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①,衣绣衣,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①,衣绣衣,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辽宁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殃,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閤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蹰履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至昏夜,罢去。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
  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檐榆,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
  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由是名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久之,以病免,终于家。(选自《汉书·隽不疑传》,有删改)
  【注】①直指使者:又称“绣衣直指”,汉代设置的专管巡视、处理各地政事的官职。②军兴:指战时的法令制度。③櫑(lěi)具剑:古代长剑。④踊(xǐ)履:趿拉着鞋。⑤旐(zhào):画有龟蛇的旗子。⑥檐榆:短衣,非正式朝服。⑦蒯聩(kuǎikuì):卫灵公之子卫庄公。⑧辄:蒯聩之子。蒯聩得罪卫灵公后,出逃,辄即位后拒绝他返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为郡文学——治:研究
B.收捕,皆伏其——辜:罪
C.北阙,自谓卫太子——诣:到
D.音蒯聩违命出奔,辄而不纳——距:离开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隽不疑“非庸人”的一组是(     )
①治《春秋》,为郡文学
②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
③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
④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
⑤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
⑥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隽不疑特意穿戴整齐,腰带佩剑,就是想灭震动渤海郡的暴胜之的威风。可是,暴胜之非常欣赏他,认为他不是平庸之辈,且恭敬地接纳了他的意见。
B.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渤海郡的豪杰,想谋反。隽不疑发觉其阴谋,悉数收捕。后来,隽不疑被提拔为京兆尹,京城的官吏百姓都很敬重他。
C.隽不疑巡查郡县时,都会认真平反冤狱,而且得到了母亲的支持。隽不疑处理案件严厉而不凶暴,与他母亲对他的严格要求有关。
D.皇上和大将军霍光认同隽不疑对卫太子事件的处理,认为公卿大臣应当像他那样用经术明确大义,从此隽不疑在朝廷更有声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C
3.A
4.(1)卫太子得罪先帝,逃跑而不接受死刑,现在却自己来到这里,他是罪人啊。
  (2)大将军霍光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隽不疑坚决推辞,不肯接受。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砍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余,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节选自《金圣叹先生传》)
  【注】①内外诸典:佛、道两教经书和经书以外的书。②缁白四众:缁白,指僧俗。四众,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里泛指诸色人物。③权子母:以资本经营或借贷生息。④鼎革:指改朝换代的重大改革,这里指明清易代。⑤金针随度:指教人作诗文方法。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先生辄起而之——排:分开
B.不意于无中得之——意:料想
C.领异标新,出意表——迥:远
D.不伟耶——顾:难道
2.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金圣叹先生“倜傥高奇”的一组是(     )
①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②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③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④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
⑤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⑥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讲学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
B.金圣叹一个月花光了好朋友王斫山给他去放贷营生的千两银子,王斫山也只是一笑了之。
C.明朝灭亡后,金圣叹将自己的字改为“圣叹”,自我期许为孔子弟子曾点一类的人物。
D.本文作者既批判了金圣叹的不识时务,又高度评价了他的伟大成就,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倪司城诗序
刘大槐
  余友倪君司城,非今世之所谓诗人也。其试童子,尝冠于童子矣;其在太学,尝冠于太学诸生矣;其应乡试而出,太仓王相国使人亟求其草稿观之。然则司城之于举进士,可操券取也,而卒不获一售以终其身。雍正之初,尝为中书而使蜀矣。其后为洋与南郑二县令,前后十六年,其德泽加于百姓。大臣尝有荐其才可知一郡,及为藩臬之副使者,而卒老于县令不得调。信乎人之穷达悬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为邪!
