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大受,字占成,湖南祁阳人。幼沉敏,初授内则,即退习其仪。既长,家贫,躬耕山麓。同舍渔者夜出捕鱼,为候门,读书不辍。乾隆元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大受,字占成,湖南祁阳人。幼沉敏,初授内则,即退习其仪。既长,家贫,躬耕山麓。同舍渔者夜出捕鱼,为候门,读书不辍。乾隆元年,授编修。二年,大考翰林诸臣,日午,上御座以待。大受卷先奏,列第一,超擢侍读。四年,授安徽巡抚。初视事,决疑狱,老吏骇其精敏。庐、凤、颍诸府时多盗,有司多讳匿,大受定限严缉,月获盗五十辈,得旨褒美。淮南、北饥,发仓谷赈之。谷且尽,继以麦。又告粜江南、广东,且发且储。时频岁饥民掠米麦以食,有司以盗论。哀其情,奏原六十馀人。麦熟,禁造酒及大商囤积。又以高阜斜陂不宜稻麦,福建安溪有旱稻名畲粟,不须溉灌,前总督郝玉麟得其种,教民试艺有获。因令有司多购,分给各州县,俾民因地种植。事闻,上谕曰:“诸凡如此留心,甚慰朕怀。” 是年,常州、镇江、太仓三府州被水灾,发仓治赈。江南旧多借堰圩塘,或有久废者,被水后尤多溃败,工钜费重,民力不能胜。大受出官粟借之,召民兴筑,计时而成。于江浦缮三合、永丰、北城诸圩,于句容复郭西塘黄堰,苏州、太仓疏刘家河,灌溉潴①泄,诸工毕举。七年秋,黄河决古沟、石林,高、宝、兴、泰、徐诸州县罹其患,大受驰视以闻。乃命多具舟,候水至分栽四出,舳舻②数百里。 十年,有旨蠲③明年天下钱粮,大受疏请核准漕项科则,晓谕周知;汇核地丁耗羡,同漕项并完;酌定业户减租分数,通饬遵行。得旨嘉奖。常州俗好佛,家设静堂,自立名教。江宁、松江、太仓渐染其习。大受疏请饬有司防禁,移佛入庙;堂内人田屋产,量为处置。上谕曰:“此等事须实力,不可欲速。不然,则所谓好事不如无也。” 大受清节推天下。以微时极贫,禄不逮亲养,自奉如布衣时。十六年,以病乞解任,未几,卒,谥文肃。(《清史稿》卷三百七) [注]①潴(zhū):蓄积。②舳舻:首尾相接的船只。③蠲(jiān):免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视事,决疑狱,老吏骇其精敏——视:治理 B.又告粜江南、广东,且发且储——粜:卖粮食 C.被水后尤多溃败——被:遭受 D.酌定业户减租分数,通饬遵行——饬:整理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陈大受“做官为民”的一组是( ) ①为候门,读书不辍 ②淮南、北饥,发仓谷赈之 ③哀其情,奏原六十馀人 ④工钜费重,民力不能胜 ⑤候水至分栽四出 ⑥酌定业户减租分数 A.①③④⑤ B.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大受年幼时沉着机敏,长大以后,家境贫寒,亲自在山脚下耕种。在等候为渔人开门时仍不忘读书学习。 B.陈大受在安徽巡抚任上,判决疑案,精明敏锐。当时庐、凤、颍各地多盗贼,他限定期限严加缉拿,当月捕获盗贼五十人。 C.常州、镇江、太仓一带遭受水灾,陈大受考察灾情,体恤民力,打开官仓赈济百姓,并号召百姓修筑堤防,按时完工。 D.陈大受作官为民,饥荒时开仓赈济百姓,发生水患时,一边开仓放粮,一边号召百姓兴修水利。一生提出无数的建议,全部得到皇上的赞同和奖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频岁饥民掠米麦以食,有司以盗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微时极贫,禄不逮亲养,自奉如布衣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2.C 3.D 4.(1)当时接连几年饥荒,饥民抢夺米麦来充饥,有关官吏以盗贼之名来判处他们。 (2)(陈大受)因官职低微时极度贫穷,俸禄不够奉养父母,自己生活的就像做百姓时一样。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游云门山记 [明]王世贞 |
