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左思传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左思传 |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扬雄《羽猎》搞藻于后;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成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斯文吾有异焉,故聊以馀思为其引诂。”自是之后,盛重于时。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①,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注] ①伦父:粗野的人。 1.对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得一句,即便疏之——疏:记录 B.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谢:逊色 C.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练:通晓 D.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加:增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谧称善,为其赋序——秦王为赵王击缶 C.使读之者尽而有余——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D.遂辍笔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对左思的描述极为简洁,他撰写《三都赋》时的举止心理虽只是寥寥几笔,却生动地表现了他创作时的勤勉和对作品的自信。 B.本文叙述简练,多用引述,写皇甫谧、张载、刘逵为《三都赋》作注写序和司空张华的大加赞赏,有力地突出了左思在文学上的成就。 C.本文传神地写出了陆机对左思欲作《三都赋》时的挖苦嘲讽,但看了《三都赋》后,他却叹服之极,从此不再写作,可见左思的《三都赋》堪为精品。 D.本文写左思创作的《三都赋》,既写左思写作之艰辛,又写其赋之精妙,既有正面的赞颂,又有反面的衬托,使文章重点突出,起伏有致。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斯文吾有异焉,故聊以馀思为其引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2.C 3.C 4.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5.(1)对这篇赋我很惊异,所以姑且用多余的精力为它引申作注。 (2)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文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成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竞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 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寻除著作佐郎。——除:免职。 B.其五恤狱讼。——狱:案件。 C.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赞成:同意。 D.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处分:处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皆询于绰而后定 ②赵氏求救于齐 B.①乃召绰,告之以事 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①因称其有王佐才 ②沛公起如厕,因召樊哙出 D.①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②故木受绳则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宇文泰当即委以重任,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B.周文帝去昆明池看鱼,骑在马上与苏绰交谈,结果连网也没张就回长安城,夜里将苏绰留下来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一直谈到天亮。 C.苏绰辅佐周文帝进行改革,拟了“先修心”“敦教化”等六条诏书,周文帝非常重视,自已经常放在身边,并命各部门官员熟读通晓。 D.苏绰生性俭朴,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日以继夜忙于政事,长期思虑劳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死在任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官岁余,未见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其族人曰:“晋近,奚不之晋?”庆封曰:“越远,利以避难。”族人曰:“变是心也,居晋而可;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乎?” 曾从子,善相剑者也。卫君怨昊王。曾从子曰:“昊王好剑。臣相剑者也。臣请为吴王相剑,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卫君曰:“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吴强而富,卫弱而贫。子必往,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乃逐之。 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盛羹于土簋,则必将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盛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则必锦衣九重、高台广室也;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矣。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陈轸贵于魏王。惠子曰:“必善事左右。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矣。至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 1.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走:逃跑 B.卫君怨吴王——怨:埋怨 C.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舍:住宿 D.夫杨,横树之即生——树:栽种 2.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晋近,奚不之晋 ②知天下之不足也 B.①因为君刺之 ②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 C.①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 ②子虽工自树于王 D.①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②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 3.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示例: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 A.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 B.以为象箸必不盛羹于土簋 C.陈轸贵于魏王 D.子虽工自树于王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通过阅读“庆封走越”的故事我们可以明白,决定自身安宁与否的根本在于自己心地的善良而不是居地的远僻。 B.面对曾从子的建议,卫出公首先指出曾从子的目的,继而根据吴强卫弱的事实推断曾从子的不可信和危险性,并断然驱逐了曾从子。这一切能看出卫出公头脑清醒,行动决绝。 C.因纣王使用了象牙筷子,箕子就推断天下的东西会不够用。箕子的推论虽然很有逻辑性,但就事实而言未免小题大做,危言耸听。 D.惠子的话启示我们,一个人做事一定要跟周围的人处理好关系,否则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发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阅江楼记 宋濂 |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阮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馐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馀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六朝迄于南唐——迄:到 B.亦可为天下后世法——法:效仿 C.登览之顷,万象森列——象:景象 D.