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01 期中题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哙遂入,帷西向立——披:掀开
B.***人如不能——举:尽
C.道芷阳行——间:趁机
D.沛公则车骑——置:放弃,丢下
2.下列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遣将守关者——君安与项伯有
B.招樊哙出——击沛公于坐
C.覆其盾地——若亡郑而有益
D.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良)则与(樊哙)斗卮酒
B.加彘肩(于盾)上
C.(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
D.(项王)欲诛有功之人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樊哙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②“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⑤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5.根据文段意思,用从课文中演化出的成语填空,使下面一段话完整顺畅。
  张良在宴会上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危急情况,便立即到军门告诉樊哙。樊哙英勇闯帐,对项羽陈说秦王暴政失民心,重提楚怀王与众将的约定。表白沛公入关之后___________,还军霸上,等待项王。并强调如果项羽要***像刘邦这样___________的人,就与暴秦无异。刘邦借故离开宴会,却为没有辞行而犹豫时,樊哙向他指出当时的处境是_________________;做大事的人不必顾虑这些细枝末节。刘邦在张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终于从鸿门宴金蝉脱壳,回到军中。
答案
1.C
2.B
3.A
4.D
5.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②秋毫无犯 ③劳苦功高 ④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注],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上,指刘邦。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何等已数言上:估计
B.不及以,自追之:听说
C.亡,何也:你
D.王慢无礼:一向
2.下列句中加粗字与“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中的“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以利晋,
B.不战而人之兵
C.孔子登东山而
D.素留侯张良
3.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丞相何亡 ②吾为公以为将
A.①丞相为什么逃跑 ②我为公家让他作将军
B.①丞相怎么逃亡了 ②我因为你让他作将军
C.①丞相萧何逃跑了 ②我因为你让他作将军
D.①丞相逃到哪里去了 ②我为公家让他作将军
4.从上文看,“于是王欲召信拜之”(文中加粗加斜的句子)表现了刘邦(     )
A.虚怀若谷,从谏如流
B.求贤若渴,闻过则喜
C.随心所欲,喜怒无常
D.善纳忠言,素慢无礼
5.请用原文语句回答“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最根本原因。(不超过1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每暮夜樵采,独行山中,不避蛇虎。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鬻于人,止取百斤价。人或讶问之,髯曰:“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由是人颇异之,加刮目焉。
  髯目不知书,然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众咸惊救。髯曰:“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何待?”众曰:“此戏也,非真桧。”髯曰:“吾亦知戏,故殴,若真,膏吾斧矣!”其性刚疾恶类如此。
  洞庭有孤子陈学奇,聘邹氏女为室,婚有期矣。女兄忽夺妹志,献苏宦某为妾。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无如何也。学奇讼女兄,宦并庇兄不得伸。学奇窘甚。一日,值髯于途,告之故,且曰:“若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髯许诺:“然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也。”学奇感泣。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显者以其多力而勤,甚信爱之,得出入内闼。邹女果为其第三妾。髯得间,以陈情告。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昆仑。髯曰:“毋迫。”一日,显者夫人率群媵游天平山,显者不能禁。髯嘿贺曰:“计行矣!”于是密具舟河干。众妾登舆,髯舁第三舆,乃邹氏也。出门,绐其副,迂道疾行,至河干,谓女曰:“登舟!”舟遽开,帆疾如驶。群仆骇变,号呼来追。髯拳三人仆地,不能出声。徐去,则女舟已至陈门矣。学奇得室忻感,谓古押衙④不是过也。髯谓学奇,亟宜鸣之官以得妻状。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询知义由于髯,赐帛酒花彩以荣之。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自是义樵名益著。
  【注】①蓰:五倍。②昆仑:即昆仑奴,唐传奇《昆仑奴》中的义士。③绐:欺骗。④古押衙:唐传奇《无双传》中的义侠,押衙为官名。(清·顾彩《髯樵传》,选自《虞初新志·卷八》)
1.下列句子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有樵子者,貌髯而——伟:身材魁梧
B.人或问之——讶:惊讶,奇怪
C.彼非不欲多负,力不也——赡:赡养
D.迂道疾行,至河——干: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髯目不知书,好听人谈古今事
  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也
B.一日,值髯
  询知义由
C.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
  显者惭,杜门不闻者
D.亟宜鸣官以得妻状
  赐帛酒花彩以荣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髯樵)
B.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所谓秦桧者)流血几毙
C.吾亦知戏,故殴,若真(是秦桧),膏吾斧矣
D.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学奇)无如何也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部与髯樵设计搭救邹女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
①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
②女泣如雨,诉失身状
③髯曰:“毋迫。”
④于是密具舟河干
⑤出门,绐其副,迂道疾行
⑥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髯樵胆量过人,常常在夜间独自上山砍柴,不怕碰上毒蛇猛虎。
B、髯樵低价出卖自己的柴草,主要是为了更容易把柴卖出去,这样也照样能获利。
C.以砍柴为生的髯樵,虽然目不知书,但有勇有谋,嫉恶如仇。
D.营救邹氏、帮助陈学奇夫妇团圆的义举,使人们对髯樵刮目相看,褒奖有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甲)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乙)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幼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1.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
A.舅母志——夺:强行改变 
B.而刘夙疾病——婴:缠绕
C.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季父:叔父
D.不所怙——省:探望
2.选出对甲、乙两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甲乙文都从幼年着笔,写出家庭的不幸,表达零丁孤苦、形单影只的生活。
B.甲文写了自幼丧父,母亲改嫁,与祖母相依为命;乙文写了少孤,长大后依靠哥嫂生活。
C.甲乙两段文字,都通过回忆写了自己的身世及亲人的去世,表达了对死者的思念之情。
D.两段文字,行文自然,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同时也体现了“入则孝,出则悌”的伦理风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4题。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丰厚其葬,高大其——垄:田埂。
B.据以其所有我——共:同“供”。
C.暮夜求,必吾——存:问候。
D.今四之民——封:疆界。
2.下列对文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欲存厚其葬——“丰厚其葬”意思是“让其葬丰厚”。
B.有司未能我具也——可译为“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
C.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暮夜求”前省略了主语“梁丘据”。
D.慈惠于众子——翻译时应调整语序,译为“对子侄们慈爱仁惠”。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符合晏子所说“忠”的标准的一组是(     )
①导亲于父兄
②有礼于群臣
③诚信于朋友
④臣无隐忠
⑤以其私财忠于君
⑥有惠于百姓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丘据这个人是受齐景公宠爱的近臣,是个曲意逢迎的小人。他死后,齐景公想厚葬他,遭到晏子的反对。
B.晏婴认为梁丘据对君王不是真正的忠和爱,反而是蒙蔽了齐景公,阻塞了言路,使齐景公成了孤家寡人。
C.晏子犯颜直谏,指出齐景公宠信梁丘据是不对的,而且阐述了自己对于忠和孝的看法;他才是真正的忠臣。
D.齐景公是个开明的君主,他听从了晏婴的谏言,放弃了厚葬梁丘据的作法,而且广开言路,使朝政一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1.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常果张胜。——引:牵扯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胜曰。——候:拜
C.而系张胜。——收:逮捕
D.汉使张胜谋***单于近臣,死。——当:应当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空以身草野
A.反欲两主
B.其一人
C.尽汉使路充国等
D.欲因此时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4.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