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8分)镜湖女 (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到家更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8分)镜湖女 (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到家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8分)
镜湖女 (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小题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
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
小题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小题3: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4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略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识记课文中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考点。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在备考时熟练掌握有关古典诗歌体裁分类的常识,考场上按要求解答即可。诗歌从体裁上看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考点,考查的是对诗句含义的理解。“乱荷叶”写镜湖中的女子很多,她们粉面如花,头顶着荷叶做成的小伞在镜湖中忙碌着。全诗描写的是绍兴如画般的风光。过去从事采莲和采菱的,多数是女子。这是富有诗意的劳动,历代泛游鉴湖的文人,多有讴歌之作。“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是绍兴水乡旧时的寻常之景。在绍兴的河湖上,常常可以看到小船,悠闲地行进。船夫坐在船尾,背倚一块直竖的木板,左臂腋下夹着一支船楫,稳操方向,两脚一曲一伸地蹬着船桨,推动小船前行。“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波平如镜的镜湖之上,粉面如花头顶荷叶的美丽女子,坐在小船上,忙碌着,风景如画。“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傍晚时分新月初升,女子们纷纷归来,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劳累了一天的镜湖女儿回到家中又互相邀约第二天一起去看迎神赛会,表现出女孩子们的青春活力。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考点,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方法是,从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如正面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渲染、烘托、衬托)等分析人物的身份、地位、形象特点、性格、理想、对生活的态度等。本诗中的“镜湖女”形象可以按照如下角度分析。一、人物特点:镜湖女的身份——居住在江南镜湖湖畔农家的采莲女子,如“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形象(外貌)特点——年轻美丽,如“女儿妆面花样红”; 性格——活泼可爱,如“菱歌缥缈泛烟津”“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对生活的态度——热爱生活,如“小伞翻翻乱荷叶”写出湖中的忙碌,“菱歌缥缈泛烟津”写出女孩们劳动时乐在其中,“明日湖桥看赛神”写出女孩们富有生活情趣等。二、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⑴表达方式——中间四句运用描写的手法,开头两句和结尾两句运用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⑵语言特点——整首诗运用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气息;⑶表现手法——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另外,考生要注意,组织答案时需要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要有理有据。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小题1:颈联写了什么?请用散文句描述出来。(3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之情;表面是写谁在思念谁?而实际写的又是谁思念谁?这样写有什么妙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 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  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①香径: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②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小题1:这首诗歌,诗人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诗人眼中,吴宫景色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认为吴王亡国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国家兴亡,作者表明了什么观点?(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小题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4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
菩萨蛮   周邦彦
银河①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②。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③,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注]①银河:天河。借指人间的江河。②浴凫飞鹭:凫:野鸭。鹭:白鹭。③浪发:滥开。
小题1:这首羁旅词中的“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3分)
小题2:从这首词的上阕“归舟”和下阕“深院”来看,分别从哪一角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共8分)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唐 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小题1:本诗第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也有人说,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之情。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