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山西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瓿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人属孟尝君 属:请托 B.比门下之鱼客 比:和…相同 C.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 计会:会计账务 D.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 子:子女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的一组是 ( ) ①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②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③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④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⑤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⑥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A.①⑥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齐人冯谖,贫困至极,投靠孟尝君,颇有爱才之名的孟尝君因为他没有什么特长和才干就忽视并怠慢了他。 B.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却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从一开始就不断的索要,以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胸怀宽广、礼贤下士。 C.冯谖几次弹着他的宝剑唱歌,要鱼要车,孟尝君也都满足了他。后来,孟尝君问谁能替他去领地讨租税,大家都争着要去,冯谖更是毛遂自荐愿意前往。 D.冯谖为孟尝君***这件事就是在常人看来愚蠢至极的“千金买义”。说它愚蠢是因为它放弃了诸多眼前的金钱利益,而正是这一点体现了冯谖的战略性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 4.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2.C 3.C 4.(1)我田文(即孟尝君)被国事弄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国事中,对您先生多有得罪。 (2)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百姓,并焚毁债券,百姓没有人不欢呼万岁,这就是我替您买的道义呀!(意思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
|
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 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勇击勇,此譬如两虎相捽,齿牙气力,无以相胜,其势足以相扰,而不足以相毙。当此之时,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彼欲就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惫矣。 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韩信、彭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 嗟夫!刘备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取材于宋·苏辙《三国论》)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 暗:黯淡,黑暗 B.此譬如两虎相捽 捽:冲突,争斗 C.以自辅其所不逮 逮:及,达到 D.欲为椎鲁而不能钝 椎鲁:迟钝,愚笨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 焉用亡郑以陪邻 C.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刘备百败而其志不折 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聪明的人如果碰到聪明的人,那么智慧也不足以依靠 B.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可惜啊,没有人用汉高祖的方法来克制自己 C.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因此所做的事无法成功,要达到的愿望不能实现 D.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亲自率兵去攻打别人,那么这种任性使气的行为是不值得称道的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者和勇者如果单单依靠智慧和勇气是难以平定天下的 B.曹、孙、刘三方智勇相当,势均力敌,最终都不能取胜 C.项羽曾经百战百胜,势不可当,最终因智勇耗竭而失败 D.刘备策略不当,不善用人,意气用事,才能远不如刘邦 5.文言文中,作者说“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者往往表面上看似不智不勇,但最终却能取得胜利。请对此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补临汝令,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更以企生为谘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谓弟遵生曰:“殷侯仁而无断,事必无成。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路经家门,遵生曰:“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手!”企生回马授手,遵生有勇力,便牵下之,谓曰:“家有老母,将欲何之?”企生挥泪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遵生抱之愈急。仲堪于路待之,企生遥呼曰:“生死是同,愿少见待。”仲堪见企生无脱理,策马而去。 玄至荆州,人士无不诣者,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或谓之曰:“玄猜忍之性,未能取卿诚节,若遂不诣,祸必至矣。”企生正色曰:“我是殷侯吏,见遇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败,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玄闻之大怒,然素待企生厚,先遣人谓曰:“若谢我,当释汝。”企生曰:“为殷荆州吏,荆州奔亡,存亡未判,何颜复谢!”玄即收企生,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文帝***嵇康,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玄许之。又引企生于前,谓曰:“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今者死矣!”企生对曰:“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军次寻阳,并奉王命,各还所镇,升坛盟誓,口血未干,而生奸计。自伤力劣,不能剪灭凶逆,恨死晚也。”玄遂害之,时年三十七,众咸悼焉。先是,玄以羔裘遗企生母胡氏,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节选自《晋书 列传第五十九》)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 引:推荐 B.若谢我,当释汝 谢:感谢 C.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 营理:经营管理 D.军次寻阳,并奉王命 次:驻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殷侯仁而无断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C.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 大王来何操 D.以家贫亲老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罗企生忠义之心的一组是( ) ①生死是同,愿少见待 ②仲堪更以企生为谘议参军 ③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 ④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 ⑤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⑥自伤力劣,不能剪灭凶逆,恨死晚也 A.①②⑤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企生多才多艺,受到殷仲堪的赏识,被提升为武陵太守、谘议参军。在殷仲堪落难逃走之际,罗企生知恩图报,甘愿生死与共,仗义相随。 B.罗企生跟随殷仲堪外逃,路过家门,他的弟弟遵生以握手为名,将企生拉下马来,又以奉养老母为由,抓住企生不放。殷仲堪见企生没有摆脱的理由,就只身离去。 C.恒玄到了荆州,荆州人士都去拜见他,只有罗企生不去。有人劝他去,以免招致***身之祸,被罗企生严肃地拒绝,恒玄终于因此***害了罗企生。 D.罗企生明知殷仲堪生性多疑,优柔寡断,最终一定不会成功,但因为他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所以面对恒玄的强权依然守节不渝,这种重义轻生的精神,令人敬佩。 |
