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二、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命,旧尹莫敢诘问——堪:忍受
B.拜住其疏入谏——袖:藏在袖里
C.特陕西行台中丞——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怠——少:稍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已去,追而还之/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昼则默诵,夜闭户/贾人夏资皮,冬则资
C.不得已为盗耳/位尊而无功,丰厚无劳
D.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身客死于秦,天下笑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 是(     )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帝欲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一样。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D
4.B
5.(1)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 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2)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蔓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官,设兵张旗帜。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竞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日:“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取材于《史记·叔孙通列传》)
  【注】①肄:学习、练习。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孙通知上厌之也——益:渐渐
B.度所能行为之——度:估量
C.若真儒也——鄙:品德低下
D.朝置酒——竟:直至……终了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汉王败而西,竟从汉/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B.及项梁薛吾/乃今日知为皇帝贵也
C.渴者治礼,引次入殿门/文官丞相下陈东方
D.度吾能行为之/数十年,竟为秦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
D.以尊卑次起上寿——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初即帝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敝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令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措,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侫,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子留意焉!”(节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节)
  【注】①乐毅原在魏任官,奉魏王之命出使燕国,燕昭王以客礼相待,遂留燕。
1.下列语句中加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王乃使人乐毅——让:责备
B.先王举国而将军——委:委屈
C.不以禄其亲,功多者授之——私:偏爱
D.子胥不见主之不同量——蚤:早
2.下列语句中加粗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王即位,齐人反间,疑乐毅——用:因为
B.将军过听,与寡人有隙——以:来
C.不谋父兄,而使臣为亚卿——于:和
D.忠臣去也,不洁其名——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毅在燕昭王时期伐齐,有很大的功勋;燕惠王时期,因为不被国君信任,害怕被迫害而投奔赵国。
B.燕惠王怕赵国任用乐毅,威胁燕国的安全,于是派人向乐毅表示歉意,讨好乐毅。
C.乐毅在回信中对燕昭王任人的才德,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D.乐毅言辞之间不卑不亢,委婉地指出自己离开燕国是燕惠王之过。
4.请将文言文阅读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赵韩王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这。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群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官,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普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用是为常。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欲相普,或谮之日:“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赵韩王: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③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意正如此,试卿尔——特:只,不过
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如何?——道:道理
C.惟夺其权——稍:渐渐地,慢慢地
D.上素嫌其人,不——与:赞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使一举下/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B.上晚朝/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C.岂得喜怒专之/百姓皆王为爱也
D.《论语》二十篇也/群聚而笑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还是任他为相。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格尔古德
  格尔古德,字宜亭,钮祜禄氏,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二十一年,授直隶巡抚。上谕之曰:“金世德、于成龙为巡抚有声,尔承其后,得名甚难。若急于求名,或致偾事,尔其懔诸!直隶旗下庄头与民杂处,倚恃声势,每为民害。尔其严察惩创,即皇庄亦毋宽宥。”八旗圈地属于王公大臣者,辄置庄,设庄头,主征租,遂以病民,上深知之,故以谕格尔古德。格尔古德寻疏言:“自鬻投旗之人,或作奸犯科,冀逃法网;或游手好闲,规避差徭。本主听其仍居本籍,放债牟利,则讳旗而称民;窝逃构讼,遇官长访闻,又舍民而称旗。诈害良善,官不敢问。应责成本主,止留农户在庄,余俱收回服役。有徇纵者议处。”下所司饬禁。时大学士明珠所属佐领下人户指圈民间冢地,民诉于户部,事下巡抚,令宛平县察勘。知县王养濂言无碍民冢。格尔古德疏劾圈占冢地属实,养濂呈吏议。诏嗣后有如此者,严惩不贷。自康熙初,鳌拜柄政,总督朱昌祚等以圈地获罪,由是无敢讼言其失者。至奸民窜入旗下,寻仇倾陷,狡桀莫能制。独格尔古德承上旨,执法严惩,时称为“铁面”。
  二十三年,上幸五台山,格尔古德迎驾,询地方贤吏,以灵寿知县陆陇其对。寻疏荐井陉道李基和、卢龙知县卫立鼎与陇其廉能,下诏擢用。顷之,以疾乞休,优诏慰留。会诏廷臣公举清廉官,首以格尔古德列奏。上念其赢疾,遣御医诊视。未几,卒,谥文清。
  格尔古德清介,布衣蔬食,却馈遗,纤毫不以自污。上尝责漕运总督硕干居官无状,硕干言:“臣为众所忌,故未能致声誉。”上曰:“格尔古德为巡抚,没后人犹思慕称颂。居官苟善,岂有不致声誉者?”为上所重如此。(节选自《清史稿·格尔古德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世德、于成龙为巡抚有——声:声望,名声
B.狡桀能制——莫:不
C.疏荐井陉道李基和——寻:不久
D.上尝责漕运总督硕干居官无状——无状:没成绩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格尔古德清廉的一组是(     )
①上深知之,故以谕格尔古德
②以疾乞休,优诏慰留
③廷臣公举清廉官,首以格尔古德列奏
④布衣蔬食
⑤却馈遗,纤毫不以自污
⑥遣御医诊视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康熙帝认为,格尔古德在金世德和于成龙二人之后任直隶巡抚,不能急于求名,否则会导致败事。
B.康熙帝并不清楚八旗的王公大臣们动辄置田庄,设庄头,征税收,侵害百姓的事。经过深入的调查后,格尔古德晓谕皇上,皇上才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C.格尔古德曾向康熙帝推荐了贤能的灵寿知县陆陇其,后来又上疏举荐井陉道李基和、卢龙知县卫立鼎和陆陇其廉洁干练,皇上下诏令有关部门提拔重用。
D.漕运总督硕干没有政绩,受到康熙帝的责备,康熙帝以格尔古德为例训谕硕干:为官没有好的声誉与别人的忌恨没有多大的关系,关键看你有没有“善政”。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直隶旗下庄头与民杂处,倚恃声势,每为民害。尔其严察惩创,即皇庄亦毋宽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格尔古德为巡抚,没后人犹思慕称颂。居官苟善,岜有不致声誉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2题。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蘋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分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槔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襟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1.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