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屋质,字敌辇。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  会同间,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太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端、刘哥等

  耶律屋质,字敌辇。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  会同间,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太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端、刘哥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0 期末题
  耶律屋质,字敌辇。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
  会同间,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太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曰:“我战不克,先殪此曹!”人皆相谓曰:“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
  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太后得书,以示屋质。屋质读竟,言曰:“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太后曰:“我若疑卿,安肯以书示汝?”屋质对曰:“李胡、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太后乃遣屋质授书于帝。
  帝遣宣徽使耶律海思复书,辞多不逊。屋质谏曰:“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帝曰“彼众乌合,安能敌我?”屋质曰:“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李胡者无噍类矣。以此计之,惟和为善。”帝然之。
  始相见,怨言交让,殊无和意。太后谓屋质曰:“汝当为我画之。”屋质进曰:“太后若能释怨,臣乃敢进说。”太后曰:“汝第言之。”太后复谓屋质曰:“议既定,神器竟谁归?”屋质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复何疑?万口一辞,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乃许立永康。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谋反下狱,刘哥及其弟盆都结天德等为乱。耶律石剌潜告屋质,屋质遽引入见,白其事。刘哥等不服,事遂寝。未几,刘哥邀驾观樗蒲,捧觞上寿,袖刃而进。帝觉,命执之,亲诘其事。刘哥自誓,帝复不问。屋质奏曰:“当使刘哥与石剌对状,不可辄恕。”帝曰:“卿为朕鞫之。”屋质率剑士往讯之,天德等伏罪,诛天德,杖翰,迁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七。帝痛悼,辍朝三日。(选自《辽史·列传第七》,有删改)
  注:①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②樗蒲:赌博的一种活动。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相见,怨言交——让:责备
B.愿立永康王,不可也——夺:强取
C.太后曰“汝言之。”——第:只管
D.刘哥等不服,事遂——寝:停止
2.下列句子中,都能反映耶律屋质“善筹”的一组是[     ]
答案
举一反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   ②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   ③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 
④臣愿竭死力  ⑤屋质率剑士往讯之   ⑥当使刘哥与石剌对状
1.B
2.B
3.C
4.(1)如果真的打仗,那么就是父子兄弟之间相互残杀了!军队临时驻扎在潢河,两军隔岸相互对抗。
  (2)如果太后怀疑我,我即使想极尽忠心,可能(或译为“可以”)吗?
  (3)信中表达的意思像这样,国家的祸患就不能完结了。如果能够消除怨恨来使国家安定,那么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得上和议好。
张养浩传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游京师,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竞居之。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初,议立尚书省,养浩言其不便;既立,又言变法乱政,将祸天下。台臣抑而不闻,遂疏时政万余言,言皆切直。当国者不肯容,复构以罪罢之。养浩恐及祸,乃变姓名遁去。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袖其疏入谏,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钞文可验者,悉以印记其背,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台臣抑而不——闻:听到
B.复以罪罢之——构:陷害
C.时斗米十三缗——直:通“值”
D.昼抚痛苦——膺:胸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即散其家所有 ②夫晋,何厌有?
B.①遇饿者赈之  ②夫夷以近,游者众
C.①及到官,复祷社坛 ②赵尝五战
D.①闻民问有杀字奉母者  ②能足音辩人
3.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张养浩做堂邑县尹时,拆毁了滥设的祠庙三十多所,免除曾经做过盗贼的人初一、十五 参见县尹的规定,使盗贼们很受感动。
B.张养浩性情刚直,不畏强暴。堂邑县李虎凶恶残暴,原先的县尹没有谁敢追查。张养浩 将李虎及其党羽都依法处治,老百姓非常高兴。
C.张养浩敢于直谏,英宗继位后,适逢元宵节,想在宫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入宫谏阻,皇帝大怒j罢免了他的官职。
D.关中大旱时,张养浩到任四个月,一直住在衙门里,想方设法救助穷人,积劳成疾而死,关中百姓像失去父母一样悲哀。
4.翻译下列画线的句子。
(1)(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迫不得已而为盗耳。)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墨竹赋》以与可——遗:赠送
B.投地而骂——诸:之于
C.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口实:话柄
D.月落庭空影长——许:大约,左右
2.以下句子中,全都能体现苏轼与文与可的情谊的句子是
[     ]
①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②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③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④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
⑤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作者先从竹子本身说起,他认为画竹应当成竹在胸,意在笔先,即先在头脑中形成竹子的整体形象,构思成熟后,再奋笔疾书,一气呵成。
B.苏轼认为自己只是明白了文与可所讲的道理,却不能完全做到。他感到自己心里所想的和手里所做的达不到真正的统一,是因为学习不够。
C.作者与子由都跟从文与可学画竹,子由只是领会了文与可的绘画意义,作者不单领会了他画竹的用意,同时也学到了他画墨竹的艺术技巧。
