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北京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所以为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所者异也。
B.见一丈人,小船
C.吾不也。
D.郑而之许。
2.文中画线的句子,暗换主语的一项是(     )
A.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
B.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C.过于荆,至江上,欲涉。
D.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
3.下列各组句子,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过荆,至江上。/苛政猛虎也。
B.曰:“吾知所之矣。”如吴/秦伏兵绝其后,留怀王以求割地。
C.此有道者所以异乎俗也。/宋何罪有?
D.知不利为利矣。/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趋于亡。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     )
①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为之所喜。
③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④去郑而之许。
⑤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
⑥为矣,而无所以为之。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公害怕走漏消息得罪近邻楚国,故不用语言而用唾之方向为五员指路,五员心领神会。
B.作者赞赏江上丈人为他人做事而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态度。
C.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而江上丈人的智慧却在于懂得追求高尚的道德。 D.文章最后一段,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用鄙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粗”。
答案
1.C
2.A
3.B
4.A
5.D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夏侯端,寿州寿春人,梁尚书左仆射详孙也。仕隋为大理司直。高祖微时与相友,大业中讨贼河东,表端为副。密语高祖曰:“上性沈忌,内恶诸李,今金才已诛,次且取公,宜蚤为计。”帝感其言。义师兴,端在河东,吏捕送长安。帝入京师,释囚,引入卧内,擢秘书监。
  李密之降,关东地未有所属,端请假节招谕,乃拜大将军,为河南道招慰使。即传檄州县,东薄海,南捷淮,二十余州遣使顺附。次谯州,会毫、汴二州刺史已降王世充,道塞,无所归,计穷彷徨。麾下二千人粮尽不忍委端去,端乃***马宴大泽中,谓众曰:“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吾丐若首,持与贼以取富贵。”众号泣不忍视,端亦泣,欲自刎,争持之,乃止。行五日,饿死十四三。遇贼,众溃,从者才三十余人,遂东走,撷鳖豆以食。端持节卧起,叹曰:“平生不知死地乃在此!”纵其下,令去,毋俱没。会李公逸守杞州,勒兵迎端。时河南地悉入世充,公逸感端之节,亦固守。世充遣人以淮南郡公、尚书少吏部印绶召端,解所服衣以赠。端曰:“吾,天子使,宁污贼官邪!非持首去不可见。”即焚书及衣,因解节毛怀之,间道走宜阳,历崖峭榛莽。比到,其下仅有在者,皆体发癯焦,人不堪视。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帝闵之,复拜秘书监。出为梓州刺史。散禄禀周孤穷,不为子孙计。贞观元年卒。(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忠义》)
  注:①上:指隋炀帝。②捷:连接。③鳖豆:豆名,又名野绿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谯州,会亳、汴二州刺史已降王世充——次:顺着
B.端持卧起——节:符节,古代用作凭证
C.会李公逸守杞州,兵迎端——勒:统率
D.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危困状——及:言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今金才已诛,次取公,宜蚤为计——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B.道塞,无归——以若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C.平生不知死地在此——今其智反不能及
D.李密降,关东地未有所属——苟得闻于大夫之言,何后
3.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夏侯端“体恤麾下”和“不污贼官”的一组是(     )
A.吾丐若首,持与贼以取富贵——因解节毛怀之
B.遂东走,撷鳖豆以食——吾,天子使,宁污贼官邪
C.纵其下,令去,毋俱没——非持首去不可见
D.端亦泣,欲自刎,争持之,乃止——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侯端是梁朝尚书夏侯详之孙,曾在隋朝为官。高祖未显贵时,和他是朋友。义军兴起,夏侯端被官吏捉住送往长安。高祖攻入长安后,把他释放出来,委以要职。
B.在毫、汴二州刺史降王世充后,夏侯端部走投无路,其麾下二千人粮尽,不忍抛弃夏侯端离去。夏侯端愿把头给他们换取富贵,被制止;又下令让部下离去,以保全他们的性命。
C.夏侯端坚持操守。王世充派人以官职相诱,夏侯端严辞拒绝,怀揣节毛,从小路选出,历经千辛万苦回到朝廷。
D.夏侯端为官清廉,任梓州刺史时,禀告皇帝,把他的俸禄、口粮拿出救济孤儿和穷人,不为子孙留下财产。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逸感端之节,亦固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到,其下仅有在者,皆体发癯焦,人不堪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李氏国除,以族北迁。献其文若干篇,得召试,为汲县尉冠氏主簿。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数上书论北边事。是时赵普为相,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瓮满辄出而焚之,未尝有所肯可,独称君为能,曰:“其言与我多合。”
  叉二岁,拜太仆寺丞,磨勘钱帛粮草,监永城和籴,知海陵监。三岁,用监最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迁太常丞、知鼎州。州杂蛮?喜以攻劫为生,少年百余人私自署为名号,常伺夜出掠居人,居人恶之,莫敢指。君至而叹日:“夫政,民之庇也。威不先去其恶,则惠亦不能及人。”君政既行,盗皆亡入他境,约君去乃还。迁国子博士,奉使两浙、江南,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出知兴元府,大修山河堰。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世传汉萧何所为。君行坏堰,顾其属曰:“酂侯方佐汉取天下,乃暇为此以溉其农。古之圣贤,有以利人无不为也。今吾岂宜惮一时之劳,而废古人万世之利?”乃率工徒躬治木石,石坠,伤其左足,君益不懈。堰成,岁谷大丰。
  迁尚书主客员外郎、京西转运使,徙荆湖南路。荆湖南接溪洞诸蛮,岁出为州县患。君曰:“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君罢来朝,真宗面称其能。会有司言荆南久不治,真宗拜君度支员外郎、知府事。荆南钤辖北路兵马,于荆湖为大府,故常用重人,至君特选以材,用员外郎自君而始。
  明年,选司封员外郎,赐金紫,徙知扬州。州居南方之会,世之仕宦于南,与摹死而无归者,皆寓其家于扬州。故其子弟杂居民间,往往倚权贵,恃法得赎,出入里巷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君捕其甚者笞之,曰:“此非吏法,乃吾代汝父兄教也。”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风俗大化。
  君少慷慨,卒能自立于时。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其材能称于其官,是皆可书以传。(本文有删节)
  【注】①蛮(上延下虫)(dàn):南方少数民族名。②酂(cuó)侯:汉萧何的爵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歙州——家:定居。
