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畸,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痔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
  勃兄剧,弟助,皆第进士。
  剧,长寿中为凤阁舍人,寿春等五王出阁,有司具仪,忘载册文,群臣已在,乃悟其阙,宰相失色。剧召五吏执笔,分占其辞,粲然皆毕,人人嗟服。
  助字子功,七岁丧母哀号,邻里为泣。居父忧,毁骨立。服除,为监察御史裹行。
  初,勔、剧、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其后助、劫又以文显。劼蚤卒。福畸少子劝亦有文。福畸尝诧韩思彦,思彦戏曰:“武子有马癖,君有誉儿癖,王家癖何多邪?”使助出其文,思彦曰:“生子若是,可夸也。”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繇:同“由”。②动:堂兄王勔。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指瑕》以其失——擿:指出
B.倚才藉,为僚吏共嫉——陵:欺侮
C.请遂成文,欢罢——极:非常
D.剧召五吏执笔,分其辞——占:口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祥道表朝/苟全性命乱世
B.是交构/不出,火
C.长寿中凤阁舍人/如今人方刀俎
D.其后助、劼又文显/竭忠尽智,事其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天资聪颖,通过自荐、引荐、对策,不到二十岁就被授予官职。
B.王氏兄弟学识超群,王福畴以此为荣,但也因儿子在官场受到牵连。
C.王勃把其祖父撰写的只传下目录而遗失了文章的《尚书》补充完整。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因文章世称“四杰”,杨炯却不以为然。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C
4.(1)王勃被废去官职之后,客居剑南。曾经登上葛愦山远眺,感慨丛生,想到诸葛亮的功业,赋诗抒发自己的情怀。
  (2)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应承,到王勃那里,竟淡淡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刘谦,博州堂邑人。曾祖直,以纯厚闻于乡党,里有盗其衣者,置不问。州将廉知,俾人故窃其衣,亦不诉理,即召诘前盗衣者,俾还之。直绐云:“衣乃自以遗少年,非窃也。”州将义之,赐以金帛,不受而去。父仁罕,轻侠自任。五代末,寇盗充斥,仁罕率众断澶州浮桥以溃贼,因诱获数十人,出刍粟给官军。补内黄镇将。尝因事至酒家,遇群寇暴集,以计悉枭其首
  谦少感概,不拘小节。初诣岭表省父,仁罕资以金帛,令北归行商。还堂邑旧墅,尝为乡里恶少所辱,谦不胜怒,殴***之。亡命京师,遂应募从军。补卫士,稍迁内殿直都知。至道初,真宗升储邸。增补宫卫,太宗御便坐,亲选诸校,授谦东宫亲卫都知,赐袍笏、靴带、器币。真宗即位,擢授洛苑使。谦起行伍,不乐禁职,求换秩,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上幸大名,至北苑,属谦有疾,遣归将护,谦恳请从行。既俾其二子随侍,仍抉尚医以从,御厨调膳以给之。疾瘳,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上闻,赐白金二百两。驾还,改捧日左厢都指挥使。
  时高翰为天武左厢都校,有卒负债***人,瘗尸翰营中,累日,发土得之。上怒翰失检察,执见于便殿。谦即前奏:“翰职在巡逻及阅教诸军,不时在营,本营事宜责之军头。”上为释翰罪。
  先是,谦久权殿前都虞候,俄擢曹璨正授,谦颇形慨叹。至是,璨副马军,而升谦领禁卫焉。河北屯兵,常以八月给冬衣。谦上言边城早寒,请给以六月,后以为例。无何,以足疾求典郡,上召见,敦勉之。(《宋史·刘谦传》卷二百七十五)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问——置:搁置
B.州将知——廉:访查
C.即召前盗衣者——诘:责问
D.直云——绐:告知
2.下列各组句子,能直接表现刘谦“不拘小节”和“为人耿直” 的一组是(     )
A.①尝为乡里恶少所辱 ②稍迁内殿直都知
B.①不乐禁职,求换秩 ②谦恳请从行
C.①谦不胜怒,殴***之 ②本营事宜责之军头
D.①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 ②以足疾求典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谦的曾祖父刘直,因淳朴敦厚在乡里闻名。父亲刘仁罕,在五代末强盗窃贼横行的情况下,曾带领众人奋勇击溃窃贼,并拿出粮草供给官军。
