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徐梦莘,字商老,临江人。幼慧,耽嗜经史,下至稗官小说,寓目成诵。绍兴二十四,年举进士。历官为南安军教授。改知湘阴县。会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徐梦莘,字商老,临江人。幼慧,耽嗜经史,下至稗官小说,寓目成诵。绍兴二十四,年举进士。历官为南安军教授。改知湘阴县。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四川省期末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徐梦莘,字商老,临江人。幼慧,耽嗜经史,下至稗官小说,寓目成诵。绍兴二十四,年举进士。历官为南安军教授。改知湘阴县。会湖南帅括田,号增耕税,他邑奉令惟谨。梦莘独谓邑无新田,租税无从出。帅恚其私于民,欲从簿书间攈摭其过,终莫能得,由是反器重之。
  寻主管广西转运司文字。时朝廷议易二广盐法,遣广西安抚司干官胡廷直与东西漕臣集议于境。梦莘从行,谓:“广西阻山,止当仍官般法,则害不及民。广东诸郡并江,或可容客贩,未宜遽以二广概行。”议与廷直不合。廷直竟遂其说,以客贩变法得为转运使。梦莘既知宾州,犹以前议为梗法,罢去。不三年,二广商贾毁业,民苦无盐,复从官般法矣。
  梦莘恬于荣进,每念生于靖康之乱,四岁而江西阻讧,母襁负亡去得免。思究见颠末,乃网罗旧闻,荟萃同异,为《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自政和七年海上之盟,讫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之毙,上下四十五年,凡曰敕、曰制、诰、诏、国书、书疏、奏议、记序、碑志,登载靡遗。帝闻而嘉之,擢直秘阁。
  梦莘平生多所著,有《集补》,有《会录》,有《读书记志》,有《集医录》,有《集仙录》,皆以“儒荣”冠之。其嗜学博文,盖孜孜焉死而后已者。开禧元年秋八月卒,年八十二。(选自《宋史·徐梦莘传》)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耽经史          特别   
B.增耕税          命令
C.梦莘于荣进      热衷   
D.直秘阁          提拔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梦莘心系百姓的一组是( )
①独谓邑无新田,租税无从出
②广东诸郡并江,或可容客贩
③梦莘既知宾州,犹以前议为梗法
④未宜遽以二广概行
⑤思究见颠末,乃网罗旧闻
⑥民苦无盐,复从官般法矣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梦莘小时候就表现得与众不同,他聪明异常,喜好读书,涉猎极广,上自经史,下到野史小说,他都过目成诵,真可谓敏而好学。
B.徐梦莘为人正直、实事求是,他担任湖南湘阴县县令的时候,不惧怕上级的高压,因为自己所管的湘阴县没有新增耕田,坚决不增加租税。
C.关于改变二广盐法的议论,徐梦莘的主张是正确的,他的主张与当时的主管者广西安抚司干官胡廷直的观点不合,但最终被胡廷直采纳。
D.徐梦莘的一生可谓嗜学博文,孜孜不倦,死而后已,他留下很多著作,有《会录》《读书记志》《集仙录》等。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实在令人钦佩。
4.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帅恚其私于民,欲从簿书间捃摭其过,终莫能得,由是反器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莘既知宾州,犹以前议梗法,罢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A
3.C
4.(1)湖南帅怨恨徐梦莘对百姓徇私,想从帐簿搜寻徐梦莘的过失,最终没有找到,因此反而器重他。
 (2)徐梦莘担任宾州知州后,还以先前的议论抵御新盐法,被罢免官职。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1小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博览众书。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且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何以对天下?”权谢昭曰:“年少虑事未远,乃以此惭君。”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僚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咨且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
  昭避席谢,权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弧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匹夫之情哉        铺子,店肆            
B.权昭曰              道歉   
C.将军何有尔        妥当                  
D.孤岂为子布有乎      偏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一委昭                       是思尽臣节,以报厚恩
B.策亡,以弟权托昭             所言不从,怨咎
C.身自扶权上马                 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
D.孝廉得寝伏哀戚               以对天下    
3.下列句子中,都能直接表现张昭“耿介忠正”的一组是(     )
①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②方令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         
③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且兴,非所以益之也         
④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
⑤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⑥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昭辅佐了孙策之后,又能忠心耿耿地辅佐孙权;时时以国家事业为重来开导孙权。
B.张昭对孙权的缺点和错误,能毫不留情地指出,有时孙权只承认而不加改正。
C.丞相孙邵伺候,百官都举荐张昭当丞相,孙权担心张昭说的话别人不听从。  
D.孙权面对蜀国使者来吴,无人能对付,孙权想到了张昭,但张昭不愿进殿相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5题。        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出门不远,闻丛薪杂草中窸窣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径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
        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呼曰:“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日状。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属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圆。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青亦      渺:渺小
B.复返           寻:一会儿
C.乃笥             发:打开
D.而纵之      祝:祷告
2.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东郡某人,弄蛇为业/勿扰行人,犯天谴
B.与二青无少异,名之小青/与交首吐舌
C.昂首久/大抵蛇人弄蛇也
D.蛇人祝小青曰/恋恋有故人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耍蛇人发现二青不见了之后,还是期待二青能够自己回来,因为以前也出现过二青自己跑掉后又回来的情况。
B.一般耍蛇人对蛇的要求很高,如果蛇太大太重了就要丢弃了,但因为这两条蛇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耍蛇人舍不得丢弃它们。
C.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过路客人,耍蛇人听说后就让二青带走了小青,从此它们不再惊扰行人,消失在山林中。
D.二青作为一条蛇尚且能够眷恋故人之情,听取主人的劝告,不再作恶,而很多人却常常恩将仇报,竟然还不如蛇这种动物。
4.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A. 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B. 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C. 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D.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
