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高)允好切谏,朝廷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常屏左右以待之。或自朝至暮,或连日不出;群臣莫知其所言。语或痛切,帝所不忍闻,命左右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高)允好切谏,朝廷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常屏左右以待之。或自朝至暮,或连日不出;群臣莫知其所言。语或痛切,帝所不忍闻,命左右扶出,然终善遇之。时有上书为激讦者,帝省之,谓群臣曰:“君、父一也。父有过,子何不作书于众中谏之?而于私室屏处谏者,岂非不欲其父之恶彰于外邪!至于事君,何独不然!君有得失,不能面陈,而上表显谏,欲以彰君之短,明己之直,此岂忠臣所为乎!如高允者,乃真忠臣也。朕有过,未尝不面言,至有朕所不堪闻者,允皆无所避。朕闻其过而天下不知,可不谓忠乎!” 允所与同征者游雅等皆至大官,封侯,部下吏至刺史、二千石者亦数十百人,而允为郎,二十七年不徙官。帝谓群臣曰:“汝等虽执弓刀在朕左右,徒立耳,未尝有一言规正;唯伺朕喜悦之际,祈官乞爵,今皆无功而至王公。允执笔佐我国家数十年,为益不少,不过为郎,汝等不自愧乎!”乃拜允中书令。 时魏百官无禄,允常使诸子樵采以自给。司徒陆丽言于帝曰:“高允虽蒙宠待,而家贫,妻子不立。”帝曰:“公何不先言?今见朕用之,乃言其贫乎!”即日,至允第,惟草屋数间,布被缊袍,厨中盐菜而已。帝叹息,赐帛五百匹,粟千斛,拜长子悦为长乐太守。允固辞不受。帝重允,常呼为令公而不名。 游雅常曰:“前史称卓子康、刘文饶之为人,褊心者或不之信。余与高子游处四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高子内文明而外柔顺,其言呐呐不能出口。昔崔司徒尝谓余云:“高生丰才博学,一代佳士,所乏者,矫矫风节耳。”余亦以为然。及司徒得罪,起于纤微,诏指临责,司徒声嘶股栗,殆不能言;宗钦已下,伏地流汗,皆无人色。高子独敷陈事理,申释是非,辞义清辩,音韵高亮。人主为之动容,听者无不神耸,此非所谓矫矫者乎!由此观之,汲长孺可以卧见卫青何抗礼之有此非所谓风节者乎夫人固未易知吾既失之于心崔又漏之于外此乃管仲所以致恸于鲍叔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帝常屏左右以待之 隐藏 B. 欲以彰君之短 彰显 C. 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怨恨 D. 高子独敷陈事理 陈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 帝常屏左右以待之 B. 乃真忠臣也 然终善遇之 此乃管仲所以致恸于鲍叔也 C. 为益不少 D. 不能面陈,而上表显谏 乃知古人为不诬耳 朕闻其过而天下不知 7.下列选项中属于表现高允的忠心和无私的一组是( )(3分) A. 朝廷事有不便,允辄求见 拜长子悦为长乐太守,允固辞不受 B. 语或痛切,帝所不忍闻,命左右扶出 高子独敷陈事理,申释是非 C. 至有朕所不堪闻者,允皆无所避 此非所谓风节者乎 D. 或自朝至暮,或连日不出 惟草屋数间,布被缊袍,厨中盐菜而已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允喜欢直言劝谏,朝廷有不恰当的事情,高允就求见,文成帝常常屏退左右来等待他。他有时与帝相谈从早到晚,有时接连几日。 B.高允对朝廷忠心耿耿,帮助文成帝治理国家几十年,做了很多好事,但二十多年没有升过官,家里贫穷。 C.高允内藏珠玑,很有才华,但外表柔顺,说话吞吞吐吐,不善于表达。虽博才多学问,却缺乏刚毅的风骨。 D.高允蒙受文成帝的宠爱和优待,还常让他的儿子以砍柴自给。文成帝到他家,才发现他家里只有草屋几间,几床粗布被子和破棉袍,厨房中只有咸菜,就赏赐绢帛五百匹,粮食一千斛,并任命他的长子高悦为长乐太守。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最后一句断句 。(3分) 由此观之,汲 长 孺 可 以 卧 见 卫 青 何 抗 礼 之 有 此 非 所谓 风 节 者 乎 夫 人 固 未 易 知 吾 既 失 之 于 心 崔 又 漏之 于 外 此 乃 管 仲 所 以 致 恸 于 鲍 叔 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而于私室屏处谏者,岂非不欲其父之恶彰于外邪!(3分) ②高子独敷陈事理,申释是非,辞义清辩,音韵高亮。(3分) |
答案
5.A 6.C 7.A 8.C 9.(1)由此观之,汲长孺可以卧见卫青/何抗礼之有/此非所谓风节者乎/夫人固未易知/吾既失之于心/崔又漏之于外/此乃管仲所以致恸于鲍叔也。 (2)①而在自家无人的地方劝谏,难道不是不想让他父亲的罪恶彰显在外吗? ②只有高允详细陈述事件的经过,申明是非曲直,言辞语义清楚明白,声音高亢洪亮。 |
解析
5:“屏”是“屏退”的意思。 6.:A项都是代词,“他”。B项都是判断词,“是”。C项第一个“为”是动词,“做”;第二个“为”是动词,“是”。D项都是连词,但。 7. 8.“说话吞吞吐吐,不善于表达,缺乏刚毅的风骨”错。 无文言文参考译文: 高允喜欢直言劝谏,朝廷有不恰当的事情,高允就求见,文成帝常常屏退左右来等待他。有时从早到晚(相谈),有时接连几日不出门;群臣都不知道他们说的内容。高允说话有时言辞激烈、切中要害,文成帝听不下去时,就命令左右侍从把高允搀扶出去,但始终对高允很好。当时,有人上书激烈地批评朝政,文成帝看后对群臣说:“君王、父亲是一样的啊。父亲有过,儿子为何不写书在大庭广众下进行劝谏,而在自家无人的地方劝谏,难道不是不想让他父亲的罪恶彰显在外吗?至于说侍奉君王,又何尝不是这样。君王有过失,作为臣子,不能够当面劝谏,而上书公开指责,想以此彰显君王的短处,显示自己的正直,这难道是忠臣的作为吗?像高允,才是忠臣。我有了过失,没有不当面说的,甚至有朕不能忍受的话,高允都无所回避。朕(由此)知道自己的过失,但天下人却不知道,(这样)难道不能称为忠臣吗?” 与高允同时被征召的游雅等人都做到了大官,封了侯,部下们官至刺史、太守的人也有几十、成百人,但高允仍然是著作郎,二十七年没有升过官。文成帝对群臣说:“你们这些人虽然手持弓箭,站在朕的身边,白站罢了,不曾有一个人规劝我;只等我高兴时,要求官爵,到现在没什么功劳而官至王公。高允拿笔帮助我治理国家几十年,做的好事不少,不过是个著作郎,你们不感到惭愧吗?”于是提升高允为中书令。 当时,百官没有俸禄,高允常让他的儿子以砍柴自给。