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补临汝令,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河北省月考题
阅读。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补临汝令,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更以企生为谘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谓弟遵生曰:“殷侯仁而无断,事必无成。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路经家门,遵生曰:“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手!”企生回马授手,遵生有勇力,便牵下之,谓曰:“家有老母,将欲何之?”企生挥泪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遵生抱之愈急。仲堪于路待之,企生遥呼曰:“生死是同,愿少见待。”仲堪见企生无脱理,策马而去。 玄至荆州,人士无不诣者,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或谓之曰:“玄猜忍之性,未能取卿诚节,若遂不诣,祸必至矣。”企生正色曰:“我是殷侯吏,见遇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败,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玄闻之大怒,然素待企生厚,先遣人谓曰:“若谢我,当释汝。”企生曰:“为殷荆州吏,荆州奔亡,存亡未判,何颜复谢!”玄即收企生,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文帝杀嵇康,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玄许之。又引企生于前,谓曰:“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今者死矣!”企生对曰:“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军次寻阳,并奉王命,各还所镇,升坛盟誓,口血未干,而生奸计。自伤力劣,不能剪灭凶逆,恨死晚也。”玄遂害之,时年三十七,众咸悼焉。先是,玄以羔裘遗企生母胡氏,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节选自《晋书 列传第五十九》)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 引:推荐 B.若谢我,当释汝 谢:感谢 C.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 营理:经营管理 D.军次寻阳,并奉王命 次:驻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殷侯仁而无断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C.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 大王来何操 D.以家贫亲老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罗企生忠义之心的一组是( ) ①生死是同,愿少见待 ②仲堪更以企生为谘议参军 ③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 ④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 ⑤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⑥自伤力劣,不能剪灭凶逆,恨死晚也 A.①②⑤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企生多才多艺,受到殷仲堪的赏识,被提升为武陵太守、谘议参军。在殷仲堪落难逃走之际,罗企生知恩图报,甘愿生死与共,仗义相随。 B.罗企生跟随殷仲堪外逃,路过家门,他的弟弟遵生以握手为名,将企生拉下马来,又以奉养老母为由,抓住企生不放。殷仲堪见企生没有摆脱的理由,就只身离去。 C.恒玄到了荆州,荆州人士都去拜见他,只有罗企生不去。有人劝他去,以免招致杀身之祸,被罗企生严肃地拒绝,恒玄终于因此杀害了罗企生。 D.罗企生明知殷仲堪生性多疑,优柔寡断,最终一定不会成功,但因为他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所以面对恒玄的强权依然守节不渝,这种重义轻生的精神,令人敬佩。 |
答案
1.B 2.C 3.C 4.B |
举一反三
阅读。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抚之曰:“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更赐今名,养禁中。肃宗为忠王,帝使与游。及长,雄毅寡言,有武略,上与论兵,应对蜂起,帝器之。试守代州别驾,大猾闭门自敛,不敢干法。数以轻骑出塞,忠王言于帝曰:“忠嗣敢斗,恐亡之。”由是召还。 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平世为将,抚众而已。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 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顿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会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谗口,有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乱,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见禄山而还。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忠嗣尝养宫中,云吾欲奉太子”。帝怒,贬汉阳太守,卒,年四十五。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拔之,死亡略尽,如忠嗣言,故当世号为名将。 初,在朔方,至互市,辄高偿马直,诸蕃争来市,故蕃马浸少,唐军精.迄天宝末,益滋息。 赞曰: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自古忠贤,工谋于国则拙于身,多矣,可胜吒哉!(选自《新唐书》卷六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猾闭门自敛,不敢干法 干:冒犯,冲犯。 B.何以贾士勇 贾:激励,激发。 C.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 审:仔细考察 D.果诉忠嗣沮兵 沮:阻止,阻挠。