出青州之南门可五里而近,日云门山。山下夷而再成锐,上将及,宛有中虚之洞以穿其背,而上望之,为镜,为射的焉,正与郡斋对。晴则荧荧然,小雨则蒙蒙滃滃然。以岁时更献状于几席,若觊余游者而未果。会学宪吴峻伯东按行海上,道青,余乃以间得从峻伯往。 时春而雪初霁,未尽消也,道泞甚,篮舆①踯躅陂陀间。舁卒肩相辅,后趾蹑前趾,而分级之半,猿贯上,久之,始抵洞。洞高丈馀,纵倍之,横***之。余与峻伯乃舍舆而步,穿洞旁,蹑百馀级至绝顶,则磐石重甗,可列坐数百人。东望青葱郁蒸,不别天地,其大海之气乎?西南连山,亘带不尽,若斧劈,若剑锷,若驼,若狻猊,若率然者,吞吐云雾,与旭日相媚,晶莹玲珑,掩映霏亹②,紫翠万状。下俯郡会,雉堞历历,雪宫之鸱出没松柏,若翡翠之戏兰苕也。 余命酒饮峻伯,已,各分韵为七言一章,成,互歌之。余雅昊咏为羽声,嘘之入霄汉,缥缈徐下,与天籁会。虚谷和响,万木奏节,觉群山秀色时时来袭人衣裾。余衷峻伯而酒之迫,则踉跄下,繇③故洞走西间道袭之,乃复得小龙洞焉。伛而入,深可四丈许,中裂为涧,水泓澄不干。旁有石床枕可偃卧,余乃与峻伯卧饮甚欢也。已相谓曰:“爽鸠④之乐,可再乎哉?卑矣,牛山之涕⑤也,有晏子之对在。虽然,东方之人称牛山者,即不得舍齐君臣而他咏也。均之乎,不朽矣,则牛山之乐,爽鸠氏不得而有之,齐之君臣独以微言而得有之。至于今也,吾二人毋亦易自废而千古。”兹日既罢酒,还。 明日,乃以诗付山僧,使刻石而为之记 [注]①篮舆:轿子。②亹(wěi):美。③繇:通“由”。④爽鸠:一种鹰类,爽鸠氏为掌刑狱之官。⑤牛山之涕:典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牛山而泣,晏子笑其寻烦恼。后亦作慨叹人生无常之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下夷而再成锐——夷:平,平坦 B.后趾蹑前趾——趾:脚 C.伛而入,深可四丈许——伛:曲身,弯腰 D.齐之君臣独以微言而得有之——微:小,细微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属于直接(正面)描写云门山景象的一组是( ) ①晴则荧荧然,小雨则蒙蒙滃滃然 ②舁卒肩相辅,后趾蹑前趾,而分级之半 ③东望青葱郁蒸,不别天地 ④下俯郡会,雉堞历历 ⑤西南连山,亘带不尽,若斧劈,若剑锷 ⑥中裂为涧,水泓澄不干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记山、记人,以闲语道出登山原委,平实的叙述中露出几分淡雅情致。随后,情感随游山而渐渐转浓。 B.本文虽是一篇游记,却没有单纯地写云门山胜景,文中关于赋诗、歌咏、卧饮的描写十分生动,其中的对话更有韵味。 C.本文篇幅虽短,但语言生动,综合运用了拟人、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将云门山的胜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D.古人登山往往因景生情。本文也是如此,作者借云门山之景抒发了寄情山水,向往自然,流露出一定的归隐思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岁时更献状于几席,若觊余游者而未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望青葱郁蒸,不别天地,其大海之气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虚谷和响,万木奏节,觉群山秀色时时来袭人衣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游晋祠记 [清]朱彝尊 |
晋祠者,唐叔虞之祠也,在太原县西南八里。其日汾东王,曰兴安王者,历代之封号也。祠南向,其西崇山蔽亏;山下有型母庙,东向。水从堂下出,经祠前。又西南有泉曰难老,合流分注于沟浍之下,溉田千顷,《山海经》所云“悬瓮之山,晋水出焉”是也。水下流,会于汾,地卑于祠数丈,《诗》言“彼汾沮洳”是也。圣母庙不知所自始,土人遇岁旱,有祷辄应,故庙特巍奕,而唐叔祠反若居其偏者。隋将王威、高君雅因祷雨晋祠,以图高祖是也。庙南有台骀祠,子产所云汾神是也。祠之东有唐太宗晋祠之铭。又东五十步,有宋太平兴国碑。环祠古木数本,皆千年物,郦道元谓“水侧有凉堂,结飞粱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是也。自智伯决此水以灌晋阳,而宋太祖、太宗卒用其法定北汉,盖汾水势与太原平,而晋水高出汾水之上,决汾之水不足以拔城,惟合二水,而后城可灌也。 岁在丙午,二月,予游天龙之山,道经祠下,息焉。逍遥石桥之上,草香泉冽,灌木森沉,僚鱼群游,鸣鸟不已。故乡山水之胜,若或睹之。盖予之为客久矣。自云中历太原七百里而遥,黄沙从风,眼眯不辨山谷,桑乾、滹沱,乱水如沸汤。无浮桥、舟楫可渡。马行深淖,左右不相顾。雁门勾注,坡陀厄隘。向之所谓山水之胜者,适足以增其忧愁怫郁、悲愤无聊之思已焉。既至祠下,乃始欣然乐其乐也。 由唐叔迄今三千年,而台骀者,金天氐之裔,历岁更远。盖山川清淑之境,匪直游人过而乐之,虽神灵窟宅,亦冯依焉不去,岂非理有固然者欤!