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收成)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③使④威后,今不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收成)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③使④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用做动词,成就功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年老无妻的人)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繁殖)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取下)其环(做耳饰的玉),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上朝。古代妇女有封号的才能上朝,所以这里的“不朝”是指未加封号)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子仲,齐国的隐士)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不向王称臣,就是不做官),下不治其家,中不索(求)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乎?” (《战国策·齐策四》) 12. 对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的“使”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 (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A. 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B. 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C. 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D. 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和例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A. 苟无民,何以有君? B.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D. 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14. 对“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B. 难道把卑贱的百姓放在前面,而把我们国君放在后面吗? C. 难道是先轻视我们国王而后再尊重他吗? D. 难道是把你们国君放在前面而后再尊重我们国君吗? 15. 对“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 北宫的女婴和儿子平安无事吧? B. 北宫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吧? C. 北宫的女儿婴儿子没有生病吧? D. 北宫的女婴和儿子没有生病吧? 16. 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得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A. 本文反映了赵威后看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 B. 本文反映了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国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C. 本文表达了赵威后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任用贤能、提倡孝道的治国主张。 D. 赵威后认为齐国之所以没有治理好,是因为齐王不重视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不能举贤任能,不在齐国提倡孝道。 E. 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生活才能安定;人民生活安定了,国王的统治才能巩固;贤能的隐士被任用了,老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好。 |
答案
12. B 13. D 14. A 15. B 16. B、C、E |
解析
12.考查一词多义。使做名词时,当“使者”“使命”讲。使做动词时,当“让”“派”“出使”讲。“使”②与“者”字构成“者”字短语,是“出使”的意思。“使”③与“奉”连用,是“使命”的意思。 13.考查词多义,多词一义,例句中的“以”与D句中的“以”都用在目的复句中,当“来”讲。 14.翻译时注意语境。“贱”译成卑贱的,次要的。是形容词做名词用。 15.考查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注意此句中“婴儿子”即“北宫之女”。 16.考查筛选信息,把握文章要点。 第一段写赵威后先问齐国的收成和百姓情况,然后才问齐王是否健康,表现了她重视农业生产,重视人民生活的思想,认为这是国君治国的基础。 第二段,通过赵威后问两个隐居的贤士是否任用,一个孝女是否“入朝”表达了她主张任用贤人,提倡孝道的治国思想。 