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王曰:“吾悟,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王曰:“吾悟,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王曰:“吾悟,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不敏:不聪慧,不通达
B.俯足以畜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C.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
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是故:就是这个缘故
2.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虽不敏,尝试之
②臣为王言乐
③仰足事父母
④申之孝悌之义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句子从分句间的关系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③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④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⑤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子道路矣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②⑥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集中体现了孟子“仁政”的主张,这是孟子政治思想及其社会理想的核心。
B.孟子在谈话中首先从“养”“教”两个方面概述了“仁政”的基本内容,这二者的关系是在施“教”的基础上有“养”。
C.为了说服齐宣王,孟子在谈话中提出了从田宅桑畜直到礼义庠序的王道仁政模式图。
D.孟子在说理中充分运用了对比,展现了他善于论辩,言辞富有气势的特点。
答案
1.D
2.A
3.B
4.B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游万柳堂记
(清)刘大槐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成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腹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相称,符合
B.而其堂曰“万柳之堂”——榜:标榜
C.今卧于水中矣——欹:倾斜
D.方忧之不暇——殷:殷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偶一至而已/微波人,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B.力又不足为之/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
C.则好游者成予言此地之胜/不足外人道也
D.则向飞梁架于水上者/然视其左右,来而记者已少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夫贤公卿勤劳王事
B.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
C.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
D.又何必腹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贤能的公卿大夫整天忙于国家事务,根本不会有时间来为自己建造别墅;而那些庸俗贪婪的人,才会建造别墅来供自己寻欢作乐或向别人夸耀。
B.冯公在雍正时做了宰相,于是他在京城的东南角修建了一座别墅园林“万柳之堂”;等他后来犯了罪,被判处死刑,万柳之堂里便柳也没了,亭也塌了,万柳之堂便成了一片废墟。
C.万柳之堂曾是京城的一大胜景,园内曲径通幽,遍栽柳树,有池沼、假山、芦荻,有亭台水榭,云彩和池水错落映衬,景色非常可爱。
D.作者写作此文,是希望士大夫们能够从万柳之堂的兴衰中吸取教训,不再羡慕富贵这样的身外之物;那些已经置身于富贵之中的人,更不应该靠搜刮民脂民膏来为自己修建园林。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复,,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于色(     )
(2)而后(     )
2.下列句中加粗虚词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②舜发畎亩之中
子趋而往视之
④必先苦心志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3.孟子在文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项是(     )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1~5题。
  齐宣王时,有人斗死于道,吏讯之。有兄弟二人,立其傍,吏问之。兄曰:“我***之。”弟曰:“非兄也,乃我***之。”期年,吏不能决,言之于相。相不能决,言之于王。王曰:“今皆舍之,是纵有罪也;皆***之,是诛无辜也。寡人度其母能知善恶。试问其母,听其所欲***活。”相受命,召其母问曰:“母之子***人,兄弟欲相代死。吏不能决,言之于王。王有仁惠,故问母何所欲***活。”其母泣而对曰:“***其少者。”相受其言,因而问之曰:“夫少子者,人之所爱,今欲***之,何也?”其母曰:“少者,妾之子也;长者,前妻之子也。其父疾且死之时属于妾曰:‘善养视之。’妾曰:‘诺!’今既受人之托,许人以诺,岂可忘人之托而不信其诺耶?且***兄活弟,是以私爱废公义也。背言忘信,是欺死者也。失言忘约,已诺不信,何以居于世哉?予虽痛子,独谓行何!”泣下沾襟。相入,言之于王。王美其义,高其行,皆赦。不***其子,而尊其母,号曰“义母”。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期年,吏不能(     )
(2)寡人其母能知善恶(     )
(3)其父疾且死之时于妾日(     )
(4)予虽子,独谓行何(     )
2.下列句中加粗的“之”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A.有人斗死于道,吏讯
B.吏不能决,言于相
C.母子***人
D.夫少子者,人所爱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王有仁惠,故问母何所欲***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言忘约,已诺不信,何以居于世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选择“***其少者”,她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这位母亲的选择,齐宣王“美其义”。从今天的观点看,你是否赞成她的选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采之始迭。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下列句中加粗的“之”的意义及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人有是四端也
A.若火始然,泉始达
B.知皆扩而充
C.人皆有不忍人
D.治天下可运掌上
2.下列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由观之——无非之心
B.无侧隐之心,人也——是之心,智之端也
C.今人乍见孺子将人并——非所以要誉乡党朋友也
D.自者也——其君者也
3.在孟子看来,“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那么治国施行“仁政”也是天经地义的。在文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即“性本善”,但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1~6题。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鸟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悌,疾行先长者谓之不悌。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予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余师。”(选自《孟子·告子下》)
  [注]①奚:相当于“何”。②一匹雏:一只小鸡。③乌获:古代的大力士。
1.“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一句中,“诸”字的正确意思是(     )
A.代词,意为“第一个(人)”
B.兼词,相当于“之于”
C.兼词,相当于“之乎”
D.代词,意为“每一件(事)”
2.“食粟而已,如何则可?”一句的正确意思是(     )
A.吃粮食罢了,怎么去对付呢?
B.只有粮食罢了,让我怎么办呢?
C.吃的粮食就只有这些,怎样才会更多一些呢?
D.我只会吃饭罢了,怎样才能成为有道之人呢?
3.翻译下列句子。
(1)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句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子服桀之——眼:动词,穿着
B.人不求耳——病:只怕
C.子归而求之,有余余——师:我的老师
D.疾行长者谓之不悌——先:在……之前。先长者,即抢在长者的前面
5.下列对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皆可以尧舜
②亦之而已矣
③力不能胜一匹雏,则无力人矣
④岂人所不能哉?所不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6.这段话阐述了孟子怎样的思想主张?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