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翻译下面句子。(1)***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题型:其他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请翻译下面句子。 (1)***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
答案
(1)***人唯恐不能***光,对人用刑唯恐不能用尽酷刑。 (2)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悬赏征求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段,翻译划线的句子。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kūn]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而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1.出而饮之,去而飞亡。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判断下列句子是哪种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拘于时,学于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内翻译。 (1)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
贾谊论 苏轼 |
|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①,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舜尧,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州,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③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注:①汉文:汉文帝刘衡。②昼:地名。③趯然:跳跃的样子。趯,同“跃”。 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致:建功立业 B.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勤:尽心尽力 C.夫子何为不豫/豫:欢喜快乐 D.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略:大体约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将之荆州,先之以冉有 是何楚人之多也 B.所就者大,则必有隐忍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C.王其庶几召我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D.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下列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B.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C.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D.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凌虚台记 苏轼 |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①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注:①祈年、橐泉、长杨、五柞、仁寿、九成:皆为宫殿名。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国于南山之下——国:国家 B.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杖:拐杖 C.霜露之所蒙翳——翳:覆盖 D.相寻于无穷——寻:寻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都邑之丽山者——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 B.以其土筑台——以告其从事苏轼 C.昔者荒草野田——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 D.尝试与公登台而望——退而为之记 3.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A.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B.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C.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D.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