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郡。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诸吕吕产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郡。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诸吕吕产等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郡。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事在吕后语中。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①,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账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后七年六月已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令中尉亚夫为车骑将军,属国悍为将屯将军,郎中令武为复上将军,发近县见卒万六千人,发内史卒万五千人,藏郭穿复土属将军武。乙巳,群臣皆顿首上尊号曰:“孝文皇帝”。太子即位于高庙。丁未,袭号曰“皇帝”。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②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哉,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
注:①绨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②世:古代以三十年为一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立为代王,都中郡都:定都
B.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先:榜样
C.发近县见卒见:现役
D.藏郭穿复土穿:贯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然上召贵尉佗兄弟然而不王者
B.帝崩于未央宫龟玉毁于椟中
C.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以客往赴秦军
D.何以台为胡为而来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衣服、车驾无所增加,若百姓生活遇有不便,他就把这些东西拿来分给大家。
B.文帝经常身穿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连他宠幸的慎夫人衣饰、帏账等生活用品也很简朴;营建自己的陵墓也以俭省为基本原则。
C.大臣张武等人受贿事发,皇上就把御府的金钱拿出来赏赐给他,以此使他惭愧警省,而不把他送官治罪。
D.司马迁认为,孝文帝时代是道德教化极盛的时期,但由于文帝的谦虚谨慎,德政至今还没有完成。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解析

小题1:D(穿:疏通。)
小题2:B(A:转连,然而,但;代词,这样。B:均为介词,在。C:介词,用;介词,凭借,引申为“率领”。 D:语气助词,呢;介词,为了。)
小题3:A(原文的意思是:若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放开法禁来便利民众。)
文言文参考译文
孝文皇帝,是高祖的排行中间的儿子。高祖十一年春天,攻破了陈稀的叛军以后,平定了代地,立刘恒为代王,王国的都城建在中都。他是太后薄氏所生的儿子。登代王位十七年时,在高后八年七月,高后逝世。九月,吕氏家族的人以吕产为首企图发动叛乱,来夺取刘氏社稷,大臣们共同诛杀了他们,谋划召代王入长安立他为皇帝。这些史事记载在《吕太后本纪》中。
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若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放开法禁来便利民众。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高)台,召来工匠作预算,造价要值上百斤黄金。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露台干什么呢?”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而文帝却把尉佗的兄弟召来,(加官进爵)使他们显贵,用恩德回报他们,尉佗于是取消了帝号,向汉朝称臣。汉与匈奴相约和亲,匈奴却背约入侵劫掠,而文帝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意给百姓带来烦恼和痛苦。吴王刘濞谎称有病不来朝见,文帝就趁此机会赐给他木几和手杖(以表示关怀他年纪大,可以免去进京朝觐之礼)。群臣中如袁盎等人进言说事,虽然直率尖锐,而文帝总是(宽容)采纳这些意见。大臣中如张武等人接受别人贿赂的金钱,事情被发觉,文帝就从皇宫仓库中取出金钱赐给他们,用这种办法使他们内心羞愧,而不把他们下交给执法官史处理。文帝专心致力于用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礼义兴盛。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日,皇帝在未央宫逝世。留下遗诏。……任命中尉周亚夫为车骑将军,属国徐悍为将屯将军,郎中令张武为复上将军,调集附近各县中服现役的士兵一万六千人,调集京城的士兵一万五千人,这些军卒负责护送棺椁、疏通墓穴和覆土成冢的事务,由张武指挥。乙巳日,群臣都叩首奉上尊号叫做孝文皇帝。太子刘启在高祖庙中即位。丁未日,承帝号称为皇帝。
太史公说:孔子曾说“治理国家必须经过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也就可以克服残暴免除刑杀了”。这话真是千真万确!汉朝建立,到孝文皇帝已经历了四十多年,德政达到了鼎盛的时期。(孝文帝)已非常谨慎地开始更改历法、服色和进行封禅了,由于他的(谨慎)谦让,(改制)至今尚未完成。啊,这难道不就是仁吗?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焦竑,字弱侯,江宁人。为诸生,有盛名。从督学御史耿定向学,复质疑于罗汝芳。举嘉靖四十三年乡试,下第还。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以竑为之长。及定向里居,复往从之。万历十七年,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益讨习国朝典章。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建议修国史,欲竑专领其事,竑逊谢,乃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翰林教小内侍书者,众视为具文①,竑独曰:“此曹他日在帝左右,安得忽之?”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
皇长子出阁②,竑为讲官。故事,讲官进讲罕有问者,竑讲毕,徐曰:“博学审问,功用维均,敷陈或未尽,惟殿下赐明问。”皇长子称善,然无所质难也。一日,竑复进曰:“殿下言不易发,得毋讳其误耶?解则有误,问复何误?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皇长子复称善,亦竟无所问。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适讲舜典,竑举“稽于众,舍己从人”为问,皇长子曰:“稽者,考也。考集众思,然后舍己之短,从人之长。”时方十三龄,答问无滞,竑亦竭诚启迪。尝讲次,群鸟飞鸣,皇长子仰视,竑辍讲肃立,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竑尝采古储君事之可为法戒者,拟为《养正图说》进之,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竑既负重名,性复疏直,时事有不可,辄形之言论,政府亦恶之。二十五年主顺天乡试,举子曹蕃等九人文多险诞语,竑被劾,谪福宁州同知。岁馀大计③,复鑴秩④,竑遂不出。
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万历四十八年卒,年八十。
(选自《明史·焦竑》)
【注释】①具文:徒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空文。②出阁:皇子出就封国。③大计: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④鑴秩:降职或降级。
5.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          遴:挑选。
B.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                 官:做官。
C.乃先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          率:一律。           