B.君行堰——坏:使……毁坏。
C.迁秘书省校书郎、县事——知:主持、执掌。
D.四方奏疏不其意者悉投二瓮中——可:符合、适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世之仕宦于南,与死而无归者——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
B.至君特选材——金笼进上
C.瓮满辄出焚之——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暇为此以溉其农——率工徒躬治木石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许逖“材能称于其官”的一组是(     )
①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 ②君政既行,盗皆亡人他境 ③堰成,岁谷大丰
④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 ⑤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 ⑥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普为相时,独对许逖赞赏有加,因为他们的见解经常不谋而合。
B.因为许逖在海陵监任上政绩考核优秀,被升迁为大理寺丞。
C.真宗打破旧例,委派并非朝廷重臣的许逖担任荆南知府。
D.定居于扬州的官宦子弟倚仗权势,经常横行不法,最终落得家破人亡。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今如此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是时暮,胡兵终怪之/天大雨,道不通,度以失期
C.出塞,出东道/始皇没,余威震于殊俗
D.百姓闻之,老壮皆为垂涕/事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功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曹操)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 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 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 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 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大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大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大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大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彰读《诗》《书》——课:督促。
B.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连接。
C.一日一夜与虏相——及:达到。
D.召彰行在所——诣:前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太祖尝问诸子好——故列叙时人,录其
B.尔戒之——其志洁,故称物芳
C.虏退散——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D.斩首获生千数——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3.下列记述曹彰言行的句子,可以作为曹操“黄须儿竟大奇也”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的一组是(     )
① 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② 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
③ “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④ “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
⑤ 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
⑥ 如太子言,归功诸将。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彰年少时,善于射箭、骑马、驾车,本领高强,力量超人,能徒手击***猛兽。
B.曹彰早年曾立志做将军,主张赏必行,罚必信,在日后的战斗中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C.在敌人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曹彰临危不惧,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制定正确策略,坚守要道,使敌军退散。
D.曹彰用兵有方,战功卓著,曹操大为赞赏并封他为任城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入京,里中醵金赆行。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孙沔征侬徭,请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再调华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郡吏赵至诚贪狡区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可暴其罪,荷枷置狱,言于大府诛之,闻者快服。 签书仪州判官。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以抚之。琦上其功。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橐中装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选自《宋史·列传》)
  【注】①计: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②醵:聚集钱财;赆:临行时赠送礼物。③熟羊:地名。 ④橐中装:指珠玉之类的财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娶妇必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责:索求
B.夏人循环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间:间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
D.颜无子,不葬——克:能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少倜傥不羁,气节自许——梅曲为美,直则无姿
B.待侯君乎——北冥有鱼,名为鲲
C.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之遇——独乐乐,人乐乐,孰乐
D.卖吾庐不售——位尊无功
3.下列各句中,与“唯巫言是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
C.言于大府诛之
D.夫晋,何厌之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可少年时倜傥不羁,长大后笃志为学。家贫,乡亲们凑钱资助他入京应诏,回来后将钱全分给其他同举者,将要走时又留下来照顾生病的乡人,显示出他自律不贪的良好品格。
B.侯可任地方官政绩卓著。在巴州化城时,订立规约制度,基本上改变了当地“尚鬼废医”、“娶妇责财”等陋习。在华原时,打击富人的巧取豪夺;把贪暴的郡吏绳之以法,此举大快人心,得到百姓的佩服和拥护。
C.侯可能妥善处理边境事务。西夏寇边时,使者派侯可巡视,侯可立即带领数十骑到了边境,突然与夏人相遇。他派人迷惑敌人,使夏人“不敢击”;又说服羌人首领献纳土地,并筑熟羊城来安抚他们,韩琦上报他的功绩。
D.侯可轻财乐义,有朋友去世,他“鬻衣相役”以葬,并用所“馈白金”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办嫁妆;友人父病无钱医治,侯可把自己的财物全给了他。其义举获得人们交口称赞。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恻然,计橐中装略当其数,尽与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