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①,愿寄食门下。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①,愿寄食门下。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孟尝君出记(张贴文告),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盂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昏乱)于忧,而性惊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盂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阵。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盂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选自《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略有改动)
  [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孟尝君为其号,袭其父田矍之封邑于薛。②券契:凭证。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履行契约时拼合,即下文所说的“合券”。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使人孟尝君——属:求告
B.门下之客——比:和……一样
C.孟尝君我——客:对……客气
D.于国家之事——沉:陷入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左右告/不敢富贵骄士
B.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C.而贾利之/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D.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薛者乎/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
3.下列各句全都属于冯谖成就孟尝君名声威望的一项是(     )
①孟尝君客我
②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③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④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⑤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⑥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君礼待食客冯谖,冯谖知恩图报,为孟尝君奔走效劳,使孟尝君既获美名,又得薛地民心。
B.冯谖矫命烧债券之举,目的是为孟尝君收买薛地民心,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C.初至孟尝君门下,冯谖并没有得到自己满意的待遇,在冯谖的一番争取下,他的待遇得以逐渐改善。
D.对冯谖的刻画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这样也更突出了孟尝君礼贤下士的品格。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A
4.D
5.(1)叫官吏把该还债的乡民们都集拢来核对债券。凭证全部对过,冯谖站起来,假传孟尝君的命令把欠的债赏赐给众乡民。
  (2)现在您有了小小的薛邑,不把乡民当子女般抚爱,相反还要用商人的手段在他们身上牟利。
  (3)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终于看到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体?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得,则其上矣——非:非议
B.春耕而补不足——省:视察
C.乐酒无谓之亡——厌:厌恶
D.畜君者,君也——好:喜欢,爱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得非其上者,非也/吾攻赵旦暮且下,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B.乐以天下,忧天下/然后六合为家,崤函为寓
C.然而不王者,未有也/孔子云:“何陋有?”
D.脶瞩胥谗,民作慝/荆轲知太子不忍,遂私见樊於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孟子先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了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中心论点。
B.文中的晏子借夏谚“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来肯定君主外出巡游的正确,为下文写君主应关心民生与民同乐张本。
C.晏子在对话中,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先王的出游是为了更好地r解百姓的需要,现在的君主出游却是为了自己享乐。文章记叙生动,形象鲜明,人物对话很有个性,逼真地再现了齐相晏子的机智灵活和雄辩才能。
D.文中孟子主要以引述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以及景公与民同乐的范例来劝诫齐宣王的。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其麋鹿者如***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1.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麇鹿者***人之罪——如:如同、等于
B.则是方四十里为于国中——阱:陷阱,比喻诱人犯罪
C.雉兔者往——焉:兼词,予彼
D.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禁忌
2.下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言举斯心加彼而已
B.孟子对曰:“于有之。”/是以后世无
C.民以为大,何也/今之乐古之乐也
D.则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若其大乎
3.本段的主旨是什么?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王曰:“吾悟,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不敏:不聪慧,不通达
B.俯足以畜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C.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
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是故:就是这个缘故
2.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虽不敏,尝试之
②臣为王言乐
③仰足事父母
④申之孝悌之义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句子从分句间的关系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③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④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⑤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子道路矣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②⑥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集中体现了孟子“仁政”的主张,这是孟子政治思想及其社会理想的核心。
B.孟子在谈话中首先从“养”“教”两个方面概述了“仁政”的基本内容,这二者的关系是在施“教”的基础上有“养”。
C.为了说服齐宣王,孟子在谈话中提出了从田宅桑畜直到礼义庠序的王道仁政模式图。
D.孟子在说理中充分运用了对比,展现了他善于论辩,言辞富有气势的特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游万柳堂记
(清)刘大槐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成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腹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相称,符合
B.而其堂曰“万柳之堂”——榜:标榜
C.今卧于水中矣——欹:倾斜
D.方忧之不暇——殷:殷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偶一至而已/微波人,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B.力又不足为之/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
C.则好游者成予言此地之胜/不足外人道也
D.则向飞梁架于水上者/然视其左右,来而记者已少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夫贤公卿勤劳王事
B.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
C.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
D.又何必腹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贤能的公卿大夫整天忙于国家事务,根本不会有时间来为自己建造别墅;而那些庸俗贪婪的人,才会建造别墅来供自己寻欢作乐或向别人夸耀。
B.冯公在雍正时做了宰相,于是他在京城的东南角修建了一座别墅园林“万柳之堂”;等他后来犯了罪,被判处死刑,万柳之堂里便柳也没了,亭也塌了,万柳之堂便成了一片废墟。
C.万柳之堂曾是京城的一大胜景,园内曲径通幽,遍栽柳树,有池沼、假山、芦荻,有亭台水榭,云彩和池水错落映衬,景色非常可爱。
D.作者写作此文,是希望士大夫们能够从万柳之堂的兴衰中吸取教训,不再羡慕富贵这样的身外之物;那些已经置身于富贵之中的人,更不应该靠搜刮民脂民膏来为自己修建园林。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复,,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于色(     )
(2)而后(     )
2.下列句中加粗虚词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②舜发畎亩之中
子趋而往视之
④必先苦心志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3.孟子在文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项是(     )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