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字叔玠。高祖入关,李纲荐署世子府谘议参军事。建成为皇太子,授中舍人,迁中允,礼遇良厚。太子与秦王有隙,帝责珪不能辅导,流巂州。太子已诛,太宗召为谏议大夫。

王珪,字叔玠。高祖入关,李纲荐署世子府谘议参军事。建成为皇太子,授中舍人,迁中允,礼遇良厚。太子与秦王有隙,帝责珪不能辅导,流巂州。太子已诛,太宗召为谏议大夫。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王珪,字叔玠。高祖入关,李纲荐署世子府谘议参军事。建成为皇太子,授中舍人,迁中允,礼遇良厚。太子与秦王有隙,帝责珪不能辅导,流巂州。太子已诛,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正主御邪臣,不可以致治;正臣事邪主,亦不可以致治。唯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帝可,乃诏谏官随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入阁。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明日,语房玄龄曰:“昔武王不用夷、齐,宣王***杜伯,自古帝王纳谏固难矣。朕夙夜庶几于前圣,昨责珪等,痛自悔,公等勿惩是不进谏也!”
进封郡公。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帝念名臣,俄召拜礼部尚书兼魏王泰师。王见之,为先拜,珪亦以师自居。王问珪何以为忠孝,珪曰:“陛下,王之君,事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事思尽孝。忠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王曰:“忠孝既闻命矣,愿闻所习。”珪曰:“汉东平王苍称‘为善最乐’,愿王志之。”帝闻,喜曰:“儿可以无过矣!”
十三年,病。帝遣公主就第省视,复遣民部尚书唐俭增损药膳。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新唐书·王珪传》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与秦王有隙隙:隔阂
B、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 争:同“诤”,规劝
C、自古帝王纳谏固难矣固:本来
D、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 坐:因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其以士为轻乎 路曼曼其修远兮
B、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朕夙夜庶几于前圣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D、王问珪何以为忠孝 徐公何能及君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珪曾经是皇太子李建成的属官,因为不能化解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被李世民流放到巂州。李世民即位后,仍然起用王珪为谏议大夫。王珪很得李世民的信任。
B、太常少卿祖孝孙因为教宫女音乐不力,多次被皇帝责备。温彦博、王珪就同时向皇帝进谏,认为这是看轻士人。皇帝大怒,责备两人。温彦博就惶恐谢罪,而王珪拒绝谢罪。
C、对王珪等人的谴责,皇帝第二天也很后悔,他告诉房玄龄,自古帝王纳谏就困难,你们不要因为我谴责了王珪等人,就引起警戒不进谏了。
D、王珪贬官后不久就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同时兼任魏王李泰的老师。他希望李泰记住汉代东平王刘苍“为善最乐”这句话,做一个忠孝兼备的人。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
译文: 
(2)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译文:  
(3)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译文:
答案

5、D
6、B
7、A
8、(1)我虽然不英明,幸亏诸公屡次规劝指正我,希望达到天下太平。(2)王珪推广诚心采纳善言,常常思念规劝皇上,皇帝更加信任他。(3)陛下可怜我的性命,任用安置我在中枢机密的地方,用忠诚效力来要求我。
解析

5、D(坐:犯……罪)
6、B(均表转折,却、竟然;A、恐怕/语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C、同/到;D、什么,疑问代词/怎么,疑问副词)
7、A(流放王珪的应是唐高祖李渊,当时李世民还不是皇帝)
8、(1)我虽然不英明,幸亏诸公屡次规劝指正我,希望达到天下太平。(2)王珪推广诚心采纳善言,常常思念规劝皇上,皇帝更加信任他。(3)陛下可怜我的性命,任用安置我在中枢机密的地方,用忠诚效力来要求我。
参考译文:
王珪,字叔玠。高祖入关时,李纲推荐他暂任世子府谘议参军事。建成为皇太子,授予王珪中舍人的官职,不久升迁任中允,礼遇很优厚。太子与秦王有隔阂,皇帝责备王珪不能辅助教导,把他流放巂州。李建成被***后,太宗召见他担任谏议大夫。李世民曾经说:“正直的君主能够驾御奸邪的臣子,不可以达到天下大治;正直的臣子侍奉奸邪的君主,也不可以达到天下大治。只有君臣同德,那么海内安定。我虽然不英明,幸亏诸公屡次规劝纠正我,希望达到天下太平。”王珪进言说:“古时候,天子有谏诤的大臣七人,他们的谏言不被采用,就一个接一个地自***。现在陛下开张圣德,收集采纳草野之人的言论,我愿意竭尽愚妄无知,辅佐皇上万分之一。”皇帝认可他的话,于是命令谏官跟随中书、门下及三品官一起进入内阁。王珪推广诚心采纳善言,常常思念规劝皇上,皇帝更加信任他。
皇帝让太常少卿祖孝孙把乐律传授给宫中音家,乐伎不进献,祖孝孙多次被皇上责备。王珪和温彦博同时进谏说:“孝孙是高尚严谨的士人,陛下让他教学女乐,又责备他,天下的人恐怕要认为皇上轻视士人!”皇帝大怒说:“你们都是我的心腹,竟然依附下人欺骗皇上,替人游说?”温彦博很害怕,就认错道歉,王珪不认错,说:“我本来侍奉前太子,按罪应当处死,陛下可怜我的性命,任用安置我在中枢机密的地方,用忠诚效力来要求我。现在怀疑我因为私心而游说,这是陛下背弃我,我没有背弃陛下。”皇帝默然惭愧,这件事就作罢了。第二天,皇帝告诉房玄龄说:“过去武王不任用伯夷、叔齐,宣王***杜伯,自古帝王纳谏本来就很难。我夙兴夜寐同前代的圣人差不多,昨天责备王珪等人,痛心自悔,你们不要警戒这个而不进谏言了!”
