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湖北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暴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对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消散) B.经纶世务者(筹划)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上:横柯上敝 负势竞上 B.绝:天下独绝 沿溯阻绝 C.自:自康乐以来 自富阳至桐庐 D.其: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其真无马邪 3.下面四个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要爬得更高,伸得更远。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的气势好似奔流而下。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两文作者写景都观察极细,抓住景物特征仔细描摹,描写角度多变。 B.两文都写到了山、水以及猿鸟乱鸣的景象。 C.两文结构相似,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 D.两文都表达了娱情山水的思想,后者更是表达了蔑视功名利禄,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
答案
1.C 2.C 3.C 4.C |
举一反三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 1.下面对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B.有一老父衣粗衣(穿着) C.能谤讥于市朝(指责) D.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恰好) 2.加粗词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 苛政猛于虎也 B.王之蔽甚矣 余闻之也久 C.位已高而意益下 执策而临之 D.足以治楚亦 以塞忠谏之路也 3.下面四个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我的确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B.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年之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C.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人们都来祝贺,只有你来安慰,难道有话要说吗?) D.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 4.对文章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两则选文表达的共同主旨是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B.甲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齐威王敢于纳谏,广开言路,使得齐国大治,民众对齐威王治国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意见越来越少。 C.乙文“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D.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老父”在进言时都采用了婉言劝谏的方式。 |
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甲】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其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乙】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有误的一项是( ) A.数讨山越(屡次)君宜顾之(拜访) B.遂往诣蒙(到)肃于是越席就之(接近,靠近) C.鲁肃过蒙言议(经过)非复吴下阿蒙(再) D.因为肃画五策(谋划)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2.下列加粗的虚词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可以故意待也 醒能述以文者 B.母哀而舍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归以告其母 缊袍敝衣处其间 D.肃于是越席就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 A.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B.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吕将军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有意这样对待他。) C.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地步。)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读书人分开了几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 4.下面对两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肃对吕蒙原先比较轻视,后来吕蒙出了五个计谋之后,转为尊重和亲近。 B.从两段文字看,吕蒙是一个勇而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学而有成的人。 C.甲段文字中,吕蒙的母亲要惩罚他的原因是他做了山贼。 D.从两段文字看,鲁肃所重视的人才必须既有武略,也有学识。 |
瑯琊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之。(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1.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出著庭中 出则无敌国外患 C.扶持百余步 出郭相扶将 D.夜皆亡去 河曲智叟亡以应 2.下列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怀刃以去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伯乃佯死 见渔人,乃大惊 D.伯恨不得***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试试看。) B.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讽刺我的过错,并让我听到的人,受下等的赏赐。)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就担忧他的君王。)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况且和普通的马等同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陵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予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 【注】李陵,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人,名将李广之孙。天汉二年,率步卒五千,深入匈奴,以少击众,力尽而降。武帝族灭其家。李陵遂留匈奴,元平元年病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皆扶病,不任干戈 任:堪,胜 B.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 引:率领 C.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勤:劳苦 D.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谢:辞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余不满百,而皆扶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徐公何能及君也 C.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长与足下生死辞矣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陵率领伤病疲惫的士卒,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再加上叛将出卖,打了败仗,做了俘虏。 B.李陵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他仰慕范蠡、曹沫的志向。不得已投降,是准备有所作为的。 C.苏武壮年时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头发白了才回到汉地,母亲已经死了,妻子也改嫁了。 D.汉朝对没有死节的李陵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李陵认为这很难让在远方听命的臣子倾力为国效命。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荣,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①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山②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发、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③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④,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革⑤,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至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⑥,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⑦矣。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遂沉没也。(选自《望溪文集》) 【注】①流贼: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诬称。②摄山:山名,在江苏江宁县东北。③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④贰之:重抄一本成为两份。⑤革:危急。⑥亲身之椑: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好几层,棺为最里层的棺。⑦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文龙将卒反 将:率领 B.先生则躬樵汲 樵:木柴 C.平生亲故,夙市良材 市:购买 D.顾视从孙某,趣易棺 趣:催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本相高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B.①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②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①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①其从孙某以书诣郡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云先生的父亲张可大在明朝末年曾担任登莱总兵,后来死于毛文龙反叛一事;白云先生也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锦衣卫千户长。 B.三楚、吴越的前朝遗老多立名义,以文章经术相互标榜,白云先生却隐居山中,闭口不谈《诗》《书》,以致来到山中的显贵都不知道山中有这么个人。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当地的后学者有所启发,守护珍藏白云先生遗留下来的丰富的著作并传布它,不要使这些著作湮灭失传。 D.文章选材详略得当,对于白云先生的身世、经历着墨不多,对白云先生著书数百卷,但不想流传于世等事件则写得较详细,这样更能突出白云先生的性格特征。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