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安定皇甫规妻者,不知何氏女也。规初丧室家,后更娶之。妻善属文,能草书。时为规答书记,众人怪其工。及规卒时,妻年犹盛,而容色美。后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安定皇甫规妻者,不知何氏女也。规初丧室家,后更娶之。妻善属文,能草书。时为规答书记,众人怪其工。及规卒时,妻年犹盛,而容色美。后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安定皇甫规妻者,不知何氏女也。规初丧室家,后更娶之。妻善属文,能草书。时为规答书记,众人怪其工。及规卒时,妻年犹盛,而容色美。后董卓为相国,承其名,娉以軿辎百乘,马二十匹,奴婢钱帛充路。妻乃轻服诣卓门,跪自陈请,辞甚酸怆。卓使傅奴侍者悉拔刀围之,而谓曰:“孤之成教,欲令四海风靡,何有不行于一妇人乎?”妻知不免,乃立骂卓曰:“君羌胡之种,毒害天下犹未足邪!妾之先人,清德奕世。皇甫氏文武上才,为汉忠臣,君亲非期趣使走吏乎?敢欲行非礼于尔君夫人邪!”卓乃引车庭中,以其头悬轭,鞭扑交下。妻谓持杖者曰:“何不重乎?速尽为惠。”遂死车下。后人图画,号曰“礼宗”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董卓为相国,承其名    承:闻听
B.跪自陈请,辞甚酸怆     辞:容貌
C.卓使傅奴侍者悉拔刀围之   悉:全、都
D.敢欲行非礼于尔君夫人邪   尔:你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妻年犹盛,而容色美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何不重乎?
B.徐公何能及君也
C.妻乃轻服诣卓门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以其头县轭,鞭扑交下
D.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皇甫规的妻子宁死不污名节的是( )
①跪自陈请,辞甚酸怆
②妻不知免,乃立骂卓
③何不重乎?速尽为惠
④妻年犹盛,而容色美
⑤众人怪其工
⑥遂死车下
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③④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甫规的妻子擅长作文与书法
B.  皇甫规去世时,其妻子还年轻,且容貌美丽,董卓以大量钱帛、车马、奴婢为聘礼,欲娶其为妻。
C.  面对残暴无道的董卓,皇甫规的妻子宁死不污名节,义正辞严大骂董卓,结果被董卓残暴***害。
A.皇甫规的妻子宁死不屈,骂贼就戮,为后世妇女树立了榜样,后人悬挂其图画,称她“礼宗”。

小题5: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孤之成教,欲令四海风靡,何人不行于一妇人乎?
译文:
(2)妻谓持杖者曰:“何不重乎?速尽为惠。”遂死车中。
译文:
答案

小题:B.
小题:C.
小题:B
小题:D
小题:(1)我的权威政令,可以使四海随风而从,难道还不能让一个妇人听话吗?
