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        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疆土之地,身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        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疆土之地,身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北京市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
        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疆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是谓之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于土崩。
         何谓瓦解?曰:吴、楚、齐、赵之兵是也。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此观之,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有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或存乎?天下虽未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强国劲兵,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吴、楚、齐、赵是也,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之所留意而深察也。
        近者关东五谷不登,年岁未复,民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则民且有不安其处者矣。不安故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故贤主独观万化之原,明于安危之机,修之庙堂之上,而销未形之患也。其要,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矣。诚以天下为务,则汤、武之名不难侔,而成、康之俗可复兴也。此二体者立,然后处尊安之实,扬名广誉于当世亲天下而服四夷,余恩遗德为数世隆,南面负扆摄袂而揖王公,此天子之所服也。
                                                                                      (取材于徐乐《言世务书》,有删改)
  【注释】①吴、楚、齐、赵之兵:指汉景帝三年(前154 )吴楚七国之乱。②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时天下安定,百姓富足。③负扆(y ǐ):背对屏风。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也            资:参考、借鉴
B .威足以其境内                    严:使……畏服
C .此二体者,安危之明也            要:要旨、要领
D .推循理而观之                    数:规律
2.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财足以劝士民                  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B .非权轻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     扬名广誉当世
C .不得旋踵而身禽矣              况群臣百姓能乱乎哉
D .则民有不安其处者矣            若属皆为所虏
3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来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然(七国)不能西攘尺寸之地
B .民多穷困,(又)重之以边境之事
C .不安故(民)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
D .扬名广誉于当世,(则)亲天下而服四夷
4 .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秦末民困、下怨、俗乱,统治者却无所作为,土崩之势已成,陈涉得以“起穷巷”。
B .若国君能泽被百姓,百姓能安土乐俗,就算外有强国劲兵之患,也不足以危害国家。
C .作者指出,关东地区天灾频繁、战祸不断、五谷歉收,是形成土崩之势的根本原因。
D .统治者要预知危机,防患未然,把治国当作根本职责,才能使百姓安定、天下太平。
5.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以天下为务”的具体所指,并联系实际或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
3.D
4.C
5.第一问:“以天下为务”具体所指,国君(政府、官员)恤民、知怨、修政。
  第二问:“略”。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死且不——避:逃避
B.还霸上——军:军队
C.项王按剑而曰:“客何为者?”——跽:挺着上身跪着
D.哙遂入,披帷西向立——西向:西边
2.下列每组句子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之:赐之卮酒——唯君图之        
B.而:立而饮之——因人之力而敝之
C.于:樊哙覆其盾于地——使毕使于前
D.且:臣死且不避——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3.下列句中的加粗字与“头发上指”中的“上”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济而夕设版焉                  
B.进兵略地
C.封之                           
D.又而为歌曰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陈词,把项王看得仅次于怀王,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所以项王屡屡赐酒,还加彘肩。
B.刘邦在危机中“如厕”是借口,实情是急于脱逃。招樊哙出,暗中有所谋算。
C.樊哙闯帐陈词后,项王赐座,表明***机已经基本消除。
D.樊哙闯帐,“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主要表现樊哙对项王的愤怒、仇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请”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奏瑟
B、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C、因跪秦王
D、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窃,偷偷地。
B、秦王不,为一击击          怿,高兴。
C、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      为,演奏。
D、相如召赵御史               顾,回头。
3、对“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是为了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结构完整。
B、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所起的作用。
C、交待了秦从此不敢再出兵赵国的原因。
D、指出廉颇负荆请罪的主要原因。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煌言,字玄箸,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时以兵事急,令兼试射,煌言三发皆中。慷慨好论兵事。顺治二年,师定江宁,煌言与里人钱肃乐、沈宸荃、冯元飏等合谋奉鲁王以海。煌言迎于天台,授行人。至绍兴,称“监国”,授翰林院修撰。入典制诰,出领军旅。
