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与孙司封书         曾巩皇祐三年,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珙不听,宗旦言不已。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皇祐四年,智高出横山,

文言文阅读。与孙司封书         曾巩皇祐三年,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珙不听,宗旦言不已。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皇祐四年,智高出横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湖南省模拟题
文言文阅读。
与孙司封书      
  曾巩皇祐三年,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珙不听,宗旦言不已。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皇祐四年,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宗旦又告曰:“事急矣,不可以不戒。”珙又不从。凡宗旦之于珙,以书告者七,以口告者多至不可数。度珙终不可得意,即载其家走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吾亲毋为与死此。”既行之二日,智高果反,城中皆应之。宗旦犹力守南门,为书召邻兵,欲拒之。城亡,智高得宗旦,喜,欲用之。宗旦怒曰:“贼!汝今立死,吾岂可污邪!”骂不绝口。智高度终不可下,乃***之。
  当其初,使宗旦言不废,则邕之祸必不发;发而吾有以待之,则必无事。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况其死节堂堂如是!而其事未白于天下。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伏节死难之臣,宗旦乃独不与。使宗旦初无一言,但贼至而能死不去,固不可以无赏。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陈珙,非宗旦事也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凡南方之事,卒至于破十余州,覆军***将,丧元元之命,竭山海之财者,非其变发于隐伏,而起于仓卒也。内外上下有职事者,初莫不知,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苟且偷托,以至于不可御耳。有一人先能言者,又为世所侵蔽,令与罪人同罚,则天下之事,其谁复言耶!
  闻宗旦非独以书告陈珙,当时为使者于广西者,宗旦皆历告之。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已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为天下者,使万事已理,天下已安,犹须力开言者之路,以防未至之患。况天下之事,其可忧者甚众,而当世之患,莫大于人不能言与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则宗旦之事,岂可不汲汲载之天下视听,显扬褒大其人,以惊动当世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珙不听,宗旦言不/已:停止     
B.智高出横山,其寨人/略:掠取,掠夺
C.度珙终不可得意/得意:得志忘形
D.固不可不/旌:表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书告者七/家叔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B.邑之祸必不发/于其身也,耻师焉
C.其事未白于天下/赏善罚恶
D.又世所侵蔽/身死人手,天下笑
3.下列给文中加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B.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C.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D.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4.本文语调激昂却又言辞恳切,作者在为孔宗旦诉冤的同时,陈说天下治乱得失之理,指出了哪些令人担忧的现实情况?并提出了哪些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陈珙,非宗旦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已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B
4.对于国家隐患,有的官吏隐瞒不说,有底疏于防备、苟且偷安、互相推诿;作者提出了“赏善罚恶”“力开言者之路”等观点。(意对即可)
5.(1)司户孔宗旦策算到智高一定会造反,就写信向州将陈珙报告。
  (2)因为在事先做好准备,保全城池与百姓,应该是陈珙的责任,而不是宗旦的事情。
  (3)现在,他们既没有听(或“采纳”)宗旦之言,又害怕连累自己,一定不肯再说宗旦曾经告诫过我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公冶长》)
  ③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
  【注】①是用:因此。希:同“稀少”,少。
(l)结合语段①②,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孔子“远怨”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儒家“反求诸己”的修养观。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送程龙峰郡博致仕序
(明)王慎中
  嘉靖二十三年,制[注]当黜陟天下。百司庶职报罢者凡若干人。而吾州儒学教授程君龙峰,名在有疾之藉,当致其事以去。
  程君在学,方修废起坠,搜遗网失,以兴学成材为任。早作晏休,不少惰怠,耳聪目明,智长力给。非独其精爽有余,意气未衰,至于耳目之所营注,手足之所蹈持,该涉器数,而周旋仪等,纤烦劳惫,莫不究殚胜举。不知司柄者奚所考而名其为疾也。
  黜陟之典,固将论贤不肖,以驭废置。人之有疾与否,则有名下焉。贤不肖之论,非可倚此为断也,况于名其为疾者,乃非疾乎!人之贤不肖,藏于心术,效于治行,其隐微难见,斤形似易惑,故其论常至于失实。非若有疾与否,可以形决而体定也。今所谓疾者,其失若此;则于贤不肖之论,又可知矣!此余所以深有感也。
  又有异焉。古者宪老而不乞言。师也者,所事也,非亊人也。所谓以道得民者是也。责其筋力之强束,课其骸骨之武健,是所以待狼局冗司之末也。
  程君之僚,与其所教诸生,皆恨呈君之去,谓其非疾也。余故论今之失,而及古之宜,使知程君虽诚有疾,亦不可使去也。
  君去矣,敛其所学,以教乡之子弟,徜徉山水之间,步履轻翔,放饭决肉,矍烁自喜。客倘有讶而问者:“君胡无疾也?”聊应之曰:“昔者疾,而今愈矣。”不亦可乎?
