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唐)柳宗元得杨八①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唐)柳宗元 得杨八①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③,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④,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⑤,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⑥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⑦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⑧;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慄。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⑨。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注释】①[杨八]名敬之,在杨族中排行第八。柳宗元的亲戚,王参元的好朋友。②[滫瀡(xiū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滫,淘米水。瀡,古时把使菜肴柔滑的作料叫“滑”,齐国人称之为“瀡”。③[倚伏]出自《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为祸是福依托之所,福又是祸隐藏之所,祸福可以互相转化。④[小学]旧时对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⑤[奋其舌]这里指对皇帝劝谏、上疏等。奋,鼓动。⑥[孟几道]孟简,字几道,擅长写诗,尚节好义,是柳宗元的好朋友。⑦[祝融、回禄]都是传说中的火神名。⑧[喙]鸟兽的嘴。这里借指人的嘴。⑨[许不吊灾,君子恶之]据《左传》记载,鲁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0年),宋、卫、陈、郑四国发生火灾,许国没有去慰问,当时的有识之士据此推测许国将要灭亡。许,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许昌一带。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炀:焚烧 B.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衔:藏在心里 C.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黔:黑色 D.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吊:慰问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 B.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项,全都表明作者祝贺王参元家遭到火灾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②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③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 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⑤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 ⑥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慄。 A.①④⑥B.①②③C.②④⑤D.③⑤⑥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听到朋友王参元家里失火后,柳宗元不但不去慰问,反而祝贺,还写了这封祝贺信,为什么呢? |
答案
1.C 2.B 3.D 4.翻译句子: (1)由于路途遥远,书信言辞简略,还未能确切地了解您的具体情况。假若果真是荡然无存,那么,这正是我特别要祝贺您的了。 (2)那些喜好廉洁名声的士大夫,都顾忌别人说坏话不敢称道您的才能,只是自己心中明白,藏在心里,不敢说出。 (3)这样一来,即使想象过去那样被人疑忌、受到讥笑,难道还能做得到吗?在这方面,我对您寄予很大的期望,因此,最终才非常高兴起来。 5.柳宗元这种看似违背常情的作法,实则是愤世嫉俗。王参元遭到诽谤而不得伸,赤贫如洗后便没有了可造谣的借口,才能得到公平待遇。作者借此既同情、安慰了朋友,又鞭笞了那些在朝的卿士,挞伐了那些谗言伤人的小人,也抒发了自己受谗遭贬的郁愤。 |
解析
1.C(黔:用作动词,可译为“烧焦、变黑”) 2.B(B项中的“其”均为副词,表示揣测的语气,可译为“大概”。A①副词,可译为“竟然”;②副词,表判断,译为“是”。C①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②代词,可译为“知识和道理”。D①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可是、却”;②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因而”) 3.D(③王参元家遭到火灾后,他的才能可以显露出来,他的真才实学也可以表现出来。⑤人们都会谅解王参元,而且会宣扬他的才能,使那些有话藏在心底的人,都能够毫无顾忌地开口为他说公道话了。⑥主持科考的官员才能给他公正的判断而不畏惧。①历经了忧劳、辛苦、变乱、动荡,然后才能取得显赫的成就,古代的人都是这样的。②然而,当我在同僚中称道王参元的时候,仍然有相视而暗笑的人。④这是火神对王参元的帮助) 4.翻译句子: (1)由于路途遥远,书信言辞简略,还未能确切地了解您的具体情况。假若果真是荡然无存,那么,这正是我特别要祝贺您的了。 (2)那些喜好廉洁名声的士大夫,都顾忌别人说坏话不敢称道您的才能,只是自己心中明白,藏在心里,不敢说出。 (3)这样一来,即使想象过去那样被人疑忌、受到讥笑,难道还能做得到吗?在这方面,我对您寄予很大的期望,因此,最终才非常高兴起来。 5.要注意这种自嘲、反讽手法的运用。作者借此既同情、安慰了朋友,又鞭笞了那些在朝的卿士,挞伐了那些谗言伤人的小人,也抒发了自己受谗遭贬的郁愤。 附译文: 收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到了火灾,家里没有一点东西留存下来。