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从幕府时期一直发展到明治时期的著名民间教育机构。它往往存在于乡间,以庶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它的课程设置大体是:首先必须学的是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从幕府时期一直发展到明治时期的著名民间教育机构。它往往存在于乡间,以庶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它的课程设置大体是:首先必须学的是平假名、片假名,还有汉文、《三字经》、《实语经》、《童子经》等,书法、算盘和地理也是必修课程。其他如书信模板、商业用语模板、农业用语模板、木匠用语模板等,也都是全国性的共道教科书。 |
——[日]依田熹家《日本通史》 |
材料二 明治政府于1872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在此基础上,寺子屋教育被勒令停办,各地兴办新式小学。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读物、算术、书法、写字、熟读、作文、理科、地理、历史、修身、体操。有些好一些的小学还要增设几何和一两门外语课。据统计,在每周的学时总数中,属语言类的科目占40%,数理、地理、历史合占53%,其他的修身等科目占7%。 |
——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
材料三 朕,念我皇祖皇宗荦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通风。斯道也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而子孙臣民之所当遵守。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贬庶几与尔臣民俱拳拳服膺成一其德。 |
——1890年明治政府《教育敕语》 |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 |
——天涯网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前期“寺子屋”教育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式小学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指出《教育敕语》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说明《教育敕语》产生的主要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赞同材料四的哪种观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特点:民间办学;注重教育的通俗适用;偏重儒家传统文化。 (2)不同:政府主导;重视近代科学技术;重视外语教育。 (3)核心思想:忠君思想(或儒家忠孝思想)。背景: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4)前者;理由: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文化素养;培养了大量人才。后者;理由:宣扬忠君爱国和武士道精神,最终使日本因对外侵略扩张而战败;给日本人民以及世界和平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举一反三
明治政府倡导“文明开化”,其作用是 |
[ ] |
A.提供了人才,淡化了忠君思想 B.提供了人才,强调了忠君思想 C.淡化了教育,完善了教育体制 D.建立基础教育体制,抛弃封建传统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3年9月日本遣外使团考察记述)(欧洲)上下皆以快美生活为主意,相互精于生理,并以勤劳之力达到其主意为荣,以无为依人而食为耻。……然欧美一般皆生活于利欲之中。如按前所述,其政俗精神属我四民之类。而所谓自主之理,只在一味追营私利,并以此为勤劳之生业。此等固执,余等不敢渝薄。而高等检物中,皆以立议会、设会社、论国政为成就。 |
——《欧罗马洲政俗总论》 |
材料二 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要,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想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
——《日本政治史》 |
(1)根据材料一,归纳欧洲“政俗精神”的主要特征。结合史实,说明日本政府对待“考察记述”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史实说明日本明治维新并没有“强搬硬套”西洋文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图反映出日本某时期教育普及率迅速提高。你认为影响日本教育普及率迅速提高的时期在 |
|
[ ] |
A.明治维新之后 B.日俄战争之后 C.日本工业革命之后 D.日本侵华战争之后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
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遍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所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
——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
材料四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
——《大国崛起》解说词 |
请回答: (1)说明材料一中柏利访日不受欢迎的政策原因。“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提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7月29日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重温历史上的教育改革,也许能从中获得一些教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
材料二: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
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的特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综合以上材料,比较明治维新、清末新政中两国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