司徒陆丽对文成帝说:“高允虽然蒙受宠爱和优待,但家里贫穷,妻子和孩子不能生活。”文成帝说:“你为何不先说,如今看朕重用他,才说他穷。”当日,到高允家,(才发现他家里)只有草屋几间,几床粗布被子和破棉袍,厨房中只有咸菜而已。文成帝叹息,赏赐绢帛五百匹,粮食一千斛,任命他的长子高悦为长乐太守。高允竭力推辞,文成帝不许。文成帝器重高允,常常称呼他为令公而不叫他的名字。 游雅常说:“从前史书上称赞卓子廉、刘文饶的为人,心地狭小的人不相信这些。我和高允相处四十年,从没有看见他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才知道古人是不欺骗(我们)的。高允内藏珠玑,外表柔顺,他说话慢腾腾,好像不会表达一样。从前崔司徒曾对我说:“高允博才多学问,所缺乏的是刚毅的风骨。”我也这样认为。等到崔司徒犯了罪,起源是很小的事,皇上亲临审问,司徒声音嘶哑两腿发抖,说不出话。宗钦以下的官员,爬在地上汗流浃背,都面无人色。只有高允详细陈述事件的经过,申明是非曲直,言辞语义清楚明白,声音高亢洪亮。皇帝也为之动容,听的人没有不担心的,这难道不是刚毅的风骨吗?由这件事来看,汲长孺可以躺在床上会见卫青,行对等的礼节,有何不可呢?这不是所说的高风亮节吗?人本来就不易了解,我已经看错了高允的内心,崔司徒又看漏了他的外表,这就是管仲对鲍叔牙的死感到万分悲痛的原因啊!”.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权势),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 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后汉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 署:任命 B.车服器物,多不中节 中:符合 C.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 置:处置 D.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 干:触犯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 赖其全者甚众 B.以约失之者鲜矣 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 C.信阳侯阴就乃诉帝 帝乃临御道之馆 D.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虞延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3分) ①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 ②婴甲胄,拥卫亲族,扦御钞盗 ③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 ④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 ⑤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 ⑥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莽时期,年轻的虞延虽官职低微,却敢于抓捕放纵为乱的贵戚门客,因此得罪了贵戚,官职老不得升迁。 B.建武初年,虞延被免去细阳县令返回乡里。太守富宗听闻虞延的名声,于是把他请到郡府,负责功曹一职。 C.阴氏门客马成,依仗权势,为非作歹,虞延不畏权贵诬告,秉公执法,处置了马成,使作恶的贵戚有所收敛。 D.邓衍因仪表出众,受到皇帝的赏识,召入朝中任职,但虞延认为邓衍品行不好,因此对邓衍并不以礼相待。 9.断句与翻译。 (1)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最后一段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帝 既 异之 乃 诏 衍 令 自 称 南 阳 功 曹 诣 阙 既 到 拜 郎 中 迁 玄 武 司 马 衍 在 职 不 服 父 丧 帝 闻 之 乃 叹 曰 知 人 则 哲 惟 帝 难 之 信 哉 斯 言 衍 惭 而 退 由 是 以 延 为 明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3分) ②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3分)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齐让伯夷 让:责备 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 C.扶而去之 去:离开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亦各从其志也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国人立其中子 B.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D.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悉:全部。 B.大破李信军,入两壁 壁:军营。 C.王翦言不用 用:被采纳。 D.李信果辱秦军 辱:使……受辱。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 B.于是引兵而西 夫秦王怚而不信人 C.翦因举兵追之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D.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 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翦老谋深算的一组是( ) ①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②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③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④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⑤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⑥方投石超距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派李信攻打楚国,开始频频胜利,却不知道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结果楚军 大败李信部队,并***死秦七个都尉。 