  司城于书无所不读,而尤详于圣人之经,必究极其根源乃止。其齿长于余十有馀岁,而与余同学为古文。余间出文相质,司城虽心以为善,而未尝有面谀之言,其刻求手一字一句之间,如酷吏之治狱,必不稍留馀地。余少盛气不自抑,或与之辨争,至于喧哄。然司城不以余之争而少为宽假,余亦不以其刻求而自讳其疵颣也,苟有作,必出使视之。其后每相见,则每至于争;而一日不见,则又未尝不相思。盖古之所谓益友者如此,而吾特幸与之为友也。
  司城抱负奇伟,不得见于世,则往往为歌诗以自娱。其壮年周游黔、蜀,崎岖万里。其诗尤雄放,穷极文章之变。虽其他稍涉平易者,而语必雅健,能不失诗人意旨。时人不能尽知,更千百世后,必有能知之者。
  余虽与司城同乡里,其久相聚处,乃反在异地。司城既家居,不相见者常至五六年。岁庚午,司城一至京师,余与相聚才数日,怅然别去,忽忽阅四岁。今春余将之武昌,道过司城。司城出酒肴共酌,意气慷慨,其平时飞动之趋,犹不能无。然而司城年已七十矣!
  司城所为诗,仅千有馀篇。其锓板以行世,用白金无过百两,而家贫力未能及。余将与四方友人共谋之,而未知其何如。虽然,司城之诗藏于家,其光怪已自发见不可掩。虽其行世,岂能加毫末于司城哉!然则锓板与否,而司城固不可问矣。(有删改)
  【注】①疵颣(lèi):缺点。②锓板:刻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卒不获一以终其身——售:考中
B.余出文相质——间:间或
C.不以余之争而少为宽——假:借助
D.而司城不可问矣——固:本来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明倪司城是“古之所谓益友者”的一组是(     )
①而与余同学为古文
②而未尝有面谀之言
③如酷吏之治狱
④苟有作,必出使视之
⑤不以余之争而少为宽假
⑥出酒肴共酌,意气慷慨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倪司城少年成名,而仕途艰辛。雍正初年曾经担任过中书令并且出使过四川,又治理过洋县和南郑县,最后在县令的位置上去世。
B.倪司城壮年遍游黔、蜀一带,路途崎岖,行程万里。他的诗风之所以雄奇奔放,既因为诗中寄寓着他壮志未酬的感慨,也与这段经历有关。
C.倪司城回到家乡后,作者前往武昌时顺路探望他,见到他年已七十,依然意气慷慨激昂,平时奋发奔放的气概,还隐约可以看到。
D.倪司城晚年一贫如洗,没有能力将自己的诗文刻印成书而流传下来。作者准备和各地朋友一同努力,但是不知能否成功,隐约流露出惆怅和忧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城于书无所不读,而尤详于圣人之经,必究极其根源乃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岁庚午,司城一至京师,余与相聚才数日,怅然别去,忽忽阅四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寓山注》序
祁彪佳
  予家固山阴道上【注】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曰“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迨于中夏,经营复始。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予亦不暇缕述之矣。(有删改)
  【注】山阴道上:指绍兴城西南一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兄以斗粟之——易:换取
B.于是卜筑之兴,遂不可遏——勃:兴起的样子
C.险者夷之,者险之——夷:使……平坦
D.四时之景,都泛月迎风——堪:堪称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作者“卜筑之兴”的一组是(     )
①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
②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
③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
④朝而出,暮而归
⑤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和家旁的寓山好像有夙缘,儿时哥哥在山中劳作,他也在旁边嬉戏,经历变故因病南归后,偶过而有所感,便一步步将它建成了景色优美的园林。
B.山园兴建之初,作者仅想造三五间房子,对客人的建议也很漠然,但万壑千岩的丽景和哥哥未罢的工程使其兴趣愈发浓厚,不惧奇寒酷暑,建园成痴。
C.园中水石、花木互相映衬,桥、榭、径、峰参差点缀,轩斋深幽宽敞极尽情趣,各类房屋各显其妙;园内外的景色,赏心悦目,令人陶醉。
D.文章从“始末”、“痴癖”、“营构”、“岁月”等方面介绍开园的过程,虽然每节各述一个方面,但“兴”、“趣”贯串始终,各节叙事互为补充,似断实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举孝廉,修让邴原,融不听。时天下乱,遂不行。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主修耳!”言终而修至。复署功曹。时胶东多贼寇,复令修守胶东令。胶东人公沙卢宗强,自为营堑,不肯应发调。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斩卢兄弟,公沙氏惊愕莫敢动。修抚慰其余,由是寇少止。融每有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融常赖修以免。