  三年,师溃。归与父母妻子决,从王次石浦。四年,集义旅屯上虞平冈。诸山寨多出劫掠,独煌言与王翊履亩劝输,戢所部毋扰民。八年,闻父讣,浙江提督田雄书招降,却之。俄,师破舟山,乃奉王入金门,依郑成功。成功用唐王隆武号,事鲁王但月上豚、米。煌言尝谓成功曰:“招讨始终为唐,真纯臣也!”成功亦曰:“侍郎始终为鲁,与吾岂异趋哉?”故与成功所事不同,而其交能固,王亦赖以安居。
  十四年,两江总督郎廷佐书招煌言,煌言以书报,略曰:“仆于将略原非所长,祗以读书知大义。左袒一呼,甲盾山立,济则赖君灵,不济则全臣节。凭陵风涛,纵横锋镝,今逾一纪矣,岂复以浮词曲说动其心哉?来书温慎,故报数行。若斩使焚书,适足见吾意之不广,亦所不为也。”煌言所过,秋毫无犯,经郡县,入谒孔子庙,坐明伦堂,进长吏,考察黜陟,略如巡按行部故事,远近响应。 
  浙江总督赵廷臣复招煌言,煌言书谢之。煌言孤军势日促,或议入。康熙二年,鲁王殂,煌言恸曰:“孤臣栖栖海上,与部曲相依不去者,以吾主尚存也。今更何望?”三年,遂散遣其军,居悬澳。廷臣与提督张杰谋致煌言,得煌言故部曲,使为僧普陀,伺煌言,知踪迹,夜半,引兵攀岭入,执之。煌言至杭州,廷臣宾礼之。九月乙未,死于弼教坊,举目望吴山,叹曰:“好山色!”赋绝命词,坐而受刃。谥忠烈。(节选自《清史稿·张煌言传》)
【注】①师,指清军。②招讨,指郑成功。③侍郎,指张煌言。④明伦堂,多设于古文庙、书院、的正殿,是读书、讲学、研究之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与父母妻子决,从王石浦。    次:驻扎   
B、入制诰,出领军旅。            典:主管,制定           
C、事鲁王但月豚、米。            上:提供
D、赋绝命词,而受刃。            坐:因犯……罪或错误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张煌言“忠烈”的一组是(   )   
①慷慨好论兵事                    
②浙江提督田雄书招降,却之   
③侍郎始终为鲁,与吾岂异趋哉      
④济则赖君灵,不济则全臣节  
⑤煌言所过,秋毫无犯              
⑥赋绝命词,坐而受刃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煌言志向远大,好谈兵。顺治二年,清军平定了江宁,张煌言与同乡钱肃乐等人一块谋划尊奉鲁王监国,并亲自到天台迎接鲁王,被授予“行人”的职务。   
B、顺治四年,张煌言集结义军于上虞县平冈寨拒守。当时,有许多驻军出去抢劫掠夺,只有他和王翊到田地里鼓励百姓交纳赋税,安抚部下不要侵扰百姓。
C、顺治八年,清军浙江提督田雄写信让张煌言投降,张煌言打退了他。顺治十四年,两江总督郎廷佐又写信招降张煌言,被他回信拒绝了。
D、由于鲁王逝世,张煌言是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一年之后,他就解散了义军人马。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出,张煌言对鲁王非常效忠,他抗清事业的很大一部分动力也是来自于鲁王。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与成功所事不同,而其交能固,王亦赖以安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臣栖栖海上,与部曲相依不去者,以吾主尚存也。今更何望?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游。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高祖尝召访之,俭曰:“公若外啸豪杰,北招戎狄,右收燕、赵,济河而南,以据秦、雍,汤、武之业也。”及大将军府开,授记室参军。从定京师,晋昌郡公。
  武德初,迁中书侍郎。吕崇茂以夏县反,与刘武周连和。诏永安王孝基、独孤怀恩率兵致讨。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始,怀恩屯蒲州,阴与部将元君实谋反,会俱在贼中。君实私语俭曰:“独孤尚书将举兵图大事,犹豫不发,故及此。所谓当断不断而受乱者。”俄而怀恩脱归,诏复守蒲。俭恐必乱,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会高祖幸蒲津,舟及中流而世让至,高祖惊,曰:“岂非天也!”命趋还舟,捕反者,怀恩自***,余党皆诛。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 兵甲以待秦王。高祖嘉俭身幽辱而不忘朝廷,诏复旧官,许以便宜。尽簿怀恩赀产赐俭。还为天策府长史。
  贞观初,使突厥还,太宗谓俭曰:“卿观颉利可取乎?”对曰:“衔国威灵,庶有成功。”四年,驰传往诱使归款,颉利许之,兵懈弛,李靖因袭破之,俭脱身还。
  岁余,为民部尚书。从猎洛阳苑,群豕突出于林,帝射四发,辄殪四豕。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帝拔剑断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神武定四方,岂复快心于一兽?”帝为罢猎。
  俭居官不事事,与宾客纵酒为乐。坐小法,贬光禄大夫。显庆初卒,年七十八,谥曰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高祖善,尝偕军卫                     典:主管   
B.故俭与秦王游                           雅:平素
C.衔国威灵,有成功                       庶:差不多、会   
D.小法,贬光禄大夫                       坐:因为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俭忠于唐室的一组是(    )        
①事亲以孝闻                     
②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        
③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          
④命趋还舟,捕反者        
⑤身幽辱而不忘朝廷               
⑥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俭富有政治远见。看到隋室昏乱,他暗中游说秦王建树大业;在受到高祖召见时,唐俭分析天下大势,为高祖出谋划策。
B.唐俭为人不拘小节。年轻时爽快豪迈,不受约束;后来身居高位,在官任上却不好处理政事,喜欢与宾客纵酒玩乐。
C.唐俭屡建奇功。他曾参与平定京师;在奉命守卫蒲州时,及时发现独孤怀恩的反叛阴谋,解救了高祖的危难;后来又在击败突厥过程中立下大功。
D.唐俭善于因势利导。他跟随太宗打猎时,看到太宗拔剑砍死野猪,趁机劝谏太宗不要沉溺于打猎而忘了治国之策,太宗为此停止了打猎。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举博学鸿词,以疾不试     与:参加
B.煦妪如家人。               煦妪:亲切温暖
C.卒定谳,罪如律           论:议论
D.复欲于计典黜之             计典:政绩考核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   )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    
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    
⑥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县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城中人口得以增多。 B.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任崖州知州时,守备黄镇中违法***人,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琼州总兵“会讯”。陶元淳上书申辩,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C.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披甲操刀的士兵冲入衙门,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全无惧色,拍案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
D.陶元淳力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他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不得允许,终因积劳成疾而病故于任上。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