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①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①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选自《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
  【注】①箕踞(jījù):一种不拘礼节的坐姿,状如簸箕。②概:通“慨”,感叹。③芒芴(hū):同“恍惚”。似有若无的一种状态。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妻死,惠子之——吊:吊唁。
B.与人,长子老身——居:生活。
C.非无生也而本无形——徒:徒然。
D.人且然寝于巨室——偃:躺倒。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我们应怎样看待庄子的这种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①你跟妻子共同生活,生儿育女,白头偕老,现在妻子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也太过分了吧!
  ②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3.这篇寓言表明了庄子的生死观,庄子认为,生死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应该采取达观的态度。我们认为,生就要有所作为,人死了,要寄托我们的哀思,而不应以“无为”思想去求得所谓“至乐”的解脱。(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夫知一官——效:授予。
B.举世非之而不沮——加:更加。
C.虽然,犹有未也——树:树立。
D.彼且乎待哉——恶:怎么,什么。
2.宋荣子嗤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人的原因是(     )
A.他们不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B.他们不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C.他们有才智、有善行、有德行、有能力,但他们自鸣得意,和斥鹚一样所见甚小。
D.他们不值得夸耀而自我夸耀。
3.文中为什么要提到宋荣子、列御寇?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为了说明宋、列才智见识和修养都很高,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
B.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之可笑。
C.为了说明宋荣子修养虽高,仍有未树;列御寇虽能免行,仍须御风。他们均有所待。
D.为了衬出自己理想中的至人、神人和圣人;为了说明自己理想的境界是一无所待而游于无穷。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山木与雁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呜,其一不能鸣,请奚***?”主人曰:“***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选自《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注】①雁:鹅。古人认为,鹅由雁驯化成,故亦称鹅为雁。②乘道德:顺乎自然。③一龙一蛇:或如龙之显现,或如蛇之潜藏,随时而变化。④万物之祖:有物之前的虚无状态。⑤乡:同“向”,趋向、归向。
1.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伐木者其旁而不取也——止:停留。
B.于故人之家——舍:住宿。
C.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标准。
D.则挫,尊则议——廉:廉洁。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臣少仕伪朝,历郎署——职:职务。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优厚。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审察。
D.愿陛下矜悯愚诚,臣微志——听:听任。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凡在故老,犹蒙育②本图宦达,不名节
B.①至微至陋,蒙拔擢②人非圣贤,孰能无
C.①但以刘日西山②门衰祚,晚有儿息
D.①岂敢盘桓,有希冀②皇天后土实共鉴
3.下列语句能分别表明李密想“报答祖母养育之恩”与想“尽心效忠晋武帝”的一项是(     )
A.①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②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B.①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C.①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②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D.①乌鸟私情,愿乞终养②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4.下列对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高举“以孝治天下”的大旗,说自己应当得到同情;再转到自陈宦历、称颂君恩上来,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得皇帝的谅解。
B.自陈宦历一节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为起点,表达了至为恳切的感情。说刘病一节,语语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C.最后一段开头就亮出具体的时限,清楚地陈述“报国恩”跟“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是为了进一步请求晋武帝的恩准。
D.李密在《陈隋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晋武帝讲道理,而是充分地摆事实,以具体的实情说服晋武帝体谅他的苦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李密传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痰,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塑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再婚。②游夏:即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两人都有非凡的才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密奉以孝谨闻——事:事情。
B.使吴,有才辩——数:屡次。
C.以洗马征至洛——复:再次。
D.从事其书司隶——白:禀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密奉事孝谨闻②密祖母年高
B.①弗劾也②武帝忿
C.①常望内转,朝廷无援②师事谯周
D.④迁汉中太守②上《陈情表》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服孝期满,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吏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速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使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奉圣朝——逮:及、至。
B.臣以供养无——主:主人。
C.蒙国恩——寻:不久。
D.则刘病日——笃:病沉重。
2.把文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猥以微贱,当侍东官,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口口称臣,却不愿去做臣。作者是怎样陈述自己的愿望的?简要写写作者在这段文字中的“陈情”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