参考译文: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使者有点不高兴,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这有点先卑后尊吧?”赵威后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他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 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评析】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古人早已悟出了民主政治的精髓,一个国家是以人民为尊贵,而非君主、统治者为尊贵的,这是近代人民主权论在远古的先声。“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君主只是为人民所认可的管理者,是“人民的公仆”,中国这种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渊源于先秦战国,对当时的政治家和各国首脑们认识国家的实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矫正了统治者霸权主义的国家观念,清明的***应该明白只有以民为贵、以民为主,才能政通人和、长治久安。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愈 始 闻 而 惑 之 又 从 而 思 之 盖 贤 者 也 盖 所 谓 独 善 其 身 者 也 其 贤 于 世 之患不 得 之 而 患 失 之 者 以 济 其 生 之 欲 贪 邪 而 亡 道 以 丧 其 身 者 其 亦 远 矣 又 其 言 有 可 以 警 余 者 故 余为 之传 而 自 鉴 焉。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6分) 2分层概括以上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荣所从胡骑***朝士既多,不敢入洛城,即欲向北为迁都之计。荣孤疑甚久,武卫将军泛礼固谏。辛丑,荣奉帝入城。帝御太极殿,下诏大赦,改元建义。从太原王将士,普加五阶,在京文官二阶,武官三阶,百姓复租役三年。时百官荡尽,存者皆窜匿不出,唯散骑常侍山伟一人拜赦于阙下。洛中士民草草,人怀异虑,或云荣欲纵兵大掠,或云欲迁都晋阳;富者弃宅,贫者襁负,率皆逃窜,什不存一二,直卫空虚,官守旷废。荣乃上书,称:“大兵交际,难可齐壹,诸王朝贵,横死者众,臣今粉躯不足塞咎,乞追赠亡者,微申私责。无上王请追尊为无上皇帝,其余死于河阴者,王赠三司,三品赠令、仆,五品赠刺史,七品已下白民赠郡镇;死者无后听继,即授封爵。又遣使者循城劳问。”诏从之。于是朝士稍出,人心粗安。封无上王之子韶为彭城王。荣犹执迁都之议,帝亦不能违;都官尚书元谌争之,以为不可,荣怒曰:“何关君事,而固执也!且河阴之事,君应知之。” 谌曰:“天下事当与天下论之,奈何以河阴之酷而恐元谌!谌,国之宗室,位居常伯,生既无益,死复何损,正使今日碎首流肠,亦无所惧!”荣大怒,欲抵谌罪,尔朱世隆固谏,乃止。见者莫不震悚,谌颜色自若。后数日,帝与荣登高,见宫阙壮丽,列树成行,乃叹曰:“臣昨愚暗,有北迁之意,今见皇居之盛,熟思元尚书言,深不可夺。”由是罢迁都之议。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二卷》 小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御太极殿 御:登上。 | B.从太原王将士 从:使------跟随 | C.贫者襁负 负:背着。 | D.死复何损 损:减少。 | 小题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欲向北为迁都之计 荣犹执迁都之议 | B.生既无益 既来之,则安之 | C.荣乃上书 尔朱世隆固谏,乃止 | D.何关君事,而固执也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小题3: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体现朝廷安抚民心的做法的一组是: (1)、遣使者巡城劳问 (2)、封无上王之子韶为彭城王 (3)、自余死于河阴者,王赠三司 (4)、下诏大赦,改元建义 (5)、直卫空虚,官守旷废 (6)、天下事当与天下论之A.(1)(3)(5) | B.(2)(4)(6) | C.(1)(2)(3) | D.(4)(5)(6) | 小题4: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尔朱荣极力主张迁都北方,是因为他所率领的胡人骑兵***朝廷大臣太多,怕定都洛阳,众怒难犯,于己不利。 | B.尔朱荣护送皇帝(孝庄帝)进入洛阳城后,跟随他的将士全部都得到晋升,为此引起了元谌的不满。 | C.尔朱荣为迁都之事与元谌发生争执而十分恼怒元谌,想当场就治元谌的罪,被尔朱世隆死死劝住。 | D.尔朱荣进入洛阳后跟随皇帝登高远眺,看到壮丽雄伟的宫殿,才觉得元谌坚决要定都洛阳的主张是正确的,于是他便打消了迁都的主张。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绅传 李绅者,本赵人,徙家吴中。元和元年,节度使宗臣锜在吴,绅以进士及第,还,过谒锜。锜舍之,与宴游昼夜。锜能其才,留执书记。明年,锜以骄闻,有诏召,称疾不欲行,宾客莫敢言。绅坚为言,不入,又不得去。会留后使王澹专职为锜具行,锜蓄怒始发于澹,阴教士食之。初,士卒当劳赐者皆会府中受赐与,中贵人临视,以至日中军士得赐者俱不散,齐呼曰:“澹逆可食!”既尽,即执中贵人胁曰:“尔宁遂众欲,宁饱众腹?”曰:“请所欲。”曰:“为我众书报天子,幸得复锜位。”贵人惧,伪诺之,召书记以疏闻。绅闻之,亡之锜内匿,众索不得。及中贵人至,促锜行,锜益怒,急召绅,授纸笔,令操书上牍。绅坐锜前,佯惴怖战,管摇纸下,札皆不能字,辄涂去,黑数十行,又如是几尽纸。持怒骂曰:“是何敢如此!汝欲下从而先人耶?”对曰:“绅不敢恶生,直以少养长儒家,未尝闻金革鸣,今暴及此,且不知精神在所,诚得死,若在前,幸耳!” 