冬,提督辽东军务。翱以军令久弛,寇至,将士不力战,因诸将庭谒,责以失律罪,命左右曳出斩之。皆惶恐叩头,愿效死赎。翱乃躬行边,缮城垣,浚沟堑。五里为堡,十里为屯,使烽燧相接。练将士,室鳏寡。军民大悦。天顺改元,翱专部事。吏部主事曹恂已迁江西参议,遇疾还。翱以闻,命以主事回籍。恂怒,伺翱入朝,捽翱胸,掴其面,大声诟詈。事闻,下诏狱。翱具言恂实病,得斥归,时服其量。翱在铨部,谢绝请谒,公余恒宿直庐,非朔望谒先祠,未尝归私第。每引选,或值召对,侍郎代选。归虽暮,必至署阅所选,惟恐有不当也。论荐不使人知,曰:“吏部岂快恩怨地耶。”自奉俭素。景帝知其贫,为治第盐山。孙以荫入太学,不使应举,曰:“勿妨寒士路。”婿贾杰官近畿,翱夫人数迎女,杰恚曰:“若翁典铨,移我官京师,反手尔。何往来不惮烦也?”夫人闻之,乘间请翱。翱怒,推案,击夫人伤面。杰卒不得调。其自辽东还朝也,中官同事者重翱,赆明珠数颗,翱固辞。其人曰:“此先朝赐也,公得毋以赃却我乎?”不得已,纳而藏焉。中官死,召其从子还之。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参。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三年,疾甚,乃许致仕。未出都卒,年八十有四。赠太保,谥忠肃。(《明史•王翱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松潘都指挥赵谅诱执国师商巴执:争执 | B.练将士,室鳏寡 室:为……成家 | C.景帝知其贫,为治第盐山 第:住宅 | D.夫人闻之,乘间请翱 间:机会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现王翱善于为政与勤于为政的一组是( )A.①出商巴于狱,遣人招其弟,抚定余党 ②归虽暮,必至署阅所选,惟恐有不当也 | B.①皆惶恐叩头,愿效死赎 ②谢绝请谒,公余恒宿直庐 | C.①中官同事者重翱 ②翱乃躬行边,缮城垣,浚沟堑 | D.①景帝知其贫,为治第盐山 | ②疾甚,乃许致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帝想定都北京,要重用北方的读书人。王翱考试成绩优秀,皇帝高兴,特地赐予食物。 | B.王翱奉命前往松潘为商巴伸冤,他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而诬陷者或被弹劾诛***,或被流放去戍边。 | C.吏部主事曹恂殴打谩骂王翱后,只是被贬斥回家,这与王翱的宽宏有着直接的关系。 | D.王翱在吏部的时候,刚正无私,最终也没有把女婿调到自己身边来。从外回朝后,王翱不得已接受同事赠送的明珠,最后却又忠诚自守的归还给了同事的侄子们。 |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B |
解析
小题1:A(执:抓捕,逮捕) 小题2:A 小题3:B(王翱接到的命令并不是“为商巴伸冤”) 译文: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皇帝当时要定都在北京,想得到北方的士人任用他们,王翱两次考试(会试殿试)都是上等,皇帝大喜,特地召见赐予酒食。宣德元年,因为杨士奇的推荐,被提拔为御史。正统四年,处州的贼寇流窜到广信劫掠,命令王翱前往缉捕,他(把贼寇)全部俘虏而回。这年冬天,松潘都指挥使赵谅诱捕国师商巴,掠夺他的财物,和同官赵得用反叛诬陷商巴,他(商巴)的弟弟大怒,聚众抢劫掠夺。命令王翱以及都督李安率领军队二万人征讨他们。而巡按御史(向皇上)报告了其中的冤情,皇帝诏令王翱见机决定进退。王翱到达后,从监狱里放出商巴,派人招抚他的弟弟,安抚稳定其余的同党,并且弹劾处死了赵谅,流放赵得戍边,恢复商巴国师地位。松潘于是平定了。七年冬天,统领辽东的军务。王翱因为军令长久松弛,贼寇来了,将士们不奋力作战,趁众将领到帅府拜见,以违反法纪罪斥责他们,命左右拉出去斩首。众将都惶恐叩头,愿效死力赎罪。王翱于是亲自巡视边防,修缮城墙,疏通沟壕。五里修堡,十里筑屯,使烽火相连接。操练将士,使鳏夫寡妇成家。军民都很高兴。天顺元年,王翱专管吏部事务。吏部主事曹恂已经调到江西任参议,遇到生病回来。王翱把这事报告给皇帝,皇帝命令曹恂以主事的身份返回老家。曹恂大怒,等到王翱上朝时,抓住他的前胸,搧他耳光,大声辱骂。事情报告皇帝知道,将曹恂下到钦犯监狱。王翱向皇帝详细陈述曹恂确实生病了,曹恂得以贬斥回家,当时的人都佩服王翱的度量。王翱在吏部,谢绝请托,公事之余,长期住在值班的房子里,不到一定的时间如初一十五去拜谒先祖的祠堂,从来没有回过自己的住宅。每次引荐选拔官吏,有时碰到皇帝召见应对,由侍郎代为选拔。王翱回来时即使很晚,也一定到官署里披阅所选拔者(的材料),惟恐有不当的地方。论及引荐的事情不让别人知道,说:“吏部哪里是快意恩怨的地方呢。”自己生活节俭朴素。景帝知道他贫寒,给他在盐山建造了宅第。孙子因为恩荫进入太学,王翱不让他参加科学考试,说:“不要妨碍贫寒读书人的仕途。”女婿贾杰在京城附近做官,王翱的夫人多次去接女儿,贾杰愤怒地说:“你父亲主管升降官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就像反过手掌来(那么容易)罢了。为什么来来往往的不怕麻烦呢?”夫人听说了这些话,趁着个机会向王翱请求。王翱发怒,推翻桌子,击中夫人伤到面部。贾杰最终没有能调动。王翱从辽东返回朝廷时,与他同事的太监敬重他,赠给他几颗明珠,王翱坚决推辞。那人说:“这是先朝赏赐的,您不会认为是赃物而拒绝我吧?”王翱不得已,收下保藏起来。太监死后,王翱召来他的侄子们还给了他们。成化元年,进升为太子太保,下雨下雪免去早朝参拜。多次上疏请求回家,皇帝总是安慰挽留,多次派遣太医给他看病。成化三年,病重,才允许他退休回家。还没有走出都城就去世了,享年八十四岁。追赠太保,谥号忠肃。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锼刻骈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苏舜元、舜钦、柳开、穆修辈,咸有意作而张之,而力不足。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 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又言:“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知嘉佑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加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承包拯威严之后,简易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师亦治。 