阅读。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抚之曰:“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更赐今名,养禁中。肃宗为忠王,帝使与游。及长,雄毅寡言,有武略,上与论兵,应对蜂起,帝器之。试守代州别驾,大猾闭门自敛,不敢干法。数以轻骑出塞,忠王言于帝曰:“忠嗣敢斗,恐亡之。”由是召还。 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平世为将,抚众而已。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 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顿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会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谗口,有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乱,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见禄山而还。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忠嗣尝养宫中,云吾欲奉太子”。帝怒,贬汉阳太守,卒,年四十五。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拔之,死亡略尽,如忠嗣言,故当世号为名将。 初,在朔方,至互市,辄高偿马直,诸蕃争来市,故蕃马浸少,唐军精.迄天宝末,益滋息。 赞曰: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自古忠贤,工谋于国则拙于身,多矣,可胜吒哉!(选自《新唐书》卷六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猾闭门自敛,不敢干法 干:冒犯,冲犯。 B.何以贾士勇 贾:激励,激发。 C.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 审:仔细考察 D.果诉忠嗣沮兵 沮:阻止,阻挠。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忠嗣“深谋远虑”的一组是 ( ) ①数以轻骑出塞 ②恐所得不雠所失 ③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 ④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 ⑤数上言禄山且乱 ⑥ 至互市,辄高偿马直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忠嗣九岁时父亲战死,皇帝将他养在宫中;等年纪稍大,雄毅寡言,通晓兵法,皇帝很器重他,试着让他做代州别驾,豪强恶霸吓得闭门不出,收敛行迹。 B.王忠嗣曾奉诏派兵协助董延光攻打石堡城,他不愿牺牲几万人来换取一个官职,所以军中没有设立奖励制度,董延光过期没能攻克,归罪于王忠嗣。 C.王忠嗣曾坚决反对攻取石堡城,皇帝对他很不满意,后来时机成熟,哥舒翰率兵攻下了石堡城,因此当时人们一致认为哥舒翰是一代名将。 D.王忠嗣有勇有谋,但由于受奸人陷害,最终死于被贬之地。史家评论说:“自古忠臣贤良,大多善于治国,却不善于保身”。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是殷侯吏,见遇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①。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后汉书·乐恢传》) ①行服:守孝、服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怜悯、同情 B、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容:宽容、容忍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称赞、赞扬 D、除子己为郎 除:授予官职 2、下列选项,全部表现乐恢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 ①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②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③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④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 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后来焦永终因犯法被***,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之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王杲,字景初,汶上人。正德九年进士。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帝遣中官分守兰、靖。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不报。 嘉靖三年,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谏,不纳。久之,擢太仆少卿,改大理,再迁左副都御史,进户部右侍郎。河南大饥,命杲往振。杲请急发帑金,诏赉临清仓银五万两以行。既至,复请发十五万两。全活不可胜计。事竣,赐银币。寻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总兵官顾寰以军民困敝,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户部尚书李如圭不可。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勿重困军民,报可。 逾年,入为户部尚书。后父安平侯方锐乞张家庄马房地。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宜以大恩寺入官地二十顷予之。帝从其议。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李文进请议广储蓄。杲列九事以献,已又上制财用十事,帝咸纳之。旧制,岁漕四百万石。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遇灾伤率改折以便民。一日,帝见改折者过半,大惊,以诘户部,杲等引罪。敕自今务遵祖制,毋轻变。 杲掌邦计,事无不办,帝深倚之。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帝以此不悦。给事中马锡劾杲及巡仓御史艾朴受贿,给事中历汝进言仓场尚书王炜亦然,并下狱。杲、朴遣戍,炜斥为民。杲竟卒于雷州戍所。隆庆初,给事中辛自修等讼杲冤。诏复官,赐祭葬,赠太子太保。 注:①茶马,即茶马司,主管榷茶、买马。②中官,宦官,太监。③帑金,公款。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宜设官累民 累:劳累 B.勿重困军民,报可 报:回答 C.再迁左副都御史 迁:调动 D.杲等引罪 引:引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杲竟卒于雷州戍所 得复见将军于此 B.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 公亦以此自矜 C.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 秋毫不敢有所近 D.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3. 下列各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王杲体恤百姓的一项是( ) ①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 ②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而谏 ③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 ④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 ⑤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 ⑥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 ③⑤⑥ 4.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王杲对中官出任地方官吏,一直持反对态度;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由此深获信任得以加官进爵。 B.赈济河南大饥,王杲得到朝廷支持,先后发放赈济灾银二十万两,使很多灾民避免了饥饿致死的命运。 C.在户部尚书任上,针对社会边穷库虚的实际,王杲献言献策治国,深得信任;积极举措治政安民,却不尽合乎帝意。 D.阻止安平侯请地一事成功,被劾受贿下狱而又无力自雪其冤,王杲命运的起伏,反映了封建人臣仕途难以自主的社会现实。 5.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