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敌攻石尖山,浩阵而前——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停止
C.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
D.其半度,可击也。——时:等候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
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
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⑥浩与吴玠大破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A
3.C
4.(1)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
  (2)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剐。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也。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日:“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来已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娄坚《重刻序》日:“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谧。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如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昔贤,妄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节选自[ 清]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1.下列各句话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
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②两序,非体也。     
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④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     
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可以有序文,但也可以有序文。     
B.作者提出了对作者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生物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了刊物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加褒贬。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轕,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澍就巡抚/擢:提升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免除
C.将以次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举:推举
D.后咸丰中乃行之/卒:最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出川东道/结婚姻                
B. 于是三十余年纠葛,豁然一清/并开引河,导入淮
C. 灾民赖之无失/淮水经,劝民修堤束水
D.  澍毅然身任/于是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
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            ( )
① 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②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
③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④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
⑤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⑥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
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
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自戒 
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 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本分
B.佞残妒,塞于胸间/谲:诡诈
C.使得时则以势之矣/ 劫:劫持
D.为君子之归/ 期:希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遗善闾里传/焦仲卿母所遣
B.其惧人拒我也/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C.妄言议人,则几于小人/ 空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终身行斯言乎/自视也,亦若此也
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
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
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樊 哙 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屠狗为事/为事:为职业。    
B.项伯常屏蔽之/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暴师霸上/暴师:使军队暴露。   
D.问其遗老/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沛公从百余骑项伯面见项羽②寿毕,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B.①暴师霸上,待大王②焉用亡郑陪邻
C.①群臣绛、灌等敢入②宫妇左右不私王
D.①高帝笑起②泉涓涓始流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译文:                                                                                      
(2)项伯常屏蔽之。
译文:                                                                                      
(3)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
  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已而果符前事。未几,丁忧。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产,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镪:成串的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公/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衔恨。
C.就院一员往漕闱/易:更换。
D.察官,朝论多属燧/阙:失职。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格尽职守的一组是( )
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魔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