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山东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都选事/知:主持,主管
B.以为知古必臣/德:恩惠,恩德
C.而知古负崇/薄:轻视,看不起
D.知古时,臣卵而翼之/微:地位卑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必以陛下为私臣/而君幸赵王
B.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相如持璧却立
C.朕天下事委姚崇/以尔车来,我贿迁
D.救时之相,岂易得/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名相姚崇高超的行政能力的一组是(    )
①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
②是必以事干魏知古
③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
④此必姚崇之谋也
⑤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
⑥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
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 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
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皇上却认为知古有负于姚崇,因而瞧不起他。
D.源乾曜奏事或称旨,皇上说:“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这些话重在说明皇上对源乾曜很不满意。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A
4.C
5.(1)臣的儿子非常愚鲁,认为魏知古一定会因此而感激臣,从而会容忍他们为非作歹,所以才敢于向他求取请托。
  (2)朕把天下之事委托给姚崇,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
  (3)玄宗屡次派使者询问他的日常饮食起居状况,每日竟达数十次之多。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厍(shè)狄士文,代人也。祖干,齐左丞相。父敬,武卫将军、肆州刺史。士文性孤直,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少读书。在齐袭封章武郡王,官至领军将军。周武帝平齐,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帝奇之,授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封湖陂(pí)县子,寻拜贝州刺史。性清苦,不受公料,家无余财。其子尝啖官厨饼,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凡有出入,皆封署其门,亲旧绝迹,庆吊不通。法令严肃,吏人股战,道不拾遗。有细过,必深文陷害。尝入朝,遇上置酒高会,赐公卿入左藏,任取多少。人皆极重,士文独口衔绢一匹,两手各持一匹。上问其故,士文曰:“臣口手俱满,余无所须。”上异之,别加赏物,劳而遣之。士文至州,发擿,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得千余人而奏之,上悉配防岭南,亲戚相送,哭泣之声遍于州境。至岭南,遇瘴疠死者十八九,于是父母妻子唯哭士文。士文闻之,令人捕捉,挝捶盈前,而哭者弥甚。有京兆韦焜为贝州司马,河东赵达为清河令,二人并苛刻,唯长史有惠政。时人为之语曰:“刺史罗刹政,司马蝮蛇瞋,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上闻而叹曰:“士文之暴,过于猛兽。”竟坐免。
  未几,以为雍州长史,士文谓人曰:“我向法深,不能窥候要贵,必死此官矣。”及下车,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人多怨望。
  士文从父妹为齐氏嫔,有色,齐灭之后,赐薛国公长孙览为妾。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耻之,不与相见。后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忧,娉以为妻,由是士文、君明并为御史所劾。士文性刚,在狱数日,愤恚而死。家无余财,有子三人,朝夕不继,亲友无内之者。(选自《隋书·厍狄士文传》)
  【注】①挝(zhuā):击,打。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亲旧绝迹,庆不通/吊:吊丧
B、令人捕捉,挝捶前/盈:充满、塞满
C、及下车,执法严正/下车:初到任
D、亲友无之者/内:入内
2、下列各句分成四组,全部表现厍狄士文严厉刻薄的一组是 ( )
①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
②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
③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
④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
⑤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
⑥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厍狄士文家是北齐的高官世家,北齐被北周灭掉后,他闭门不出,坚持操守,反而受到周武帝的赏识任用。
B、厍狄士文为了严格执法,甚至到了为执法如山而同所有的亲友断绝关系的程度。他手下的官吏更是战战兢兢,但社会治安却非常好。
C、厍狄士文极其清正廉洁,但用法过度,因他揭发而被发配到岭南遇瘴气死掉的人有八九百,又抓捕鞭打这些人的亲戚,以至于给人以“酷吏”的感觉。
D、厍狄士文执法严明,不巴结权贵,他对人发誓说一定要依法让这些官吏死在自己手里。后来因为堂妹的事情受到牵连,在狱中愤懑而死。
4、翻译文中划线句。
①士文至州,发擿,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耻之,不与相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票,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戚,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殊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逐政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zhí),欲先发,给事中钟字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尉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简忠介。(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脱票: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
1.下列词语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世宗享国日久/享国:宴享
B.者多自免去/墨:贪污,不廉洁
C.肉二斤矣/市:买
D.懋卿甚/恚:气愤
2.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 )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廷臣无敢言时敢者,瑞独上疏
③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④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⑤为摧豪强,抚穷弱
⑥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⑤⑥
D.①②④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帝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这才同意。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字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仁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选自《宋史·包拯传》)