B.刘谦年轻时情感激昂且有气概。到岭外探望父亲,父亲用钱财和布帛来资助他,让他回家经商。刘谦在乡里犯了人命案,逃命到京城,应征入伍。
C.宋太宗和宋真宗都十分信任刘谦,太宗准备退位时赐给他袍笏、靴带、器币。真宗登基后,提拔他为洛苑使,由于他不喜欢宫禁中职位而改任他职。
D.在士兵欠债***人,把尸首埋在高翰营中,后来挖地找到尸首一事上,皇上怒斥高翰有失检察,高翰在便殿申诉,由于刘谦的禀奏才免除他的罪过。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因事至酒家,遇群寇暴集,以计悉枭其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俾其二子随侍,仍挟尚医以从,御厨调膳以给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马伸,字时中,东平人。绍圣四年进士。不乐驰骛,每调官,未尝择便利。为成都郫县丞,守委受成都租。前受输者率以食色玩好蛊术而败,伸请绝宿弊。民争先输,至沿途假寐以达旦,常平使者孙俟早行,怪问之,皆应曰:“今年马县丞受纳,不病我也。”俟荐于朝
  靖康初,孙傅以卓行荐召,御史中丞秦桧迎辟之,擢监察御史。及汴京陷,金人立张邦昌,集百官,环以兵胁之,俾推戴。众唯唯,伸独奋曰:“吾职谏争,忍坐视乎!”乃与御史吴给约秦桧共为议状,乞存赵氏,复嗣君位。会统制官昊革起义,募兵图复二帝,伸预其谋。邦昌既僭立,贼臣多从臾之,伸首具书请邦昌速迎奉元帅康王。同院无肯连名者,伸独持以往,而银台司视书不称臣,辞不受。伸投袂叱之曰:“吾今日不爱一死,正为此耳,尔欲吾称臣邪?”即缴申尚书省,以示邦昌。邦昌得书,气沮谋丧。
  高宗即位,伸拜章以城陷不能救,主迁不能死,请就窜削。上知其有忠力于国,擢殿中侍御史,抚谕荆湖、广南,以诛邦昌及其党王时雍等。所过州县,诹察吏之贤否与民利疚,以次列上于朝。伸自湖、广将入奏黄潜善、汪伯彦不法凡十有七事,草疏已具。不报。伸又进疏曰:潜善、伯彦别置亲兵一千人,请给居处,优于众兵。其务收军情如此。广市私恩,陛下隐忍不肯斥逐,涂炭遗民固已绝望,二圣还期在何时邪?臣每念此,不如无生。岁月如流,时几易失,望速罢潜善、伯彦政柄,别选贤者,共图大事。疏入,留中。
  伸天资纯确,学问有原委,勇于为义,而所韫深厚,耻以自名。建炎初,右正言邓肃尝论朝士臣邦昌者,例贬二秩,伸不辨也。凡有建明,辄削其稿,人罕知之。居官晨兴必整衣端坐,读《中庸》一遍,然后出莅事。每曰:“吾志在行道。以富贵为心,则为富贵所累;以妻子为念,则为妻子所夺,道不可行也。”故在广陵,行箧一担,图书半之。山东已扰,家尚留于郓。常称:“孔子言:‘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今日何日,沟壑乃吾死所也。”(《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四》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中丞秦桧迎之——辟:征召。
B.环以兵胁之,推戴——俾:使,让。
C.邦昌既立——僭:超越本分。
D.广私恩——市: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马伸“勇于为义”的一组是(     )
①每调官,未尝择便利
②吾职谏争,忍坐视乎
③同院无肯连名者,伸独持以往
④例贬二秩,伸不辨也
⑤伸又进疏
⑥行箧一担,图书半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伸不喜欢投机钻营,他负责收取成都的租税时,请求革除官场中积久的弊端,顺应了民意,百姓争先输纳租税。
B.金人立张邦昌为皇帝,众人唯唯诺诺,唯独马伸挺身而出,在和伪皇帝张邦昌的斗争中,马伸义正词严,毫不妥协。
C.马伸担任殿中侍御史,在抚谕荆湖、广南时,考察官吏、问民疾苦,揭露黄潜善、汪伯彦不法行为,奏疏中所提的建议被皇帝采纳。
D.马伸天资纯朴刚强,勇于做忠义的事情,志向在于行道,常用孔子“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的话来砥砺自己的节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应曰:“今年马县丞受纳,不病我也。”俟荐于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妻子为念,则为妻子所夺,道不可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颜含,字弘都,琅邪莘人也。含少有操行,以孝闻。兄畿,成宁中得疾,阖家营视,顿废生业,虽在母妻,不能无倦矣。含乃绝弃人事,躬亲侍养,足不出户者十有三年。石崇重含淳行,赠以甘旨,含谢而不受。或问其故,答曰:“病者绵昧,生理未全,既不能进啖,又未识人惠,若当谬留,岂施者之意也!”