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忠嗣“深谋远虑”的一组是 ( ) ①数以轻骑出塞 ②恐所得不雠所失 ③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 ④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 ⑤数上言禄山且乱 ⑥ 至互市,辄高偿马直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忠嗣九岁时父亲战死,皇帝将他养在宫中;等年纪稍大,雄毅寡言,通晓兵法,皇帝很器重他,试着让他做代州别驾,豪强恶霸吓得闭门不出,收敛行迹。 B.王忠嗣曾奉诏派兵协助董延光攻打石堡城,他不愿牺牲几万人来换取一个官职,所以军中没有设立奖励制度,董延光过期没能攻克,归罪于王忠嗣。 C.王忠嗣曾坚决反对攻取石堡城,皇帝对他很不满意,后来时机成熟,哥舒翰率兵攻下了石堡城,因此当时人们一致认为哥舒翰是一代名将。 D.王忠嗣有勇有谋,但由于受奸人陷害,最终死于被贬之地。史家评论说:“自古忠臣贤良,大多善于治国,却不善于保身”。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是殷侯吏,见遇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①。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后汉书·乐恢传》) ①行服:守孝、服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怜悯、同情 B、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容:宽容、容忍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称赞、赞扬 D、除子己为郎 除:授予官职 2、下列选项,全部表现乐恢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 ①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②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③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④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 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后来焦永终因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之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王杲,字景初,汶上人。正德九年进士。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帝遣中官分守兰、靖。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不报。 嘉靖三年,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谏,不纳。久之,擢太仆少卿,改大理,再迁左副都御史,进户部右侍郎。河南大饥,命杲往振。杲请急发帑金,诏赉临清仓银五万两以行。既至,复请发十五万两。全活不可胜计。事竣,赐银币。寻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总兵官顾寰以军民困敝,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户部尚书李如圭不可。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勿重困军民,报可。 逾年,入为户部尚书。后父安平侯方锐乞张家庄马房地。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宜以大恩寺入官地二十顷予之。帝从其议。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李文进请议广储蓄。杲列九事以献,已又上制财用十事,帝咸纳之。旧制,岁漕四百万石。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遇灾伤率改折以便民。一日,帝见改折者过半,大惊,以诘户部,杲等引罪。敕自今务遵祖制,毋轻变。 杲掌邦计,事无不办,帝深倚之。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帝以此不悦。给事中马锡劾杲及巡仓御史艾朴受贿,给事中历汝进言仓场尚书王炜亦然,并下狱。杲、朴遣戍,炜斥为民。杲竟卒于雷州戍所。隆庆初,给事中辛自修等讼杲冤。诏复官,赐祭葬,赠太子太保。 注:①茶马,即茶马司,主管榷茶、买马。②中官,宦官,太监。③帑金,公款。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宜设官累民 累:劳累 B.勿重困军民,报可 报:回答 C.再迁左副都御史 迁:调动 D.杲等引罪 引:引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杲竟卒于雷州戍所 得复见将军于此 B.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 公亦以此自矜 C.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 秋毫不敢有所近 D.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3. 下列各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王杲体恤百姓的一项是( ) ①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 ②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而谏 ③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 ④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 ⑤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 ⑥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 ③⑤⑥ 4.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王杲对中官出任地方官吏,一直持反对态度;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由此深获信任得以加官进爵。 B.赈济河南大饥,王杲得到朝廷支持,先后发放赈济灾银二十万两,使很多灾民避免了饥饿致死的命运。 C.在户部尚书任上,针对社会边穷库虚的实际,王杲献言献策治国,深得信任;积极举措治政安民,却不尽合乎帝意。 D.阻止安平侯请地一事成功,被劾受贿下狱而又无力自雪其冤,王杲命运的起伏,反映了封建人臣仕途难以自主的社会现实。 5.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轻,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知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多次 B.