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2)女弗如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福建省期中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2)女弗如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3)也,于予与何诛(4)!”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5)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 注释:(1)愈:胜过、超过。(2)与:赞同、同意。(3)杇:音wū,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4)诛:责备、批评 (5)与:语气词。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子贡认为自己不敢和颜回相比,因为颜回听到一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而自己却只能推知两件事情。 B、孔子同意了子贡的看法,认为子贡的确在某些方面比不上颜回,可见孔子对颜回的赞扬和喜爱。 C、孔子说:“腐朽的木头经不起雕琢,粪土一样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责备有什么用呢?”,可见孔子对“宰予昼寝”这件事情并无责备之意。 D、孔子认为“宰予昼寝”这件事情对他影响很大,从此他改变了判断一个人的方法。 (2)孔子为何对颜回大加赞赏?孔子认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C (2)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他勤于学习,而且善于独立思考,能做到闻一知十,推知全体,融会贯通。所以,孔子对他大加赞赏,而且他希望其他的弟子都能像颜回那样,在学业上尽可能事半功倍。在这里他提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听其言而观其行。(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平昌送何东白诗序 汤显祖 |
何翁晓,江山①人。壮拳勇,任侠,常手***劫贼数人。以他故为乡官所侮,愤恨去,道逢奇客,口授禁方。晓不甚识字,重听,而视脉傅药辄效。乃更为县上客,褒衣危冠,侍药平昌②。与予朝夕者五年,成美规阙,都无一语及私.敦然长者也。 予听狱,或笞囚过当,辄意授晓视之,无恙,而后即安。民或斗殴,相***伤,赴庭下,辄先付晓谨护之,而徐听其讼。亭中有系人,常与钱晓,贷其药。以故五年中,县无斗伤笞系而死者。县中人莫知也。县无城,尝夜半虎伤童子,急呼予。予起燎逐虎。召晓,取巨胜膏渍墙茨中蠕虫杂药③,灌童子愈。时有“十全”之名。予问之,曰:“晓何能尽?然不全者不治耳。”数语予:“公廉而倨,宽而疏,某富人、某势人当为乱。”已而果然。晓常用为介介④,叹曰:“县人何薄福相耶!”晓初无子,故不治生产,岁焚药券者过半。 晚生子数岁,思归江山。而予亦且上戊戌计⑤去,不能留也。一县中闻晓去,无不遮泣,愿少留者。至吏卒囚伍,咸为怆然。予悲而饯以诗。晓后一过予家,老矣,犹从使琉球,治其王子妇女,应手效,国人神之。得其海药以归,市之吴,吴中士大夫多授其方焉。——(《汤显祖诗文集》)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褒衣危冠,侍药平昌——危:高 B.亭中有系人——系:捆绑 C.公廉而倨,宽而疏——倨:正直 D.晓后一过予家——过:经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A.以他故为乡官所悔——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乐 B.而视脉搏药辄效——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C.治其王子妇女——其孰能讥之乎 D.得起海药以归——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何晓医术过人的一组是 |
[ ] |
①道逢奇客,口授禁方 | ②而视脉傅药辄效 | ③县无斗伤笞系而死者 | ④取巨胜膏渍墙茨中蠕虫杂药,灌童子愈 | ⑤公廉而倨,宽而疏,某富人、某势人当为乱 | ⑥治其王子妇女,应手效 |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道谢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为王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如:到,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A.①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②几以不纳死 | B.①不如因善遇之 |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 C.①欲诛有功之人 | ②亏无为之大道哉? | D.①而听细说 | ②毕礼而归之 |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舍相如广成传 舍:安置住宿,动词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 C.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视:比较 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用作动词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 |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璧有瑕,请指示王 C.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不如因而厚遇之 C.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D.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礼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趁势持璧而立,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B.蔺相如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进行对比,面责秦王无礼无信,并用让秦王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对方。秦王虽识破蔺相如缓兵之计,但迫于形势,只好假意同意以“十五都予赵”。 C.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便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暂使缓兵之计,以获得回旋余地,然后采取断然措施,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赵国。 D.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秦一贯背信弃义,告示秦王,璧已送回赵国,并表示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至此,秦王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 夫 臧 获 婢 妾 由 能 引 决况 仆 之 不 得 已 乎 所 以 隐 忍 苟 活 幽 于 粪 土 之 中 而 不 辞 者 恨 私 心 有 所 不 尽 鄙 陋 没 世 而 文 采 不 表 于 后 世 也 |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 [ ] |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 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 | 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奋六世之余烈——功业 B、以为桂林、象郡——认为 C、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昧 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2、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B、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灭亡之迅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文章中心。 C、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意在表现秦始皇企图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乃至无穷的政治野心。 D、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