(2)皇甫规的妻子向手里拿着刑具的人说道:“怎么不打得重些?快点打死我就是对我的恩惠。”她最后被打死在车下。
解析

小题:B.辞:言辞。
小题:C.(C组中上句的“乃”,副词,“却”;下句的“乃”,副词,“于是”。A组中的两个“而”,连词,表并列,均译为“而且”。B组中两个“何”,疑问代词,均译为“怎么”。D组中两个“以”,介词,均译为“把”。)
小题:B(①句写皇甫规的妻子向董卓请求,此时尚对董卓抱有幻想;④句写皇甫规的妻子丧夫后还年轻,且美丽;⑤句写众人为她的文章和书法而叹服。此三句均与其宁死不污名节无关。)
小题:D(“后人图画”,不是说后人悬挂其图画,而是指后人为其画像。)
小题:见译文
文言译文:
安定人皇甫规的妻子,不知道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当初,皇甫规在原妻子去世后,再娶了她。皇甫规的妻子文章写得好,而且擅长草书。.时常代皇甫规应对书信、奏记等,众人都为她精于文章书法而感到惊异。皇甫规去世时,她还年轻,而且容貌美丽。后来,董卓做了相国,闻听她美名,于是用一百辆有帷幕障蔽专供贵妇乘坐的车。二十匹马,大量的奴婢钱帛作为聘礼.要娶她为妻。皇甫规的妻子却身穿便服来到董卓的府门前,跪着陈述,请求董卓不要这样做,言辞十分悲切。董卓竟命令左右侍从全都拔出刀来将她围住,并对她说:“我的权威政令,可以使四海随风而从,难道还不能够让一个妇人听话吗?’皇甫规的妻子知道董卓不会放过自己了,于是站起身来大骂董卓道:“你这个羌胡的后代,毒害了天下还不满足吗!我的先辈,廉洁的德行一代传一代。皇甫规是文武双全的上才,是汉朝的忠臣,你自己不也是做过听他使唤的部下吗?现在竟胆敢对你上司的夫人要实施无礼的举动吗?董卓将车拉进庭院中,把皇甫规的妻子的头悬绑在车辕的前端横木上;用鞭和扑不停地抽打她。她向手里拿着刑具(拍抽她)的人叫道:“怎么不打重些?快点把我打死是对我的恩惠。她最后被打死在车下。后人摹画她的画像,称她为“礼宗”。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品茗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臣光曰:张良为高帝谋臣,委以心腹,宜其知无不言;安有闻诸将谋反,必待高帝目见偶语,然后乃言之邪!盖以高帝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或时害至公,群臣往往有觖望 自危之心,故良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家无虞,利及后世。若良者,可谓善谏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驹自立为楚假王      假:代理
B.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  略:夺取
C.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趣:同“促”,催促
D.必待高帝目见偶语      偶:偶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②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B.①恐又见疑平过失及诛   ②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C.①沛公拜良为厩将      ②霓为衣兮风为马
D.①于是上乃置酒       ②乃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良“善谏”的一组是
A.①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②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
B.①上平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
②雍齿与我有故怨,数尝窘辱我
C.①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②今急先封雍齿……则人人自坚矣
D.①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②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虽无战场厮***之功,但却凭着在幕后为刘邦出谋划策,逐渐深得刘邦信任,从而被封为侯。
B.刘邦在封赏上的亲厚友,引起了未被封赏的有功将领的不满,他们相互串联商量对策,图谋造反。
C.未受封赏的诸将私下活动,引起了刘邦的警觉。在这种情况下,他向谋臣张良询问原因并寻求积极的对策。
D.张良进谏善于因势利导,先以危言耸听之引起刘邦重视,再适时指出刘邦在封赏中的失误,从而帮助刘邦化解了一场可能出现的统治危机。
小题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用张良劝谏高帝的故事,说明臣下对君主应及时进谏,不要拖延,否则就可能酿成更大的灾祸。
B.启示后世君主,在对臣下朝廷分封奖赏时,切勿因感情用事千万滥赏滥伐。
C.启发后世臣子,劝谏君主应注意把握时机和掌握分寸,这样会增加劝谏的成功率。
D.借用张良劝谏高帝的故事,说明君无偏袒私情的过失,臣下无猜疑恐惧的念头,家就会长治久安。
本试题转自《品茗-高中学生的网上之家》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恐又见疑平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家无虞,利及后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12分,每小题3分)
侯览者,山阳防东人,桓帝初为中常侍,以佞猾进,倚势贪放,受纳货遗以巨万计。延熹中,连岁征伐,府帑空虚,乃假百官奉禄,王侯租税。览亦上缣五千匹,赐爵关内侯。又以与议诛梁冀功,进封高乡侯。
小黄门段珪琏家在济阴,与览并立田业,近济北界,仆从宾客侵犯百姓,劫掠行旅。济北相滕延一切收捕,***数十人,陈尸路衢,览、珪大怨,以事诉帝,延坐多***无辜,征诣廷尉,免。延字伯行,北海人,后为京兆尹,有理名,世称为长者。
览等得此愈放纵。览兄参为益州刺史,民有丰富者,辄诬以大逆,皆诛灭之,没入财物,前后累亿计。大尉杨秉奏参,槛车征,于道自***。京兆尹袁逢于旅舍,阅参车三百余两,皆金银锦帛珍玩,不可胜数。览坐免,旋复复官。