B.秦军大败后,秦王亲自找王翦,请他出任统帅。王翦认为,虽然自己老糊涂了,但 他相信只有秦王能再次任用像他这样的良将。 C.王翦临出发时,请求秦王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目的是表示自己出征 的坚定意志,不让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的秦王对他产生怀疑。 D.王翦抵达战场,不肯出兵交战,而是每天让士兵休息,供给好的饭食;荆军屡次挑 战,秦军就是不肯应战,荆军就向东去了,王翦趁机追击他们,大败荆军。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 译文: (2)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译文: (3)然则王之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译文: (4)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译文: |
魏其武安侯列传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伤数十人,夫身中大创十余。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示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士亦以此多之。 灌夫有服①,过丞相。丞相从容曰:“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灌夫曰:“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武安许诺。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扫,早帐具至旦。平明,令门下候伺。至日中,丞相不来。魏其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灌夫大不怿,曰:“夫以服请,宜往。”乃驾,自往迎丞相。丞相特前戏许灌夫,殊无意往。及夫至门,丞相尚卧。于是夫入见,曰:“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武安愕谢曰:“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乃驾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及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魏其乃扶灌夫去,谢丞相。 注:①有服:有丧服在身,指处在服丧期间。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出壁门,莫敢前。 壁:营垒 B.将军壮义之 壮义:认为……勇敢而有义气 C.丞相特前戏许灌夫 特:特意 D.士亦以此多之 多:称赞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太尉乃固止之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灌夫“刚直”与“不好面谀”的一组是 ①灌夫不肯随丧归 ②至吴将麾下,所***伤数十人 ③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 ④乃驾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 ⑤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 ⑥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夫在父亲战死后,不肯随父亲的灵柩回老家,主要是因为他想斩取吴王或吴国将军的头,替父亲报仇。 B.汉武帝认为淮阳是天下的交通枢纽,必须驻扎强大的兵力加以防守,因此调任灌夫担任淮阳太守。 C.魏其侯听说丞相武安侯要来拜访,连夜打扫房子,布置帷帐,准备酒宴,一直忙到天亮。可是武安侯一直到中午都没有来,魏其侯很不高兴。于是,灌夫驾车亲自前往迎接丞相。 D.丞相武安侯在魏其侯家喝酒时傲慢无礼,灌夫不在乎丞相的威严,毫不客气地讽刺他。魏其侯见状,赶紧把灌夫扶走,并向丞相表示歉意。 13.(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3分) 译文: 。 ②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3分) 译文: 。 ③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3分) 译文: 。 (2)给原文中的句子加上标点。(3分)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 |
晁错传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 绐:欺骗。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上发兵以御之 ②***之以应陈涉 B.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①其意不在错也 ②齐国其庶几乎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 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⑦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子。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