  次嫂樊氏因疾失明,含课励家人,尽心奉养,每日自尝省药馔,察问息耗,必簪屦束带。
  本州辟,不就。东宫初建,含以儒素笃行补太子中庶子。豫讨苏峻功,封西平县侯,拜侍中,除吴郡太守。王导问含曰:“卿今莅名郡,政将何先?”答曰:“王师岁动,编户虚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国弊家丰,执事之忧。且当征之势门,使反田桑,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如其礼乐,俟之明宰。”含所历简而有恩,明而能断,然以威御下。导叹曰:“颜公在事,吴人敛手矣。”未之官,复为侍中。以年老逊位。成帝美其素行,就加右光禄大夫,门施行马,赐床帐被褥,敕太官四时致膳,固辞不受。
  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太常冯怀以问于含,含曰:“王公虽重,理无偏敬,降礼之言,或是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识时务。”既而告人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向冯祖思问佞于我,我有邪德乎?”
  人尝论少正卯、盗跖其恶孰深。或曰:“正卯虽奸,不至剖人弃膳,盗跖为甚。”含曰:“为恶彰露,人思加戮;隐伏之奸,非圣不诛。由此言之,少正为甚。”众成服焉。
  郭璞尝遇含,欲为之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无劳蓍龟。”桓温求婚于含,含以其盛满,不许。惟与邓攸深交。或问江左群士优劣,答曰:“周伯仁之正,邓伯道之清,卞望之之节,余则吾不知也。”其雅重行实,抑绝浮伪如此。
  致仕二十余年,年九十三卒。遗命素棺薄敛。谥日靖。丧在殡而邻家失火,移棺绋断,火将至而灭,佥以为淳诚所感也。(节选自《晋书》卷六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亲侍养——躬:亲自。
B.含励家人——课:督促。
C.讨苏峻功——豫:预先。
D.为恶露——彰:明显,显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颜含“雅重行实,抑绝浮伪”的一组是(     )
①本州辟,不就
②隐伏之奸,非圣不诛
③简而有恩,明而能断
④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
⑤惟与邓攸深交
⑥遗命素棺薄敛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含少时以孝悌闻名乡里。其兄颜畿有病,母亲和妻子服侍得有些厌倦,颜含却放弃一切事务,辛勤服侍,十几年如一日。江南富豪石崇听说了,非常敬佩,特赠美味以表敬意。
B.颜含曾被任命为吴郡太守,宰相王导问他上任后先干什么,他回答说:“先把游民从有钱人家征召出来,使他们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去,不要几年,就会户给人足,礼乐教化得以恢复。”
C.颜含为人正直,不趋炎附势。有人想巴结王导,征求他的意见,他没有附和;强权人物桓温请求和他结为儿女亲家,他因为桓温的权位达到了极点,没有答应。
D.颜含儒雅质朴、品行敦厚,因此深受晋成帝的器重;为他办理丧事期间邻家失火,移动棺材时绳索又断了,火即将烧到棺材时就灭了,人们都认为是他的德行感动了神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阖家营视,顿废生业,虽在母妻,不能无倦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到)溉少孤贫,与兄沼、弟洽俱知名。溉长八尺,眉目如点,白晰美须髯,举动风华,善于应答。上用为通事舍人、中书郎,兼吏部、太子中庶子。湘东王绎为会稽太守,以溉为轻车长史,行府郡事。武帝敕绎曰:“到溉非直为汝行事,足为汝师。”遭母忧,居丧尽礼。所处庐开方四尺,毁瘠过人。服阕,犹蔬食布衣者累栽。
  历御史中丞,都官、左户二尚书,掌吏部尚书。时何敬容以令参选,事有不允,溉辄相执。敬容谓人曰:“到溉尚有余臭,遂学作贵人。”敬容日方贵宠,人皆下之,溉忤之如初。溉祖彦之初以担粪自给,故世以为讥云。后省门鸱尾被震,溉左迁光禄大夫。所莅以清白自修,性又率俭,不好声色,虚室单床,傍无姬侍。冠履十年一易,朝服或至穿补,传呼清路,示有朝章而已。
