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华佗论刘禹锡  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①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遂考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华佗论刘禹锡  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①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遂考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北京模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华佗论
刘禹锡
  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至仓舒病且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犹不能返其恚。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
  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于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皆曰:“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不谓大哀乎?
  夫以佗之不宜***,昭昭然不可言也。独病夫史书之义,是将推此而广耳。吾观自曹魏以来,执死生之柄者,用一恚而***材能众矣。又乌用书佗之事为?呜呼!前事之不忘,期有劝且惩也。而暴者复借口以快意。孙权则曰:“曹孟德***孔文举矣,孤于虞翻何如?”而孔融亦以应泰山***孝廉自譬。仲谋近霸者,文举有高名,犹以可惩为故事,矧他人哉?
  [注]①荀文若:敢于向曹操直谏的谋臣荀彧。②仓舒:曹操爱子曹冲的字。③壬人:指奸佞小人。④虞翻:吴国的官员,历事孙策、孙权,屡犯颜谏诤,惹得孙权要***他。⑤孔融:字文举。其任北海太守时曾重用一人,后又要***他,有人问他为什么,他以应泰山(应劭)自比。⑥矧(shěn):况且。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宜议能以——宥:辅助、帮助
B.然犹不能其恚——返:使……平息
C.夫史氏之书于册也——原:探究、推究
D.独夫史书之义——病:担心,忧虑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曹公所怒//犹以可惩故事
B.犹轻***材能如是//昭昭不可言也
C.是使后之人宽能者刑//执死生柄者
D.惩暴者之轻***//暴者复借口以快意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以操之明略见几——凭着曹操的深明韬略能够洞察事物细微变化
B.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后来一些记忆不牢靠的人,更是以讹传讹
C.方痛生之不可再也——才会痛惜被处死的人才不能够重新获得生命
D.又乌用书佗之事为——又何须记录华佗的事呢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借所叙述的曹操***华佗一事,指出了“执柄者”轻***材能的错误,也为下文阐发观点提供铺垫。
B.文章第二段强调史书记载华佗被***是为了警示后人善待人才,可是后世的奸佞小人却常以此误导糊涂的当权者。
C.文章第三段作者以孙权和孔融为例,在对比中突出了曹操轻***材能的残暴,表达了自己对“执柄者”的极大愤慨。
D.文章中“前事之不忘,期有劝且惩也”一句表明了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期待统治者能以古为镜,有所警戒。
答案
1.A
2.C
3.B
4.C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以此观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君生长于纷华而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骞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取材于明·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
  [注]①徼(jiào):边界。②光禄:官名。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钱买一石——或:有人
B.然其所生之地——穷:追究
C.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超过
D.尤挺挺不与人交——妄:随便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吾江南人斩竹薪之——不欲以告人欤
B.人益贵之——绝徼海外之人视之
C.诚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甥其我记之
D.君生长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此其竹,必有自得焉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国都的人于是把我们的木柴当做宝贝一般
B.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我料想它们与竹子在江南(一样)也没有什么不同
C.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令人敬畏有高傲(而)不同一般的气节
