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裴潾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赏牡丹   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裴潾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赏牡丹   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①【注】裴潾一生经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史称“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故不为权所知”。
小题1:这两首诗中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这两首诗共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
裴诗:通过对月夜之中和冷露点缀之下的白牡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同情。体现出诗人高洁的品格以及对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感叹。(2分)刘诗: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2分)
小题2:都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2分)裴诗: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对比,衬托了白牡丹超凡脱俗,优雅高洁的形象。刘诗:将芍药的“妖无格”,芙蓉的“净少情”与牡丹进行对比,衬托出牡丹的国色天香。(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两首都是吟咏牡丹的的咏物诗,所抒发的感情,第一首要比第二首复杂一些,第二首主要表达对牡丹的喜爱欣赏之情,而第一首则进一步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小题2:
试题分析:
第一首:“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唐代京城长安有一条朱雀门大街横贯南北,将长安分为东西两半。街西属长安县,那里有许多私人名园。每到牡丹盛开季节,但见车水马龙,观者如堵,游人如云。选择“长安”、“街西”作为描写牡丹的背景,自然最为典型。作者描写牡丹花开时的盛景,只用“春残”二字点出季节,因为牡丹盛开恰在春暮。作者没有对紫牡丹的形象做任何点染,单从“豪贵”对她的态度着笔。豪贵们耽于逸乐,“无日不看花”,桃杏方尽,牡丹又开,正值暮春三月,为“惜春残”,更是对牡丹趋之若鹜。以争赏之众,衬花开之盛,“惜春残”一笔确实收到了比描写繁花似锦更好的艺术效果。
以上使用侧面描写,着意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贵。看似与题目无关,实则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玉盘,冷露,月白,风清,再加上寂静无人的空园,与上联描写的情景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对白牡丹的形象刻画虽只是略加点染,但显然倾注了作者满心的爱悦和同情。“玉盘”,形容盛开的白牡丹,生动贴切。月夜的衬托和冷露的点缀,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丰满。作者正是通过对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不加一句褒贬,不作任何说明,而寓意自显。为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相反,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对它处境的同情,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末句“无人起就月中看”之“无人”,承上面豪贵而言,豪贵争赏紫牡丹,而“无人”看裴给事的白牡丹。即言裴给事之高洁,朝中竟无人赏识。诗题中特别点出“裴给事宅”,便是含蓄地点出这层意思。短短的一首七绝可谓含意丰富,旨趣遥深。可以说,在姹紫嫣红的牡丹诗群里,这首诗本身就是一朵姣美幽雅、盈盈带露的白牡丹花。
第二首: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荷花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拟人:"妖无格"与"净少情"
比喻:"真国色"
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同时,运用了以下艺术手法:
(1)烘托手法的运用: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处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2)比喻、拟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牡丹美得秀丽多姿,美得雍容华丽,美得绚丽娇绝,美得惊世骇俗。
举一反三
填空(5题限选4题,每空1分,共8分)
(1)                  ,以礼存心。仁者爱人,                
(2)居天下之广居,                                        
(3)饭疏食饮水,                                          
(4)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5)无欲速,无见小利。               ,                     。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11分)
送刘昱
李颀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北风吹五两①,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 扬州郭里暮潮生。行人夜宿金陵渚, 试听沙边有雁声。
注释:①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
小题1:诗歌的首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2:前人评价这首诗的尾联“不落窠臼,含蓄蕴藉”,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千古江山,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              ,国恒亡。(《孟子》二章)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小题1: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5分)
小题2:诗中第四句“日光穿竹翠玲珑”,有人认为这句景色描写实在妙极,但也有人认为改作“日光穿竹翠朦胧”更好,你觉得哪种更好?请说明理由。(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