为之记,不独志来游之岁月,且以为后之游者告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合流分注于沟浍之下——注:汇合 B.故庙特巍奕——奕:大 C.道经祠下,息焉——息:休息 D.适足以增其忧愁怫郁、悲愤无聊之思已焉——聊:依赖,寄托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属于写晋祠周围山川等自然景物的一组是( ) ①又西南有泉日难老,合流分注于沟浍之下 ②水下流,会于汾,地卑于祠数丈 ③环祠古木数本,皆千年物 ④又东五十步,有宋太平兴国碑 ⑤草香泉冽,灌木森沉,僚鱼群游,鸣鸟不已 ⑥既至祠下,乃始欣然乐其乐也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融晋祠美景、作者的学识与人生经历于一炉,读来既长见识,又能激发游兴,在游记中别具特色。 B.首段记述晋祠古迹,概括叙述晋祠山水历史,因线条粗放而显得轮廓清楚,记述虽然简要但知识丰富。 C.次段记途经晋祠的时间和感触,以勾起对家乡山水的情思,写晋祠美若江南,剪裁巧妙,表现重点突出。 D.末段写晋祠山水之美,人神共好,目的是借以显出晋祠具有人间仙境的无穷魅力,激发读者的爱国热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汾水势与太原平,而晋水高出汾水之上,决汾之水不足以拔城,惟合二水,而后城可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至祠下,乃始欣然乐其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山川清淑之境,匪直游人过而乐之,虽神灵窟宅,亦冯依焉不去,岂非理有固然者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说京师翠微山 [清]龚自珍 |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近人情也。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腴。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名之日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也。山之盩①有泉,曰龙泉,澄澄然渟其间,其甃②之也中矩。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迟③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注]①盩(zhōu):山的幽深处。②甃(zhòu):用砖砌。③迟(qǐ):弯曲,绕道而行,这里为曲折隐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伞盖,不为枕障也——障:屏障 B.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文:花纹 C.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野:民间 D.有四松焉,形堰神飞——堰:同“偃”,仰面倒下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描写翠微山自然、人文景物特点的一组是( ) ①忽然慕小,感慨慕高 ②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 ③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 ④山之整有泉,日龙泉,澄澄然渟其间 ⑤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 ⑥有四松焉,形堰神飞 A.①②④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游记,把一座无知无觉的山峰写得富有人情,深通世故,显得新鲜活泼,亲切有趣。 B.作者借翠微山刻画了清朝一类在朝廷居官不高不低,为人通融方便,对权贵不附不违,情操雅俗适度的士大夫形象。 C.本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构思独特而巧妙妥帖,传神见情而手法高妙,抒情、说理不着一字议论,尽以写景表现, D.文章末段写翠微山四松“肃”、“直”、“天地间不可无是松”,意谓翠微四松的性格正直坚定,天地赖以支柱,缺少不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雪窦游志 [元]邓牧 |
