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②。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②。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②。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未几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选自袁牧《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鄂韡:繁盛,“韡”音wěI。 ②赀:财货,音zī]
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损重赀       损:花费。
B.主人惭其故花     惭:惭愧。
C.客过而尤之      尤:责怪。
D.宜山者山,宜庭者庭  庭:种在庭院
2.下列对文中虚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句中两“之”字后都省略了“于”。
B.“花之怨以死也诚宜”一句中的“也”用在主语后,起提顿作用。
C.“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中的“之”是提宾标志。
D.“以其犹奇于新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两句中的“其”字,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里,导致其花期紊乱,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了原处。
C.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虽被移出庭院,也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旧牡丹,是错上加错。
D.作者以牡丹的遭遇喻指封建社会中人才的遭遇,委婉含蓄地批评了封建统治者仅凭自己的喜怒而对人才生***予夺的社会现实。
4.翻译文中的画线语句 9分
(1)未几花开,薄如蝉翼。
(2)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
(3)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
5.你认为本文主旨有何现实意义? 3分
答案
1. B2. D3. D4.(1)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2)新的牡丹花虽然买来,旧的牡丹,(先)不移走(或“让出地方”),比较它们开的花哪个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会死掉。(3)那么,您的毛病在于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性情专断而缺乏见识,自以为是而不和人商量。 5.作者借客人之口,指出了人们看重自己而轻视自然生物规律的毛病,说明事物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人们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解析
1. (惭,为动用法,“为……惭愧”)2.(第一个“其”是代词,指“庭之故花”;第二个“其”是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3.(A说“移植花木宜在春季,文中说“迁而移之,在冬非春”。B“新特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与文意不符。原文是“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新牡丹一开花,主人就感觉还是原有的好,不是它死后才知道的。C“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与文意不符。文中主人对旧花始终没有“怨”。)5.(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冬天,山中有位老翁挑了一株牡丹,(牡丹)有一人多高,枝条繁茂,花苞簇簇数以百计。主人对它另眼相看,出高价买了下来。怕栽在别处与这株牡丹不相称,庭院中原有几株牡丹,特地移到别处,把地方让出来。上面用锦帐遮盖,晚上点上烛火,客人来了,(主人)常指着它感到自豪。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于是主人愤愤地将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主人感到对不起原有的那几株牡丹,并且嫌庭院太空,便将原来的牡丹移回原处,没过几天,也枯死了。
来访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没见过善于种花的人吗?适宜在山上长的就种在山上,适宜在庭院中长的就栽在庭院,如果迁移它,应该在冬天而不是春天。所以人和花常能两全其美。您既然根据外貌认为那些牡丹是良种,一见不如原来想的那样,立即粗暴地摧残损害它们,移栽不按时节,牡丹花含冤而死理所当然。天底下荆棘、藜刺之类的东西比牡丹低下百倍,您没有办法因为生气而统统把它们迁走。牡丹来时,并不曾自己说:‘应该看重我的身价,应该把我栽在庭院中,应铲除你原有的旧花,(把地方)让给我这新来的。’一个月中,忽而珍视它,忽而贬抑它,都是您一个人所为。不怪自己却怪花,这就错了!庭中旧有的牡丹花,未必一定名贵,你仍然把它们移回原处,以为它们比新买的好。(如果当初)新的牡丹虽然买来,旧的牡丹先不移走,比较它们开的花哪个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会死掉了。您急急忙忙,既不懂生物的习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适宜,高兴了就抬举它,生气了就摧残它,主人如此喜怒无常,花的命也就送掉了。那么,您的毛病在于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性情专断而缺乏见识,自以为是而不和人商量。以后您的庭院中,大概不会有花木了。”
主人听了无以对答,于是准备下笔墨纸砚,记下这件事情为自己的警戒。
举一反三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3.(1)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2分)
                                   
(2)为什么孔子认为可以同子贡谈论《诗》?(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覆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20090602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太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
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注】①生口:指俘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覆考     考:刑讯
B.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     按:查办
C.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     谢:拒绝
D.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    遮:拦阻
6.以下各项全都直接表现袁安正直、不畏权贵的一项是(3分)                 (   )
①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         
②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
③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④司徒桓虞改议从安
⑤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
