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从上党张播学。丞相安童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讲论经史,以资见闻。平章政事张启元以绍应诏,授左右司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从上党张播学。丞相安童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讲论经史,以资见闻。平章政事张启元以绍应诏,授左右司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山西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从上党张播学。丞相安童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讲论经史,以资见闻。平章政事张启元以绍应诏,授左右司都事。出知单州,民刻石颂德。至元十年,佥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司事。益都宁海饥,绍发粟赈之。
  十九年,诏割隆兴为东宫分地,皇太子选署总管,召至京师,为刑部尚书。万亿库吏盗绒四两,时相欲置之重典,绍言:“物情俱轻,宜从贷减。”乃决杖释之。河间李移住妄言惑众,谋为不轨,绍被檄按问,所全活几百人。二十四年,分立尚书省,擢拜参知政事,赐中统钞五千缗。时更印至元钞,前信州三务提举杜璠言至元钞公私非便。平章政事桑哥怒曰:“杜璠何人,敢沮(jǔ,阻止)吾钞法耶!”欲当以重罪。绍从容言曰:“国家导人使言,言可采,用之;不可采,亦不之罪。今重罪之,岂不与诏书违戾乎?”璠得免。拜尚书左丞。亲王戍边,其士卒有过支廪米者,有司以闻,帝欲究问加罪。绍言:“方边庭用兵,罪之,惧失将士心。所支逾数者,当嗣年之数可也。”制可。
  宗亲海都作乱,其民来归者七十余万,散居云、朔间。桑哥议徙之内地就食,绍持不可。桑哥怒曰:“马左丞爱惜汉人,欲令馁死此辈耶?”绍徐曰:“南土地燠(yù,燥热),北人居之,虑生疾疫。若恐馁死,曷若计口给羊马之资,俾还本土,则未归者孰不欣慕。言有异同,丞相何以怒为?宜取圣裁。”乃如绍言以闻,帝曰:“马秀才所言是也。”桑哥集诸路总管三十人,导之入见,欲以趣办财赋之多寡为殿最。帝曰:“财赋办集,非民力困竭必不能。然朕之府军,岂少此哉!”绍退至省,追录圣训,付太史书之。议增盐课,绍独力争山东课不可增。议增赋,绍曰:“苟不节浮费,虽重敛数倍,亦不足也。”事遂寝。都城种苜蓿地,分给居民,权势因取为己有,以一区授绍,绍独不取。桑哥欲奏请赐绍,绍辞曰:“绍以非才居政府,恒忧不能塞责,讵敢徼非分之福,以速罪戾!”桑哥败,迹其所尝行赂者,索其籍阅之,独无绍名。桑哥既败,乃曰:“使吾早信马左丞之言,必不至今日之祸。”帝曰:“马左丞忠洁可尚,其复旧职。”
  尚书省罢,改中书左丞,居再岁,移疾还家。元贞元年,迁中书右丞,行江浙省事。大德三年,移河南省。明年卒。有诗文数百篇。(《元史·卷一百七十三》,原文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物情俱轻,宜从减/贷:饶恕,宽恕
B.岂不与诏书违乎/戾:违背,违反
C.其所尝行赂者/迹:捉拿,擒获
D.马左丞忠洁可/尚:尊敬,仰慕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表现马绍宽厚爱人的一项是(      )
①益都宁海饥,绍发粟赈之
②物情俱轻,宜从贷减
③追录圣训,付太史书之
④绍独力争山东课不可增
⑤以一区授绍,绍独不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世祖时的丞相安童建议,朝廷应选用儒士讲解经史,以便增加见闻。在这样的时机下,马绍被张启元举荐,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B.马绍任参知政事期间,原信州三务提举杜璠因谈论改印至元钞的弊端而惹怒了平章政事桑哥,马绍从容地为杜璠辩解,使他免于重罚。
C.海都叛乱时,桑哥建议将那些逃回的汉人安置到内地;马绍则认为不如按人口资助他们一些购买牲畜的钱,使他们回归故土。皇帝赞同马绍的意见。
D.马绍面对权重势大的桑哥也敢于据理力争,表现出刚正不阿的性格。桑哥倒台后的一番忏悔之言,更是从另一角度对马绍忠正廉明品格的褒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间李移住妄言惑众,谋为不轨,绍被檄按问,所全活几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导人使言,言可采,用之;不可采,亦不之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不节浮费,虽重敛数倍,亦不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C
4.(1)河间人李移住造谣惑众,图谋不轨,马绍奉命调查审问,被保全救活的有几百人。
  (2)朝廷引导人让人提意见,意见可以采纳,就采用;不可采纳,也不责罚提意见的人。
  (3)如果不节制不必要的开支,即使把赋税加重几倍,也不够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阁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假:代理。②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③称制:自称皇帝。④侔:相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中长吏无与言者/足:值得
B.秦为无道,天下之/苦:痛苦
C.因以法诛秦所置长吏/稍:逐渐,渐渐
D.败数县而焉/去:离开,离去
2.下列选项中,全部说明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秦为无道,天下苦之
②中国扰乱,未知所安
③恐盗兵侵地至此
④番禺负山险,阻南海
⑤颇有中国人相辅
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C.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决卖酒者宜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责券:求取借据。④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君何为聚饮相咨嗟也/数: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吾侪:我辈
C.能偿者其息/捐:舍弃
D.贫者券还之/立:订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
①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②吾侪保甲贷乙金
③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④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⑤尽取所偿负还之
⑥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韦散传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自汉丞相贤以后,世为三辅著姓。外兄杜幼文为粱州刺史,要睿俱行。梁土富饶,往者多以贿败;睿时虽幼.独用廉闻乙宋永光初,袁凯为雍州刺吏,见而异之,引为主簿
  大军发郭,谋留守将,高祖难其人。久之,顾睿曰:“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即日以为冠军将军.江夏太守,行郢府事。初,郢城之拒守也,男女口垂十万,闭垒经年, 疾疫死者十七八,皆积尸于床下,而生者寝处其上,每屋辄盈满。睿料简隐恤,成为管理,于是死者得埋葬,生者反居业,百姓赖之。