建宁二年,丧母还家,大起茔冢。督邮张俭因举奏览贪侈奢纵,前后请夺人宅三百八十一所,田百一十八顷。起立第宅十有六区,皆有高楼池苑,堂阁相望,饰以绮画丹漆之属,制度重深,僭类宫省。又豫作寿冢,石椁双阙,高庑百尺,破人居室,发掘坟墓。虏夺良人,妻略妇子,及诸罪衅,请诛之。而览伺候遮截,章竟不上。俭遂破览冢宅,籍没资财,具言罪状。又奏览母生时交通宾客,干乱郡国,复不得御。览遂诬俭为钩党,及故长乐少府李膺、大仆杜密等,皆夷灭之。遂代曹节领长乐大仆。
熹平元年,有司举奏览专权骄奢,策收印绶,自***。阿党者皆免。
——选自《后汉书·卷七八》
小题1: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赐爵关内侯 赐:被赏赐B.侵犯百姓,劫掠行旅 行旅:钱财
C.延坐多***无辜,征诣廷尉 征:押送D.有司举奏览专权骄奢 举:揭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乃假百官奉禄,王侯租税 今君乃亡赵走燕
B.又以与议诛梁冀功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C.与览并立田业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D.督邮张俭因举奏览贪侈奢纵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小题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侯览“倚势贪放”的一组是
①受纳货遗以巨万计 ②乃假百官奉禄,王侯租税 ③起立第宅……制度重深,僭类宫省
④虏夺良人,妻略妇子 ⑤籍没资财,具言罪状 ⑥遂诬俭为钩党……皆夷灭之
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⑥C.②④⑤⑥D.①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延熹年间,国家府库空虚,侯览也献出缣帛五千匹,得以进封为高乡侯。
B.滕延曾因捕***段琏、侯览的为非作歹的仆从宾客,为览、珪诬告,被判罪免官。
C.太尉杨秉上奏章揭发侯参的罪状,侯览下令将杨秉以囚车押回,杨秉只好在途中自***。
D.侯览大肆修建母亲的陵墓,规模宏伟,陵园的房庑高达百尺,还毁掉了他人的房屋。
小题5:把下面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说苑》)
[注]虚无:虚心、谦虚。
(1)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
(2)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
(3)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谥曰贞侯。子奕嗣。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选自《三国志·魏书卷十四》)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②民归之,犹水之就下
B.①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C.①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D.①袁绍爱此二子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嘉“有算略,达于事情”的一组是
①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②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
③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 ④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
⑤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A.①⑤⑥B.①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嘉初到袁绍麾下,感觉才能难以施展。后来去见太祖,以其不凡的见识而受到太祖的器重。郭嘉也认定曹操是能治乱世之人。
B.郭嘉被太祖推荐为司空军祭酒,从此随从太祖征伐,遇事能够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多献良策,谋功甚高。
C.郭嘉忠于王事,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太祖派使者前来探望,可惜错过了最后见面的机会,这使太祖在郭嘉英年早逝后感到十分伤感。
D.郭嘉不但是多谋善断的军师,更是太祖本人的知己,太祖甚感满意,以至赤壁一战失败后,尚追念郭嘉,叹惜其人不存。
小题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5分)
译文:
(2)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阅读宋代曾巩的《赠黎安二生序》,完成下题。
赵郡苏轼①,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②。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③。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予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④,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⑤?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⑥。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注释:① 赵郡:今河北省赵县。北宋末年升为庆源府。苏轼是四川眉山人,由于他的远祖——唐代文学家苏味道﹝公元648—705年﹞是赵州栾城人,所以苏轼除署“眉山苏轼”外,又称“赵郡苏轼”。② 江陵府:今湖北省荆沙。司法参军,官名,置于各州,掌议法断刑。③迂阔:迂远而不切实际。④ 道:指圣人之道,即儒家学说。⑤ 庸讵:也作“庸遽”,岂,难道。⑥ 择而取之:指在古文、道与时文、世俗之间的选择。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遗:赠予
B.辱以顾余辱:侮辱
C.若不可极者也极:用尽
D.既得之于心矣得:契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吾其还也