⑥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⑤⑥       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袁安平素行为高尚,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的私下请求。后来弹劾窦景,尽管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但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B.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不顾风险,就上书要求释放那些因酷刑而屈招的犯人,最终使皇帝醒悟,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章都被搁置,但他毫不动摇。
D.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宰我问:“三年之丧①,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②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③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阳货十七》)
【注】①三年之丧:父母死,为父母守孝三年。②燧:古代取火的器具。改火:古代钻木取火,所用的木头四季不同,一年轮一遍。③予:宰我的名,孔子的学生。
⑴下列各项对文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宰我认为,三年守丧,时间过长,应该废除这种礼制,从而使君子更好地为礼与为乐。
B.孔子没有直接反对宰我提出的重新制定守丧的时间的看法,而是先问其“安心”否。
C.君子守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这大多是内心忧伤、思念所致。
D.孔子认为宰我没有念及父母抚养自己的艰辛而擅自停止守丧,这是不仁的行为。
⑵上述对话中孔子和宰我争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4题。
陆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十四年,授江南嘉定知县。嘉定大县,赋多俗侈。陇其守约持俭,务以德化民。或父讼子,泣而逾之,子掖父归而善事焉;弟讼兄,察导讼者杖之,兄弟皆感悔。恶少以其徒为暴,校於衢,视其悔而释之。豪家仆夺负薪者妻,发吏捕治之,豪折节为善人。讼不以吏胥逮民,有宗族争者以族长,有乡里争者以里老;又或使两造相要俱至,谓之自追。
十五年,以军兴徵饷。陇其下令,户予一名刺劝谕之,不匝月,输至十万。会行间架税,陇其谓当止於市肆,令毋及村舍。江宁巡抚慕天颜请行州县繁简更调法,因言嘉定政繁多逋赋,陇其操守称绝一尘,才斡乃非肆应,宜调简县。疏下部议,坐才力不及降调。县民道为盗所***而讼其仇,陇其获盗定谳。部议初报不言盗,坐讳盗夺官。
十七年,举博学鸿儒,未及试,丁父忧归。十八年,左都御史魏象枢应诏举清廉官,疏荐陇其洁己爱民,去官日,惟图书数卷及其妻织机一具,民爱之比於父母,命服阕以知县用。
二十二年,授直隶灵寿知县。灵寿土瘠民贫,役繁而俗薄。陇其请行乡约,察保甲,多为文告,反覆晓譬,务去斗很轻生之习。督民浚卫河,其始颇有怨言,谓开无水之河以病民;既而水潦大至,独灵寿有宣导,岁竟有秋。二十三年,直隶巡抚格尔古德以陇其与兖州知府张鹏翮同举清廉官。二十九年,诏九卿举学问优长.品行可用者,陇其复被荐,得旨行取。陇其在灵寿七年,去官日,民遮道号泣,如去嘉定时。授四川道监察御史。
三十年,师征噶尔丹,行捐纳事例。御史陈菁请罢捐免保举,而增捐应升先用。陇其疏言:“捐纳非上所欲行,若许捐免保举,则与正途无异。又言:“捐纳贤愚错杂,惟恃保举以防其弊。若并此而可捐纳,此辈有不捐纳者乎?词益激切。菁与九卿复持异议。户部以捐生观望,迟误军需,请夺陇其官,发奉天安置。上日:“陇其居官未久,不察事情,诚宜处分,但言官可贷。”会顺天府尹卫既齐巡畿辅,还奏民心皇皇,恐陇其远谪,遂得免。
寻命巡视北城。试俸满,部议调外,因假归。三十一年,卒。乾隆元年,特谥清献,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为县崇实政,嘉定民颂陇其,迄清季未已。灵寿邻县阜平为置冢,民陆氏世守焉,自号陇其子孙。
《清史稿》卷二六五)
【注释】①捐纳事例:清政府向捐款人授以官位的做法。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言嘉定政繁多逋赋   逋:懈怠  
B.不匝月,输至十万     输:缴纳
C.坐才力不及降调       坐:因为 
D.迄清季未已           迄:直到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才干乃非肆应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役繁而俗薄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以军兴征饷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D.若许捐免保举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陆陇其爱民的一组是
①去官日,惟图书数卷及其妻织机一具   
②讼不以吏胥逮民
③陇其谓当止于市肆,令毋及村舍 
④民遮道号泣,如去嘉定时
⑤多为文告,反复晓譬,务去斗狠轻生之习
⑥灵寿邻县阜平为置冢,民陆氏世守焉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陇其做嘉定县知县时反对铺张浪费,致力于以德教化百姓,因而受到百姓爱戴。
B.陆陇其爱民如子,在征房屋建筑税时只征收市中店铺的税,没有涉及乡村百姓,但后来吏部却以才干不足的理由将他降职调离。 
C.陆陇其因才学优.品行高而调任京官,但他因极力反对向捐款人授以官位的做法而险些被处分。
D.陆陇其治县崇尚实政,在任时受到百姓的爱戴,死后受到皇帝的追封和百姓的纪念。
1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父讼子,泣而谕之,子掖父归而善事焉。(5分)
(2)督民浚卫河,其始颇有怨言,谓开无水之河以病民。(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题。
梓人传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犹众工之各有执技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给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衒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9.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梓人款其门款:敲。
B.俟其言,莫敢自断者俟:等待。
C.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堵:墙。
D.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愠:愤怒。
10.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指使而群工役焉吾收其直大半焉
B.其床阙足而不能理举而加焉
C.彼为天下者,本于人能者进而由之
D.裴封叔之第皆环立向之
11.小题3:下列各句,与“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A.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
B.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
C.则其姓字也。
D.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
12.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细致地叙述了一个普通工匠的品德和技能,并且把他和宰相相比,这是很难得的。
B.作者开始认为梓人是一个无能而贪禄嗜货的人,后来发现自己的错误,他为此作了深刻的反省。
C.作者借梓人的故事阐述了宰相的治国之道。他认为宰相应坚守其道,合则用,不合则去,不必屈就;宰相应抓大事,顾全局,不宜事必躬亲,陷入一般的事务。
D.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为官之道,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13.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
译文:                                                                         
(2)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译文:                                                       
(3)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