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帆山子传袁枚真州有逸人日帆山子,姓员,名墩,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
帆山子传袁枚真州有逸人日帆山子,姓员,名墩,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彼妹,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嗢噱①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珮环。椭狭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②,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佛舍。帆山,其一也。呜呼,仁哉! [注]①咀噱(wàjué):笑谈,笑话。②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持论快彻——彻:透彻 B.叙先贤遗迹——遗迹:留下踪迹 C.圣人诏我矣——诏:教导 D.自称无方之民——无方:不行礼义 2.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帆山子性格“不羁”的一组是( ) ①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②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③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 ④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⑤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⑥椭狭零星,手自摹拭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帆山子看来,命令人在路上不直视美貌女子,或者回到家里殴打自己的兄妹,都是不合人的性情的。 B.帆山子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他却风趣幽默地解释说自己合乎圣人之道。 C.文章结尾称赞帆山子有仁爱之心,在他死后,他的好朋友江吟香,每逢寒食节就会在寺庙中设灵位祭祀他。 D.帆山子是一位隐士,为人豪放不羁而又自尊自爱,谈吐、举止都显示出他是一个“真气盎然”的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 2.B 3.C 4.(1)帆山子读经书(古代经典)都能通晓(明白),却终不受前代儒士观念的束缚。 (2)善于做学问的人,一定要推求(探究、探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 (3)寄居在某人家时,偶尔有不如意(不适合心意),脸色马上就表现出来了。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佟客 |
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①同行。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余出门二十年,适自海外归耳。”董曰:“君遨游四海,阅人綦②多,曾见异人否?”佟问:“异人何等?”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佟曰:“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董又毅然自许,即出佩剑,弹之而歌;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佟掀髯微笑,因便借观。董授之。展玩一过,曰:“此甲铁所铸,为汗臭所蒸,最为下品。仆虽未闻剑术,然有一剑颇可用。”遂于衣底出短刃尺许,以削董剑,脆如瓜瓠,应手斜断如马蹄。董骇极,亦请过手,再三拂拭而后返之。邀佟至家,坚留信宿。叩以剑法,谢不知。董按膝雄谈,惟敬听而已。 更既深,忽闻隔院纷挈③。隔院为生父居,心惊疑,近壁凝听,但闻人作怒声曰:“教汝子速出即刑便赦汝。”少顷,似加榜掠,***不绝者,真其父也。生捉戈欲往,佟止之曰:“此去恐无生理,宜审万全。”生皇然请教,佟曰:“盗坐名相索④,必将甘心焉。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生诺,入告其妻,妻牵衣泣。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仓皇未已,闻佟在楼檐上笑曰:“贼幸去矣。”烛之已杳。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惟庭前多编菅遗灰焉。乃知佟异人也。//异史氏曰:“忠孝,人之血性;古来臣子而不能死君父者,其初岂遂无提戈壮往时哉,要皆一转念误之耳。昔解缙与方孝孺相约以死,而卒食其言;安知矢约归后,不听床头人呜泣哉?” 邑有快役某,每数日不归,妻遂与里中无赖通。一日归,值少年自房中出,大疑,苦诘妻。妻不服。既于床头得少年遗物,妻窘无词,惟长跪哀乞。某怒甚,掷以绳,逼令自缢。妻请妆服而死,许之。妻乃入室理妆;某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俄妻炫服出,含涕拜曰:“君果忍令奴死耶?”某盛气咄之,妻返走入房,方将结带,某掷盏呼曰:“台,返矣!一顶绿头巾,或不能压人死耳。”遂为夫妇如初。此亦大绅者类也,一笑。(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跨蹇(jiǎn):骑着毛驴。②綦(qí):很。③挈(ná):纷乱。④坐名相索:点名要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慷慨自负——每:常常 B.适自海外归耳——适:刚刚 C.烛之已杳——烛:点燃 D.