六年,参知政事。修在兵府,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凡边防久缺屯戍者,必加搜补。其在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凡兵民、官吏、财利之要,中书所当知者,集为总目,遇事不复求之有司。 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每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 B.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C.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D.不然,将为敌有 | 隧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小题2:下面全部表现欧阳修“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①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 ②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③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 ④承包拯威严之后,简易循理 ⑤凡边防久缺屯戌者,必加搜补 ⑥为安石所抵,故求归愈切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A.欧阳修幼年丧父,学习勤苦,聪慧过人,长大后,卓有声誉。他有感于当时文坛的写作陋习,决心学习韩愈文风,与尹洙亦师亦友,与梅尧臣作诗唱和,名冠天下。 | B.范仲淹因言事被贬,欧阳修上疏为其辩解,遭到司谏高若讷的诽谤,结果被贬为夷陵令,后被征召掌书记,他笑谈进退,辞而不受。 | C.欧阳修出使河东时,正赶上战事,有人想放弃麟州,在欧阳修的劝说下,麟州得以保存,在他的倡议下,很多的田地得以耕种,百姓的赋税也得以减轻。 | D.欧阳修主持贡举,大力打击“太学体”,虽然阻力很大,但最终扭转了科场习气,他为官尽心政事,注重实效,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死后谥号文忠。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亮,字同父,婺州永康人。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著《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相与论难,奇之,曰:“他日国士也。”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已而退修于家,益力学著书者十年。 淳熙五年,亮更名同,诣阙上书,酌古论今曰:“通和者,所以成上下之苟安,而为妄庸两售之地也。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患也。”文末又曰:“今世之儒士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陛下励志复仇足以对天命,笃于仁爱足以结民心。今乃委任庸人,笼络小儒,以迁延大有为之岁月,臣不胜愤悱,是以忘其贱而献其愚。”书奏,孝宗赫然震动,欲榜朝堂以励群臣,召令上殿,将擢用之。左右大臣恶其直言无讳,交沮之。宰相临以上旨,问所欲言,皆落落不少贬,又不合。待命十日,再诣阙上书曰:“恭惟皇帝陛下励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大功于社稷也。然坐钱塘浮侈之隅以图中原,则非其地;用东南习安之众以行进取,则非其人。” 书既上,帝欲官之,亮笑曰:“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亟渡江而归。日落魄醉酒,与邑之狂士饮,醉中戏为大言,言涉犯上。一士欲中亮,以其事首刑部。事下大理,笞掠亮无完肤。事闻,孝宗知为亮,尝阴遣左右廉知其事,及奏入取旨,帝曰:“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划其牍于地,亮遂得免。 亮自以豪侠屡遭大狱,归家益励志读书,所学益博。高宗崩,金遣使来吊,简慢。亮感孝宗之知,至金陵视形势,复上疏曰:“有非常之人,然后可以建非常之功。求非常之功,而用常才、出常计、举常事以应之者,不待知者而后知其不济也。秦桧以和误国二十余年,而天下之气索然无余矣。”大略欲激孝宗恢复,而是时孝宗将内禅①,不报。由是在廷交怒,以为狂怪。先是,乡人会宴,末胡椒特置亮羹胾②中,盖村俚敬待异礼也。同坐者归而暴死,疑食异味有毒,台官谕监司选酷吏讯问亮,众意必死。少卿郑汝谐阅其单辞,大异曰:“此天下奇材也。国家若无罪而***士,上干天和,下伤国脉矣。”力言于光宗,遂得免。未几,光宗策进士,问以礼乐刑政之要,亮以君道、师道对。奏名第三,御笔擢第一。既知为亮,则大喜曰:“朕擢果不谬。”授佥书建康府判官厅公事。未至官,卒。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九十五•儒林六》) 【注释】①古代帝王传位给内定的继承人称“内禅”。 ②羹胾ɡēnɡzì,肉羹和大块肉,也泛指菜肴。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上《中兴五论》,奏入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 B.是有大功于社稷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醉中戏为大言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D.以其事首刑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陈亮“才气超迈”和“直言无讳”的一组是A.①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著《酌古论》。 ②已而退修于家,益力学著书者十年。 | B.①郡守周葵得之,相与论难,奇之。 ②高宗崩,金遣使来吊,简慢。 | C.①淳熙五年,亮更名同,诣阙上书,酌古论今。 ②今乃委任庸人,笼络小儒,以迁延大有为之岁月。 | D.①由是在廷交怒,以为狂怪。 | ②宰相临以上旨,问所欲言,皆落落不少贬,又不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亮是一个极有才能的人,喜欢谈论军事,擅长写文章,郡守周葵读了他写的《酌古论》,大为赞赏;隆兴初年,陈亮上奏章反对和议,但他的上书再无回应。 | B.上书没有回音,陈亮并不气馁。回故里后,他边讲学,边著述,又认真考察了历史和现状,看到妥协投降的莫大危害。怀着一腔爱国热忱,陈亮接连上书皇帝,反复申述恢复中原的爱国主张。 | C.孝宗读了陈亮一篇篇力主抗战、尖锐批评朝廷政策的雄奇文章,被深深震动,他欣然接受,并认真采纳了陈亮的主张,甚至准备给陈亮一个重要的官职——佥书建康府判官厅公事,可惜陈亮还未赴任就去世了。 | D.再度回归故里后,陈亮曾一度落魄醉酒,与人豪饮。某次乡人会宴,与陈亮同桌者回家暴死,陈亮被怀疑投毒***人入狱。幸亏大理寺少卿郑汝谐极力向光宗陈述,陈亮才得以免死。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及三年 比:等到。 B.风乎舞雩 风:吹风。 C.夫子喟然叹曰 喟然:伤感的样子。 D.其言不让 让:谦让。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子路率尔而对曰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异乎三子者之撰 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C.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唯求则非邦也与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记言的形式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谈话的场景,既写出了学生们不同 的志趣、性格,又表现了孔子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特点。 B.文章中孔子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弟子所言之志的不同评价,表 现出他对子路的贬斥,对冉有、公西华的认同,对曾皙的赞赏有加。 C.文章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结构首尾完整,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语 言朴素自然,在简约的叙述中给我们勾勒了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D.文章选自《论语》,我们从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中既可以读到孔子的政治、哲 学、文化思想,也可以体会到《论语》言简义丰、含蓄凝练的特点。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齐桓公求管仲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君加惠于臣 加:增加 B.治国家不失其柄 柄:根本 C.是以滨于死 滨:同“濒”,迫近 D.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 生:活着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 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B.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C.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D.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了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设巧计派人迎回管仲的故事,表现了鲍 叔对管仲之才正确而深刻的了解。 B.文章叙述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的理由,目的是反映出鲍叔和管仲的深厚友 谊,赞颂鲍叔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 C.文章通过叙述齐桓公倾听鲍叔推荐管仲的理由并采纳他建议的过程,赞扬了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的博大胸怀。 D.文章选取了鲍叔和齐桓公关于求取贤才管仲的一段精彩言论,语言时而缜密, 时而简括,充分显现了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 11.以上两则文言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分) 译文: (2)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4分) 译文: (3)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3分) 译文: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0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7.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用法与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摄乎大国之间 ③且知方也 ④方六七十 A.①②不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同,③④也同 18.对文中加点的四个“以”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毋吾以也 ③则何以哉 ④加之以师旅 A.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B.①②③④全相同 C.①③同,②④不同 D.①②同,③④不同 19.翻译文中划线语句(注意添加必要的关联词以疏通语气)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 ③非曰能之,愿学焉: 。 20.这段文字中,孔子表现出什么样的形象?他为何“哂”子路? 。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