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问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01 模拟题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问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鼓作气 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语句。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对于曹刿的“能远谋”,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何处? 答:鲁庄公的“鄙”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①参与 ②振作 2、①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但一定依照实情(处理)。 ②大国是难以估计的,恐怕有埋伏。(意对即可) 3、战前: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的保护上; 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 战后:“既克”而不知“其故”。(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亲 政 篇 【明】王鏊 |
交①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适路寝②听政。”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适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盖古之外朝也,其北太极门,盖古之正朝也,又北两仪殿,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文德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内殿引见,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选自《明代文集》,有删改) 【注】①交:交通,通气。②路寝:帝王正殿所在。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特视之,谢恩见辞——特:只,不过 B.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象:好像 C.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禄:福气 D.天下至今以为恨矣——恨:遗憾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当时朝廷上下不通气的状况的一组是( ) ①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 ②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 ③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 ④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⑤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 ⑥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朝中叶,皇帝不过问政事,君臣互相见面,只在皇上临朝的短时间内。上下之间,只不过靠奏章、批答互相关联,针对这一情况,王鏊写了本文上奏皇帝。 B.文章认为,明朝重大朝会在奉天殿,平日朝奏在奉天门,只是一直以来缺少内朝制度,以致上下之间的意见阻塞不通;天下的弊病,因此积累起来。 C.文章提出,希望大臣常问皇帝起居,侍从等轮流回答咨询,各部门有事不易决断的君臣当面讨论解决,群臣上殿陈奏,都能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D.文章引经据史,条理分明,尖锐地指出君臣之间间隔不通的危害,切中时弊;提出恢复内朝亲政的办法,希望借此改变朝廷上下不通气的现状。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日出而视朝,退适路寝听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阎宝,字琼美,郓州人。父佐,海州刺史。宝少事朱瑾为牙将,瑾之失守于兖也,宝与瑾将胡规、康怀英归汴梁,皆擢任之。自梁太祖陈师河朔,争霸关西,宝与葛从周、丁会、贺德伦、李思安各为大将,统兵四出,所至立功,历洺、随、宿、郑四州刺史。天祐六年,梁太祖以宝为邢洺节度使、检校太傅。庄宗定魏博,十三年,攻相、卫、洺、磁,下之,宝独保邢州,城孤援绝。八月,宝以邢州降,庄宗嘉之,进位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遥领天平国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待以宾礼,位在诸将上,每有谋画,与之参决。 契丹之寇幽州也,周德威危急,宝与李存审从明宗击契丹于幽州西北,解围而还。胡柳之役,诸军逗挠①,汴军登无石山,其势甚盛。庄宗望之,畏其不敌,且欲保营。宝进曰:“王深入敌境,偏师不利,王彦章骑军已入濮州,山下唯列步兵,向晚皆有归志,我尽锐击之,败走必矣。今若引退,必为所乘,我军未集,更闻贼胜,即不战而自溃也。凡决胜料势,决战料情,情势已得,断在不疑。今王之成败,在此一战,若不决胜,设使余众渡河,河朔非王有也,王其勉之!”庄宗闻之耸听,曰:“微公几失计。”即引骑大噪,奋槊登山,大败汴人。 十八年,张文礼***王镕叛,宝帅师进讨。八月,收赵州,进渡滹水,擒贼党张友顺以献。九月,进逼真定,结营西南隅。掘堑栅以环之,决大悲寺漕渠以浸其郛②。十九年正月,契丹三十万来援镇州,前锋至新乐,众心忧之。宝见庄宗,指陈方略,军情乃安。敌退,加检校侍中。三月,城中饥,王处瑾之众出城求食,宝纵其出,伏兵截击之。饥贼大至,诸军未集,为贼年乘;宝乃收军退保赵州,因惭愤成疾,疽发背而卒,时年六十。同光初,追赠太师;晋天福中,追封太原郡王。(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 [注]①逗挠:军事用语,曲行避敌以观望。②郛:外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梁太祖陈师河朔——陈:部署 B.契丹之寇幽州也——寇:盗贼 C.向晚皆有归志——向:迫近 D.王其勉之——勉:努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正面表明阎宝“善谋略”的一组是( ) ①宝独保邢州,城孤援绝 ②每有谋画,与之参决 ③我尽锐击之,败走必矣 ④引骑大噪,奋槊登山,大败汴人 ⑤指陈方略,军情乃安 ⑥凡决胜料势,决战料情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阎宝为梁邢洺节度使,后来庄宗进攻邢洺,连下诸城,只有阎宝守住了邢州,但孤城独守,又无后援,最后阎宝率邢州部众归顺了庄宗。 B.庄宗很欣赏阎宝,对他礼遇有加。阎宝身兼数职,地位在诸将领之上,常常参与国事的谋划与决断。 C.契丹入侵幽州,占据无石山,攻势强盛,庄宗担心不能抵御,想要退守。阎宝分析军情,陈说利害,庄宗很受震动,后来率军奋力攻山,大败契丹军。 D.阎宝有谋略,胡柳之战,庄宗听其言,大败汴军。契丹兵援镇州时,阎宝又在众心忧虑的情况下陈说方略,稳定了军心。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引退,必为所乘,我军未集,更闻贼胜,即不战而自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宗闻之耸听,曰:“微公几失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愍王时,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愍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乎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 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淄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太史公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选自《史记·田单列传》,略有改动) (注:淖齿,楚国派将军淖齿救齐,他却乘机***掉愍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熟悉,精通 B.