乃知佟异人也——乃:才 2.下列句子中,表现董生“慷慨自负”的一组是( ) ①董又毅然自许②君遨游四海,阅人綦多,曾见异人否③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 ④邀佟至家,坚留信宿⑤董按膝雄谈⑥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生有狂妄自大的缺点,既不自知,也不知人。遇到佟客,夸耀自己的宝剑何其锋利,然而其剑根本无法与佟客削铁如泥的利刃相提并论。 B.父亲被盗贼拷打时,董生壮气冲天,寻弓觅矢,要与盗贼拼命,其行为恰恰印证了他是一个孝子,最终还是佟客仗义出手,帮其退贼。 C.蒲松龄认为,想要尽忠孝,是人人都具有的基本品质,然而,最终是成为义士还是懦夫,往往就在一转念之间。 D.某捕快发现妻子与人私通之事,十分恼怒,强令妻子自缢以谢罪,可最终还是没能忍下心。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邀佟至家,坚留信宿。叩以剑法,谢不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 诗以用事为博,始于颜光禄[注]而极于杜子美;以押韵为工,始于韩退之而极于苏黄。然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岂专意于咏物哉子建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非以咏月也;而后人咏月之句,虽极工巧,终莫能及。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非以咏田园;而后人咏田园之句,虽极其工巧,终莫能及。故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咏叹之;咏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后人所谓“含不尽之意”者此也。用事押韵,何足道哉!(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 [注]颜光禄:南朝宋诗人颜延之,官至光禄大夫。 2.材料中提到的“韩退之”指的是____,“子建”说的是__________。 3.作者认为,“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均“含不尽之意”,请你从两者中选择其一,谈谈是如何做到“含不尽之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刘知俊,字希贤,徐州沛县人也。姿貌雄杰,倜傥有大志。始事徐帅时溥,为列校,溥甚器之,后以勇略见忌。唐大顺二年冬,率所部二千人来降,即署为军校。知俊被甲上马,轮剑入敌,勇冠诸将。太祖命左右义胜两军隶之,寻用为左开道指挥使,故当时人谓之“刘开道”。天祐三年冬,以兵五千破岐军六万于美原。三年五月,封大彭郡王。 时知俊威望益隆,太祖雄猜日甚,会佑国军节度使王重师无罪见诛,知俊居不自安,乃据同州叛。又分兵以袭雍、华。太祖闻知俊叛,遣近臣谕之曰:“朕待卿甚厚,何相负耶?”知俊报曰:“臣非背德,但畏死耳!王重师不负陛下,而致族灭!”太祖复遣使谓知俊曰:“朕不料卿为此。昨重师得罪,盖刘捍言阴结邠、凤,终不为国家用。我今虽知枉滥,悔不可追,致卿如斯,我心恨恨,盖刘捍误予事也,捍一死固未塞责。”知俊不报,遂分兵以守潼关。太祖命刘鄩率兵进讨,攻潼关,下之。寻而王师继至,知俊乃举族奔于凤翔,李茂贞厚待之,伪加检校太尉。寻命率兵攻围灵武。灵武节度使韩逊遣使来告急,太祖令康怀英率师救之,师次邪州长城岭,为知俊邀击,怀英败归。茂贞悦,署为泾州节度使。 既而为茂贞左右石简颙等间之,免其军政,寓于岐下。茂贞犹子继崇镇秦州,因来宁觐,言知俊途穷至此,不宜以谗嫉见夺,茂贞乃诛简颙等以安其心。继崇又请令知俊挈家居秦州,以就丰给,茂贞从之。未几,邪州乱,茂贞命知俊讨之。时郡州都校李保衡纳款于朝廷,末帝遣霍彦威率众先入于邠,知俊遂围其城,半载不能下。会李继崇以秦州降于蜀,知俊妻孥皆迁于成都,遂解邠州之围而归岐阳。以举家入蜀,终虑猜忌,因与亲信百余人夜斩关奔蜀。 王建待之甚至,即授伪武信军节度使。寻命将兵伐岐,不克,班师。久之,复命为都统,再领军伐岐。时部将皆王建旧人,多违节度,不成功而还,蜀人因而毁之。(王建)然亦忌之,尝谓近侍曰:“吾渐衰耗,恒思身后。刘知俊非尔辈能驾驭,不如早为之所。”伪蜀天汉元年冬十二月,建遣人捕知俊,斩于成都府之炭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十三》,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用为左开道指挥使——寻:不久 B.昨重师得罪——得罪:获罪 C.为知俊邀击——邀:拦截 D.蜀人因而毁之——毁:败坏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刘知俊骁勇善战的一组是( ) ①姿貌雄杰,倜傥有大志②轮剑入敌,勇冠诸将③以兵五千破岐军六万于美原 ④为知俊邀击,怀英败归⑤遂解邠州之围而归岐阳⑥知俊乃举族奔于凤翔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知俊本来在徐州主帅时溥手下做列校,后来被猜忌而率部属两千人投降后梁。太祖曾任命他为左开道指挥使,所以当时人又称他为“刘开道”。 B.太祖的猜忌、佑国军节度使王重师无罪被***使刘知俊惶恐不安,于是刘知俊占据同州,和太祖分庭抗礼,后又逃到凤翔投奔李茂贞。 C.刘知俊投奔李茂贞后,先是担任检校太尉,后因为击败康怀英的军队立下战功,又担任泾州节度使,而后又因受到李茂贞的猜忌而被剥夺了军政大权。 D.刘知俊才能突出,蜀王王建虽然优待他,但对他也很猜忌,因担心自己死后没有人能驾驭刘知俊,于是派人逮捕刘知俊,并把他处死以绝后患。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致卿如斯,我心恨恨,盖刘捍误予事也,捍一死固未塞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言知俊途穷至此,不宜以谗嫉见夺,茂贞乃诛简颙等以安其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
