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小题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
小题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
 
小题1:(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
小题2:(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第(1)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谧气氛的,给2分。赏析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辨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2:第(2)题考查对诗歌中具体的字赏析形象的把握情况。对“过”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对“随”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出题考察炼字炼句,是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一种形式。备考注意先解释字(词)的含义,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阐述字词的表达效果。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小题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
小题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小题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小题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                                                         
小题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乙:①              ,唯昭质其犹未亏。       (屈原《离***》)
②但为君故,              。             (曹操《短歌行》)
③泻水置平地,              。           (鲍照《拟行路难》)
              ,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
⑤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
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周邦彦《苏幕遮》)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1,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2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1居士:指文人雅士。2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小题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氓》)
(2)                   ,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迷而》)
(6)五亩之宅,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