以即墨距燕——通“拒”,抵抗 C.坚守,唯恐见得——面对 D.而城中鼓噪从之——跟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 ②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 B.①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 ②立以为将军 C.①当有神人为我师 ②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D.①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 ②所触尽死伤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田单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 ②乃迎襄王于莒,人临淄而听政 ③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 ④田单曰:“子勿言也!” ⑤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担任临淄管理市场的辅助人员时不为人知晓,但凭借安平一战中突出的军事素养而成名,并被大家推举为将军,依托即墨抵抗燕军。 B.田单命令城里百姓每家吃饭的时候必须在庭院中摆出饭菜来祭祀愍王,飞鸟都吸引得飞下来啄食物,田单借此扬言说这是有神人下来帮助他。 C.田单为了激发城中将士、百姓的斗志,不惜运用反问计让燕国人把齐国被俘士兵的鼻子割掉,把齐军士兵尸体从坟墓中挖出来焚烧。 D.田单收集百姓的黄金,命令即墨的富豪赠给骑劫,说:“即墨立刻投降,希望不要掳掠我同族的妻妾,令他们安居。”骑劫非常高兴,燕军从此开始松懈。 5.用“/”给下列语段断句。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后,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 郕王方摄朝,廷臣请族诛王振。而振党马顺者,辄叱言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廷击顺,众随之。朝班大乱,卫卒声汹汹。王惧欲起,谦排众直前掖王止。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众乃定。谦袍袖为之尽裂。退出左门,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叹曰:“国家正赖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命谦口数其罪——数:列举 B.乃手书谦名授吏部——授:授官 C.超迁兵部右侍郎——迁:提拔 D.皆令归治丧,旋起复——起:起用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于谦“才能出众”的一组是( ) ①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②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 ③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④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 ⑤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 ⑥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谦在宣德初就受到皇帝重视,在郕王主政时官至兵部尚书。他也尽心国事,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力主不迁都并做出了妥善的防守安排,基本安定了人心。 B.于谦在“三杨”主政时,极受重视,所奏请之事都能得到即时批准。“三杨”去世后太监王振当权,于谦差点因被人生事陷害而判处死刑,后被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C.于谦在山西、河南吏民及周、晋诸王的请求下重任巡抚,他采取了一系列救灾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他父母去世,朝廷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但不久又担任原职。 D.于谦在发生众朝臣围打王振党羽马顺致使局面混乱的事件时,果断地设法稳住了王振,安定了朝局,受到了吏部尚书王直的高度赞扬和朝臣们的依重。 4.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游。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高祖尝召访之,俭曰:“公若外啸豪杰,北招戎狄,右收燕、赵,济河而南,以据秦、雍,汤、武之业也。”及大将军府开,授记室参军。从定京师,晋昌郡公。 武德初,迁中书侍郎。吕崇茂以夏县反,与刘武周连和。诏永安王孝基、独孤怀恩率兵致讨。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始,怀恩屯蒲州,阴与部将元君实谋反,会俱在贼中。君实私语俭曰:“独孤尚书将举兵图大事,犹豫不发,故及此。所谓当断不断而受乱者。”俄而怀恩脱归,诏复守蒲。俭恐必乱,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会高祖幸蒲津,舟及中流而世让至,高祖惊,曰:“岂非天也!”命趋还舟,捕反者,怀恩自***,余党皆诛。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高祖嘉俭身幽辱而不忘朝廷,诏复旧官,许以便宜。尽簿怀恩赀产赐俭。还为天策府长史。 贞观初,使突厥还,太宗谓俭曰:“卿观颉利可取乎?”对曰:“衔国威灵,庶有成功。”四年,驰传往诱使归款,颉利许之,兵懈弛,李靖因袭破之,俭脱身还。 岁余,为民部尚书。从猎洛阳苑,群豕突出于林,帝射四发,辄殪四豕。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帝拔剑断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神武定四方,岂复快心于一兽?”帝为罢猎。 俭居官不事事,与宾客纵酒为乐。坐小法,贬光禄大夫。显庆初卒,年七十八,谥曰襄。(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典:主管。 B.故俭雅与秦王游——雅:平素。 C.衔国威灵,庶有成功——庶:或许。 D.坐小法,贬光禄大夫——坐:因为。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俭忠于唐室的一组是( ) ①事亲以孝闻 ②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 ③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 ④命趋还舟,捕反者 ⑤身幽辱而不忘朝廷 ⑥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俭富有政治远见。看到隋室昏乱,他暗中游说秦王建树大业;在受到高祖召见时,唐俭分析天下大势,为高祖出谋划策。 B.唐俭为人不拘小节。年轻时爽快豪迈,不受约束;后来身居高位,在官任上却不好处理政事,喜欢与宾客纵酒玩乐。 C.唐俭屡建奇功。他曾参与平定京师;在奉命守卫蒲州时,及时发现独孤怀恩的反叛阴谋,解救了高祖的危难;后来又在击败突厥过程中立下大功。 D.唐俭善于因势利导。他跟随太宗打猎时,看到太宗拔剑砍死野猪,趁机劝谏太宗不要沉溺于打猎而忘了治国之策,太宗为此停止了打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