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采之始迭。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下列句中加粗的“之”的意义及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人有是四端也
A.若火始然,泉始达
B.知皆扩而充
C.人皆有不忍人
D.治天下可运掌上
2.下列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由观之——无非之心
B.无侧隐之心,人也——是之心,智之端也
C.今人乍见孺子将人并——非所以要誉乡党朋友也
D.自者也——其君者也
3.在孟子看来,“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那么治国施行“仁政”也是天经地义的。在文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即“性本善”,但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
3.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4.不矛盾。因为在孟子看来,即使人的本性是善的,但由于人们的社会活动存在私欲膨胀会导致善的本性逐渐泯灭,所以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大充实自己的“善心”。因此,“仁政”的主张具有实践意义。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1~6题。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鸟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悌,疾行先长者谓之不悌。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予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余师。”(选自《孟子·告子下》)
  [注]①奚:相当于“何”。②一匹雏:一只小鸡。③乌获:古代的大力士。
1.“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一句中,“诸”字的正确意思是(     )
A.代词,意为“第一个(人)”
B.兼词,相当于“之于”
C.兼词,相当于“之乎”
D.代词,意为“每一件(事)”
2.“食粟而已,如何则可?”一句的正确意思是(     )
A.吃粮食罢了,怎么去对付呢?
B.只有粮食罢了,让我怎么办呢?
C.吃的粮食就只有这些,怎样才会更多一些呢?
D.我只会吃饭罢了,怎样才能成为有道之人呢?
3.翻译下列句子。
(1)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句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子服桀之——眼:动词,穿着
B.人不求耳——病:只怕
C.子归而求之,有余余——师:我的老师
D.疾行长者谓之不悌——先:在……之前。先长者,即抢在长者的前面
5.下列对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皆可以尧舜
②亦之而已矣
③力不能胜一匹雏,则无力人矣
④岂人所不能哉?所不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6.这段话阐述了孟子怎样的思想主张?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随机抚纳,成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 xì):葛布的统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附——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收成
D.诏样与宇文贵兵讨之——总:统领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物之已至者,人袄则可畏也。栝耕伤稼,枯耕失岁,政险失民,田萝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谓人袄。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袄:夫是之谓人袄。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袄。袄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其说甚尔,其灾甚惨。可畏也,而不可怪也。传曰:“万物之怪,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磋而不舍也。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难并至——寇:外寇
B.是无世而不有之——常:时常
C.则是虽并世起,无也——伤:妨碍
D.弃而不——治:研究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禹、桀之所同也——何也
B.繁启、蕃长春夏——袄是生
C.得地生——人袄可畏也
D.物之已至——三错,无安国
3.下面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大禹时代的天下大治和夏桀时代的社会治乱对比,可以看出“治乱”本来就与天象、时令和地利等自然条件无关。
B.自然界有时出现的一些现象是自然变化的结果,与“治乱”没有关系,社会的“治乱”全在于君主圣明还是昏庸。
C.自然无法影响“治乱”,但是人类社会的“治乱”却可以影响自然,使自然出现各种各样的怪异现象。
D.苟子关于“天”“人”关系的阐述,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是我国古代认识论的一大进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而不亡者寿——寿:寿命
B.怨以德——报:回报
C.是以圣人犹之——难:把……看得困难
D.诺必寡信——轻:轻易
2.下列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死不亡者寿——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
B.图难其易——师不必贤弟子
C.人之生柔弱——师道之不传久矣
D.草木生也柔脆——孤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3.下面关于文段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体现了他“无为”的思想主旨。“死而不亡”并不是在宣传“有鬼论”,不是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作长寿了。
B.老子反对急躁冒进,主张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待生活。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
C.老子从直观的认识角度,看到了人活着时身体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坚硬了,草木有生命时也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枯槁了。因此,老子主张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
D.“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以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形象地向人们提出了奉告,希望人们不作为,一切以无为胜有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酂人也。少失父,佣赁以养母,以孝闻于乡里。年十六,乡人蔡道斑为湖阳戍主,攻蛮锡城,反为蛮所困,道根救之。匹马转战,***伤甚多,道斑以免,由是知名。
  齐建武末,魏主拓跋宏寇没南阳等五郡,明帝遣太尉陈显达率众复争之。道根与乡里人士以牛酒候军,因说显达曰:“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显达不听,道根犹以私属从军。及显达败,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
  永元中,以母丧还家。闻高祖起义师,乃谓所亲曰:“金革夺礼,古人不避,扬名后世,岂非孝乎?时不可失,吾其行矣。”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高祖。
  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修城未毕,会魏将党法宗率众二万,奄至城下。道根堑垒未固,城中众少,皆失色。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败之。魏人见意闲,且战又不利,因退走。
  豫州刺史韦睿围合肥,克之。六年,魏攻钟离,高祖复诏睿救之,道根率众三千为睿前驱。至徐州,建计据邵阳洲,筑垒掘堑,以逼魏城。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城隍立办。及淮水长,道根乘战舰,攻断魏连桥数百丈,魏军败绩。
  道根性谨厚,为将能检御部曲,所过村陌,将士不敢虏掠。每所征伐,终不言功。其部曲或怨非之,道根喻曰:“明主自鉴功之多少,吾将何事。”高祖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曰:“此人口不论勋。”处州郡,和理清静,为部下所怀。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入室则萧然如素士之贫贱者
  十六年,都督豫州诸军事。将行,高祖引朝臣宴别道根于武德殿,召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豫部重得道根,人皆喜悦。高祖每称曰:“冯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复忆有一州。”
  普通元年正月,卒,时年五十八。(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十二》,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与魏军战,之——败:(假装)被打败
B.魏人见意——闲:闲适
C.道根能走马地——步:丈量
D.其部曲或怨非之,道根曰——喻:解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乡人蔡道斑湖阳戍主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
B.①说显达曰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率乡人子弟胜兵②此数用兵之患也
D.①出魏军战②竖予不足
3.下列句中能表现冯道根“谨厚”的一组是(     )
①少失父,佣赁以养母
②为将能检御部曲
③所过村陌,将士不敢虏掠
④每所征伐,终不言功
⑤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
⑥豫部重得道根,人皆喜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道根幼年丧父,靠给别人打工挣钱养母,所以在当地以孝出名。乡人蔡道斑任湖阳戍主时,攻打蛮锡城,没有想到反被蛮入围困,是道根救了他,由此冯道根更为出名。
B.建武末年,魏主拓跋宏攻占南阳等五郡,太尉陈显达受皇命率军与之作战,冯道根与乡人用牛肉和酒迎接陈军,大力支援,故陈军大胜,又收复了失地。
C.魏军攻打钟离,高祖下诏让韦睿解救钟离,冯道根率三千兵士充当韦睿的前军参与作战。到达徐州后,计划占据邵阳洲,并身先士卒,积极备战,终于在淮河水涨时击败魏军。
D.冯道根性格谨慎敦厚,做将领能够驾驭士卒,从村边小道走过,将领士卒不敢掳掠。每征伐一地,始终不谈及自己的功劳,高祖知道后,赞扬他不贪功。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入室则萧然如素士之贫贱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祖每称曰:“冯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复忆有一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阜陵之战中,冯道根率城中较少兵力竟能击退魏将党法宗所率的两万大军,原因何在?请联系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