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是指哪一项列出的作品A.《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B.《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C.《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

《四史》是指哪一项列出的作品A.《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B.《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C.《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四史》是指哪一项列出的作品
A.《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
B.《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
C.《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D.《左传》、《史记》、《汉书》、《三国志》

答案
B
解析
“四史”,指的是二十四史的前四部,在二十四史中不包括《左传》和《资治通鉴》。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仕隋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左仆射杨素拊其床谓曰:“卿终当坐此!”
大业[1]末,为马邑丞。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至长安,道梗。高祖已定京师,将斩之,靖呼曰:“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义士乎?”秦王亦为请,得释,引为三卫。武德四年九月,舟师叩夷陵,铣[2]将文士弘以卒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靖曰:“不可,士弘健将,下皆勇士,今新失荆门,悉锐拒我,此救败之师,不可当。宜驻南岸,待其气衰乃取之。孝恭不听,留靖守屯,自往与战,大败还。贼委舟散掠,靖视其乱,纵兵击破之,取四百余艘,溺死者万人。即率轻兵五千为先锋,趋江陵,薄城而营。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俘甲士四千。孝恭军继进,铣大惧,檄召江南兵,不及到,明日降。靖入其都,号令静严,军无私焉。或请靖籍铣将拒战者家赀以赏军,靖曰:“王者之兵,吊人而取有罪,彼其胁驱以来,藉以拒师,本非所情,不容以叛逆比之。今新定荆、郢,宜示宽大,以慰其心,若降而籍之,恐自荆而南,坚城剧屯,驱之死守,非计之善也。”止不籍。由是江、汉列城争下。乃度岭至桂州,分道招慰。酋领冯盎等皆以子弟来谒,南方悉定。裁量款效,承制补官。得郡凡九十六,户六十余万。诏书劳勉,授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即率兵南巡,所过问疾苦,延见长老,宣布天子恩意。远近欢服。
御史大夫萧瑀劾靖持军无律,纵士大掠,散失奇宝。帝召让之,靖无所辩,顿首谢。帝徐曰:“隋史万岁破达头可汗,不赏而诛,朕不然,赦公之罪,录公之功。”乃进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增户至五百。既而曰:“向人谮短公,朕今悟矣。”加赐帛二千匹,迁尚书右仆射。
注:[1]大业:隋炀帝杨广年号     [2]铣:萧铣(583—621)隋末起兵,自称梁王,次年称帝,后兵败降唐,被***于长安。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师叩夷陵      叩:攻击。    B.贼委舟散掠      委:登上。
C.薄城而营        薄:逼近。     D不容以叛逆比之  比:和……一样对待。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丈夫遭遇     B. 士弘健将     C. 所过问疾苦    D. 宣布天子恩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与语孙、吴者   蹇叔之子与师
B. 秦王亦为请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C. 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若降而籍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靖能让“远近欢服”原因的一组是
孝恭军继进,铣大惧,檄召江南兵,不及到,明日降
靖入其都,号令静严,军无私焉
今新定荆、郢,宜示宽大,以慰其心
酋领冯盎等皆以子弟来谒,南方悉定
诏书劳勉,授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
即率兵南巡,所过问疾苦,延见长老
A.(1)(3)(5)     B.(1)(4)(6)
C.(2)(3)(6)     D.(2)(4)(5)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素有大志,原任隋朝殿内直长。他不愿做只知背诵经书章句的儒生,而立志有所作为。吏部尚书牛弘、左仆射杨素都赞赏他的才干。
B.李靖敢于直言。唐高祖李渊原为隋朝重臣,后以攻打突厥的名义募兵,李靖觉察出他有夺取天下的野心,报告隋朝廷,说有紧急事变。后来李渊攻下了隋都城,准备***死隋皇帝,而李靖大声疾呼,坚决反对。
C.李靖指挥作战有方。赵郡王李孝恭急于要击败萧铣部将文士弘,而李靖不同意,认为对方兵精将良,集中了全部的精锐兵力背水一战,应该避其锐气,待对方士气衰竭后再进军。
D李靖功高而锋芒不露。有人弹劾李靖,说他治军不严,怂恿士兵大肆掠夺财宝珍物,皇帝召他进殿并责备他,可是李靖并不为自己辩解,只是叩首认错。后来皇帝不但没有惩治李靖,反而赏赐并重用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文中划线句(5分)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1]。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2]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注:[1]亢:过甚。      [2] 裒:póu,聚集、收集。
⑴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2分)
⑵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孝景初即位,为詹事。太后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孝景七年,栗太子废,魏其数争不能得。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自引谢病,屏闲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
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 遂不用。
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于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
魏其、武安俱好儒术,令列侯就国,除关,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举适诸窦宗室毋节行者,除其属籍。时诸外家为列侯,列侯多尚公主,皆不欲就国,以故毁日至窦太后。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及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及罢逐赵绾、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孙宁可以让邪          让:推辞。
B.太后岂以为臣有爱        爱:喜爱,偏爱。
C.有如两宫螫将军          螫:同“蜇”,加害。
D.窦婴亦薄其官            薄:轻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②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①则妻子毋类矣                           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①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说明魏其有将相之才德的一组是
