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从之,完善自己,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茵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鸫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下列对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朝菌不知晦——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B.穷之北,有冥海者——发:毛,文中指草木。
C.云气,负青天——绝:阻挡。
D.此亦飞之也——至:最高限度。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年不及大年
B.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C.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D.虽然,犹有未树也
3.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此虽免行,犹有所待者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B.彼其世,未数数然也——忠义暴朝廷
C.有鱼,其广数千里——去村四里有森林,有兵伏
D.而彭祖乃今久特闻——暴霜露,斩荆棘,有尺寸之地
4.下列句子中的“且”的意义和用法与“彼且奚适也”中的“且”不相同的一句是(     )。
A.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B.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C.不出,火且尽
D.愚公面山而居,年且九十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奚以知其然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何罪之有
D.翱翔蓬蒿之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其家通明——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高大
D.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
2.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命优渥——宠:恩荣。
B.臣微志——听:听信。
C.日西山——薄:迫近。
D.相为命——更:轮流,更替。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凡在故老,犹蒙
②本图宦达,不名节
③愿陛下悯愚诚,听臣微志
A.①与②相同
B.①与③相同
C.②与③相同
D.①②③都不同
3.翻译下列句子。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选文中加粗的句子,作者意在表达什么?他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两人坐——延:邀请。
B.降跽过——谢:感谢。
C.立恭宿别——过:拜访。
D.而乐无乎此——加:超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扫石坐——弃甲曳兵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积土成山,风雨兴
C.乐无已乎——孰能讥之乎
D.遂李及道士别——今君廉颇同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腓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句话依次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
A.曹操 谢灵运 李白 陈子昂
B.梁孝王 陶渊明 曹植 谢灵运
C.屈原 贾谊 陶渊明 曹丕
D.贾谊 冯唐 谢灵运 陶渊明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隍夷夏之交——枕:靠着
B.云销雨霁,彩彻明——区:天空
C.三江而带五湖——襟:像衣襟一样
D.绣闼,俯雕甍——披:打开
3.“四美具,二难并”一句中“二难”是指(     )。
A.难人难事
B.难兄难弟
C.贤主嘉宾
D.良辰美景
4.“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中的“东隅”和“桑榆”是指(     )。
A.在朝和在野
B.早晨和傍晚
C.市井和山林
D.日出处和日落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