  初,肥水堰立,使军主王怀静筑城于岸守之。魏攻陷怀静城,千佘人皆没;魏人乘胜至粗堤下,其势甚盛;军监潘灵枯劝叙退还巢湖,诸将又请走保三叉。睿怒曰:“宁有此邪!将军死绥,有前无却。”囚令取伞扇麾幢,树之堤下,示无动志。睿素羸,每战未尝骑马,以板舆自载,督厉众军。魏兵東凿堤,睿亲与争之,魏军少却,因筑垒于堤以自固。
睿起斗舰,高与合肥城等,四面临之。魏人计穷,相与悲哭。睿取攻具既成,堰水又漓,魏救兵无所用。魏守将杜元伦登城督战.中弩死,城遂溃。俘获万佘级,牛马万数,绢满十间屋,悉充军赏。
  睿每昼接客旅,夜算军书,三更起,张灯达曙。抚循其众,常恐不及,故投募之士争归之。所至顿舍修立,馆宇藩篱墙壁,皆应准绳
  七年,迁左卫将军,会司州刺史马仙碑北伐还军。为魏人所蹑,三关扰动,诏睿督众军援焉。叙至安陆,增筑城二丈余,更开大堑,起高楼,众颇讥其示弱。睿曰:“不然,为将当有怯时,不可专勇。”是时元英复追仙碑,将复邵阳之耻,闻睿至,乃退。
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托孤兄子过于己于。历官所得禄赐。 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普通元年八月,卒于家,时年七十九。
  初,邵阳之役.昌义之甚德,请曹景宗与叙会,因设钱二十万赌之。景宗掷得雉,睿徐掷得卢,遽取一子反之,曰“异事”,遂作塞。景宗时与群帅争先启之捷,欲独居后,其不尚胜,率多如是,世尤以此贤之
(节选自《梁书·韦睿列传》,有删略)(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睿俱行        要:通”,邀请
B.焉遑遑而更索    遑遑:匆匆忙忙的样子
C.男女口十万    垂:流传    
D.恂恂未尝忤视    恂恂:谦恭的样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韦靓“胆识过人”或“善抚七卒”的一组是(     )
①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
②飲料简隐恤,咸为营理。
③飲怒曰:!将军死绥,有前无却。”
④魏兵来凿堤,叙亲与争之。
⑤俘获万余级,牛马万数,绢满十间屋,悉充军赏。
⑥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釵出身名门望族,为官廉洁,梁州富饶,前刺史皆囪收受贿赂而身败名裂;韦靓当时虽然年轻,却独因为廉洁而闻名。
B.韦靓爱护百姓,在代管郢州公务之初,面对触目惊心的惨烈局面,他料理抚慰,妥善安排,赢得老百姓的信赖。
C.韦飲带兵,既体恤士兵,又身先士卒,每次作战都不骑马,而是乘坐板舆,监督激励大军。
D.韦釵是个性情中人,有时他以,有前无却,有时又以有怯时,不可专勇。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袁凯为雍州刺史,见而异之,引为主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至顿舍修立,馆宇藩篱墙壁,皆应准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景宗时与群帅争先启之捷,欲独居后,其不尚胜,率多如是,世尤以此贤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颇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 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剔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永王磷辟为府僚佐。磷起兵,逃还彭泽;磷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新唐书》)
  【注】①任侠:以“侠义”自任。②谪仙:指受到处罚而降到人间的神仙。③乐章:这里指可以配乐演唱的诗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神龙初,还/遁:隐去
B.其诗以激杨贵妃/剔:挑剔
C.永王磷为府僚佐/辟:征召
D.事下狱/坐:因为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白狂骜不驯、蔑视权贵的一组是 (    )
①州举有道,不应
②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③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④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⑤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⑥白浮游四方……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记叙了唐代诗人李白沉浮荣辱的人生经历,突出表现了他鲜明的个性。
B.李白天资聪颖,才思敏捷 ,被贺知章称为“谪仙”,并向唐玄宗举荐。
C.李白最突出的个性是孤傲和狂放不羁,他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性格,在本文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D.安禄山起兵反唐,李白为了打击叛军,接受了永王磷的征召,加入了永王磷的幕府。后永王磷兵败,李白受到牵连而下狱。后遇赦,应代宗的征召,担任了朝廷拾遗的官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士素贵,耻之,剔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二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因肉袒                                              谢:道歉
B.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约  倍 :违背
C.未至马邑百余里,掠卤                      行:将要
D.单于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          怪:责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甲肉袒谢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
B.①建元六年,安国御史大夫  ②数十年,竟秦所灭
C.①所推举皆廉士,贤己者也  ②兴甲兵,危士臣,构怨诸侯
D.①安国元朔二年中卒              ②若无罪而就死地,故羊易之也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在狱中遭到狱吏的侮辱,但他怀有宽容之心,在他东山再起后     并未对狱吏田甲施以报复。
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一致的。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     由比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C.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做间谍,逃到匈奴,后来为取得单于使者的信任,     斩***死囚,悬头于马邑城上,向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
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二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     并统领各路兵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