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17分)行香子 过七里濑①[宋]苏 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②,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17分)行香子 过七里濑①[宋]苏 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②,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17分)
行香子 过七里濑①
[宋]苏 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②,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③。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 ①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桐庐城南三十里处。两岸青山相对,江中水流湍急。②鉴:镜子。③严陵:东汉的严子陵,名光,少时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征召到京,授谏议大夫,不受,隐居于富春江。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前六句,用简练的笔墨,形象地描绘了七里濑的美景:轻舟惊鸿,水清波平,鱼儿翻腾,白鹭点点。
B.上片“过”字点题,写出行程;“急”“冷”“明”不仅状写出景物特点,同时写出作者不断变化的主观感受。
C.“算当年”四句用典,吟咏刘秀称帝后严子陵隐居一事,归结为“一梦”和“空名”,蕴含着人生感叹。
D.下片由山起笔,中间插入议论感慨,顺势抒怀,最后以远山、云山、晓山三座山结尾,落于景语,隽永含蓄。
小题2: “双桨鸿惊”句,有人认为是船桨划动如鸿雁惊飞,有人理解为船桨划动使鸿雁惊起。你认为哪一种理解更合理?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结合本词,并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谈谈你对这种人生感慨的理解。不少于200字。(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D
小题2:示例一:我认为船桨划动犹如鸿雁惊飞更为合理。(1分)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1分)与前句“一叶舟轻”及后句“过沙溪急”相呼应,(1分)将舟行水中的优美姿态及舟之轻盈、迅捷写得生动传神。(1分)示例二:我认为船桨划动使鸿雁惊起的解释更合理。(1分)清澈的江面上,一叶小舟的划动就能使岸边的鸿雁惊飞,以动衬静,突出环境之安静。(1分)“双桨鸿惊”“鱼翻藻鉴”的动态与“天清”“波平”的静态结合,(1分)共同表现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1分)
小题3:下片表达了作者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喟叹。正如词中所言,“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严子陵也是空有钓名之想,不能尽享自然之美。这种思想在苏轼许多诗文中都有表现。大江东去,浪花淘尽千年以来的英雄人物,江水依然悠悠,可英雄踪影难觅。人生易逝美好难再,但自然永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因为这种人生态度,苏轼才能在遭受贬谪前途未卜之时,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洒脱,感受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然自安。所以,这种人生态度在处境艰难而自我力量难以改变之时,未尝不是一碗心灵鸡汤,可以让我们放下世俗,淡泊名利,安然恬静地生活。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远山、云山、晓山三座山”有误,山远故曰“长”;且云雾缭绕,曰“乱”;若是清晨,一定能见出青色,所以说“青”:并非是三座山。
试题分析:
小题2:无论哪一种,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该题考查的是联系上下文分析表达的能力,所以关键在于分析解读时紧密结合全诗,考虑整首诗的意境特点并加以分析阐述。
试题分析:
小题3:首先明确苏轼词中的人生感慨,“君臣一梦,今古空名”,给了我们明确的态度,正如“人生如梦”;其次结合本词和以前学过的苏轼作品,谈你对这一人生态度的看法,既要有看法,又要有分析。看法可以是赞成这种态度,认为它能给失意者人生的慰藉;也可以是否定这种态度,因为它容易消磨我们的斗志;还可以谈这种人生态度的形成原因。总之,只要能结合本诗(扎根于文本),又能举出苏轼其他作品中的例子(适当延伸),分析合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17分)
闻 笛
[唐]张 巡①
岧峣②试一临,虏骑附城③阴。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营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
[注] ①张巡:“安史之乱”时期著名的英雄,亲率将士共守睢阳,后战死。②岧峣(tiáo yáo):高峻。 ③城:指睢阳城。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第二句既指明安禄山叛乱的不义性质,也写出军情的紧迫。
B.尾联与首联遥相呼应,写明了作者是在更楼之上登高瞭望敌情。
C.本诗既是战乱时代的艺术展现,又是作者不朽人格的光辉写照。
D.全诗语言平易,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思乡情怀。
小题2:这首诗的颈联“营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中的“近”和“深”用字
精妙,请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有人理解为:“守城将士不去辨认风云的愁惨,也不必询问天心的向背,只管奋勇***敌。”还有人理解为:“只有像守城将士一样认识风云的愁惨,领会苍天考验将士的良苦用心,才能奋勇***敌。”你认同哪一种理解?请结合诗句说说原因。(不少于200字)(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8分)
满庭芳
[宋]张风子
咄哉牛儿,心壮力壮,几人能可牵系。为爱原上,娇嫩草萋萋。只管侵青逐翠,奔走后、岂顾群迷。争知道,山遥水远,回首到家迟。  牧童,能有智,长绳牢把,短梢高携。任从它,入泥入水无为。我自心调步稳,青松下、横笛长吹。当归处,人牛不见,正是月明时。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儿强健倔强,只管啃食原野上的嫩草,离家越来越远了。
B.牧童只顾着自己玩耍,放任牛儿入泥入水,却不加以管束。
C.青松下,牧童悠然自得地吹起了长笛,显示出愉快的心情。
D.本词语言朴实无华,饶有风趣,富有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小题2:本词最后三句“当归处,人牛不见,正是月明时”勾勒出一幅“月下晚归图”,请简要赏析这样写有何妙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7分)
杏 花
[唐]温 宪
团雪上晴梢,红明映碧寥。
店香风起夜,村白雨休朝。
静落犹和蒂,繁开正蔽条。
澹然[注]闲赏久,无以破妖娆。
[注] 澹然:即“淡然”,形容不经心,不在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上”字具有动感,展现出杏花开放时的蓬勃生机。
B.颔联既写出杏花的香气与色彩,又暗示了诗人赏花的时间和地点。
C.颈联写出了杏花开放时花朵繁茂、凋谢时对春光恋恋不舍的情态。
D.这首诗既有对杏花工笔重彩的描写,又有对杏花盛开全景的渲染。
小题2:诗人在尾联写自己是以不经意的心情赏花,但又写自己看了很久,这样写是不是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17分)
云居寺①高顶
王 褒②
中峰云已合,绝顶日犹晴。
邑居随望近,风烟对眼生。
[注] ①云居寺:在北周都城长安附近的山上,一说此山是终南山。②王褒(513—576):先后在南朝的梁和北朝的西魏、北周为官,才名极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但是大阖大开,气魄雄伟,景象堪称壮丽。
B.诗人表现高山景观的特征,语言十分简省,却能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受。
C.本诗良好的艺术效果是通过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静态描摹获得的。
D.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给人工整匀称的美感。
小题2:前两句诗所写的景象和表达的心情有何变化?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比较“邑居随望近,风烟对眼生”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不少于200字)(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岑 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参这首诗不讲究对仗工整,没有严格的用韵,是一首典型的古体诗。
B.“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两句中透露出作者思乡心切的愁苦。
C.“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两句重复“故人”二字,见出情谊深厚。
D.结尾“大笑”一词,写出岑参和他的朋友乐观、洒脱的盛唐士人本色。
小题2:作者笔下的凉州景物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两句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说法?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