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伎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帧,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人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頮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伎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
(选自明·张岱《西湖七月半》)
注:①优傒:歌舞演员及仆役。②頮hui,洗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竹肉相发指竹子的内部组织B.名伎闲僧,浅斟低唱倒酒
C.弱管轻丝,竹肉相发弦乐器D.速舟子急放断桥催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一一族拥而去B.以故二鼓以前怖以关门
C.向之浅斟低唱者出以五类看之D.亦不作意看月者匿影树下者亦出
小题3:下列选项中属于作者最为贬斥的一类人的一组是(3分)
A.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B.亦船亦声歌,名伎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C.不舟不车,不衫不帧,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人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D.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
D.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以旁观者的姿态,描绘了七月半赏月的三教九流,将看月之人分成五类。
B.第二段承接第一段,描写俗人们赏月后匆匆回家的场面,讥笑他们看月只是为了凑热闹、图虚名、附庸风雅而已。
C.末段写作者独自赏月,陶醉于明月之下的自然风光里,与第二段描写的俗人们的情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D.这篇记叙文性散文的主旨不在于描绘西湖的山水,而在于描摹世态风情,寄托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
小题5: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3分) 
韵 友 来 名 伎 至 杯 箸 安 竹 肉 发 月 色 苍 凉 东 方 将 白 客 方 散 去 吾辈 纵 舟 酣 睡 于 十 里 荷 花 之 中 香 气 拘 人 清 梦 甚 惬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h
①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3分) 
②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额面。(3分)
答案

小题:A
小题:D
小题:A
小题:C
小题:
解析
(1)参考标点:韵友来,名伎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自,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3分)
(2)①(3分)这一晚,常常贪求那欣赏月色的名声,成群结队地争着出城,多给门军赏些酒钱。(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好名”、“逐队”各1分,语句通顺1分,共3分。)②(3分)这时候月亮如同刚刚磨好的铜镜,山也重新梳妆,湖也重新洗面。(此时月亮仿佛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镜新磨”定语后置句、“复”各1分,语句通顺1分,共3分。)
小题:“肉”指歌声 
小题:代词,…的人(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介词“因为”/介词“用”;C.助词,的/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小题:是否有赏月之真趣,乃作者对看月之人褒贬的依据。
小题:末段并非写作者独自赏月,而是写同与自己相投之人赏月
小题:无 
【参考译文】
西湖到了七月半,没有一样可看的东西,只能看看那些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
以分成五类来看他们。一类是,坐着楼船,带着乐师,主人戴着士人的高冠,盛筵摆设在面前,灯火通明,倡优歌妓在表演,奴仆婢女在奔忙,杂乱的声音,晃动的灯扰乱了湖面的宁静,名义上是欣赏月色,却根本不看月。要看这种人。一类是,有的坐船,也有的坐楼船,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大家闺秀,带着佳貌的少年男子,笑声叫声夹杂在一起,船上的人环坐在平台上,只顾盼自己周围,身在月下却根本不看月。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也坐着船,也带着乐师和歌妓,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闲散的僧人,他们慢慢地喝酒,轻轻地唱歌,乐器低声地吹弹,箫笛声、歌声相互配合,这种人也在月下,既看月,又希望别人看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既不坐船,也不坐车,他们衣衫不整,连头巾也不带,喝醉了酒,吃饱了饭,吆喝着三五成群,挤到人丛中,在昭庆、断桥这些景点上乱呼乱叫,装假醉,哼唱着无腔无调的曲子,这些人,月色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什么也不看。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坐上罩有薄幔的船,带着洁净的茶几,烧茶的火炉,茶水当即煮起,白色的茶具慢慢地传递,船上坐的人是好友,或是志趣相投之人,他们邀请月亮也坐上他们的坐席,有时停船在树影之下,有时驾船进入里西湖躲开嚣杂的喧闹,他们欣赏月色,但人们却看不见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他们也并不注意那些看月的人。要看看这种人。
杭州人游西湖的习惯,是巳时出城,酉时回城,错开了月色最好的时光,如同避开仇人。
这一晚,常常贪求那欣赏月色的名声,成群结队地争看出城,多给门军赏些酒钱。轿夫举着火把,排列在湖岸等着。人一上船,就催促船夫快些赶到断桥去,好赶上那里最热闹的时候。因此,二更以前,西湖上的人声、奏乐声,如开水沸腾,如房屋撼动,如梦魇时的喊叫,又如喃喃的梦话,如聋人叫喊,又如哑人咿语,大船小船一齐靠岸,什么景致都看不见,只看见船篙击打船篙,船帮碰着船帮,人肩并着肩,脸对着脸而已。过一会儿,游兴尽了,官府摆的赏月筵席散了,差役吆喝着开道,官轿离开了。轿夫呼叫船上的人,用城门要关来吓唬那些游人,灯笼火把像一列列星光,人们一群群簇拥着灯笼火把离开了。原在岸上的人也成群列队地赶在关城门以前进城,湖上人渐渐稀少,不一会儿就走尽了。
这时候我们才拢船靠岸。断桥上的石级才凉下来,我们在上面铺上席子,招呼客人一同
纵情饮酒。这时候月亮如同刚刚磨好的铜镜,山也重新梳妆,湖也重新浼面。刚才那些慢慢