  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多焉。谭、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以修为督军粮,还乐安。谭之破,诸城皆服,唯管统以乐安不从命。太祖命修取统首,修以统亡国之忠臣,因解其缚,使诣太祖。太祖悦而赦之。袁民政宽,在职势者多畜聚。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及破南皮,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士不妄有名。”乃礼辟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病卒官。(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游学南阳,张奉舍——止:住宿
B.修独将数骑人其门——径:一直
C.修抚慰其余,由是寇少——少:同“稍”,稍微
D.因解其缚,使太祖——诣:拜见
2.下列各组中,分别表现王修“为人仗义”的一项是(     )
①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
②敢有不攻者与同罪
③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
④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
⑤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王修字叔治,北海郡营陵县人。七岁时丧母。因为母亲死于社日这一天,所以第二年邻里在社日这一天祭祀土地神时,王修触景生情,极为哀痛,请邻里停止了社日活动。
B.王修被孔融召为主薄,任职高密。贼人进入当地豪侠孙氏家躲藏,差役没法捕捉。王修率领差役和百姓包围了孙家,迫使其交出了作案之人。
C.王修曾被袁谭征召为治中从事,多次受别驾刘献诽谤诬陷。后来刘献因做错事当判死罪,王修审理这件案子,并未落井下石,而是使刘献得以免于一死。
D.王修为官清廉,他在袁谭处任职时,袁谭手下有权势的人大多都积聚财物。可在太祖攻破袁谭后,却见王修家粮谷不满十斛,仅有书籍几百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道逢其妻,从置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而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报复?”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杀之,曰:“乌有使生者不见其父,可得使乎?”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磔政形体市,悬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斤。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犁剥面,何爱一女子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故曰《聂政刺韩王》。(选自蔡邕《琴操》,有删改)
  有嵇康者,尝游天台,忽闻谷中琴声幽幽,寻声觅去,至一茅舍,一清丽女子开门。神巫曰:“见先生爱琴,吾另有《广陵散》相赠。此乃天籁之音,曲中丈夫也,不可轻传。”康问:“何人所为?”对曰:“广陵子是也。昔与聂政山中习琴,形同骨肉也。”康恍然大悟,恭请神女赐之,习至天明方散。
  康毕生独爱此曲,虽有达官贵人求教,概不相传。及康将刑东市,三千太学生“请以为师”,终不得许。康刑前索琴而扶。玄起处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唯工尺跳跃于琴盘,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不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听者无不动容。曲毕慨然长叹:“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竞慷慨赴死。海内之士,莫不痛之。(选自晋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有删改)
  【注】厉:通“癞”,癞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道逢其妻,从置——栉:排列
B.刀在琴中——内:里面
C.吾同不与——靳:吝惜
D.竟慷慨赴死——慷慨:叹息
2.下列各组句子巾,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悲泣/征一国者
B.此天籁之音/无伤也,是仁术也
C.而妻所知/击破沛公军
D.刺韩王/木欣欣向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聂政刺杀韩王,共去了韩国都城三次,进入太山了二次,变容易声,援石击齿,犁剥面皮,历尽艰辛坎坷,终于杀死了韩王,为父报了大仇。
B.聂政刺杀韩王前后,曾多次毁容,不想让人认出来;王宫的卫士也将聂政的头和割裂的身体悬示在街市上,最终所有人都没有辨认出他是谁。
C.嵇康在就义前所弹奏的《广陵散》,既有着很大的艺术魅力,也体现着嵇康反抗暴政的凛然大义。
D.蔡邕的聂政一文,读来肃穆庄严,凛然之气油然而生;葛洪的嵇康一文,舒缓从容,但仍不失铮铮铁戈之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灰变其音。七年而琴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