凌虚台记 苏轼 |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选自《古文观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于南山之下——国:城市 B.是必有异——异:奇异的地方 C.相寻于无穷——相寻:连续不断 D.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特:止,仅 2.以下句子中,全都能证明“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的一组是( ) ①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②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③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 ④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⑤台犹不足恃以长久⑥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在扶风城可以望到最高的终南山,但是太守住在那里,却不知道有山,于是就修建了用以登高望远的凌虚台。 B.未建凌虚台之前,太守曾经在山下游玩,看到树木葱茏之中有山峰隐约可见,便派人挖水池,用挖出的土筑成一个高台。 C.文段联系古往今来“废兴成毁”的历史,感叹人事万物的变化无常,指出不能稍有所得就“夸世而自足”,而应该去探求真正可以永久依靠的东西。 D.苏轼认为,世上有足以依靠的东西,但并不在于一座台子的存在或倒毁,而在于顺其自然。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竞陵,支庶家焉。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焉内求交肚牧,欲避世难。会益州刺史卻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刺史张壹,凉州***刺史耿鄙,焉谋得施,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 是时(凉)[益]州逆贼马相、赵祗等于绵竹县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数千人,先***绵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万余人,便前破雒县,攻益州***俭,又到蜀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相自称天子,众以万数。州从事贾龙(素)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摄敛吏民,得千余人,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龙乃选吏卒迎焉。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客,常往来焉家,故焉遣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绝谷阁,***害汉使。焉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复通,又托他事***州中豪强王成、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由此反攻焉,焉击***岐、龙。 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上乘。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为奉车都尉,皆从献帝在长安,惟(小)[叔]子别部司马瑁素随焉。献帝使璋晓谕焉,焉留璋不遣。议郎河南庞羲与焉通家,乃募将焉诸孙入蜀。时焉被天火烧城,车具荡尽,延及民家。焉徙治成都,既痛其子,又感袄灾,兴平元年,痈疽发背而卒。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以韪为征东中郎将,率众击刘表。(《三国志·蜀书·刘焉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民翕集,合万余人——翕集:依附过来 B.攻相等,数日破走?——破走:城破而逃 C.张鲁母始以鬼道——鬼道:道教 D.献帝使璋晓谕——晓谕:明白地告诫 2.下列各句能直接表明刘焉怀有异心的是( ) ①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②焉内求交阯牧,欲避世难 ③焉击***岐、龙④焉留璋不遣⑤乃募将焉诸孙入蜀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3.下列各项有关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焉早就心存异志,最主要表现建议灵帝推行州牧制,表面是为朝廷着想,其实是私下打算谋求交阯(极南的蛮荒之地)牧的职位,以躲避社会的混乱。 B.益州从事贾龙一直带着数百士兵在犍为的东界驻扎,他召集官员百姓,得到一千多人,攻击马相等人,几天后马相城破而逃,益州境内从新安定。 C.因为张鲁到汉中去隔断谷阁,***掉汉朝的官吏,所以刘焉不得不上书给朝廷,说米贼隔断了道路,不能和朝廷进行联络了。 D.刘焉因为制作天子才能乘坐的车具一千多辆,引起了别人的怀疑,尤其是荆州牧刘表向朝廷上表说刘焉就像当年的子夏,意思是说刘焉有自立为王的意思。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焉谋得施,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焉徙治锦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