饮酒、低声唱曲的人出现了,那些在树影下停船的人也出来了。我们和这些人打招呼,互致问候,拉着他们同坐一起,饮酒说笑。文雅有趣的朋友来了,有名的歌妓也到了,酒杯碗筷安放好了,乐声、歌声也开始传出来。月色寒凉皎洁,东方将要发白的时候,客人才各自离开。我们让船荡到十里荷花之中,在船中酣睡。荷花香气催我们入睡,做了一个非常愉快的美梦。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①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他魋结②箕倨见陆生。陆生因进说他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彊。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问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彊楚,为天下兴利除害。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轝,万物殷富。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於汉!”尉他乃大说陆生,留与饮数月。陆生卒拜尉他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及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此诸侯,皆如意旨。陆生竟以寿终。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①尉他:汉初,赵他为南越尉,所以称为“尉他”。②魋(zhuī)结:同“椎髻”,即束扎起一小撮像椎状的发髻。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B.
C.D.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陆贾通晓国家治乱之道的一组是               (   )
①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
②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③皇帝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
④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⑤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
⑥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陆贾虽然只是汉高祖手下的一个门客,但由于他能言善辩,口才出众,因此常常被委派出使各个诸侯国。
B.陆贾在出使南越规劝南越王尉他归顺刘汉政权时,做到了既动之情,又晓之以理,因此得到了尉他的信服与敬重,最终顺利地完成了使命。
C.陆贾通晓国家治乱之道,敢于直言进谏。他对汉高祖只重武功轻视文治的思想进行了劝谏,结果引起了高祖的忌恨,后来他便写文章来总结经验教训,供皇上作为治国的参考。
D.孝文帝初年,陆贾在陈丞相等人的推荐下出使南越,成功地劝说尉他中止僭越行为,服从中央管理。陆贾最终以高寿辞世。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2)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宗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人也。祖承,宜都太守。父繇之,湘乡令。母同郡师氏,聪辩有学义,教授诸子。
高祖开府辟召,下书曰:“吾忝大宠①,思延贤彦。南阳宗炳、雁门周续之,可下辟召,以礼屈之。”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宋受禅,征为太子舍人;元嘉初,又征通直郎;东宫建,征为太子中舍人,庶子,并不应。妻罗氏,亦有高情,与炳协趣。罗氏没,炳哀之过甚,既而辍哭寻理,悲情顿释。谓沙门释慧坚曰:“死生不分,未易可达,三复至教,方能遣哀。”衡阳王义季在荆州,亲至炳室,与之欢宴,命为谘议参军,不起。
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古有《金石弄》,为诸桓所重,桓氏亡,其声遂绝,惟炳传焉。太祖遣乐师杨观就炳受之。
  炳外弟师觉授亦有素业,以琴书自娱。临川王义庆辟为祭酒,主簿,并不就,乃表荐之,会病卒。
元嘉二十年,炳卒,时年六十九。衡阳王义季与司徒江夏王义恭书曰:“宗居士不救所病,其清履肥素②,终始可嘉,为之恻怆,不能己已。”
史臣曰:“夫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若使值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盖不得已而然故也。”
                              (节选自《宋书•隐逸传》)
  [注]①忝大宠,继承帝位,有辱天子称号。
   ②清履肥素,指行迹超凡脱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辟征召
B.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图绘成图画
C.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结宇 盖屋居住
D.乃表荐之,会病卒表表扬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全能表现宗炳具有“隐逸思想”的一组是( )
①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
②临川王义庆辟为祭酒,主簿,并不就
③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         
④征为太子中舍人,庶子,并不应
⑤太祖遣乐师杨观就炳受之
⑥夫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
A.①④⑤B.①③④
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炳是南朝人,文中的“高祖”是指南朝宋武帝刘裕,“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B.衡阳王刘义季在荆州时,亲自到宗炳的家里,和他一起宴饮,并任命宗炳为谘议参军,宗炳没有接受。
C.宗炳放荡于湖海之上,游于山林之间,不肯出仕,根本原因是他性格有点偏执,并非没有遇上值得信赖的君主。
D.宗炳酷爱山水,喜欢远足。他去世后,衡阳王刘义季深感悲痛,认为他行迹超凡脱俗,一生品行值得褒扬。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罗氏没,炳哀之过甚,既而辍哭寻理,悲情顿释。(5分)
(2)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袁随园君墓志铭
〔清〕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①,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櫺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选自《四部丛刊》本《惜抱轩文集》
[注释] ①报罢:博学鸿词科每年取一等、二等各若干人,三等、四等落第,称“报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省:探望B.必造随园投诗文造:造访
C.再起,发陕西起:被起用D.其考自远来县治治:治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之少也,为学自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B.君亦遇事尽其能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C.与人留连不倦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考乃喜,入官舍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写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袁枚文学才能的一组是(     )