我刚听说时吃了一惊,继而是怀疑,最后竟感到非常高兴。本来打算慰问您,可现在却改成祝贺您了。由于路途遥远,书信言辞简略,还未能确切地了解您的具体情况。假若果真是荡然无存,那么,这正是我特别要祝贺您的了。 您殷勤地奉养父母,终日安乐,只希望恬静安闲不出事情。如今竟然遇到意外的大火灾,使您震动惊惧,甚至连普通饭食的供给,也许都已经很困难了。因此,我刚听说时吃了一惊。 大凡人们的话都是这样说的:盛衰祸福都是互相依存、来去不定的。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之前,最初反而处于困苦动荡不安的境地,遭到水火的灾祸,受到众小人的怨恨毁谤。历经了忧劳、辛苦、变乱、动荡,然后才能取得显赫的成就,古代的人都是这样的。然而,这些道理玄远迂阔而又荒诞,即使是圣人也不能认为它是完全正确的东西,所以我随即又产生了怀疑。 凭着您能读古书,能作文章,又精通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如此多才多艺,但作官却不能超出众人之上,从而获得显赫的功名。这里没有别的原因,就在于京城的人都说您家里积有很多钱财,那些喜好廉洁名声的士大夫,都顾忌别人说坏话不敢称道您的才能,只是自己心中明白,藏在心里,不敢说出。这实在是因为公正的道理难以彰明,而世人又多疑忌的缘故。谁要一开口,那些惯于讥笑别人的人就会认为这个人准是得了许多贿赂。 我自从贞元十五年, 看见了您的文章,赞誉之心藏在心里大约六七年了,一直没有说出口。这是我只顾个人却长久地违背了公道,不仅仅是有负于您啊。等到我在御史、尚书郎任上时,自以为有幸做了皇帝身边的大臣,从此得到了说话的机会 打算借此向上推荐您,以便消除您的郁闷。然而,当我在同僚中称道您的时候,仍然有相视而暗笑的人。我实在遗憾自己的修养不能为世人所见,清白的名声不能确立,因而遭到世人的疑忌。我经常和孟几道谈到这事,并为此感到痛心。 如今有幸受到天火的荡涤,凡是众人所疑惧顾忌的一切,全都成了灰烬。房屋烧焦了,墙壁烧红了,以此显示出您家已是一无所有了。因而您的才能就可以显露出来,而不再受到辱没,您的真才实学也可以表现出来了。这实在是火神对您的帮助啊。这样一来,我和孟几道十年来对您的了解,还不如这把火一个晚上给您带来的名声。此后,人们都会谅解您,而且会宣扬您的才能,使那些有话藏在心底的人,都能够毫无顾忌地开口为您说话了;那些主考官,敢于授给您官职而不再害怕了。这样一来,即使想象过去那样被人疑忌、受到讥笑,难道还能做得到吗?在这方面,我对您寄予很大的期望, 因此,最终才非常高兴起来。 古时候,各国发生灾祸,同等地位的诸侯国都对该国表示慰问。有一次许国没有这样做,君子都憎恶它。现在我所说的这些情况和古代的有些不同, 所以把安慰改成了祝贺。象颜回、曾参那样奉养父母,从中得到的乐趣是很大的,比照他们的情况,您还缺少什么呢?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沈贞甫墓志铭 (明)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山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及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贞甫讳果,字贞甫。娶王氏,无子,养女一人。有弟曰善继、善述。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即以是年月日葬于某原之先茔。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B.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 C.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D.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沈贞甫“志之勤”的一组是( ) 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 ②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③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④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⑤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③⑤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在表达对沈贞甫英年早逝的痛悼之情时,着重记叙了哪三件小事?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 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 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 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溪蔽不时见蔽:(被)遮住 B.溪周之,非桥不通 周:周围 C.碑皆不堪读 堪:能够 D.胸中暇整,可以应世暇:安闲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 ②举以予人,如弃草介 B.①过此则武侯祠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乃睹“浣花溪”题榜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①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项是( ) A.缚柴编竹,颇有次第B.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 C.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D.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城欲雨,顷之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四段中“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鸿门宴》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至军中间:从小路 | B.张良入谢谢:谢罪 | C.