岁癸巳春暮,余游甬东,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往观焉。 廿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堰达江。江行九折,达江口。转之西,大桥横绝溪上,覆以栋宇。自桥下入溪行,九折达泉口。凡舟楫往还,视潮上下,顷刻数十里;非其时,用人力牵挽,则劳而缓焉。初,大溪薄山转,岩壑深窈,有曰“仙人岩”,巨石临水,若坐垂踵者;有曰“金鸡洞”,相传凿石破山,有金鸡鸣飞去,不知何年也。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次度大溪,架木为梁,首尾相啮,广三尺余,修且二百跬,独野人往返捷甚。次溪口市,凡大宅多废者,间有诵声出廊庑,久听不知何书,殆所谓《兔园册》耶? 渐上,陟林麓,路益峻,则睨松林在足下。花粉逆风起为黄尘,留衣襟不去,他香无是清也。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山势奥处,仰见天宇,其狭若在陷井;忽出林际,则廓然开朗,一瞬百里。次亭曰“隐秀”,翳万杉间,溪声绕亭址出山去。次亭曰“寒华”,多留题,不暇读;相对数步为漱玉亭,覆泉,窦虽小,可汲,饮之甘。次大亭,值路所入,路析为两。先朝御书“应梦名山”其上,刻石其下,盖昭陵梦游绝境,诏图天下名山以进,兹山是也。左折松径,径达雪窦。自右折入,中道因桥为亭,曰“锦镜”。亭之下为圆池,径余十丈,植海棠环之,花时影注水涘,烂然疑乎锦,故名。度亭,支径亦达寺,而缭曲。主僧少野,有诗声,具觞豆劳客,相与道钱塘故旧,止余宿;余度诘旦且雨,不果留。 出寺右偏登千丈岩,流瀑自锦镜出,泻落绝壁下潭中,深不可计;临崖端,引手援树下顾,率目眩心悸。初若大练,触崖石,喷薄如急雪飞下,故其上为飞雪亭。憩亭上,时觉沾醉,清谈玄辩,触喉吻,动欲发,无足与云者;坐念平生友,怅然久之。寺前秧田羡衍,山林所环,不异平地。然侧出见在下村落,相去已数百丈;仰见在上峰峦,高复称此。 次妙高台,危石突岩畔,俯视山址环凑,不见来路。周览诸山,或绀或苍,覆孟者,委弁者,蛟而跃、兽而踞者,不可殚状。远者晴岚上浮,若处子光艳溢出眉宇,未必有意,自然动人。凡陵登,胜观花焉。土人云,又有为小雪窦,为板锡寺,为四明洞天。余亦兴尽,不暇登陟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益涩,曳舟不得进——涩:不通畅 B.次大亭,值路所入——值:面对 C.诏图天下名山以进——图:图画 D.不可殚状——状:叙述,描写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表现雪窦山风光奇崛秀美的一组是( ) ①余游甬东,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往观焉 ②有曰“仙人岩”,巨石临水,若坐垂踵者 ③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④先朝御书“应梦名山”其上,刻石其下,盖昭陵梦游绝境,诏图天下名山以进 ⑤流瀑自锦镜出,泻落绝壁下潭中,深不可计 ⑥周览诸山,或绀或苍,覆盂者,委弁者,蛟而跃、兽而踞者,不可殚状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②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闻胜而往写到游毕兴尽,起结自然,首尾一体。中间记叙游程,由江行、溪行而陆行、山行,按照行程的顺序写来,使文章层次分明。 B.作者虽为游山,却又处处写水,有流泉、飞瀑,有圆池、深潭;这正是江南特色、吴越风光——山水旖旎绝美,字里行间溢出鲜活灵秀之气。 C.邓牧认为:“文章当出胸臆,自成一家。”本文语言简洁,文笔清新,格调高雅;在行文中时时夹叙夹议、借景抒情,是一片托物言志的妙文。 D.本文以刻画景物为主,描写生动,颇有情致,兼及行程所见之人情风习,记叙亲切;作者又有时缘景而发,略露其超然尘俗之想与世无知音之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大溪薄山转,岩壑深窈,有曰“仙人岩”,巨石临水,若坐垂踵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亭之下为圆池,径余十丈,植海棠环之,花时影注水涘,烂然疑乎锦,故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若大练,触崖石,喷薄如急雪飞下,故其上为飞雪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李白诗集》后序 [宋]曾巩 |
