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词。
(1)说也,人常疑之(  )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3)曰此鹳鹤也(  )
(4)余笑而不信也(  )
2、与“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中的“名”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
B、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C、可坐百人,中而多窍
D、左右欲相如
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释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   ②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
③得双石于潭上,扣聆之 ④徐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文章的第二段写到了作者两次“笑”,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前后笑的各自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二段对石钟山周围环境的描写,其用意是为__________,也与文章结尾一段的“__________”一句形成照应。
答案
1、(1)这
  (2)这样
  (3)有人
  (4)只是
2、D
3、A
4、①表示对石钟山这一说法的怀疑。
  ②表现自己探究到石钟山真正命名原委后的心满意足。(意对即可)
5、突出石钟山周围地理环境的险恶;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举一反三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奉,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于是人皆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质朴。
B、上闻而谴之,竟免——坐:因为。
C、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庶:希望。
D、发奸隐,有若神明——摘:揭发。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B、衣冠士人多迁关内
C、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
D、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父每谓亲曰——吾少孤,及长,不省
B、为之作歌,称不能理化——尔无忘乃父之志
C、事亲礼阙,从弟所讼——有如此之势,而秦人积威之所劫
D、德化人,皆此类也——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梁彦光的为政之道的一组是[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②发摘奸隐,有若神明 ③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④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⑤彦光训谕而遣之⑥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成淳末,除知安吉州。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大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之。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阁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节选自《宋史·赵良淳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未尝人荐举——干:请求。
B.初以为泰宁主簿——荫:功绩。
C.分宁,江西剧邑,俗哗讦——尚:盛行。
D.取民之敦孝者,亲尊礼之——身:自己。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民岂乐为盗哉 ②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 ③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
④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 ⑤其言恳恳,足以动人⑥人皆倒囷以应之
  宋清,长安西部药 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 ,咸誉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
  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 ③直:价值,价钱
1.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善药——居:聚积,搜集
B.积如山——券:借据,欠条
C.未尝取直——诣:前往
D.终不言——复:回答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清优主——不害清为富也
B. 市人其异,皆笑之——清不怠遇其人
C. 清有道者欤——执道不废
D. 求之广——厚报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躲起来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想以生道***人虽死不怨***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迭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失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这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共少戒也。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敌人
B.故常孔明之开阖——伺:窥探
C.仲达出兵之——拒:抵御
D.夫军无粮而转军与战——见:现成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势倾群臣下不忌——爽籁发清风生
B. 孔明移军至——不者,若属皆为所掳
C. 不觉其言之发——翳桑之饿人
D. 论者不此信,而信其谲——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3.下列用“/”给文中加粗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人虽死不怨***者/王者之事也
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人/虽死不怨***者/王者之事也
C.宥过无大刑/散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人/虽死不怨/***者/王者之事也
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人虽死不怨/***者/王者之事也
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B.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邦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C.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时运不齐,命途多 舛:__________________
B、所赖君子见,达人知命 机:__________________
C、北海虽,扶摇可接赊:__________________
D、阮籍猖狂 猖狂: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