后来王珪进封郡公。犯泄漏宫中机密话语的罪,降职担任同州刺史。皇帝思念名臣,不久就召见他,请他担任礼部尚书兼任魏王李泰的老师。魏王见到他,向他先行礼,王珪也以老师自居。魏王问王珪用什么成就忠孝,王珪说:“陛下是您的君主,侍奉时要考虑尽忠;陛下又是您的父亲,侍奉时要考虑尽孝。忠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魏王说:“忠孝的道理已经听到您的教导了,希望听到实现忠孝的途径。”王珪说:“汉代东平王刘苍说‘做善事最快乐’,希望大王记住这句话。”皇帝听到了,高兴地说:“这个孩子可以没有过错了!”
十三年,王珪生病。皇帝派遣公主到王珪府上探望,又派遣民部尚书唐俭增减药膳。死时享年六十九。
举一反三

徽之字子猷。性旧荦不羁,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又为车骑桓冲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知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不知生,焉知死!”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一车!”冲尝谓徽之曰:“卿在府日久,比当相料理。”徽之初不酬答,直高视,以手版柱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耳。”
时吴中一士大夫家有好竹,欲观之,便出坐舆造竹下,讽肃良久。主人洒扫请坐,徽之不顾。将出,主人乃闭门,徽之便以此赏之,尽欢而去。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徽之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尝君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皓然,独酌酒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逵。逵时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邪!”雅性放诞,好声色,尝夜与弟献之共读《高士传赞》,献之赏井丹高洁,徽之曰:“未若长卿慢世也。”其傲达若此。时人皆钦其才而秽其行。
后为黄门侍郎,弃官东归,与献之俱病笃,时有术人云:“人命应终,而有生人乐代者,则死者可生。”徽之谓曰:“吾才位不如弟,请以余年代之。”术者曰:“代死者,以己年有余,得以足亡者耳。今君与弟算俱尽,何代也!”未几,献之卒,徽之奔丧不哭,直上灵床坐,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因顿绝。先有背疾,遂溃裂,月余亦卒。子桢之。
(《晋书·王徽之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冲问:“卿署何曹?” 署:衙门
B.公岂得独擅一车 擅:占有
C.雅性放诞,好声色  雅:平素
D.与献之俱病笃  笃:病重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王徽之“卓荦不羁”的一组是()
①蓬首散带,不综府事
②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
③雅性放诞,好声色
④时人皆钦其才而秽其行
⑤吾才位不如弟,请以余年代之
⑥徽之奔丧不哭,直上灵床坐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D.②④⑤

2,4,6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身为骑兵参军的徽之和车骑将军桓冲关于“马”的对话,表现徽之不理事务的名壬哥气,骑曹不记马”这一成语就典出此处。。
B.徽之喜竹,观赏吴中一士大夫家的好竹时,他只顾吟诵歌唱,就连主人来洒扫庭院请他坐下观赏,他也顾及不判。
C.献之和徽之弟兄二人对隐士都很推崇,但又同中有异,献之赞赏的是井丹的高洁,而徽之却赞赏长卿不拘礼法,不以世人的毁誉为意。
D.徽之也有着丰富的感情世界,他在弟弟献之去世时,奔丧却不哭,只是直上灵床,弹琴恩人,但由于过度悲伤,琴声走调,叹息昏倒。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
译文:  
(2)或问其故,徽之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君;君邪!”
