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马亮字叔明,庐州合肥人。举进士,为大理评事,再迁通判常州。吏民有因缘亡失官钱,籍其赀犹不足以偿,妻子连逮者至数百人。亮纵去,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马亮字叔明,庐州合肥人。举进士,为大理评事,再迁通判常州。吏民有因缘亡失官钱,籍其赀犹不足以偿,妻子连逮者至数百人。亮纵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2 期中题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马亮字叔明,庐州合肥人。举进士,为大理评事,再迁通判常州。吏民有因缘亡失官钱,籍其赀犹不足以偿,妻子连逮者至数百人。亮纵去,缓与之期,不逾月,尽输所负。罗处约使江东,以亮治行闻,擢知濮州。久之,出知饶州。州豪白氏多执吏短长,尝杀人,以赦免,愈骜横,为闾里患,亮发其奸,诛之,部中畏慑。王均反,以为西川转运副使。贼平,主将邀功,诛杀不已,亮全活千余人。城中米斗千钱,亮出廪米,人赖以济。召问蜀事,会械送贼诖误者八十九人至阙下,执政欲尽诛之。亮曰:“愚民胁从,此特百之一二,余窜伏山林者众。今不贷之,反侧之人,闻风疑惧,一唱再起,是灭一均,生一均也。”帝悟,悉宥之。时诸州盐井,岁久泉涸,而官督所负课,系捕者州数百人。亮尽释系者,而奏废其井,又除属部旧逋官物二百余万。还知潭州,属县有亡命卒剽攻,为乡间患,人共谋杀之。事觉,法当死者四人,亮咸贷之,曰:“为民除害,反坐以死罪,非法意也。”徙升州。行次江州,属岁旱民饥,湖湘漕米数十舟适至,亮以文守将,发以赈贫民。因奏:“濒江诸郡皆大歉,而吏不之救,愿罢官籴,令民转粟以相周。“以右谏议大夫知广州。时宜州陈进初平,而澄海兵从进反者家属二百余人,法当配隶,亮悉置不问。海舶久不至,使召来之,明年,至者倍其初,珍货大集,朝廷遣中使赐宴以劳之。仁宗初,迁工部尚书,以太子少保致仕,卒。
  【注】①诖(guà)误:贻误,连累。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吏民有缘亡失官钱——奏:“濒江诸郡皆大歉……”
B.闾里患——民除害
C.是灭一均、生一均——非法意
D.反侧人,闻风疑惧——而吏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马亮“为政宽和”和“处事果断”的一组是[     ]
A.罗处约使江东,以亮治行闻,擢知濮州。
  亮发其奸,诛之,部中畏慑。
B.事觉,法当死者四人,亮咸贷之。
  湖湘漕米数十舟适至,亮移文守将,发以振贫民。
C.亮尽释系者,而奏废其井,又除旧部官物二百余万。
  (亮)曰:“为民除害,而反坐以死罪,非法也。”
D.海舶久不至,使招来之,明年,至者倍其初。
  城中米斗数千,亮出廪米裁其价,人赖以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亮任常州通判时,有“吏民”丢失官钱而无力偿还,他们的妻子受牵连被捕的达几百人。由于马亮采取了放人、宽限的做法,不到一月就收回了全部欠款,马亮也因此得到了提拔。
B.马亮出任饶州知府时,州豪白氏由于掌握了官吏的短处,虽然杀了人,却仍然得到了赦免,从此更加蛮横,成为乡里的祸害。马亮揭露了他的邪恶之事,处死了他,从此乡里得到了安宁。
C.马亮曾作为西川转运副使参与了平定王均叛乱,但他不仅不像主将一样为邀功请赏而惨杀不已,而且在“召问蜀事”时进言晓以利弊,使皇上饶恕了受王均牵累的械送至京城的八十九人。
D.马亮以右谏议大夫的身份出任广州知府时,采取了赦免随从陈进反叛的“澄海兵”的家属二百余人,派使者招来已经长久不至的海运大船等利民利国的措施,既稳定了边防,又繁荣了贸易。
4.翻译上文中划线句子:
(1)举进士,为大理评事,再迁通判常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民除害,反坐以死罪,非法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年,至者倍其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A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选自《劝学》)
  [注]①涅:一种矿物,古代用作黑色的染料。②芷:白芷,一种香草。③滫:脏水、臭水。
1.下列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之滫——渐:侵染
B.巢非不也——完 :完好、完整
C.庶人不——服:信服
D.游必士——就:接触、交接
2.下列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系之苇苕
B.生于高山之上
C.与之俱黑
D.编之以发
3.文中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比喻,其用意是(  )
A.说明麻是很直的,蓬草和它一起生长也会直;涅这种染料很黑,白沙掉在里面就会染黑。
B.说明蓬和白沙太没有自己的特性了,太容易被改变了。
C.说明蓬草应该生长在麻中,白沙不能掉在涅这种染料里。
D.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在好的环境中就会受到好的熏陶,在坏的环境中就容易受到不好的影响。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书沈通明事
汪 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异,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竟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其家通明——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高大
D.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
2.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4.翻译。
(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题目。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注】①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②硁硁然:坚定的样子。硁,音kēng。 ③斗筲之人:识量极小的人。筲,音shāo,竹器,容五升。
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成为士人的首要条件是:立身处事有廉耻之心,能完成国君所交给“使于四方”的任务。
B.孔子认为次一等的“士”要能在“宗族称孝,乡党称弟”。即在道德上能有所成就。
C.说话必守信不移,做事能坚持到底的人也是孔子所认同的。因为能做到这些,立身处世上也可以无所亏欠。
D.子贡问“士”的本意在于问“今之从政”的人如何,而在孔子看来,当时的从政者勉强能够称“士”。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题目。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选自《论语·颜渊》)
  【注】①偃:仆倒,倒下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用“正”字铨释“政”字,忠告季康子,希望他为政者能以身作则,笃守正道。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归于正道。
B.孔子认为季康子行为欠正,作为执政者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因此强烈谴责他“杀无道”以“就有道”,必将导致“民免而无耻”。
C.孔子认为,为政治本之道,本来不在于凶残很戾,专恃刑杀,而要以仁厚的情怀和道德礼法引导人民向上向善。
D.孔子用“风”“草”的譬喻阐明君民关系,领导者若能以身作则,为民模范,自能收到上行下效、风行草偃的效果。
2.文中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为政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甲)。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乙),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⑥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将下面两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A.做得个怕硬欺软  B.叫声屈动地惊天
  甲:(  ) 乙:(  )
2.请从【滚绣球】中找出符合下列分析的相应句子,将序号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A.用对比对偶修辞方式痛陈现实的不公道。(    )  
B.采用对偶和大声呼告对天地加以否定控诉。(    )  
C.丢掉了幻想和敬畏,用呼告对天地进行指责和揭露,得出了结论。(   )  
D.用呼告和反问句对天地悲愤地质问。(    ) 
3.请把窦娥指斥天地,否定鬼神,表现其强烈反抗性格的重点词语找出来。(至少找出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