D.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竹子本可以不离开江南就获得人们的尊重啊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者受任君之托为竹溪写的一篇“记”。“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文章起笔写国都的人和江南的人对竹子的喜好和厌恶,一好一恶,对照鲜明。
C.任君自称“竹溪主人”,与东晋陶渊明爱菊、北宋周敦颐爱莲,意趣情怀相似。
D.任君不与江南侯家富豪攀比池亭花石,是因为他喜爱竹子正直孤高的品质。
5.文中说“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意思是说“世上的美丑(好恶),也哪里有固定不变的(标准)呢”。请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句子的领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故宋太尉进十一代孙,冯翊人。父纯睦,泰安军录事参军,卒官,妻子不能归,因家焉。少颖悟,日诵千余言。与辛尚书弃疾少同舍属。师于亳州刘瞻,能诗文,时号“辛党”。金初遭乱,俱在兵间。辛一旦率数千骑南渡,显于宋;党在北方,应举不得意,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大定十年,中进士第,调莒州军事判官,累除汝阴县令、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
  怀英能属文,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学者宗之。大定二十九年,与风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凡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旧事,悉上送官。怀英诗文兼擅,尤长诗。性乐山水,诗文碑记不尚虚饰,因事遣词,通达流畅,平易自然,格调冲淡。著有《竹溪集》五十卷,惜久佚。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泰和四年,书“泰和重宝”,铸于钱币之上,是为“金泰和”。
  是时,章宗初即位,好尚文辞,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谓宰臣曰:“翰林阙人如之何?”张汝霖奏曰:“郝俣能属文,宦业亦佳。”上曰:“近日制诏惟党怀英最善。”
  明昌元年,怀英再迁国予祭酒。二年,迁侍讲学士。明年,议开边防濠堑,怀英等十六人请罢其役,诏从之。迁翰林学士,摄中书侍郎。时增修曲阜宣圣庙,教令: “党怀英撰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明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久之,致仕。大安三年九月终,年七十八,谥文献,葬于奉符西旺村。赵秉文作墓志云:“公之文似欧阳公,不为尖新奇险之语;诗似陶谢,奄有魏晋;篆籀入神,李阳冰之后,一人而已。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选自《金史·党怀英传》,有增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辛尚书弃疾少同属——舍:学舍
B.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佚:散失
C.翰林人如之何——阙:削减
D.迁翰林学士,中书侍郎——摄:代理,辅助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党怀英“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的一组是(     )
①师于毫州刘瞻,能诗文,时号“辛党”
②与风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
③怀英诗文兼擅,尤长诗
④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
⑤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
⑥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党怀英祖籍冯翊,因其父卒于泰安军录事参军而在泰安安家。少时聪颖,悟性极高,后师从毫州刘瞻,诗文方面在当时与辛弃疾齐名。
B.党怀英担任《辽史》刊修官时,民间收藏的辽代碑铭墓志以及各家的文集及记述辽代史事的文字,全部被送交到官府。
C.金章宗喜好和崇尚文辞,他认为起草诏书文字,党怀英最优秀,增修曲阜宣圣庙时,敕令党怀英撰写碑文。
D.党怀英深受皇帝器重,屡得迁职,他文才出众,在许多方面都“独步金代”;担任泰宁军节度使期间,治政有方,人自服化。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性沉静详——审:慎重
B.文简畅有法——为:写作
C.郁然公辅望——负:怀有
D.还边宾,宫市——革:改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
①下诏罪己,求直言②凡十余条,皆切至③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④天子至尊,不敢渎献⑤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⑥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沦,志向高远。
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
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天下未尝无魁奇智略之士,当乱离之际,虽一旅之聚,数城之地,必有策策知名者出其间,史传所书,尚可考也。郑烛之武、弦高从容立计,以存其国。后世至不可胜纪。在唐尤多,姑摭其小小者数人载于此。
