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周亦曰:“王前!” | ②士贵耳,王者不贵 | ③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
④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 | ⑤愿请受为弟子 | ⑥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
1.D 2.B 3.C 4.B 5.(1)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2)君王不以屡次(向别人)询问为羞耻,不以向臣下(或“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惭愧,因此成就了他们高尚的道德并在后世立功扬名的,就是尧、舜、禹这样的人。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
释惟俨文集序 欧阳修 | ||
惟俨姓魏氏,杭州人。少游京师三十余年,虽学于佛而通儒术,喜为辞章,与吾亡友曼卿交最善。曼卿遇人无所择,必皆尽其欣欢。惟俨非贤士不交,有不可其意,无贵贱,一切闭拒,绝去不少顾。曼卿之兼爱,惟俨之介,所趣虽异,而交合无所间。曼卿尝曰:“君子泛爱而亲仁。”惟俨曰:“不然。吾所以不交妄人,故能得天下士。若贤不肖混,则贤者安肯我顾哉?”以此一时贤士多从其游。 居相国浮图,不出其户十五年。士尝游其室者,礼之惟恐不至,及去为公卿贵人,未始一往干之。然尝窃怪平生所交皆当世贤杰,未见卓著功业如古人可记者。因谓世所称贤材,若不笞兵走万里,立功海外,则当佐天子号令赏罚于明堂。苟皆不用,则绝宠辱,遗世俗,自高而不屈,尚安能酣豢于富贵而无为哉?醉则以此诮其坐人。人亦复之,以谓遗世自守,古人之所易,若奋身逢世,欲必就功业,此虽圣贤难之,周、孔所以穷达异也。今子老于浮图,不见用于世,而幸不践穷亨之涂,乃以古事之已然,而责今人之必然邪?虽然,惟俨傲乎退偃于一室。天下之务,当世之利病,与其言终日不厌,惜其将老也已! 曼卿死,惟俨亦买地京城之东以谋其终。乃敛平生所为文数百篇,示予曰:“曼卿之死,既已表其墓。愿为我序其文,然及我之见也。”嗟夫!惟俨既不用于世,其材莫见于时。若考其笔墨驰骋文章赡逸之能,可以见其志矣。庐陵欧阳永叔序。 1.下列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及去为公卿贵人,未始一往干之——干:行动,实践 B.不见用于世,而幸不践穷亨之涂——涂:通“途” C.乃以古事之已然,而责今人之必然邪——责:责备 D.醉则以此诮其坐人。人亦复之——复:报复 2.下列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 | ||
A.虽学于佛而通儒术——所趣虽异,而交合无所间 B.曼卿之兼爱,惟俨之介——天下之务,当世之利病 C.乃以古事之已然——惟俨亦买地京城之东以谋其终 D.惜其将老也已——可以见其志矣 3.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与例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 ] | ||
例句:竖子不足与谋 A.则贤者安肯我顾哉 B.惟俨姓魏氏,杭州人 C.若不笞兵走万里,立功海外 D.惟俨既不用于世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 ] | ||
A.曼卿是作者和文章主人公的共同好友,文章以曼卿为陪衬,刻画了一个遁迹空门,而又心怀天下、非常高傲的人物,并对这个人物充满了赞赏和惋惜之情。 B.在惟俨看来,大丈夫就该建功立业,名垂史册,否则就应退出官场,抛弃尘世,不可留恋富贵。 C.作者对惟俨追求“不卓越,就退隐”,安贫乐道:不无功受禄的用世哲学,借别人之言予以了反驳和批评,但又因其未能为世所用,深表同情。 D.本文以纪传体为友人的文集作序,其写法明显受太史公《史记》的影响,自有奇气。 5.翻译文中加粗的句子。 ①此虽圣贤难之,周、孔所以穷达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愿为我序其文,然及我之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为下列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朱心烔《古文评注便览》评曰:欧 阳 公 好 士 之 诚 出 于 天 性 故 严 之 介 演 之 奇 即 无 曼 卿 亦 必 见 取 况 二 人 皆 交 曼 卿 曼 卿 与 公 即 非 泛 交 叉 先 下 世 则 因 此 及 彼 人 情 天 理 也。故两篇皆从此入手,只直书其事,而友谊盎然,所谓文到妙来,不过自写其性情耳。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
李暮 [唐]卢肇 | ||
暮,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资业,乃醵二千文,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风韵,尤敬人神。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其邻居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数间,尝呼为“独孤丈”。至是遂以应命。 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时轻云蒙笼,微风拂浪,波澜陡起。李生捧笛,其声始发之后,昏噎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鬼神之来。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李生以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会也?” 独孤曰:“公试吹《凉州》。”至曲终,独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人也。”又曰:“第十三叠误入《水调》,足下知之乎?”李生曰:“某顽蒙,实不觉。”独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乃换之,曰:“此至入破①,必裂,得无吝惜否?”李生曰:“不敢。”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躇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帖息,乃散。 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至则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越人知者皆访之,竞不知其所去。 [注]①人破:唐朝大曲一般有十多遍,可以分为三段,即散序、中序、破。前两段音乐舒缓,只歌不舞,“破”的第一遍为“入破”,入破后丝鼓合鸣,节奏急促,舞者开始入场。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更:交替,轮换 B.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举:提拔,推举 C.公如是,是轻薄轻——薄:轻视,鄙薄 D.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进:献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 ||