D.文章通过记述文与可将求画者的缣素视为袜材和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轶事表现了他漠视名利、坦率、幽默的个性,以及与作者的深厚情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食有余谷,辄恤穷匮。人有致遗,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闻者皆嗟叹之。猎者时往寄宿,文夜为担水而无倦色。余杭令顾扬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扬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袴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扬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咸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曰:“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曰:“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来也。”又问曰:“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曰:“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又问曰:“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又问曰:“苟世不宁,身不得安。今将用先生以济时,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选自《晋书卷九十四 隐逸》)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采竹叶木实,盐以自供——贸:购买
B.食有余谷,辄穷匮——恤:救济
C.取其粗者,示不而已——逆:违背,拂人意
D.余杭令顾扬与葛洪共之——造:拜访
2.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明郭文“爱山水,尚自然”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①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 ②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
③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 ④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⑤山草之人,安能佐世 ⑥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仕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李昪父子,试知制诰,与宰相宋齐丘不协。时有得军中书檄者,铉及弟锴评其援引不当。檄乃汤悦所作,悦与齐丘诬铉、锴泄机事,铉坐贬泰州司户掾,锴贬为乌江尉,俄复旧官。
  时景命内臣车延规、傅宏营屯田于常、楚州,处事苛细,人不堪命,致盗贼群起。命铉乘传巡抚。铉至楚州,奏罢屯田,延规等惧,逃罪,铉捕之急,权近侧目。及捕得贼首,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杀流舒州。周世宗南征,景徙铉饶州,俄召为太子右谕德。景死,事其子煜为礼部侍郎,通署中书省事。宋师围金陵,煜遣铉求缓兵。时煜将朱令赟将兵十余万自上江来援,煜以铉既行,欲止令赟勿令东下。铉曰:“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尔,奈何止之!”煜曰:“方求和解而复决战,岂利于汝乎?”铉曰:“要以社稷为计,岂顾一介之使,置之度外可也。”煜泣而遣之。及至,虽不能缓兵,而入见辞归,礼遇皆与常时同。及随煜入觐,太祖责之,声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国亡罪当死,不当问其他。”太祖叹曰:“忠臣也!事我当如李氏。”命为太子率更令。太平兴国初,李昉独直翰林,铉直学士院。从征太原,军中书诏填委,铉援笔无滞,辞理精当,时论能之。师还,加给事中。淳化二年,庐州女僧道安诬铉奸私事,道安坐不实抵罪,铉亦贬静难行军司马。
  初,铉至京师,见被毛褐者辄哂之,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一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书讫而卒,年七十六。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铉有文集三十卷,《质疑论》若干卷。(节选自《宋史·徐铉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岁能属文,不妄处——游:游玩,游览
B.通中书省事——署:代理
C.辞理精当,时论之——能:认为……有才能
D.见毛褐者辄哂之——被:披,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檄汤悦所作——与尔三矢,尔其无忘父之志
B.煜铉既行——有我之境,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C.方求和解复决战——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礼遇皆常时同——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铉十岁时便能写文章,在南唐为官时因与宰相宋齐丘关系不好,又批评汤悦所写文书援引不当,遭两人诬陷而被贬谪。
B.徐铉奉李景之命巡察,到楚州时,上书请求停止屯田,车延规等畏罪潜逃,徐铉追捕很急,令权贵对他刮目相看。
C.徐铉为解金陵之围,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后随李煜朝见宋太祖受到斥责时刚正不阿,宋太祖赞之为忠臣,并希望他忠于大宋。
D.徐铉跟随军队出征太原时,军中需要撰写的诏书很多,但徐铉执笔写来,言辞十分流畅,内容精当,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杀流舒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尔,奈何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通“媳”,媳妇。
B.而刘夙疾病,常在床蓐——婴:缠绕。
C.臣具以表,辞不就职——闻:使……听见。
D.本图宦达,不名节——矜:顾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1)猥微贱,当侍东宫 (2)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B.(1)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2)古人所以重施刑大夫者,殆为此也
C.(1)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2)风之积也不厚,其负大翼也无力
D.(1)臣之进退,实狼狈 (2)余稍修葺,使不上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自己命运不好,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成了一个孤儿,只好由祖母亲自抚养。祖孙两人一直相依为命,所以感情特别好。
B.先是有一个名叫逵的太守专门考察了作者,认为作者对长辈孝顺,所以后来有一个名叫荣的大臣就举荐他为“秀才”。
C.为了唤起皇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恻婉转地表明心意,全文围绕“情”“孝”二字展开,表达了先尽孝后尽忠的思想。
D.作者借口祖母的年龄和身体,委婉地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表面谦恭,暗露锋芒,表现了作者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的孤傲性格。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