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兴:高兴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描写朱元璋“登览”所见的一项是( ) ①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②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阮之严固。 ③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④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 ⑤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⑥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馈之勤。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各项内容与文章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文章虽为奉命应制之文,但本文的结构比较巧妙,且言语简洁,写景叙事和议论穿插得比较自然,具有宽阔舒展的气势。 B.朱元璋于金陵狮子山,察看地形地貌,并高度赞叹其为帝王之洲,应将此地改为“阅江楼”。 C.作者认为,兴建阅江楼,是皇上用来振奋精神的,且由不同事物而产生不同的感慨,都寄寓着使天下大治的理念。 D.文章为应制文章,浓郁的歌功颂德之气,且用临春楼、结绮楼、齐云楼、落星楼来反衬阅江楼的磅礴气势。 4.将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观国之治乱臧否,至于疆界而端已见矣。其候徼支缭,其竞关之政尽察:是乱国已。入其境,其田畴秽,都邑露:是贪主已。观其朝廷,则其责者不贤;观其官职,则其治者不能;观其便嬖,则其信者不悫:是暗主已。凡主相臣下百吏之属,其于货财取与计数也,慎孰尽察;其于礼义节奏也,茫韧僈楛①:是辱国已。其耕者乐田,其战士安难,其百吏好法,其朝廷隆礼,其卿相调议:堤治国已。观其朝廷,则其贵者贤;观其官职,则其治者能;观其便嬖,则其信者悫:是明主已。凡主相臣下百吏之属,其于货财取与计数也,宽饶简易;其于礼义节奏也,陵谨尽察:是荣国已。贤齐,则其亲者先贵;能齐,则其故者先官;其臣下百吏,污者皆化而修,悍者皆化而愿,躁②者皆化而悫:是明主之功已。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上不隆礼,则兵弱;上不爱民,则兵弱:已诺不信,则兵弱;庆赏不渐,则兵弱;将率不能,则兵弱。上好功,则国贫;上好利,则国贫;士大夫众,则国贫;工商众,则国贫;无制数度量,则国贫。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帘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十年之后,年谷复孰,而陈积有余。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故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伐其本,竭其源,而并之其末,然而主相不知恶也,则其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以国持之,而不足以容其身,夫是之谓至贪,是愚主之极也。将以求富而丧其国,将以求利而危其身,古有万国,今有十数焉,是无它故焉,其所以失之一也。君人者,亦可以觉矣。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选自《荀子》,有删节) 【注】①僈楛:怠慢粗疏。②躁:通“剁”,狡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候徼支缭,其竞关之政尽察——缭:缭绕,回环旋转 B.其田畴秽,都邑露——露:显露,破败,没有城墙 C.其战士安难,其百吏好法——好:优秀 D.故田野荒而仓廪实——实:充实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于货财取与计数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其于礼义节奏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凡主相臣下百吏之属——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D.而不足以容其身——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观察一个国家的治乱好坏,只需到这个国家的边界就可知,哨兵来回分散巡逻,关卡管理严格,而进入国境,则田地荒芜,城镇破败,由此可知晓。 B.作者认为,要使国家富强,必须遵礼法、爱百姓、重承诺、将帅有才,同时,国君要禁止好大喜功,禁绝贪欲,限制官吏及工商业人数,完善法令制度。 C.作者用对比论证,阐述了国家走向富强及大治的正确途径,文章还向国君呼吁,要勤政爱民,爱惜物力,节俭修身,才能使国家变得富强。 D.作者认为,夏禹曾遇上十年水灾,商汤曾碰到七年旱灾,但天下却没有面有菜色的人,这是因为他们懂得本和末、源和流的关系。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齐,则其亲者先贵;能齐,则其故者先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人者,亦可以觉矣。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刘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孙,以字行。兄耕孙、焘孙皆仕元。耕孙,宁国路推官,死长枪贼难。焘孙,常宁州学正,死僚寇。三吾避兵广西,行省承制授静江路儒学副提举。明兵下广西,乃归茶陵。洪武十八年,以茹嫦荐召至,年七十三矣,奏对称旨,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一切礼制及三场取士法多所刊定。 三吾博学,善属文。帝制《大诰》及《洪范注》成,皆命为序。敕修《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诸书,皆总其事,赐赉甚厚。帝尝曰:“朕观奎壁间尝有黑气,今消矣,文运其兴乎。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称朕意。”帝制诗,时令属和。尝赐以朝鲜玳瑁笔。朝参,命列侍卫前;燕享,赐坐殿中。与汪睿、朱善称“三老”。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礼遇亦渐轻。二十三年,授晋世子经,吏部侍郎侯庸劾其怠职。降国子博士,寻还职。 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懿文太子薨,帝御东阁门,召对群臣,恸哭。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太孙之立由此。户部尚书赵勉者,三吾婿也,坐赃死。三吾引退。许之。未几,复为学士。三十年偕纪善白信蹈等主考会试。榜发,泰和宋琮第一,北士无预者。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阅,不称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帝益怒,信蹈等论死,三吾以老戍边,琮亦遣戍。帝亲赐策问,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时谓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云。建文初,三吾召还,久之,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茹瑞荐召至——荐:推荐,举荐 B.奏对称旨,授左赞善——称:称赞 C.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忤:违背 D.三吾以老戍边,琮亦遣戍——遣:放逐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刘三吾品节的一组是( ) ①行省承制授静江路儒学副提举 ②一切礼制及三场取士法多所刊定 ③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 ④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 ⑤泰和宋琮第一,北士无预者 ⑥皇孙世嫡承统,礼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三吾早年与其兄刘耕孙、刘焘孙都曾在元朝为官,当明军攻下广西后,回到故乡茶陵,后由茹瑞推荐给朝廷。 B.因天下初定,朝廷典籍制度极为缺乏,朱元璋见到刘三吾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非常欣赏其才华,朝廷礼制及科举考试制度均由其制定。 C.刘三吾深受皇帝倚重,受命编写《大诰》与《洪范注》,并负责修订《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诸书,得到丰厚的赏赐。 D.刘三吾曾受命主持会试,因所取皆为南方人,引发诸生不满,皇帝派翰林侍讲张信重新阅卷,但不满意其结果,后将信蹈等官员处死,刘三吾发配戍边。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礼遇亦渐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亲赐策问,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时谓之“南北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