  后为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表求列武帝所撰《正言》于学,请置《正言》助教二人,学生二十人。尚书左丞贺琛又请加置博士一人。
  溉特被武帝赏接,每与对棋,从夕达旦。溉弈棋入第六品,常与朱异、韦黯于御坐校棋比势。后因疾失明,诏以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就第养疾。溉少有关名,遂不为仆射,人为之恨,溉澹如也
  家门雍睦,兄弟特相友爱,初与弟洽恒共居一斋,洽卒后,便舍为寺。蒋山有延贤寺,溉家世所立。溉得禄俸,皆充二寺。因断腥膻,终身蔬食。别营小室,朝夕从僧徒礼诵。武帝每月三致净馔,恩礼甚笃。性不好交游,唯与朱异、刘之遴、张绾同志友密。及卧疾,门可罗雀,唯三人每岁时恒呜驺枉道,以相存问,置酒极欢而去。
  以太清二年卒,临终托张、刘勒子孙薄葬之礼。曰:“气绝便敛,敛以法服,先有冢窥,敛竞便葬,不须择日。凶事必存约俭,孙侄不得违言。”有集二十卷行于时。(选自《南史·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五》)
  [注]①鸣驺:驾车。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举动风华,善应答/良曰:“长臣。”
B.故世为讥云/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断腥膻,终身蔬食/相如持璧却立
D.置酒极欢去/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到溉“性又率俭”的一组是(     )
①犹蔬食布衣者累载
②朝服或至穿补
③传呼清路,示有朝章而已
④初与弟洽恒共居一斋
⑤武帝每月三致净馔
⑥临终托张、刘勒子孙薄葬之礼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溉身高八尺,眼似黑漆,眉如墨画,脸色白净,胡须很美,举止很有风度。他为官正直,曾因顶撞上司何敬容,被免掉了官职。
B.到溉很受武帝赏识,常常和他下棋,从夜晚直到早晨。到溉下棋的水平被评为第六品,常常与朱异等在皇帝座前进行下棋比赛。
C.到溉的家庭非常和睦,兄弟特别互相友爱,起初和弟弟到洽总是住在一所斋房中,到洽死了以后,便把这所房子施舍为寺院。
D.到溉临终前留下遗言,要求“敛罢便葬,不需要特意选择下葬的日子。丧事一定要节俭,孙子侄儿都不能违背遗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敬容日方贵宠,人皆下之,溉忤之如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不为仆射,人为之恨,溉澹如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唯三人每岁时恒鸣驺枉道,以相存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人之,不亦悲乎——匹:比,对比。
B.穷之北,有冥海者——发:毛发,指树木。
C.云气,负青天——绝:断绝,不交通。
D.彼且奚也——适:去,往。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奚知其然也  ②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B.①上古有大椿  ②未有知其修
C.①楚南有冥灵者 ②汤问棘也是已
D.①广数千里   ②有鸟焉,名为鹏
3.下列有关文意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例子。
B.作者认为:无论是大的、小的,长寿的、短命的,不论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是否相同,都是不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C.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依然需要凭借,受制约。
D.斥鴳对大鹏的讥笑,说明了斥鹅看透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受拘束、不能真正的“逍遥”,作者表露了对斥鴳的赞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