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王性常先生传【明】王阳明  王纲字性常,一字德常,弟秉常、敬常,并以文学知名。性常尤善识鉴,有文武长才。少与永嘉高则诚、族人元章相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王性常先生传【明】王阳明  王纲字性常,一字德常,弟秉常、敬常,并以文学知名。性常尤善识鉴,有文武长才。少与永嘉高则诚、族人元章相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江西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王性常先生传
【明】王阳明
  王纲字性常,一字德常,弟秉常、敬常,并以文学知名。性常尤善识鉴,有文武长才。少与永嘉高则诚、族人元章相友善,往来山水间,时人莫测也。
  元末尝奉母避兵五泄山,有道士夜投宿,性常异其气貌,礼敬之曰:“君必有道者,愿闻姓字。”道士曰:“吾终南隐士赵缘督也。”与语达旦,因授以筮法。
  且为性常筮之。曰:“公后当有名世者矣,然公不克终牖下,今能从吾出游乎?”性常以母老有难色,道士笑曰:“公俗缘未断,吾固知之。”遂去。
  诚意伯刘伯温微时,常造焉。性常谓之曰:“子真王佐才,然貌微不称其心,宜厚施而薄受之。老夫性在丘壑;异时得志,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后伯温竟荐性常于朝。洪武四年,以文学征至京师。时性常年已七十而齿发精神如少壮。上问而异之,亲策治道,嘉悦其对,拜兵部郎中。未几,潮民弗靖,遂擢广东参议往督兵粮。
  谓所亲曰:“吾命尽兹行乎?”致书与家人诀,携其子彦达以行。至则单舸往谕,潮民感悦,咸叩首服罪,威信大张。
  回至增城,遇海寇曹真窃发,鼓噪突至,截舟罗拜,愿得性常为帅。性常谕以逆顺祸福,不从,则厉声叱骂之。遂共扶舁之而去。贼为坛坐性常,日罗拜,请不已。性常亦骂不绝声,遂遇害。
  时彦达亦随入贼中,从旁哭骂,求死。贼欲并***之,其酋曰:“父忠而子孝,***之不祥。”与之食,不顾。贼悯其诚孝,容令缀羊革裹尸,负之而出,得归葬禾山
  洪武二十四年,御史郭纯始备上其事,得立庙死所,录用彦达。彦达痛父以忠死,躬耕养母,簏衣恶食,终身不仕。
  性常之殁,彦达时年十六云。(选自《王阳明全集·卷六·世德记》)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性常尤善识鉴——识鉴:相面看人
B.诚意伯刘伯温微时,常焉——造:拜访
C.未几,潮民弗——靖:平安
D.遇海寇曹真窃发,鼓噪突至——鼓噪:鸣鼓呐喊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性常放达忠贞的一组是(     )
①往来山水间,时人莫测也
②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
③亲策治道,嘉悦其对
④至则单舸往谕
⑤则厉声叱骂之
⑥遂共扶舁之而去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位道士遇到性常,因两人说话投机,道士就把卜筮的方法传授给他,并给他算了一卦,得知他未割断凡俗的缘分,就离开了。
B.性常对处于低微地位的刘伯温寄予厚望,肯定他是辅佐皇上成就大业的人才,要求他在成功之后,千万不要用世俗的事来牵累我王性常。
C.性常七十多岁的时候因为刘伯温的举荐被召到京师,收到皇上的器重,被授予兵部郎中,后又提升为广东参议前去督办兵粮,劝降了叛乱的潮民,在老百姓中威望很高。
D.性常在增城时遇到海寇偷袭,被海寇扣留,海寇请求他做他们的首领,遭到性常的断然拒绝,性常为此厉声训斥,大骂不已,遭到海寇的残忍***害。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后当有名世者矣,然公不克终牖下,今能从吾出游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贼悯其诚孝,容令缀羊革裹尸,负之而出,得归葬禾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时得志,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A
4.
(1)您以后一定会在世上知名的,然而却不能正常地死在房屋里,如今你能跟随我一同出去游历吗?