①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  ②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 ③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④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⑤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枚的文章出色并有声望,他被排挤外放做知县,因写文著书有才能,始终不愿升迁,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尽自己的才学创作诗歌。
B.“皆能自发其思”是说袁枚散文、骈文有自己的个性特色,“通乎古法”是说他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因此,他的作品受到世人广泛重视。
C.文章注意前后照应,如第四段“在江宁尝朝治事……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写在江宁的为官情况,这和第一段“调江宁知县”相呼应。
D.文章写袁枚的父亲匿名到民间察访儿子为官的情况,可见出袁枚父亲正直的品格和爱护儿子的心情,也侧面突出了袁枚有为官的才能。
小题5:(8分)
(1)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3分)
译文:                                                                         
②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2分)
译文:                                                                         
(2) 用斜线“/”给下段文言文断句(3分)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与河内王奂亲善。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至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络绎,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供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
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后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是时西羌叛,黄巾作难,制诸府掾属不得妄有去就。冉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理罪
中平二年卒于家。遗令敕其子曰:“吾生于昏暗之世,值乎淫侈之俗,生不得匡世济时,死何忍自同于世!气绝便敛,敛以时服,衣足蔽形,棺足周身,敛毕便穿,穿毕便埋。其明堂之奠,干饭寒水,饮食之物,勿有所下。坟封高下,令足自隐。勿令乡人宗亲有所加也。”于是三府累行论谥,佥曰宜为贞节先生。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①惟与弟共辩论于路 ②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①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 ②今老矣,无能为已
D.①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众俗 ②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范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的一组是
①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
②冉见奂车徒络绎,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
③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
④议者以为待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
⑤后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
⑥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只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A.①③⑥B.②⑤⑥C.③④⑤D.①②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冉极有个性,尽管与河内人王奂的关系密切,但并不因为王奂做官而攀附他,等到王奂远行到异地为官,也只是在路边见上一面就离开了。
B.桓帝时,曾任命范冉担任莱芜长,但因母亲去世,范冉并没有去就任。后来有人提议让他担任侍御史的官职,他又一走了之。
C.范冉甘于清贫生活,家里住的很简陋,生活窘困,他却若无其事,言谈和表情依旧,因此乡人也以歌讥讽他。
D.范冉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有着奢侈风气的混乱社会,活着不能匡世济时,死后也不肯和世人一样,因此临终之时,他吩咐儿子自己的丧事一切从简。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3分)
(2)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3分)
(3)冉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理罪。(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白居易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元和)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圣恩。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任。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切情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颜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联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多听纳。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注:①谠言:正直的言论。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投著作郎吴人顾况投:迎合
B.箴时之病,补政之缺箴:劲戒
C.非次拔擢次:依顺序排列
D.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善:友好

2,4,6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白居易想用有生以来学得的知识报答皇上越级提拔的恩泽。
B.对元稹的被贬,白居易曾多次上疏,恳切地劝谏皇上,他的奏疏虽始终就没有被。
C.皇上起先对白居易劝谏承璀一事很不高兴,认为这是白居易对他的无礼之举,但后来又改变了对白居易的看法。
D.李绛认为,白居易不论大事小事都敢冒死劝谏,这正是他报答皇上破格提拔的表现。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4分)
②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