译文:  
(3)逮时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予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上曰:“剽姚校尉去病再冠军,封冠军侯。”
去病侯三岁,为骠骑将军。其夏,去病与公孙敖俱出北地,异道。张骞、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深入北地,捕首虏甚多。敖失道。上以不与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诸宿将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明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各将五万骑度漠击单于,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李广、赵食其等属大将军。青之与单于激会也,广、食其军别从东道,或失道。大将军逐单于不得,引还,乃逢。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广自***。食其赎为庶人。
其时,去病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所斩捕功多于青。乃令二人皆大司马。自是,青日衰而去病日贵。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爵,唯独任安不肯去。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事多此类。青仁,喜士,以和柔自媚于上,然于天下未有称也。
去病薨。上悼之,发玄甲,陈自长安至茂陵。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赞曰:苏建尝说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士大夫无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者,勉之哉!”青谢曰:“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方此意。为将如此。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第二十五》)
【注释】①留落不耦:留,滞留,延迟;耦,合,适应;谓际遇不好,难取功名。②赍jī:赠送食物。③穿域蹋鞠:开辟场地踢球。④魏其、武安:汉武帝时的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剽姚校尉去病再冠军冠军:第一。
B、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 坐:与"行"相对,即停止。
C、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簿:军队文书,列有军令惩罚之法。
D、骠骑亦方此意 方:同“仿”,仿照,跟随。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无误的一项是  (   )
A、霍去病初为剽姚校尉便显示出惊人勇气,仅靠大将军卫青予以的八百轻骑,便敢远离大部队几百里之远去夺取战功,捕***敌人极多,因而被武帝嘉奖封为冠军侯。
B、当时汉武帝想歼击匈奴并不容易,敌人顽强,环境恶劣。李广曾遭围攻而激战两日,死者过半,就是因为张骞率大部队迷路,未能及时支援;公孙敖遭受罪罚,也是因为迷路;甚至李广最终自***,仍和迷路贻误战机有一定关系。
C、西汉当时众多老将并非才能不及,而是霍去病带军,常有机会选拔补充精壮士卒,且赖老天庇佑,部队从没遭遇绝境。所以霍去病才军功显赫,日益受宠显贵。
D、汉武帝曾想教霍去病学习古代兵法,他却以应更关注实战谋略之由而一口回绝。可见他有勇气,敢做敢当。这使武帝更加重视宠爱他。故他逝世时武帝很悲伤,穿玄黑铠甲的士兵,从长安一直列队到茂陵,并为他定下两个谥号。
10、下列句,不能解释众人不太喜欢卫青霍去病二人的原因是  (   )
A、二人都为大司马后,卫青日益权微而霍去病日益显贵。卫青的旧友和门下宾客凡转投霍去病的,则得官爵。霍此举有落井下石、不念卫青旧日提携恩情之嫌。
B、霍去病恃宠奢靡,率军出征,武帝则赠数十辆满载食物的膳车,但剩余的精米肥肉统统丢弃,全然不体恤忍饥挨饿的士兵。塞外作战,士卒乏粮,他却自顾玩乐。
C、霍去病少年得志,年方十八岁便官运亨通,甚至与舅舅卫青平起平坐。这是因为他是卫皇后姐姐之子的裙带关系,甚得汉武帝欢心。
D、虽卫青较霍去病爱护士兵,但二人不愿荐士的为将之道一样不被称许。这一方面确是反映君主之专制,大臣只求守法尽职;另一方面,也可知他们是为保全个人功名,怕有夺功于主之嫌而牵累受祸。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不与会,当斩。   
译文:
(2)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译文:  
(3)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岘山亭记
欧阳修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
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敬书也。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之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之。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注释:①隐然:高大突出的样子。②羊祜、杜预,人名,均为西晋名臣。③荆州、地名,治所在襄阳。
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盖:大概
B.然皆足以垂于不朽垂:流传
C.既周以回廊之壮周:四周环绕
D.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胜:美好
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岂非以其人哉②宜其览者自得之
B.①因亭之旧,广而新之②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
C.①乃来以记属于余②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
D.①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②元凯铭功于二石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  
B.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
C.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乎吴而成晋业
D.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之极目者
9.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是说明其人“好名”的一组是()
①遂以平吴而成晋业②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
③元凯铭功于二石④因亭之旧,广而新之
⑤名其后轩为光禄堂⑥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A.①②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为岘山亭写一的篇碑记,但文章几乎未写岘山自然风景,而着重抒发由
这一名胜所引起的感想。
B.本文写了羊祜、杜预先后带兵从荆州出发与东吴军交战,最终“平吴而成晋业”,都
立下了赫赫战功。
C.本文既肯定了羊枯、杜预“垂于不朽”的功业,也指出了他们“汲汲于后世之名”
的过于看重名声的心理。
D.本文围绕“名”字层层铺叙,谈古论今,把山、亭、堂及三个人物巧妙地钩连在一起,形成浑然整体。
11.用“/”线给下面未断句处断句,并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 皆 称 盖 君 能 得 士 士 以 故 归 之 而 卒 赖 其 力 以 脱 于 虎 豹 之 秦
嗟 乎 孟 尝 君 特 鸡 鸣 狗 盗 之 雄 耳 岂 足 以 言 得 士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