  武德初,北海贼帅綦公顺攻郡城,为郡兵所败,后得刘兰成以为谋主,才用数十百人,出奇再奋,北海即降。海州臧君相帅众五万来争,兰成以敢死士二十人夜袭之,扫空其众。
  徐圆朗据海岱,或说之曰:“有刘世彻者,才略不世出,名高东夏,若迎而奉之,天下指挥可定!”圆朗使迎之。世彻至,已有众数千,圆朗使徇谯、杞,东人素闻其名,所向皆下。
  高骈之将毕师铎攻骈,乞师于宣州秦彦,彦兵至,遂下扬州。师铎遣使趣彦过江,将奉以为主。或说之曰:“仆射顺众心为一方去害,宜复奉高公而佐之,总其兵权,谁敢不服?且秦司空为节度使,庐州、寿州其肯为之下乎?切恐功名成败未可知也。不若亟止秦司空勿使过江,彼若粗识安危,必未敢轻进,就使他日责我以负约,犹不失为高氏忠臣也。”师铎不以为然。明日,以告郑汉章。汉章曰:“此智士也。”求之,弗获。
  王建镇成都,攻杨晟于彭州,久不下,民皆窜匿山谷,诸寨日出抄掠之。王先成往说其将王宗侃曰:“民入山谷,以俟招安,今乃从而掠之,与盗贼无异。旦出淘虏,薄暮乃返,曾无守备之意,万一城中有智者为之画策,使乘虚奔突,先伏精兵于门内,望淘虏者稍远,出弓弩手炮各百人,攻寨之一面,又于三面各出耀兵,诸寨咸自备御,无暇相救,如此能无败乎?”宗侃矍然。先成为条列七事为状,以白王建,建即施行之。榜至三日,山中之民,竞出如归市,浸还故业
  观此数者,则其他姓名不传,与草木俱腐者,盖不可胜计矣。(节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烛之武:郑国人。②弦高:郑国商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海州臧君相众五万来争——帅:将帅
B.师铎遣使彦过江——趣:催促
C.不若止秦司空勿使过江——亟:赶快
D.暮乃返——薄:迫近
2.以卞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天下之士有“魁奇智略”的一组是(     )
①郑烛之武、弦高从容立计,以存其国
②北海贼帅綦公顺攻郡城,为郡兵所败
③兰成以敢死士二十人夜袭之,扫空其众
④圆朗使徇谯、杞,东人素闻其名,所向皆下
⑤民皆窜匿山谷,诸寨日出抄掠之
⑥先成为条列七事为状,以白王建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每当社会动荡不安时,即使只有数百人聚在一起,或者在只有数城之地的范围内,也会出现能够出奇谋的高人。
B.宣州的秦彦借兵给毕师铎,帮他攻克扬州后,有人劝告秦彦说,假若想顺应民心为一方减少灾难,就应当奉高骈为主。
C.郑汉章认为献计之人是位有识之士,可是当他们再派人去寻找那个人时,那人已经无影无踪了,最终也没有找到。
D.王先成认为,老百姓逃人山谷,就是为了等候国家招安,如果去追踪掳掠他们,那么这种行径与强盗没有什么不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刘世彻者,才略不世出,名高东夏,若迎而奉之,天下指挥可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榜至三日,山中之民,竞出如归市,浸还故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张亮,郑州荥阳人也。外敦厚而内怀诡诈,人莫之知。大业末,李密略地荥、汴,亮杖策从之,未被任用,属军中有谋反者,亮告之,密以为至诚,署骠骑将军。会王世充陷郑州,亮不得之官,孤军无援,遂亡命于共城山泽。后房玄龄以亮倜傥有智谋,荐之于太宗,渐蒙顾遇
  贞观七年,进亮金紫光禄大夫,行相州大都督长史。亮所莅之职,潜遣左右伺察善恚,发搪奸隐,抑豪强而恤贫弱,故所在见称。初,亮之在州也,弃其本妻,更娶李氏。李骄妒特甚,亮宠惮之。李尤好左道,所至巫觋盈门,又干预政事,由是亮之声称渐损。太宗将伐高丽,以亮为沧海道行军大总管,管率舟师。自东莱渡海,袭沙卑城,破之,俘男女数千口。进兵顿于建安城下,营垒未固,士卒多樵牧。贼众奄至,军中惶骇。亮素怯懦,无计策,但踞胡床,直视而无所言,将士见之,翻以亮为有胆气。其副总管张金树等乃鸣鼓令士众击贼,破之。太宗知其无将帅材而不之责。
  有方术人程公颖者,亮亲信之。初,在相州,阴召公颖谓曰:“相州形胜之地,人言不出数年有王者起,公以为何如?”公颖知其有异志,因言亮卧似龙形,必当大贵。又有公孙常者,颇擅文辞,尤与亮善。二十年,有陕人常德玄告其事,并言亮有义儿五百人。太宗遣法官按之,公颖及常证其罪,亮曰:“此二人畏死见诬耳。”又自陈佐命之旧,冀有宽贷。太宗谓侍臣曰:“亮有义儿五百,畜养此辈,将何为也?正欲反耳。”命百僚议其狱,多言亮当诛,唯将作少匠李道裕言亮反形未具,明其无罪。太宗既盛怒,竞斩于市,籍没其家。(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密以为诚——至:达到
B.贼众至——奄:突然
C.以亮为有胆气——翻:反而
D.命百僚议其——狱:罪案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明张亮“内怀诡诈”的一组是(     )
①亮告之②潜遣左右伺察善恶 ③直视而无所言
④阴召公颖谓曰 ⑤公颖及常证其罪⑥此二人畏死见诬耳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亮代理相州大都督长史时颇有政绩。他暗地派人探察好坏人,揭发检举奸邪和隐情,做到了抑制豪强和抚恤贫弱,受到人们称赞。
B.李氏的恶劣品行给张亮的声誉带来了损害。李氏骄横妒忌,不仅喜欢邪门旁道,还和很多男女巫师一起干涉和参与张亮的政事。
C.张亮没有统军作战的才能。征讨高丽与敌人交战时,张亮临阵对部队惊慌混乱的局面不知所措,是张金树等人指挥军队打败了敌人。
D.太宗没有宽恕张亮谋反的行为。常德玄告发张亮后,太宗认定张亮蓄养五百义子就是为了谋反,最终处死了张亮并没收了他的家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房玄龄以亮倜傥有智谋,荐之于太宗,渐蒙顾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州形胜之地,人言不出数年有王者起,公以为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