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凌虚台记苏轼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
凌虚台记 苏轼 |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选自《古文观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于南山之下——国:城市 B.是必有异——异:奇异的地方 C.相寻于无穷——相寻:连续不断 D.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特:止,仅 2.以下句子中,全都能证明“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的一组是( ) ①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②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③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 ④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⑤台犹不足恃以长久⑥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在扶风城可以望到最高的终南山,但是太守住在那里,却不知道有山,于是就修建了用以登高望远的凌虚台。 B.未建凌虚台之前,太守曾经在山下游玩,看到树木葱茏之中有山峰隐约可见,便派人挖水池,用挖出的土筑成一个高台。 C.文段联系古往今来“废兴成毁”的历史,感叹人事万物的变化无常,指出不能稍有所得就“夸世而自足”,而应该去探求真正可以永久依靠的东西。 D.苏轼认为,世上有足以依靠的东西,但并不在于一座台子的存在或倒毁,而在于顺其自然。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A 2.D 3.D 4.(1)虽说事实不会因此而有所损益,但情理却不该是这样,这就是建筑凌虚台的原因。 (2)看到高出树林的山峰,重重叠叠,正如有人在墙外行走,而在墙内只看见那人的发髻一样。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竞陵,支庶家焉。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焉内求交肚牧,欲避世难。会益州刺史卻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刺史张壹,凉州***刺史耿鄙,焉谋得施,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 是时(凉)[益]州逆贼马相、赵祗等于绵竹县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数千人,先***绵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万余人,便前破雒县,攻益州***俭,又到蜀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相自称天子,众以万数。州从事贾龙(素)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摄敛吏民,得千余人,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龙乃选吏卒迎焉。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客,常往来焉家,故焉遣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绝谷阁,***害汉使。焉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复通,又托他事***州中豪强王成、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由此反攻焉,焉击***岐、龙。 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上乘。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为奉车都尉,皆从献帝在长安,惟(小)[叔]子别部司马瑁素随焉。献帝使璋晓谕焉,焉留璋不遣。议郎河南庞羲与焉通家,乃募将焉诸孙入蜀。时焉被天火烧城,车具荡尽,延及民家。焉徙治成都,既痛其子,又感袄灾,兴平元年,痈疽发背而卒。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以韪为征东中郎将,率众击刘表。(《三国志·蜀书·刘焉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民翕集,合万余人——翕集:依附过来 B.攻相等,数日破走?——破走:城破而逃 C.张鲁母始以鬼道——鬼道:道教 D.献帝使璋晓谕——晓谕:明白地告诫 2.下列各句能直接表明刘焉怀有异心的是( ) ①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②焉内求交阯牧,欲避世难 ③焉击***岐、龙④焉留璋不遣⑤乃募将焉诸孙入蜀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3.下列各项有关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焉早就心存异志,最主要表现建议灵帝推行州牧制,表面是为朝廷着想,其实是私下打算谋求交阯(极南的蛮荒之地)牧的职位,以躲避社会的混乱。 B.益州从事贾龙一直带着数百士兵在犍为的东界驻扎,他召集官员百姓,得到一千多人,攻击马相等人,几天后马相城破而逃,益州境内从新安定。 C.因为张鲁到汉中去隔断谷阁,***掉汉朝的官吏,所以刘焉不得不上书给朝廷,说米贼隔断了道路,不能和朝廷进行联络了。 D.刘焉因为制作天子才能乘坐的车具一千多辆,引起了别人的怀疑,尤其是荆州牧刘表向朝廷上表说刘焉就像当年的子夏,意思是说刘焉有自立为王的意思。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焉谋得施,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焉徙治锦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注]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注]子夏:名商。“孔门十哲”之一。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牛耻其兄弟之行径,认为有失于礼。遂道其没有兄弟。 B.子夏劝慰司马牛只要做一个君子,就不用发愁没有兄弟。 C.在子夏眼里,君子是做事严肃认真,没有过失,待人接物恭敬有礼的人。 D.子夏说:一个人的生与死是由命运决定的,一个人的富与贵是由老天爷安排的。 (2)请概述子夏的观点,此观点对于“志在四方”的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啕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卑身厚币——卑:使……卑下,降低 B.帝者与师处——帝:帝王 C.齐因孤国之乱——孤国:我国 D.于是不能期年——期年:一整年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燕昭王能雪国耻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②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③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④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⑤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⑥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③⑤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昭王即位时,接管的是一个残破的国家,所以他决定求士,而燕昭王求士的方法是“卑身厚币”,目的是“欲将以报雠”。 B.燕昭王对自己“卑身厚币”求得贤士信心十足,但为了实现求士以洗刷先王蒙受的耻辱的心愿,他还是去向燕国贤者郭隗请教。 C.郭隗没有直接回答燕昭王应怎样招揽贤士的问题,而是着重强调了求贤士必须要有谦虚恭敬的态度,并指出这是求得贤士的先决条件。 D.本文记叙了燕昭王真心诚意求取贤士为国报仇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振兴国家就必须任用贤人,要任用贤人就必须尊重贤人,礼贤下士。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选自《世说新语》) 2.张季鹰的典故常被古人引用,请写出一句与张季鹰的典故有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时的人为什么都认为张季鹰“见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王益,字舜良。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以故建安人尤爱之。尝病,阖县为祠祷。改临江军判官。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低二千石①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然,干没无所忌。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居顷之,部中肃然。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改殿中丞,知新繁县。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还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岭以南素习于夷,无男女之别。日浸月滋,为吏者师耳目,谓俗止如此,凡奸事虽得,有可已者,皆不究。公曰:“夫所谓因其俗者,岂谓是邪?”居郡,求奸事最急,苟有萌孽,一切摘发穷治之。属县翁源多虎,公教捕之。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之致州,为颂以献。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事觉,一郡皆骇。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或请以付狱,公不听。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狱,当夜劫之。”然后众乃服。韶居南方,虽小州,然狱讼最多,号难治。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事。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归丁卫尉府君②忧,服除,通判江宁府,改都官员外郎,二千石常以事倚公,公亦为之尽。公为人倜傥有大志。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受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选自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有删改) [注]①二千石:官名,即太守。②卫尉府君:王益父亲的谥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今家抚州之临川——家:安家 B.其余一以恩信遇之——遇:对待 C.表坊市道巷——表:作标记 D.矫矫不可挠——挠:阻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财力自肆——皆以美于徐公 B.阖县为祠祷——公为我献之 C.若五人者系狱——上善若水 D.又因民之暇时——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3.下列用“/”给文中加粗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一的项是( ) A.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之/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B.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之/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C.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之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D.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之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益担任建安主簿,刚开始因为年轻被当地人小瞧,但后来他在督缴赋税等事务上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人们的敬畏和爱戴。 B.王益担任临江军判官前,军中豪强大族依仗权势,为非作歹。王益到任后,从惩治豪强人手来端正吏治,彻底扭转了混乱局面。 C.王益执掌韶州之际,移风易俗,端正作风,镇压兵变,安抚百姓,最终使号称“难治”的韶州社会风气大为好转。 D.王益胸襟阔大,性格亢直,为官强于吏治,为人则孝敬友爱。在家中对父母孝顺有加,待族人谦恭有礼。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曰:“夫所谓因其俗者,岂谓是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