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03 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耶非耶?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耶非耶?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归焉——盍:何不
B.伯夷、叔齐马而谏——叩:通“扣”,拉住
C.及父,叔齐让伯夷——卒:士兵
D.人之肉,暴戾恣睢——肝:当作肝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国人立中子/吾还也
B.遂饿死首阳山/以其无礼
C.及饿死,作歌/焉置土石
D.积仁洁行如此饿死/因人之力敝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就征讨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不“孝”不“仁”,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颜渊敏而好学,厌烦吃糟糠之食,竟以寿终。
D.作者认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答案
1.C
2.D
3.C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则草而坐——披:分开
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游览,这里指观赏。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边界,边际。
D.心凝形,与万化冥合——释:解除束缚。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其:那些,指空闲的日子。
B.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所穷——其:作者本人。
C.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西山。
D.故为文以志——之:宴游西山这件事。
3.下列不属于描写登西山所见“怪特”景色的一项是(     )
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B.若垤若穴,尺寸千里
C.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D.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始得”为线索,将作者情绪与自然景象相融合,使文章形神具备。
B.西山之游使作者获得精神慰藉,懂得游“未始游”之地是真正的游历。
C.选用精当词语将西山所见的幽泉怪石、浩然气韵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来。
D.作者先写游众山时的感受,意在衬托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许允妇,阮卫尉女,德如[注释]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注释:阮德如,名侃,晋尉氏人,官至河内太守。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便捉裾之——停:让(他)留下
B.明主可以理——夺:改变
C.允衣服败坏——败坏:破旧
D.勿忧,还。——寻:(会)找回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妇有四德,卿有几? 
  有蒋氏者,专利三世矣。
B.新妇乏唯容尔。
  子为父死,无恨。
C.许允晋景王所诛。
  窃大王不取也。
D.夫百行德为首。
  自王侯下莫不逾侈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检校,皆官得其人,(魏明帝)于是乃释(许允)
B.(阮新妇)作粟粥待(许允)
C.若(诸儿)才流及父,当收(成命)
D.(汝等)不须极哀,会止(汝等)便止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验证许允妇料事无误的一组是(     )
①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卿宜查之。”
②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
③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④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⑤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⑥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许允妇容貌奇丑,以致在拜堂之后丈夫竟然不肯入洞房。然而她凭自己的准确判断和机智应对,赢得了丈夫的尊重。
B.许允担任吏部郎时,大多任用同乡,魏明帝为此派卫队将领去逮捕他。许允听从妻子的告诫据理力争,最终无罪获释。
C.丈夫被晋景王***害,是许允妇早已料到的事,所以当事情果真发生的时候,她镇静自若,照旧织布,神色不变。
D.许允被害,门生担心他们母子的安全,想把许允的儿子藏起来。后来全家迁到许允墓地居住,孩子才免遭祸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一)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二)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矣。”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选自《左传·秦晋崤之战》)(三)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公访诸蹇叔——访:咨询,征求意见
B.勤而无所,必有心——悖:错误
C.非利害深秦穆之心——中:符合
D.能若是乎——讵:岂,难道
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伯,与郑人盟
  烛之武出秦穆公
B.必死是,余收尔骨焉
  道芷阳
C.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
D.失其所,不知
  相之久也,相信之深也
3.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夫人之力不及此
  斯人,吾谁与归
B.杞子自郑使告
  燕王拜送
C.劳师袭远,非所闻也
  越国鄙远,君知其难也
D.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
  臣壮也,犹不如人
4.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杞子作为秦国驻防在郑国的将领,拿到了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之后,建议穆公里应外合消灭郑国,得到了穆公的支持,由此可以看出秦穆公急于扩张的野心。
B.蹇叔认为,千里奔袭,容易泄漏消息,疲惫之师也难以取胜,指出师出必败,并预测出遭晋军伏击战败的地点,然而秦穆公利令智昏,坚持进军郑国。
C.吕祖谦认为,当年秦穆公为了与郑国结盟甚至不惜和晋国把关系闹僵,而现在又对郑国发动战争,看似前后矛盾,实则本质相同,那就是出于对秦国利益的考虑。
D.吕祖谦指出,秦穆公是个利欲熏心的政治野心家,一旦有人开出比烛之武更诱人的条件,他就会立刻和烛之武翻脸断交,全然不顾两人多年的交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登进士第(  )
(2)操行坚正,于世务(  )
(3)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  )
(4)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石(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荆轲遂见太子,太子避席顿首曰:“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赵不能支秦,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之。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往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选自《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曩者:过去。这里指刚才。不称:不相宜,不合适。 ②博:古代一种博戏。③太牢:牛、羊、猪三种牲畜各一头,是古代祭祀的重礼。借指贵重美食。
1.下面加粗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盖聂怒而之——范增数项王
B.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公曰:“……吾其还也。”亦
C.鲁句践与荆轲博,争——至易水上,既祖,取
D.则不可,而刺***之——不如善遇之
2.下面对加粗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使往之主人:前一“使”字为动词,意为“派遣”;后一“使”字为名词,意为“使者”。
B.使悉反诸侯侵地:“悉”,副词,意为“全部、全都”;“反”通“返”,意为“返还”。
C.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代词,意为“那些”;“长者”,名词,意为“年长的人”。
D.供太牢具,异物间进:“异物”,意为“不一般的东西”,指特异珍奇之物,如珍珠宝玉等。
3.指出与例句“燕小弱,数困于兵”句式相同的一项(     )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夫晋,何厌之有
4.用“/”为下面文字断句。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5.“论剑”“争道”“饮酒”“和歌”等情节刻画的荆轲形象与课文《荆轲刺秦王》中的一致吗?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