《李白诗集》二十卷,旧七百七十六篇,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以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 盖白蜀郡人,初隐岷山,出居襄汉之间,南游江淮,至楚观云梦。云梦许氏者,高宗时宰相圉师之家也,以女妻白,因留云梦者三年。去之齐鲁,居徂徕山竹溪。入吴,至长安,明皇闻其名,召见以为翰林供奉,顷之不合去。北抵赵、魏、燕、晋,西抵歧、邠,历商於,至洛阳,游梁最久。复之齐鲁,南浮淮泗,再入吴,转徙金陵,上秋浦、浔阳。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明年明皇在蜀,永王鳞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璘迫致之。璘军败丹阳,白奔亡至宿松,坐系浔阳狱。宣抚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若思验治白,以为罪薄宜贳,而若思军赴河南,遂释白囚,使谋其军事,上书肃宗,荐白材可用,不报。是时,白年五十有七矣。乾元元年,终以污璘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憩岳阳、江夏,久之复如浔阳,过金陵,徘徊于历阳、宣城二郡。其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过之,以病卒。年六十有四,是时宝应元年也。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 范传正为白墓志,称白“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遏胜景,终年不移”,则见于白之自叙者,盖亦其略也。《旧史》称白山东人,为翰林待诏,又称永王璘节度扬州,白在宣城谒见,遂辟为从事。而《新书》又称白流放夜郎,还浔阳,坐事下狱。宋若思释之者,皆不合于白之自叙。盖史误也。 白之诗,连类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闳肆隽伟,殆***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而《新书》不著其语,故录之,使览者得详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广:增补 B.以女妻白——妻:嫁给 C.坐系浔阳狱——坐:因为 D.上书肃宗,荐白材可用,不报——报:回复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作者重新编辑《李白诗集》或写下这篇序文原因的一组是( ) ①《李白诗集》二十卷,……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 ②次道既以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 ③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 ④白之诗,连类引义,……近世所未有也 ⑤《新书》又称白流放夜郎,……,皆不合于白之自叙 ⑥《旧史》称“……”,余以为实录。而《新书》不著其语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诗集》原有七百七十六篇,后经宋次道增补,成为一千零一篇,杂著六十篇。作者就是在宋次道编本的基础上予以重新排序编订的。 B.李白是唐代蜀郡人,曾经隐居山中,后来广泛游历,先后到过荆楚、齐鲁、洛阳、浔阳、宿松等地,有时“一日千里”有时“终年不移”。 C.在安史之乱中,李白曾经在永王李磷帐下为幕僚,也正因此被流放夜郎。遇赦回到浔阳,又因故被关进监狱,是宋若思最终释放了他。 D.李白的诗,虽然大多都不符合当时诗歌创作的法度、规范,但其诗词句博大奔放,隽永奇伟,表现出奔逸的才气,宏伟奔放的志向气概。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