A.①令列侯就国,除关               ②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
B.①举适诸窦宗室毋节行者,除其属籍 ②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
C.①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           ②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D.①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           ②每朝议大事,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魏其侯在孝景朝为官期间先后二次托称生病离职,一次是因受太后憎恨,一次是因多次为栗太子争辩而没有效果。
B.梁人高遂能成功地说服窦婴出山回朝,主要是因为他指出了窦婴因栗太子事件而谢病不朝的做法客观上表明他在张扬皇帝的过失,这可能会给他一家带来灾祸。
C.武安侯本来想自己当丞相,但后来他认识到自己比不上魏其侯,就向太后举荐魏其侯为相,而自己甘愿当太尉,这说明他有让贤的美德。
D.魏其侯任丞相后,与武安侯等推行儒术,振兴太平政治,命令列侯返回各自的封地,废除关禁,开除窦氏家族和皇族成员中品德不好的人的族籍,因此受到不愿回国的列侯的诽谤。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将军自引谢病,屏闲处而不朝。(3分)
(2)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幼勤经史,长而沉雅清峻,宗于虚玄,以近属陪位,累授开封尉。时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勉与联尉卢成轨等,并有擒奸擿伏之名。
至德初,从至灵武。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曰:“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曰:“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晬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曰:“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不辜乎!”即停诏拘晬,飞表上闻,晬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晬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晬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时称知人。
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卢杞自新州员外司马除澧州刺史,给事中袁高以杞邪佞蠹政,贬未塞责,停诏执表,遂授澧州别驾。他日,上谓勉曰:“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何不知!卿知其状乎?”对曰:“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累表辞位,遂罢知政事,加太子太保。贞元四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三一)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资:资助
B.俾摄南郑令            摄:代理
C.乃除太常少卿          除:解除
D.时人多其正直          多:称赞
12.下列各组句加点的字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时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B.勉乃哀之,上言曰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岂以谮言而***不辜乎
常以身翼蔽沛公
D.晬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1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充的省略成分,有误的一项是
A.(勉)即停诏拘晬,飞表上闻
B.(勉)政事条举,尽力吏也
C.终有能名,时称(勉)知人
D.遂授(杞)澧州别驾
14.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李勉言行正直的一组是
①若尽***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②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
③谒见,面陈王晬无罪
④停诏执表,遂授澧州别驾
⑤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⑥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李勉是郑王李元懿的曾孙,在开封任职时,和同任县尉的卢成轨等人,都有擒拿奸邪、揭发恶事的名声。
李勉认为把叛军俘虏一概处死,不利于国家剿除元凶,劝肃宗网开一面,给那些洗心革面、愿意归顺的人一条生路。
李勉为受诬陷的王晬辩诬,使他免除了死罪,后来王晬还凭着自己的才能一再迁升,有很好的官声。
李勉不愿曲意迎合权臣李辅国,受到他的压制;又因为他坚持正义,贬了卢杞的官,被皇帝疏远,于是多次上表辞职。
16.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②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庾冰字季坚。兄庾亮以名德流训,冰以雅素垂风,诸弟相率莫不好礼,为世论所重,亮常以为庚氏之宝。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预讨华轶功,封都乡侯。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出补吴国内史。……既当重任,经纶时务,不舍夙夜,宾礼朝贤,升擢后进,由是朝野注心,咸曰贤相。初,导辅政,每从宽惠,冰颇任威刑。殷融谏之,冰曰:“前相之贤,犹不堪其弘,况吾者哉!”范汪谓冰曰:“顷天文错度,足下宜尽消御之道。”冰曰:“玄象岂吾所测,正当勤尽人事耳。”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
成帝疾笃,时有妄为尚书符,敕宫门宰相不得前,左右皆失色。冰神气自若,曰:“是必虚妄。”推问,果诈,众心乃定。进号左将军。康帝即位,又进车骑将军。冰惧权盛,乃求外出。会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除都督武昌,以为翼援。
冰天性清慎,常以简约自居。中子袭尝贷官绢十匹,冰怒,捶之,市绢还官。临卒,谓长史曰:“吾将逝矣,恨报国之志不展,命也如何!死之曰,敛以时服,无以官物也。”及卒,无绢为衾。又室无妾媵,家无私积,世人以此称之。
赞曰:季坚清贞,毓德驰名,处泰逾约,居权戒盈。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宾礼朝贤,升擢后进   擢:提拔    B.由是朝野注心   注:倾注
C.推问,果诈   推:推举            D.敛以时服   时:普通
13.下面6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庾冰“清慎”品格的一组是
①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
②预讨华轶功,封都乡侯。
③冰惧权盛,乃求外出。
④冰神气自若,曰:“是必虚妄。”
⑤中子袭尝贷官绢十匹,冰怒,捶之,市绢还官。
⑥及卒,无绢为衾。又室无妾媵,家无私积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冰认为靠宽宏是处理不好朝政的,所以他很注重威势和刑法的作用,
B.庾冰不相信星象之说,坚持勤恳努力按自己的意思来处理好人的事情。
C.庾冰恼怒次子借用公家丝绢的行为,气得打了他,并买绢来归还公家。
D.为了避开权贵者的权势,庾冰毅然主动地要求从京城外调去镇守武昌,
15.史书对庾冰所下的“赞语”与其所依据的史实,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坚清贞——据全文史实对庾冰的总评价。
B.毓德驰名——进号左将军……又进车骑将军。
C.处泰逾约——左右皆失色。冰神气自若。
D.居权戒盈——冰惧权盛,乃求外出。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亮常以为庾氏之宝。
(2)顷天文错度,足下宜尽消御之道。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