A.以日晚方记得——秦以攻取之外 B.独孤生乃无一言——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C.仿佛如有鬼神之来——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D.竟不知其所去——某所,而母立于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宫廷乐师李暮的演奏独步天下,一次偶然的机缘,让他遇到了身怀绝技却不为人知的独孤生,懂得了学无止境、天外有天的道理。 B.小说善于运用铺垫衬托的艺术手法,以“宾”衬“主”,以高衬高,用不同凡响的李暮,衬托出独孤生的神妙超绝。 C.作者善于创造意境,营造了一个与音乐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湖光山色的描摹或渲染气氛,或烘托演技,写景写人,情景相生。 D.为了突出独孤生这一人物形象,作者把着力点放在对他的笛声的描摹上,用响遏行云、吹裂笛子来刻画他演技的高超,用听众的反应来突出演奏艺术的震撼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遂 吹 声 发 入 云 四 座 震 栗 李 生 蹙 躇 不 敢 动 至 第 十 三 叠 揭 示 谬 误 之 处 敬 伏 将 拜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请从上述文字中写出一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对“孝”有什么主张?请联系实际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
与刘大山①书 [清]戴名世 | ||
去年春正月,渡江访足下,留二宿,而足下出所为古文十余篇见示,皆有奇气。足下固不自信,而谬以仆之文有合于古人法度,因从问其波澜意度所以然者。仆回秦淮,将欲检箧中文字,悉致之足下,冀有以教我。会足下北游燕蓟之间,而仆亦东走吴越,遂不果。今年冬,有金陵门人欲刻仆古文于板。仆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世人,恐以言语获罪,而门人遂以彼所藏抄本百篇雕刻行世。俟其刊成,当致一本于足下。其文皆无绝殊,而波澜意度所以然者,仆亦未能以告人也。惟足下细加择别,摘其瑕疵,使得改定,且作一序以冠其篇首,幸甚!幸甚! 当今文章一事,贱如粪壤,而仆无他嗜好,独好此不厌。生平尤留心先朝文献,二十年来,搜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滔滔汩汩,欲触喉而出。而仆以为此古今大事,不敢聊且为之,欲将入名山中,洗涤心神,餐吸风露,息虑屏气,乃敢命笔。而不幸死丧相继,家累日增,奔走四方,以求衣食,其为困踬颠倒,良可悼叹。同县方苞以为“文章者穷人之具,而文章之奇者,其穷亦奇,如戴子是也。”仆文章不敢当方君之所谓奇,而欲著书而不得,此其所以为穷之奇也。 秦淮有余叟者,好琵琶,闻人有工为此者,不远千里谒之,学其术。果大工,号南中第一手。然以是倾其产千金,至不能给衣食。乃操琵琶弹于市,乞钱自活,卒无知者,不能救冻馁,遂抱琵琶而饿死于秦淮之涯。今仆之文章,乃余叟之琵琶也。然而琵琶者,夷部之乐耳,其工拙得丧,可以无论。至若吾辈之所为者,乃先王之遗,将以明圣人之道,穷造化之微,而极人情之态,乃与夷部之乐同其困踬颠倒。将遂碎其琵琶以求免于穷饿,此余之所不为也。呜呼!琵琶成而适以速之死,文章成而适以甚其穷。今足下欲效仆之所为,是又一余叟也。然为余叟者,始能知余叟之音,此仆之所以欲足下之序吾文也。(有删改) [注]①刘大山:作者挚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而足下出所为古文十余篇见示——见:通“现”,展示 B.摘其瑕疵——摘:指出 C.仆文章不敢当方君之所谓奇——当:相称 D.穷造化之微——穷:探求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作者认为自己的文章大多是债世嫉俗的作品,害怕因文字而获罪,不想让门生刻印。 B.方苞认为写文章是困窘之人的才能,文章奇特,境遇也奇特。对这种说法,作者并不认同。 C.在这封信中,作者反复请刘大山为自己的文章写序,主要是为了让他了解自己的心志。 D.作者以秦淮余叟学成琵琶却陷入困境来比况自我的遭遇,流露出自己对不平世道的愤恨。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足下北游燕蓟之间,而仆亦东走吴越,遂不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人有工为此者,不远千里谒之,学其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①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勿听;诸大夫皆曰可***,勿听;国人皆曰可***,然后察之,见可***焉,然后***之。故曰:国人***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 [注]①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拥有长期为国效力立功的大臣,才能称得上是“故国”,所以国君选拔任用人才很重要。 B.齐宣王认为,齐国没有“亲臣”是因为他昔日没能分辨出“不才”之人,所以向孟子询问“识其不才”的方法。 C.孟子告诉齐宣王,在人才的任用上,应该以贤能与否为标准,即使超越“尊尊亲亲”的伦常,也不必有所顾忌。 D.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地选拔贤才和罢黜“不才”之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 (2)“故曰:国人***之也”,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