1.下列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是(    )
A.第,***而鬻之/只管回去。
B.前守缘贡/以进贡为借口。
C.有犯赃者/犯贪污罪。
D.死不得葬大茔中/茔,坟墓,大茔,大坟墓。
2.下列文句,全表现包拯刚毅廉洁的一组是(    )
①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②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③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⑤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⑥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⑦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A.①③④⑦
B.②④⑥⑦
C.②③⑤⑥
D.①③⑥⑦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包拯巧用妙计,智破盗割牛舌案,连盗贼都吃惊佩服。
B.端州知府轻率地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C.包拯不畏权势,将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的园林楼榭全部拆毁。
D.包拯虽然性格严厉,却极力推行仁政。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世居广陵,家甚寒微。事梁文帝为门下书佐。身长七尺七寸,容貌甚伟,曹辈皆敬之。妖贼唐宇之寇东阳,文帝率众东讨,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僧珍宅在建阳门东,自受命当行,每日由建阳门道,不过私室。文帝益以此知之。司空陈显达出军沔北,见而呼坐,谓曰:“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深自努力。”
  建武二年,魏军南攻,五道并进,武帝帅师援义阳,僧珍从在军中。长沙宣武王时为梁州刺史,魏军围守连月,义阳与雍州路断。武帝欲遣使至襄阳,求梁州问,众莫敢行。僧珍固请充使,即日单舸上道。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
  武帝命为中兵参军,委以心膂。僧珍阴养死士,归之者甚众。武帝颇招武猛,士庶响从,会者万余人。因命按行城西空地,将起数千间屋为止舍。多伐材竹,沉于檀溪,积茅盖若山阜,皆未之用。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及兵起,悉取檀溪材竹,装为船舰,葺之以茅,并立办。众军将发,诸将须橹甚多,僧珍乃出先所具,每船付二张,争者乃息。
  天监四年,大举北侵,自是僧珍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五年旋军,以本官领太子中庶子。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武帝欲荣以本州,乃拜南兖州刺史。僧珍在任,见士大夫迎送过礼,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姊适于氏,住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到其宅,不以为耻。
  在州百日,征为领军将军,直秘书省如先。僧珍既有大勋,任总心膂,性甚恭慎。当直禁中,盛暑不敢解衣。每侍御坐,屏气鞠躬,对果食未尝举箸。因醉后取一柑食,武帝笑谓曰:“卿今日便是大有所进。”十年,疾病,卒于领军官舍。谥曰忠敬。武帝痛惜之,言为流涕。(选自《南史·吕僧珍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妖贼唐宇之东阳/寇:侵犯
B.使僧珍行军众局事/知:掌管
C.因命行城西空地/按:巡行
D.以本官太子中庶子/领:率领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吕僧珍“为官清廉、勤勉”的一组是(  )
①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
②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
③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
④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
⑤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
⑥每侍御坐,屏气鞠躬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僧珍先在梁文帝手下做官,他恪尽职守,常过家门而不入,文帝因此更加信任他。司空陈显达见到吕僧珍也很客气,认为他会有更大的发展。
B.在北魏五路大军同时南侵,武帝率军救义阳,而义阳与雍州道路被切断的情况下,吕僧珍坚决要求充当使者去襄阳,并在当天就独自驾船上路。
C.吕僧珍在任期间,对属下公平有礼,对亲人也不徇私情。他的父亲哥哥和儿子虽然一直跟随着他,但是以贩葱为业,他在就任南兖州刺史以后,也没让家人放弃贩葱这一职业。
D.吕僧珍功勋卓著,被任用为骨干和亲信,性情很是谦恭稳重。在禁中值班,盛夏也不敢解开衣扣。对武帝身边招待用的果馔,他未尝动过筷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武帝欲荣以本州,乃拜南兖州刺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鄱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寻迁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拗蕃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
  【注】①内外艰:父母丧事。②诛求:强制征收。③抽分舶货: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④拗蕃:违背货运规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严兵自卫,如大敌 待:等待
B.脱有,吾当坐    衅:祸患
C.事闻,朝廷之    嘉:赞许
D.其还趋直沽     勒:命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内外艰不上         ②悉去之,抚恩意
B.①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不之纳邪 ②完所漕还,岂得已哉
C.①拗蕃者例籍货        ②人既死
D.①比待命,民死        ②子孙贫行乞
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王克敬“为官尚宽”的一组是(     )
①悉去之,抚以恩意  
②诉于克敬,愿还本乡  
③脱有衅,吾当坐  
④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  
⑤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  
⑥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随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希望回到家乡,王克敬极力主张接纳他。
B.鄱阳出现严重饥荒,王都中擅自取出官仓粮食救济饥民,王克敬为他辩护,为此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C.外任绍兴路总管时,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苦不堪,王克敬请求减少上交盐额。
D.元统初年,担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时,王克敬请求取消除富民租种江淮农田的规定,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有 司 仍 岁 征 弗 足 则 杂 置 松 江 田 赋 中 令 民 包 纳 克 敬 曰 匹 夫 妄 献 米 徼 名 爵 以 荣 一 身 今 身 死 家 破 又 已 夺 其 爵 不 可 使 一 郡 之 人 均 受 其 害 国 用 宁 乏 此 耶 具 论 免 之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