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两次 |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 监督 | 小题2:下列文言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属今为之虏矣 | B.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小题3:对文段中的四个人物及其言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和范增分别是刘邦和项羽的谋士。 | B.张良的后一段话,明是道歉,暗含指责。项羽没听出他的意思。 | C.项羽接受了刘邦的礼物,说明他非常注意外交礼节。 | D.范增看出了刘邦是项羽最危险的敌人,所以他把刘邦的礼物打破了。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上问给事中匡衡以地震日食之变,衡上疏曰:“陛下躬圣德,开太平之路,闵愚吏民触法抵禁,比年大赦,使百姓得改行自新,天下幸甚!臣窃见大赦之后,奸邪不为衰止,今日大赦,明日犯法,相随入狱,此殆导之未得其务也。今天下俗,贪财贱义,好声色,上侈靡,亲戚之恩薄,婚姻之党隆,苟合徼幸,以身设利;不改其原,虽岁赦之,刑犹难使错而不用也,臣愚以为宜旷然大变其俗。夫朝廷者,天下之桢幹也。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上有自专之士,则下有不让之人;上有克胜之佐,则下有伤害之心;上有好利之臣,则下有盗窃之民;此其本也。治天下者,审所上而已。教化之流,非家至而人说之也;贤者在位,能者布职,朝廷崇礼,百僚敬让,道德之行,由内及外,自近者始,然后民知所法,迁善日进而不自知也。《诗》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今长安,天子之都,亲承圣化,然其习俗无以异于远方,郡国来者无所法则,或见侈靡而仿效之;此教化之原本,风俗之枢机,宜先正者也。臣闻天人之际,精祲有以相荡,善恶有以相推,事作乎下者象动乎上,阴变则静者动,阳蔽则明者晻,水旱之灾随类而至。陛下祗畏天戒,哀闵元元,宜省靡丽,考制度,近忠正,远巧佞,以崇至仁,匡失俗,道德弘于京师,淑问扬乎疆外,然后大化可成,礼让可兴也。”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 荀悦论曰:夫赦者,权时之宜,非常典也。汉兴,承秦兵革之后,大愚之世,比屋可刑,故设三章之法,大赦之令,荡涤秽流,与民更始,时势然也。后世承业,袭而不革,失时宜矣。若惠、文之世,无所赦之。若孝景之时,七国皆乱,异心并起,奸诈非一;及武帝末年,赋役繁兴,群盗并起,加以太子之事,巫蛊之祸,天下纷然,百姓无聊,人不自安;及光武之际,拨乱之后:如此之比,宜为赦矣。(选自《资治通鉴》) 小题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闵愚吏民触法抵禁闵:怜悯 | B.此殆导之未得其务也导:疏导 | C.宜省靡丽,考制度,考:考查 | D.权时之宜,非常典也典:典范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上问给事中匡衡以地震日食之变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 B.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 C.淑问扬乎疆外,然后大化可成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D.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而赦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匡衡认为皇帝大赦天下是怜悯百姓,但是这样不能中止作奸犯科的行为。 | B.匡衡很愚昧,认为要想避免使用刑法,就要于大刀阔斧,改变社会风气。 | C.匡衡认为如果在上位的人专权弄事,那么下面的人就会产生抗拒心理。 | D.大赦的政策要适时变革,只知道承袭旧制,就失去了时代的意义。 |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8~l1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衰,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雎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设毡①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注释】①险设(bì):不正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茅焦解衣危论 危:正直 C.此理而谕之也 谕:使……明白 B.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致:达到 D.周衰,游说炽于列国 炽:兴盛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理谕之,……隐讽之之谓也 句读之不知,祸之不解 B.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竭病 C.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自是世有其人 秦王恐其破璧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同君纳涑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看使用的进谏方法怎么样。 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学会以理服人、以利诱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作者在文末表示,自己将学习龙逢、比***忠心,学习苏秦、张仪的游说方法,用以进谏时取法。 D.本文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各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11.用斜线(/)给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 (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