B.孰有甚于予乎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C.特以文不近俗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D.则于是焉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
B.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C.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D.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小题4:下面是对这篇赠序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1段叙述好友苏轼向他推荐蜀之士黎安二生,不久,二生携文求见,详读二生之文后,作者觉得黎安二生堪称“魁奇特起”之士。第2段叙述黎生在将外出做官之际,因他与安生“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请求作者为他们“解惑于里人”。
B.第4段为议论,就黎生所谓里之人笑其迂阔,求言以解里人之惑而发。作者明确指出自己的“迂阔”在于信古志道,不与世俗同流,不怕世人讥笑,并希望“二生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这实际上是在勉励二生要坚持学习古文,反对俗文。
C.这篇文章的“文眼”是“迂阔”二字。从行文上来看,全文紧紧围绕“迂阔”二字来写;文章议论的唯一中心,也在于“迂阔”二字;文章的主旨,也是为了表达对于世人所讥笑的这种“迂阔”,作者自己是矢志不渝的。
D.此文本来就是为自己不合世俗、怀才不遇而写的,作者针对“迂阔”二字发议论,咄咄逼人,把自己心中郁积的不平和愤懑一泻无余,与苏轼、韩愈那些痛快淋漓、气势不凡的古文有相似之处。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 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3分)
译文:                                                                
⑵ 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3分)
译文:                                                                
⑶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景,字仲通,乐浪冉邯人也。景少学《易》,遂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伎艺。辟司空伏恭府。时有荐景能理水者,显宗诏与将作谒者王吴共修作浚仪渠。吴用景堰流法,水乃不复为害。初,平帝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建武十年,阳武令张汜上言:“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修理之费,其功不难,宣改修堤防,以安百姓。”书奏,光武即为发卒。方营河功,而浚仪令乐俊复上言:“昔元光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今居家稀少,田地饶广,虽未修理,其患犹可。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堪命。宜须平静,更议其事。”光武得此遂止。后汴渠动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河中。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水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明年夏,渠成。景由是知名。建安八年,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带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又训令蚕织,为作法制,皆著于乡亭,庐江传其文词。卒于官。
注:瓠子:黄河一段堤岸名,在河南滑县境内。绩:应作“碛”,砥碛:指河中的沙滩、石头。芍陂:蓄水池名,在今安徽寿县安丰塘以东。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宜改修堤防,以安百姓作《师说》以贻之
B.而瓠子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C.景乃驱率灾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书奏,光武即为发卒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小题2:以下各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王景有治理水患的才能的一组是( )
①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伎艺。
②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
③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
④宜改修堤防,以安百姓。
⑤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景年少学《易》,后又博览群书,并喜好天文术数一类的知识。王景性格沉稳,多才多艺,被征召到司空府任职。
B.阳武县令张汜上书认为,应拿出必要的花费和工夫改筑和修理堤防。而浚仪县令乐俊则认为目前修筑堤防不合时宜,光武最终采用了乐俊的建议。
C.明帝对王景的陈述大为赞赏,于是这年夏天,征发民工数十万,派王景与王吴负责从荥阳以东到千乘海口一千多里的修渠筑堤的工程。
D.王景任庐江太守时,郡内有从前楚相孙叔敖所开辟的芍陂稻田,百姓又善用犁耕。王景便率领官吏百姓,重新修整农田。从此,庐江境内富饶充足。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译:
⑵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
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