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宋代曾巩的《赠黎安二生序》,完成下题。赵郡苏轼①,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请阅读宋代曾巩的《赠黎安二生序》,完成下题。 赵郡苏轼①,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②。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③。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予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④,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⑤?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⑥。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注释:① 赵郡:今河北省赵县。北宋末年升为庆源府。苏轼是四川眉山人,由于他的远祖——唐代文学家苏味道﹝公元648—705年﹞是赵州栾城人,所以苏轼除署“眉山苏轼”外,又称“赵郡苏轼”。② 江陵府:今湖北省荆沙。司法参军,官名,置于各州,掌议法断刑。③迂阔:迂远而不切实际。④ 道:指圣人之道,即儒家学说。⑤ 庸讵:也作“庸遽”,岂,难道。⑥ 择而取之:指在古文、道与时文、世俗之间的选择。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遗:赠予 | B.辱以顾余辱:侮辱 | C.若不可极者也极:用尽 | D.既得之于心矣得:契合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吾其还也 | B.孰有甚于予乎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C.特以文不近俗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 D.则于是焉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 | B.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 C.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 D.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 小题4:下面是对这篇赠序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1段叙述好友苏轼向他推荐蜀之士黎安二生,不久,二生携文求见,详读二生之文后,作者觉得黎安二生堪称“魁奇特起”之士。第2段叙述黎生在将外出做官之际,因他与安生“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请求作者为他们“解惑于里人”。 | B.第4段为议论,就黎生所谓里之人笑其迂阔,求言以解里人之惑而发。作者明确指出自己的“迂阔”在于信古志道,不与世俗同流,不怕世人讥笑,并希望“二生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这实际上是在勉励二生要坚持学习古文,反对俗文。 | C.这篇文章的“文眼”是“迂阔”二字。从行文上来看,全文紧紧围绕“迂阔”二字来写;文章议论的唯一中心,也在于“迂阔”二字;文章的主旨,也是为了表达对于世人所讥笑的这种“迂阔”,作者自己是矢志不渝的。 | D.此文本来就是为自己不合世俗、怀才不遇而写的,作者针对“迂阔”二字发议论,咄咄逼人,把自己心中郁积的不平和愤懑一泻无余,与苏轼、韩愈那些痛快淋漓、气势不凡的古文有相似之处。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 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3分) 译文: 。 ⑵ 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3分) 译文: 。 ⑶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3分) 译文: 。 |
答案
小题:B 小题:A 小题:C 小题:D 小题:⑴ 二生真可以说得上是杰出特异的人才,苏君真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⑵ 只知道相信古人,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穷困到现在而自己尚且不知道的原因啊。 ⑶ 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生,并且拿给苏君看,认为怎么样呢? |
解析
小题:B﹝辱为谦词﹞ 小题:A副词,还是;B语气词,呢介词,在;C连词,因为介词,用;D语助词疑问代词,什么﹞ 小题:C﹝A“同年”在句中是指“科举制度中同科考中的人”,今义是“同一年,同岁”;B“放纵”在句中是“奔放”的意思,是个褒义词,现代汉语中是“纵容,不守规矩,没有约束,没有礼貌”的意思,多用作贬义;C“以为”在句中是“认为”的意思,和今义相同;D“于是”在句中复合虚词,意思是“在这方面”,现代汉语中常作连词用﹞ 小题:D﹝作者针对“迂阔”二字发议论,是一唱三叹、抑扬吞吐,而不是咄咄逼人、一泻无余。并且此文远不及苏轼、韩愈的古文那样痛快淋漓、气势不凡,只有一种含蓄优雅的风韵,与欧阳修的文章很有相似之处﹞ 小题:无 参考译文 赵郡苏轼,是与我同科考中的好友。他从蜀郡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郡士子叫黎生、安生的。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承蒙不弃,送给我看。读他的文章,确是气势雄壮,意味深长,善于反复辨析,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能奔放,像是使不完用不尽的啊。二生确实可以说得上是杰出特异的人才,苏君真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不久,黎生充任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要起程,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契合在心里了,却还要用言辞在外面表现出来么?” 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古文时,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现在请你写几句话,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疑惑。” 我听了,自己想想,觉得可笑。 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相信古人,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穷困到现在而自己尚且不知道的原因啊。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黎生的迂阔,只因文章同世俗有距离。是迂阔中很小的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像我的迂阔才是大的呢。如果黎生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既然这样,那么,我将对黎生说些什么好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他的祸害却是这样。说他不好,虽然可以迎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人;可以随同世俗,却一定离开圣贤之道。黎生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疑惑,那么,一定能够在古文、道与时文、世俗这方面作出选择。 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生,并且拿给苏君看,认为怎么样呢?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景,字仲通,乐浪冉邯人也。景少学《易》,遂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伎艺。辟司空伏恭府。时有荐景能理水者,显宗诏与将作谒者王吴共修作浚仪渠。吴用景堰流法,水乃不复为害。初,平帝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建武十年,阳武令张汜上言:“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修理之费,其功不难,宣改修堤防,以安百姓。”书奏,光武即为发卒。方营河功,而浚仪令乐俊复上言:“昔元光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今居家稀少,田地饶广,虽未修理,其患犹可。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堪命。宜须平静,更议其事。”光武得此遂止。后汴渠动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河中。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水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明年夏,渠成。景由是知名。建安八年,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带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又训令蚕织,为作法制,皆著于乡亭,庐江传其文词。卒于官。 注:瓠子:黄河一段堤岸名,在河南滑县境内。绩:应作“碛”,砥碛:指河中的沙滩、石头。芍陂:蓄水池名,在今安徽寿县安丰塘以东。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宜改修堤防,以安百姓作《师说》以贻之 | B.而瓠子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 C.景乃驱率灾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D.书奏,光武即为发卒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 小题2:以下各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王景有治理水患的才能的一组是( ) ①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伎艺。 ②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 ③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 ④宜改修堤防,以安百姓。 ⑤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景年少学《易》,后又博览群书,并喜好天文术数一类的知识。王景性格沉稳,多才多艺,被征召到司空府任职。 | B.阳武县令张汜上书认为,应拿出必要的花费和工夫改筑和修理堤防。而浚仪县令乐俊则认为目前修筑堤防不合时宜,光武最终采用了乐俊的建议。 | C.明帝对王景的陈述大为赞赏,于是这年夏天,征发民工数十万,派王景与王吴负责从荥阳以东到千乘海口一千多里的修渠筑堤的工程。 | D.王景任庐江太守时,郡内有从前楚相孙叔敖所开辟的芍陂稻田,百姓又善用犁耕。王景便率领官吏百姓,重新修整农田。从此,庐江境内富饶充足。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译: ⑵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 译: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绐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①其手,问所苦,如待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游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字。数日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事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愿士②,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①置:同“执着”,拉着。 ②姁姁(xǔxǔ):安乐、温和的样子。愿:老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幸被疾矣被疾:被疾病折磨 | B.籍其数而封识之籍:登记 | C.不少见颜面颜面:指“脸” | D.数日景淳竟死竟死:竟然死去 |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躬为煮糜炼药 ②疑日为刮摩浣涤 ③恐为他人得 ④识其为人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 小题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是具体表现李疑“尚义”的一组是( ) ①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 ②(疑)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 ③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④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⑤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⑥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为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为我们塑造了李疑这个一心助人、轻财好义、有古道热肠的君子形象。即使今天读来,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 B.在吏部做官的范景淳得了病,身边的亲友们对他很冷漠,不肯收留他。李疑则慨然收留了他,表现了李疑于危难时周济他人的高尚品德。 | C.李疑面对范景淳的酬金,分文不取,在拒绝收受范景淳两个儿子礼物的同时,反送人财物。李疑这种救人危难、乐善好施的品德让人饮佩。 | D.作者在文章最后赞扬李疑是一个见义勇为的人,一个污浊社会中的清士,因其为贪财好利的世风痛心,所以撰文记载李疑事迹来规劝世人。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用事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译文: (2)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 译文: (3)传其事以劝焉。 译文: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每小题3分,12分)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以材官蹶张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②。孝文帝元年,举故吏士二千石从高皇帝者,悉以为关内侯,而申屠嘉食邑五百户。张苍已为丞相,嘉迁为御史大夫。张苍免相,高帝时大臣皆多死,余见无可者,孝文帝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通诣丞相府。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通既至,为帝泣曰:“丞相几***臣。” 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而丞相嘉自绌③所言不用,疾错。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庙垸垣。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错客有语错,错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垸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至舍,因欧血而死。谥为节侯。 (节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 注释:①材官:勇敢的士兵。蹶张:脚踏机括发射飞箭的强弓。 ②队率:队长。 ③绌:通“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谢:道歉。 | B.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疾:通“嫉”,记恨。 | C.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私:偏爱。 | D.文帝尝燕饮通家燕:通“宴”,安闲。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申屠嘉)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B.①因故邑封为故安侯②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山 | C.①邓通既至,为帝泣曰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D.①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垸垣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 小题3:下面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申屠嘉刚毅守节的一组是( ) ①嘉坐自如,故不为礼 ②邓通既至,为帝泣曰:“丞相几***臣。” ③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 ④而申屠嘉食邑五百户 ⑤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 ⑥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苍被免去丞相后,孝文帝想到高帝时留下的大臣中还没有人能胜任丞相一职,申屠嘉因此有了机会担任了丞相。 | B.申屠嘉对内史晁错更改了很多法令不满,加上自己的一些建言不被皇上采纳,所以记恨晁错,后来想用晁错擅自打穿皇帝祖庙围墙做门的罪名法办晁错。 | C.申屠嘉为官廉洁正直,从来不在自己家里接受别人的拜访。对违背礼节的行为决不姑息,敢于当面向皇帝直言。 | D.申屠嘉很后悔自己错过了斩***晁错的绝好机会,因为皇帝的偏袒、保护,晁错被视无罪,申屠嘉却因此吐血而亡。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4分) ⑵错客有语错,错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4分)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阿留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①,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②不材,蕲③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注释①参亭:参互和均匀。樗栎chū lì:都指无用的木材。②蕲:能“祈”,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应门:应答门人 | B.宾客虽稔熟者稔熟:熟悉 | C.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歧生:分枝错生 | D.历园中竟日竟日:整天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 | B.曰:“何难乎是?”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C.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 | D.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阿留“痴呆无状”,却工于书法,善于绘画。正因为这样,他得到了主人“专任”,被长期奉养,终身不弃。 | B.文章的第三部分,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提出了“天地间无弃物”、用人应当用其所长的观点,成为文章的关键部分。 | C.作者对能容人、用人的周元素赞美有加,并联想到现实中的“造命者”每每用人不当,这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 D.作者叙事简洁,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议论则精辟深透,切中时弊,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批判性。 | 小题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4分) 译文: (2)(阿留)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6分)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把划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 “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1)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3分) (2)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2分). (3)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