(2)贼寇同情他的诚心、孝心,准许他用羊皮缝起来包裹着他父亲的尸体,(彦达)背着他父亲的尸体离开,方能回去埋葬在禾山。
(3)以后成功了,希望不要用世俗的事来牵累我,那样就很好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皓复留一年,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闻皓卒,举国伤惜。(《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慷慨:胸怀大志
B.宣恩远夷,开晓俗/殊:不同
C.而二府畏懦,不敢之/案:立案
D.会匈奴并凉二州/寇:侵略
2.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
①人有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虽免受刑罚但被免官。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4.将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史记·乐毅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一日而忘齐也——报:报复
B.乃去赵魏——适:到……去
C.于是屈身士——下:降职
D.皆为郡县以燕——属:归属,从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诸侯皆欲背秦而服齐 西摧三晋观津
B.乐毅于是魏昭王使于燕 使乐毅上将军
C.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 先礼郭隗招贤者
D.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事 齐田单闻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乐毅有军事谋略和才能的一组是( )
①赵人举之
②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③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
④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⑤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
⑥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多方争战,国力大增。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高自大,百姓不能忍受。
B.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建议采取合纵政策;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派他攻打齐国。
C.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故意不让莒和即墨两座城池臣服投降。
D.燕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借此事施行反问计,结果惠王剥夺了乐毅的军权。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人也。雅旷有智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县召为吏,给农司马。会谒者阳翟郭玄信奉使,求人为御,司马以苞给之。行十余里,玄信曰:“子后当至卿相。”苞曰:“御隶也,何卿相乎?”既而又被使到邺,事久不决,乃贩铁于邺市。市长沛国赵元儒名知人,见苞,异之,因与结交。叹苞远量,当至公辅,由是知名。见吏部郎许允,求为小县。允谓苞曰:“卿是我辈人,当相引在朝廷,何欲小县乎?”苞还叹息,不意允之知己乃如此也。
  稍迁景帝中护军司马。宣帝闻苞好色薄行,以让景帝。帝答曰:“苞虽细行不足,而有经国才略。夫贞廉之士,未必能经济世务。是以齐桓忘管仲之奢僭,而录其匡合之大谋;汉高舍陈平之污行,而取其六奇之妙算。苞虽未可以上俦二子,亦今日之选也。”意乃释。徙邺典农中郎将。时魏世王侯多居邺下,尚书丁谧贵倾一时,并较时利。苞奏列其事,由是益见称。
  文帝之败于东关也,苞独全军而退。帝指所持节谓苞曰:“恨不以此授卿,以究大事。”及诸葛诞举兵淮南,苞统青州诸军,简锐卒为游军,以备外寇。诞等留辎重于都陆,轻兵渡黎水。苞等逆击,大破之。泰山太守胡烈以奇兵诡道袭都陆,尽焚其委输。
  文帝崩,贾充、荀勖议葬礼未定。苞时奔丧,恸哭曰:“基业如此,而以人臣终乎!”葬礼乃定。武帝践阼,迁大司马。
  自诸葛诞破灭,苞便镇抚淮南,士马强盛,边境多务。苞既勤庶事,又以威德服物。淮北监军王琛轻苞素微,因密表苞与吴人交通。先时望气者云“东南有大兵起”。及琛表至,武帝甚疑之。会荆州刺史胡烈表吴人欲大出为寇。苞亦闻吴师将入,乃筑垒遏水以自固。会苞子乔为尚书郎,上召之,经日不至。帝谓为必叛,欲讨苞而隐其事。遂下诏以苞不料贼势,筑垒遏水,劳扰百姓,策免其官。遣太尉义阳王司马望率大军征之,以备非常。苞用掾孙铄计,放兵步出,住都亭待罪。帝闻之,意解。及苞诣阙,以公还第。泰始八年薨,策谥曰武。(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文帝:指司马昭。②武帝:指司马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允之知己乃如此也——意:料想
B.而有国才略——经:治理
C.锐卒为游军——简:检阅
D.及苞阙,以公还第——诣:到……去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说明石苞有智局的一组是( )
①见吏部郎许允,求为小县 
②而有经国才略 
③苞独全军而退 
④尽焚其委输 
⑤苞便镇抚淮南 
⑥乃筑垒遏水以自固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苞儒雅豁达,富有智谋,而且容貌壮伟,仪表俊丽,但是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曾因为喜好女色、品行轻薄而受到宣帝的责备。
B.郭玄信、赵元儒都有知人之能,在石苞还默默无闻的时候,他们都认为石苞能位极人臣。后来果如他们所料,石苞历任大司马等官职。
C.石苞不畏权贵,曾上奏折弹劾贵倾一时的尚书丁谧,由此被人们称赞;石苞军事才能突出,诸葛诞起兵时,他积极准备,击败了诸葛诞的军队。
D.武帝怀疑石苞图谋不轨,于是罢免了石苞的官职,并且派遣大军征讨石苞以防不测;但由于石苞并没有和朝廷对抗之意,武帝最终没有惩处石苞。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是我辈人,当相引在朝廷,何欲小县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苞虽未可以上俦二子,亦今日之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淮北监军王琛轻苞素微,因密表苞与吴人交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至
B.诏书特下,臣郎中/拜:授给官职
C.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拔擢:提拔,提升
D.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薄:与“厚”相对
2.下列句中加粗“以”字的用法和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臣险衅,夙遭闵凶
B.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臣无祖母,无至今日
D.是区区不能废远
3.下列对课文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①段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为下文留下悬念。
B.②段先举出“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特殊情况。他当初仕蜀是想谋取官职显达,也想自命清高,考虑名誉节操。
C.作者说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是祖母风烛残年,母孙二人互相依靠,性命相关。
D.①段以叙述为主,表明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②段以议论为主,重在说理,在陈情中喻之以大义。
4.请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部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政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过金陵,见王安石,日:“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日:“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日:“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日:“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博通经史——比:等到
B.轼于其上,过家不入——庐:建房
C.大兵大,汉、唐灭亡之兆——狱:监狱
D.弄笔者始知自——振:振作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的一组是( )
①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②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③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
④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
⑤争减半年磨勘,虽***人亦为之
⑥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A.①⑥
B.①⑤
C.②⑥
D.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说儿子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我也能像范母一样。
B.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现状,相谈甚欢。
D.苏轼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词学成就被王灼褒奖,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