D.皇长子称善,然无所质难也         难:疑难。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竑为之长                         
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
B.乃撰经籍志              
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
C.时与论说               
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
D.复往从之              
竑尝采古储君事之可为法戒者
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焦竑“性复疏直”的一组是(3分)
①益讨习国朝典章                             
②欲竑专领其事,竑逊谢
③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               
④皇长子仰视,竑辍讲肃立
⑤竑被劾,谪福宁州同知                  
⑥复鑴秩,竑遂不出
A.①②⑥      B. ①③④     C.③④⑥     D. ②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焦竑作生员时就已经很有名气,在学业上他师从耿定向和罗汝芳、李贽等人,并且贯之始终。
B.焦竑任职翰林期间,众人对教小内侍读书一事敷衍,只有他考虑长远,做事认真,悉心引导。
C.焦竑担任太子讲官之后,并不囿于旧例照本宣科,而是大力启发,使之从容辩驳,对答如流。
D.焦竑为人粗疏率直,主持乡试之时,将应试举子的文章多批为险怪荒诞之语,因而落职罢官。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2分)
②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五人墓碑记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延,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除:治,整理
B.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匿:藏,躲藏
C.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廷,按诛五人按:查究,追究
D.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视:看看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去今之墓而葬焉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C.不能容于远近 /某所,而母立于兹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国破亡之故事
小题3:下列各项中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起视四境,则秦兵又至矣。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 请其矢,盛以锦囊
D.斯固百世之遇也 / 此三者,吾遗恨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8题。
世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申公巫臣问曰:“王何为有忧也?”庄王曰:“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霸,而与居不若其身者亡。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曰犹恐惧,思索贤佐,此其先生者也。
昔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吾知所以亡矣。”御者曰:“何哉?”昭公曰:“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也。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此其后生者也。
昔者郭君出郭,谓其御曰:“吾渴,欲饮。”御者进清酒。曰:“吾饥,欲食。”御者进干脯梁糗。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曰:“奚储之?”御者曰:“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以不谏也?”御者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诚何哉?”御者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曰:“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伏轼而叹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乎?”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块,疏行而去。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此其不生者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
[注释]本节选的上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问者曰:“古之知道者曰先生,何也?”曰:“犹言‘先醒"也。”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                     当:适合,恰当
B.宋人迎而复之                           复:使……复位
C.曰:“何备也!”                         备:准备
D.御自易以块                             易:替换
7.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寡人)是以忧也。
B.天下元贤而君独贤,(国)是以亡也。
C.曰:“何不以(之)谏也?”
D.臣欲进谏,恐先(于)郭亡,是以不谏也。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德行威望都很高,但还忧心忡仲,根本原因是诸大夫的见解不如自己高明。
B.宋昭公在悟出自己出亡的原因之后,改操易行,安义行道,得以扬美名于宋。
C.郭君终未被御者点醒,穷途末路还陶醉在“独贤”的光环中,慨叹作贤者的不易。
D.本文用三个故事形象地诠释了“先生者”“后生者”“不生者”的区别,令人警醒。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翻译下面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士君子之所能不能为: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①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②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
《苟子·非十二子第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司马迁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  ……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曲:委屈
B.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逆:拂逆,触犯
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敬畏
D.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驽:愚笨,拙劣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不赂者以赂者丧
B.蔺相如固止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而相如廷叱之作《师说》以贻之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击沛公于坐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
A.而又何羡乎?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吾属今为之虏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