  [注]制:指皇帝的命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当黜天下/陟:提拔
B.于治行/效:表现
C.其骸骨之武健/课:考核
D.皆程君之去/恨:怨恨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兴学成材为任/还矢先王,而告成功
B.则有名/以予故,咸以愚辱
C.则贤不肖之论/其身也,则耻师焉
D.其所教诸生/此无他,民同乐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学教授程龙峰耳聪目明,意气未衰,工作卖力,有点伤病但已痊愈,上司却把他当做病人,罢免了他的学官职务。
B.文章对当时社会的官吏制度作了尖锐的指摘,黜陟之典的标准应是贤或不肖而不是身体状况,何况程龙峰本身无病。
C.按照古代敬老尊师的传统,程龙峰即使真的有病,也不该受这样的待遇,老师毕竟是凭借懂得道理而获得人们尊重。
D.国子监博士程龙峰的上司借口程有病,让他“致仕”了,作者写了这篇别开生面的赠序来送别,议论透彻,文字畅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早作晏休,不少惰怠,耳聪目明,智长力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去矣,敛其所学,以教乡之子弟;徜徉山水之间,步履轻翔,放饭决肉,矍铄自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王性常先生传
【明】王阳明
  王纲字性常,一字德常,弟秉常、敬常,并以文学知名。性常尤善识鉴,有文武长才。少与永嘉高则诚、族人元章相友善,往来山水间,时人莫测也。
  元末尝奉母避兵五泄山,有道士夜投宿,性常异其气貌,礼敬之曰:“君必有道者,愿闻姓字。”道士曰:“吾终南隐士赵缘督也。”与语达旦,因授以筮法。
  且为性常筮之。曰:“公后当有名世者矣,然公不克终牖下,今能从吾出游乎?”性常以母老有难色,道士笑曰:“公俗缘未断,吾固知之。”遂去。
  诚意伯刘伯温微时,常造焉。性常谓之曰:“子真王佐才,然貌微不称其心,宜厚施而薄受之。老夫性在丘壑;异时得志,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后伯温竟荐性常于朝。洪武四年,以文学征至京师。时性常年已七十而齿发精神如少壮。上问而异之,亲策治道,嘉悦其对,拜兵部郎中。未几,潮民弗靖,遂擢广东参议往督兵粮。
  谓所亲曰:“吾命尽兹行乎?”致书与家人诀,携其子彦达以行。至则单舸往谕,潮民感悦,咸叩首服罪,威信大张。
  回至增城,遇海寇曹真窃发,鼓噪突至,截舟罗拜,愿得性常为帅。性常谕以逆顺祸福,不从,则厉声叱骂之。遂共扶舁之而去。贼为坛坐性常,日罗拜,请不已。性常亦骂不绝声,遂遇害。
  时彦达亦随入贼中,从旁哭骂,求死。贼欲并***之,其酋曰:“父忠而子孝,***之不祥。”与之食,不顾。贼悯其诚孝,容令缀羊革裹尸,负之而出,得归葬禾山
  洪武二十四年,御史郭纯始备上其事,得立庙死所,录用彦达。彦达痛父以忠死,躬耕养母,簏衣恶食,终身不仕。
  性常之殁,彦达时年十六云。(选自《王阳明全集·卷六·世德记》)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性常尤善识鉴——识鉴:相面看人
B.诚意伯刘伯温微时,常焉——造:拜访
C.未几,潮民弗——靖:平安
D.遇海寇曹真窃发,鼓噪突至——鼓噪:鸣鼓呐喊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性常放达忠贞的一组是(     )
①往来山水间,时人莫测也
②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
③亲策治道,嘉悦其对
④至则单舸往谕
⑤则厉声叱骂之
⑥遂共扶舁之而去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位道士遇到性常,因两人说话投机,道士就把卜筮的方法传授给他,并给他算了一卦,得知他未割断凡俗的缘分,就离开了。
B.性常对处于低微地位的刘伯温寄予厚望,肯定他是辅佐皇上成就大业的人才,要求他在成功之后,千万不要用世俗的事来牵累我王性常。
C.性常七十多岁的时候因为刘伯温的举荐被召到京师,收到皇上的器重,被授予兵部郎中,后又提升为广东参议前去督办兵粮,劝降了叛乱的潮民,在老百姓中威望很高。
D.性常在增城时遇到海寇偷袭,被海寇扣留,海寇请求他做他们的首领,遭到性常的断然拒绝,性常为此厉声训斥,大骂不已,遭到海寇的残忍***害。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后当有名世者矣,然公不克终牖下,今能从吾出游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贼悯其诚孝,容令缀羊革裹尸,负之而出,得归葬禾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时得志,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皓复留一年,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闻皓卒,举国伤惜。(《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慷慨:胸怀大志
B.宣恩远夷,开晓俗/殊:不同
C.而二府畏懦,不敢之/案:立案
D.会匈奴并凉二州/寇:侵略
2.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
①人有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虽免受刑罚但被免官。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4.将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史记·乐毅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一日而忘齐也——报:报复
B.乃去赵魏——适:到……去
C.于是屈身士——下:降职
D.皆为郡县以燕——属:归属,从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诸侯皆欲背秦而服齐 西摧三晋观津
B.乐毅于是魏昭王使于燕 使乐毅上将军
C.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 先礼郭隗招贤者
D.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事 齐田单闻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乐毅有军事谋略和才能的一组是( )
①赵人举之
②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③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
④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⑤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
⑥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多方争战,国力大增。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高自大,百姓不能忍受。
B.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建议采取合纵政策;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派他攻打齐国。
C.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故意不让莒和即墨两座城池臣服投降。
D.燕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借此事施行反问计,结果惠王剥夺了乐毅的军权。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