锜复制以兵刃,令易纸,复然。旁一人为锜言曰:“闻有许侍御纵者,尤能军中书,绅不足与等,请召纵。”纵至,锜锐自举授词,操书无不可锜意,遂幽绅于润之分狱,兵散,乃出。纵竟逆死。 ——《文苑英华·李绅传》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锜舍之,与宴游昼夜 舍:留宿。 B. 阴教士食之 阴:阴谋 C.幸得复锜位 幸:希望。 D.锜复制以兵刃 制:控制。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11.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绅坚持操守、临危不惧的一组是 ( ) ①绅以进士及第,还,过谒锜 ②亡入锜内匿 ③锜益怒,急召绅 ④又如是,几尽纸 ⑤诚得死,若在前,幸耳 ⑥令易纸,复然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李绅中进士后还吴地,拜访李锜,受到隆重礼遇,后被李锜留下担任书记之职。 B.李锜骄纵一方,皇帝下令召他回朝廷,他称病不去,李绅坚决劝说他不听,而自己又不能离开。 C.当留后使王澹想代替李锜回朝廷时,李锜竞教唆军士***了他而吃了他的肉,后军士又逼迫中贵人答应奏告皇帝恢复李锜官位。 D.李绅坚决不肯为作乱的李锜写奏章,并不怕为此而死,李锜后来找来了许纵,许纵完全照李锜的心意写了奏章。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贵人惧,伪诺之,召书记以疏闻。(4分) (2)汝欲下从而先人耶?”(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子鱼论战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力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选自《左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陈而后击之(陈:通“阵”,摆好阵势) | B.国人皆咎公(咎:归罪) | C.则如服焉(服:佩服) | D.若爱重伤(爱:怜惜) |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都反映子鱼军事思想的一组是( ) ①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②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③既陈而后击之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⑤利而用之,阻隘可也⑥声盛致志,鼓儳可也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宋之战,宋军大败,主要归咎于宋公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用荒谬的军事思想来指挥这场战争。 | B.在军事斗争已发展到很高水平的春秋时期,宋公能搬用“古之为军”的作法,证明他对待战争的态度还是非常严肃的。 | C.面对宋公这样一位不可理喻的君王,作为臣子的子鱼讲话时的语气和声态是随着事态的变化而变化的。 | D.子鱼的讲话部分多用反问句、假设句、对偶句,要言不烦,收到了辞理俱佳的艺术效果。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其腹心帅精锐三千,入援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籓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①矣!” …… 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众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其书书何,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②,不觉屐齿之折。 注释:①左衽:衣襟开在左边,古代少数民族的服式。②户限:门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置陈逼水列阵 | B.谢安固却之本来 | C.重以饥冻加上 | D.安棋常劣于玄低劣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不觉屐齿之折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B.遣其腹心帅精锐三千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 C.自相蹈藉而死者某所,而母立于兹 | D.安棋常劣于玄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秦大兵压境,东晋朝野人人害怕,只有谢安不慌不忙,不仅终日游山玩水,还拒绝了桓冲的援兵。桓冲虽对谢安的气度十分钦佩,但对他不谙军事的做法十分不满,对战事的发展十分悲观。 | B.谢玄要求前秦军队后退,以便能让东晋军队渡河决战。前秦将帅都认为可乘东晋军队半渡之时攻击而应允。但后退让军队失去控制,前秦大溃败,甚至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来了。 | C.谢安接到驿站的捷报,内心十分高兴,脸上却不动声色,把捷报收起来放在床上,依旧与客人下围棋。但回内室过门槛时,谢安得意忘形,碰断了脚上木屐底下的木齿。 | D.《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警句同样适用于这篇古文,“秦兵遂退,不可复止”一句说明士气可鼓不可泄的道理。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