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难鸣狗盗之力哉?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之也。
——《读孟尝君转》(王安石)
①断句在原文上进行
②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象祠记
[明]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
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祠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底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周也。斯可以见象之见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苗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
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本文有删节)
【注】①象祠:象的祠庙。象,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②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境内。相传舜封象于此。象死后,当地人为他建了祠庙。③瞽瞍(gǔ sǒu):舜父名。④底:通“抵”,到。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其祠屋 新:把……修整如新
B.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 恶:厌恶
C.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  意:猜测
D.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 弟:同“悌”,敬爱兄长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毁之乎,其新之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不底于奸,则必入于善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君子之爱若人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苗区的象祠留存到明代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
②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
③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
④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
⑤今之诸苗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
⑥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品德不好的象却受到苗民立祠祭祀,作者认为可能是象后来被舜的品德感化了。
B.宣尉使顺应民心,重新修整象祠,同时请作者作记,以彰显民意。
C.作者认为周天子任命诸侯的卿的制度是仿效了舜封象的办法。
D.本文的主旨是宣扬“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具有鼓励人改过从善的积极意义。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译文:  
⑵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
译文:  
⑶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谢德权字士衡,福州人。归宋,补殿前承旨。咸阳浮桥坏,命德权规画,乃筑土实岸,聚石为仓,用河中铁牛之制,缆以竹索,由是无患。咸平二年,宜州溪蛮叛,命陈尧叟往经度之,德权预其行。以单骑入蛮境,谕以朝旨,众咸听命。尧叟以闻,加阁门祗候,广、韶、英、雄、连、贺六州都巡检使。代归,提点京城仓草场。先是,廥积多患地下湿,德权累甓为台以藉之,遂无腐败。
京城衢巷狭隘,命德权广之。既受诏,则先撤贵要邸舍,群议纷然,有诏止之。德权面请曰:“臣已受命,不可中止。今沮事皆权豪辈,吝屋室僦资耳,非有他也。”上从之。因条上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之制。
会有凶人刘晔、僧澄雅讼执政与许州民阴构西夏为叛者,诏温仲舒、谢泌鞫问,令德权监之。既而按验无状。翌日,对便殿,具奏其妄。泌独曰:“追摄大臣,狱状乃具。”德权曰:“泌欲陷大臣邪?若使大臣无罪受辱,则人君何以使臣,臣下何以事君?”仲舒曰:“德权所奏甚善。”上乃可之。
未几,又命提总京城四排岸,领护汴河,兼督辇运。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循堤防不固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滥即中流复填淤矣。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弃沙堤外,遣三班使者分地以主其役。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植树数十万以固岸。建议废京师铸钱监,徙西窑务于河阴,大省劳费。改崇仪副使,兼领东西八作司。先时,每营造患工少,至终岁不成。德权按其役,皆克日而就。
德权清苦干事,好兴功利,多所经画。见官吏徇私者,必面斥之,所至整肃
(《宋史·谢德权传》)
注:殿前承旨,阁门祗候,都是宋代官名。
5.对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权累甓为台以藉之 藉:垫起
B.吝室屋僦资耳吝:舍不得
C.讼执政与许州民阴构西夏为叛者 构:连结
D.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 须:等待
6.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用河中铁牛之制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①尧叟以闻,加阁门祗候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①对便殿,具奏其妄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追摄大臣,狱状乃具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谢德权善于干事的一组是( )
①缆以竹索,由是无患  ②累甓为台以藉之
③则先撤贵要邸舍④泌欲陷大臣邪
⑤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 ⑥德权按其役,皆克日而就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德权很有才干,会想办法,让他规划咸阳浮桥,管理京城仓草场,他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浮桥易坏,粮草腐烂的问题。
B.谢德权很有胆量,陈尧叟受命去处理宜州少数民族叛乱问题,谢德权干预他的行动,陈尧叟只好单人独骑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将朝廷旨意告知他们,使他们都愿意听从朝廷的命令。
C.谢德权不惧权贵,他受命扩宽京城的街巷,首先撤除权贵们的邸舍,众人议论纷纷,皇帝下诏停止。他向皇帝请求说,权豪们只是吝惜出租房屋的租金罢了。终于说服皇帝,坚持把事情办完。
D.谢德权敢于直言,当坏人状告执政为叛时,谢德权监督案件的审理,查明所告没有依据,第二天向皇上汇报。都说背叛的事是假的,唯独谢泌说捉拿大臣进行审问,案件才能弄清楚。谢德权据理驳斥,维护了大臣的人格。
9.断句翻译。
(1)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循堤防不固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滥即中流复填淤矣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
译文:  
②见官吏徇私者,必面斥之,所至整肃。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