答:                                                                  
②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
答:                                                                  
③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唐河店妪传 
(宋)王禹偁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因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隶帐下以自卫,故上谷不守。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羸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
【注】①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人,任知制诰等职。②端拱:宋太宗年号,988年——989年。③上军:皇帝禁卫军,驻守京师,备征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系马门                      圣人不凝滞
B. 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          暴霜露,斩荆棘,有尺寸之地
C. 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        填然鼓
D. 诚能定军                   孰能讥之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近世边兵之勇的一组是( ) 
①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
②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③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
④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
⑤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
⑥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短小精悍,叙事简洁生动。叙事部分写了唐河店妪机智杀敌的一段故事,人物的潇洒英姿跃然纸上。
B.本文先叙后议,在讲了唐河店妪的故事后,转而议论,指出那些健壮的边兵都被上军所取,导致边防告急。
C.本文议论简明扼要,明白晓畅,举出上谷不守的例子,说明“国之备塞,多用边兵”是有道理的。
D.本文高度赞扬唐河店妪和边民英勇抗敌的精神,表明了自己备战守边的主张,内容充实,语言朴素自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普通官员)。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讲究细枝末节),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矣”?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刚刚抛下群臣逝去),帝富于春秋(又很年轻),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窋既洗沐(沐浴)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赶快)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窋何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太史公曰: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休养生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参始时,与萧何善           微:地位低。
B. 即召为丞相史               除:任命,受职。
C. 至朝时,惠帝参曰           让:谦让。
D. 然百姓秦之酷后             离:遭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参休息无为            ②秦伯悦,郑人盟
B.①天下俱称其美矣        ②吾不害其长而已
C.①为将相,有隙          ②比三年,可使足民
D.①至何死,所推贤唯参    ②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参当大官后,与萧何不和,但萧何却不计前嫌,推荐曹参接自己的班当丞相。事实证明,曹参当政后的一系列举措,顺应时代要求,很受后人称道。
B. 曹参任丞相后,不仅自己无所事事,日夜喝酒,而且在下属来办事时也叫人喝酒,使人开不了口,办不成事。
C. 曹参的行为引起了惠帝的担心,私下要曹参的儿子加以劝谏。不料其儿子却被曹参严厉地教训了一顿。
D. 曹参与惠帝的一席对话打消了惠帝的疑虑,认可了曹参的做法,但是曹参最终还是被惠帝体面地罢了官。
4.翻译文言文句。
(1)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吴良,定远人,初名国兴,赐名良。雄伟刚直,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水侦探,祯每易服为间谍。良从取滁、和,战采石,克太平,下溧水、溧阳,定集庆,功多。又从徐达克镇江,下常州,进镇抚,守丹阳。与赵继祖等取江阴。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遂克江阴。即命为指挥使守之。
  时士诚全据吴,跨淮东、浙西,兵食足。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啖将士,窥衅。太祖谕良曰:“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谨,备御修饬。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士诚大举兵来寇,艨艟蔽江,其将苏同佥驻君山,指画进兵。良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合击,大败之,俘斩甚众。敌宵遁。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当是时,太祖数自将争江、楚上流,与陈友谅角,大军屡出,金陵空虚,士诚不敢北出侵尺寸地,以良在江阴为屏蔽也。
  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新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在境十年, 封疆晏然。太祖常召良劳曰:“吴院判保障一方,我无东顾忧,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仍遣还镇。寻大发兵取淮东,克泰州。士诚兵复出马驮沙,侵镇江,舰数百,溯江而上。良戒严以待。太祖亲督大军御之。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良出兵夹击,获卒二千。太祖诣江阴劳军,周巡壁垒,叹曰:“良,今之吴起也!”(节选自《明史·吴良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祯每服为间谍——易:交换    
B.江阴其要冲——当:处在
C.在境十年,疆晏然——封:边疆    
D.太祖常召良曰——劳:慰劳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良有“勇略”的一组是(   )
①能没水侦探
②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
③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合击
④夜宿城楼,枕戈达旦
⑤寻大发兵取淮东,克泰州
⑥出兵夹击,获卒二千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良和弟弟吴祯跟随太祖从濠梁起兵,屡立战功,夺取江阴后,吴良被任命为指挥使镇守江阴,凭借勇略,多次打败张士诚的进攻。
B.太祖多次亲自带兵攻打陈友谅,大军出击,金陵空虚。但因为吴良镇守江阴,所以张士诚不敢趁机出兵攻打金陵。
C.吴良仁厚俭约,声色货利一无所好,勤于军务,重视教育,大兴屯田,减轻徭役和赋税。治理江阴十年,江阴非常安定。
D.太祖非常信任赏识吴良,命学士宋濂等人作诗赞美他,还夸赞他像当年的吴起一样。此后,为报答太祖的知遇之恩,吴良在浮子门将张士诚消灭。
4.将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诚数以金帛啖将士,窥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