饭信,竟漂数十日——饭:给……饭吃 C.坐法当斩——坐:因……犯罪 D.王计必欲东——东:向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信亦知其意,怒,竟绝 ②则或咎其欲出者 B.①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C.①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 下列用“/”给给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 A.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 B.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 C.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 D.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努力习武,积极投军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B.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不过,这里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 C.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几次向项羽出谋献策,可是都没有被采纳,这就决定了项羽必然失败的悲惨命运。 D.文章叙述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陈矫字季弼,广陵东阳人也。避乱江东及东城,辞孙策、袁术之命,还本郡。太守陈登请为功曹,使矫诣许①。谓曰:“许下论议,待吾不足;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矫还曰:“闻远近之论,颇谓明府骄而自矜。”登曰:“夫闺门雍穆②,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洁,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修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余子琐琐,亦焉足录哉?”登雅意如此,而深敬友矫。 郡为孙权所围于匡奇,登令矫求救于太祖。矫说太祖曰:“鄙郡虽小,形便之国也,若蒙救援,使为外藩,则吴人剉③谋,徐④方永安,武声远震,仁爱滂流,未从之国,望风景附,崇德养威,此王业也。”太祖奇矫,欲留之。矫辞曰:“本国倒悬,本奔走告急,纵无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义乎?”太祖乃遣赴救。吴军既退,登多设间伏,勒兵追奔,大破之。 太祖辟矫为司空掾属,除相令,征南长史,彭城、乐陵太守,魏郡西部都尉。曲周⑤民父病,以牛祷,县结正⑥弃市⑦。矫曰:“此孝子也。”表赦之。迁魏郡太守时系囚千数至有历年矫以为周有三典之制汉约三章之法今惜轻重之理而忽久系之患可谓谬矣。悉自览罪状,一时论决。大军东征,入为丞相长史。军还,复为魏郡,转西曹属。从征汉中,还为尚书。行前未到邺,太祖崩洛阳,群臣拘常,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位,大赦荡然。文帝曰:“陈季弼临大节,明略过人,信一时之俊杰也。”帝既践阼,转署吏部,封高陵亭侯,迁尚书令。明帝即位,进爵东乡侯,邑六百户。车驾尝卒至尚书门,矫跪问帝曰:“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案行⑧文书耳。”矫曰:“此自臣职分,非陛下所宜临也。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帝惭,回车而反。其亮直如此。加侍中光禄大夫,迁司徒。景初元年薨,谥曰贞侯。(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二十二》,有删节) 【注】①许:许昌。②雍穆:和睦。③剉:cuò,折损,摧折。④徐:徐州。⑤曲周:古地名。⑥结正:定案,判决。⑦弃市:指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⑧案行:巡行,巡视,此处引申为“查阅”。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修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 疾:憎恶 怨恨 B.纵无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义乎 效:效果,功效 C.太祖辟矫为司空掾属,除相令 除:撤职 D.矫曰:“此孝子也。”表赦之 赦:赦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所敬如此,何骄之有 陛下欲何之 B.余子琐琐,亦焉足录哉 且焉置土石 C.帝惭,回车而反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迁 魏 郡 太 守 时 系 囚 千 数 至 有 历 年 矫 以 为 周 有 三 典 之 制 汉 约 三 章 之 法 今 惜 轻重 之理 而 忽 久 系 之 患 可 谓 谬 矣。 A.迁魏郡太守/时系囚千数/至有历年/矫以为周有三典之制/汉约三章之法/今惜轻重之理/而忽久系之患/可谓谬矣 B.迁魏郡太守时/系囚千数/至有历年矫以为/周有三典之制/汉约三章之法/今惜轻重之理而忽/久系之患/可谓谬矣 C.迁魏郡/太守时系囚千数至有历年/矫以为周/有三典之制/汉约三章之法/今惜轻重之理而忽/久系之患/可谓谬矣 D.迁魏郡太守/时系囚/千数至有历年/矫以为周有三典之制/汉约三章之法/今惜轻重之理/而忽久系之/患/可谓谬矣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详写了陈矫与陈登的对话,极有深意:既表现了陈矫的磊落正直;又显示了陈登的气度目力不凡,使陈登的“深敬友矫”具有烘托陈矫的作用。 B.陈矫为解匡奇之围去见太祖,一番话既是为匡奇求援兵,也是为太祖的王业做长远谋划,太祖很欣赏他的卓识,亲自统领大军大破吴军,解救了匡奇。 C.陈矫在担任尚书令时,拒绝接纳突然来尚书省查阅文书的魏明帝,并且直言这是尚书令的职责,尚书省不是皇帝应该临幸的地方。 D.作者简要叙述了一代名臣陈矫的一生,且再现了他的谋略过人、临事果断和忠孝正直。作者长于叙事而裁剪精当,笔墨简洁而人物传神的修史特点由此可窥一斑。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徐方永安,武声远震,仁爱滂流,未从之国,望风景附,崇德养威,此王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季弼临大节,明略过人,信一时之俊杰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自臣职分,非陛下所宜临也。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