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文后1~6题。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子鱼曰:“彼众吾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01 期末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文后1~6题。 |
子鱼论战 |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子鱼曰:“彼众吾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对也。虽及胡耈,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①勍(qíng):强劲。②胡耈(gǒu):年老的人。③鼓儳(chàn):未鼓即进攻不成阵势的敌人。儳,阵列不整。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未既济——济:渡河。 B.天赞我也——赞:帮助。 C.不禽二毛——二毛:头发花白的老人。 D.若爱重伤——爱:爱惜。 2.比较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又以告 ②不以阻隘也 ③三军以利用也 ④金鼓以声气也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D.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伤股,门官歼焉——门官:宋襄公的亲军侍卫。 B.君子不重伤——重伤:***伤已经受伤的敌人。 C.国人皆咎公——国人:全国的人。 D.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则如:那就不如。 4.下列六句话,分为四组,全是子鱼对战争看法的一组是( ) ①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②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③明耻、教战,求***敌也 ④古之为军,不以阻隘也 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⑥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A.①③④⑤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襄公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但是他拘泥仁义之道用军,结果落得大败的下场。 B.宋襄公用军讲究仁义,不***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获年纪大的敌人,不利用有利时机攻击敌人,虽败犹荣,可称为仁义之师。 C.子鱼是主管全国军政的大司马,他多次劝说宋襄公利用有利的地形和时机攻击楚军。 D.宋军大败后,子鱼针对宋襄公的错误论调,进行驳论,说明两军对垒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和时机,去取得战争的胜利。 6.翻译古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 (1)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阻隘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有于二毛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2.B 3.C 4.B 5.B 6.(1)军队应凭借有利时机进行作战,金鼓是用来壮大军队声势和鼓舞士气的,时机有利时用它们(壮军威,鼓士气),敌人受阻时用它们(壮军威,鼓士气)。 (2)不依靠险要之地扼***敌人。 (3)对头发花白的敌人有什么怜惜的呢?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王义士者,失其名,泰州如皋县隶也。虽隶,能以气节自重,任侠好义。甲申国亡后,同邑布衣许元博德溥不肯薙(“剃”的异体字)发,刺臂誓死。有司以抗令弃之市,妻当徙。王适值解,高德溥之义,欲脱其妻而无术,乃终夜欷歔不成寐。其妻怪之,问曰:“君何为彷徨如此耶?”王不答。妻又曰:“君何为彷徨如此耶?”曰:“非妇人所知也。”妻曰:“子毋以我妇人也而忽之,子弟语我,我能为子筹之。”王语之故。妻曰:“子高德溥义而欲脱其妻,此豪杰之举也,诚得一人代之可矣。”王曰:“然。顾安得其人哉?”妻曰:“吾当成子之义,愿代以行。”王曰:“然乎?戏耶?”妻曰:“诚然耳,何戏之有?”王乃伏地顿首谢。随以告德溥妻,使匿于母家。 而王夫妇即就道,每经郡县驿舍就验时,俨然官役解罪妇也。历数千里,抵徒所,风霜艰苦,甘之不厌。于是皋人感之,敛金赎归,夫妇终老于家焉。(节选自《虞初新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隶,能以气节自重——隶:奴隶 B.顾安得其人哉?——顾:不过,只是 C.王适值解——适:恰好 D.欲脱其妻而无术——脱:使……逃脱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愿代以行/越国以鄙远 B.有可以抗令弃之市/佯狂不知所之 C.欲脱其妻而无术/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D.夫妇终老于家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王义士夫妇“高德溥之义”的举动的一组是( ) ①欲脱其妻而无术 ②乃终夜欷歔不成寐 ③子第语我,我能为子筹之 ④此豪杰之举也 ⑤吾当成子之义,愿代以行 ⑥风霜艰苦,甘之不厌 A.②③⑥ B.①⑤⑥ C.①②⑤ D.①④⑤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义士是泰州如皋县里一个讲气节、好侠义的奴隶。 B.王义士的妻子认为丈夫有豪杰之举,所以要求丈夫脱许妻之罪。 C.王义士的妻子为了成全丈夫的豪杰之举,自告奋勇地代替许妻流放。 D.王义士夫妻被如皋百姓敛金赎回如皋,终老于家。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闲,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旘,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于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觽,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髃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二)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闻周文王都丰——都:建都 B.表南山之颠以为阙——表:表彰 C.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求:寻找 D.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治:治理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秦始皇“骄奢”的一组是( ) ①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②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③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 ④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 ⑤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 ⑥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⑥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来看,秦始皇之所以营建阿房宫,主要是因为咸阳人口多,先王宫廷窄小。 B.计划等阿房宫竣工之后,再选择一个好名字给它命名,因为是在阿房修筑此宫,所以人们就称它为阿房宫。 C.宫中有人泄露了秦始皇的行踪,经过审问,没有人认罪,秦始皇下诏把当时跟随在旁的人抓起来全部***掉。 D.《过秦论》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记叙吻合。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
烛之武退秦师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请选出对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是寡人之过也——是:判断词 B.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C.又欲肆其西封——肆:四方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如果)没有 2.请选出对加粗词“然”“若”的意义判断准确的一项( ) (1)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A.(1)(2)不同,(3)(4)不同。 B.(1)(2)相同,(3)(4)相同。 C.(1)(2)不同,(3)(4)相同。 D.(1)(2)相同,(3)(4)不同。 3.请选出能体现出烛之武善于外交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⑤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4.请选出下面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晋、秦两国进兵郑国,在此危急时刻,烛之武自告奋勇,前往秦国军队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夜间蒙面而出前去拜见秦伯,见面就说郑国已经知道要遭灭国的情势,这是在心理上暗示秦国强于郑国。 C.烛之武善于利用挑拨离间之法,搬出晋国不履行诺言出尔反尔的做法,让秦伯认清晋国的面目,为秦国军队撤兵奠定了基础。 D.秦伯与郑国结盟后,子犯请求晋侯攻打秦国,却因此被撤去官职。 5.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其所与,不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耶非耶?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耶非耶?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盍往归焉——盍:何不 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叩:通“扣”,拉住 C.及父卒,叔齐让伯夷——卒:士兵 D.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肝:当作肝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国人立其中子/吾其还也 B.遂饿死于首阳山/以其无礼于晋 C.及饿且死,作歌/且焉置土石 D.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因人之力而敝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就征讨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不“孝”不“仁”,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颜渊敏而好学,厌烦吃糟糠之食,竟以寿终。 D.作者认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则披草而坐——披:分开 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遨:游览,这里指观赏。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边界,边际。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释:解除束缚。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其:那些,指空闲的日子。 B.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其:作者本人。 C.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之:西山。 D.故为之文以志——之:宴游西山这件事。 3.下列不属于描写登西山所见“怪特”景色的一项是( ) 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B.若垤若穴,尺寸千里 C.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D.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始得”为线索,将作者情绪与自然景象相融合,使文章形神具备。 B.西山之游使作者获得精神慰藉,懂得游“未始游”之地是真正的游历。 C.选用精当词语将西山所见的幽泉怪石、浩然气韵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来。 D.作者先写游众山时的感受,意在衬托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